雅、俗並稱,出現得較晚,在此之前,習慣稱風、雅。當年,孔子編訂《詩經》,便以風、雅、頌為分類。
風有兩種讀法和用法,十五國風之風讀平聲,就其內容而言,有風俗、民風之意,朱熹就認為:「所謂風者,多出於裡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也。」就功能而言,又有教化、諷喻之意,所謂「風天下」,就是「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於是又分為上下之別,「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後者則需讀去聲。
這自然不是風的本義。《河圖》上說:「風者,天地之使也。」今天,我們則把空氣流動的現象稱之為風,用形象來比喻,就是大自然的使臣,天地之間將要發生什麼變化,通過風就可以察覺和感知。歐陽修的《秋聲賦》就寫出了秋風悄然而至時一個文人的敏感,他以其色、其容、其氣、其意、其聲之特點,描繪秋風即起,天地之間可能發生的變化,並且感嘆:「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餘烈。」中醫有六氣之謂,風寒暑溼燥火,風居於首位,說明風在診斷疾病時的重要性。《素問》說:「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百病的產生離不開風寒暑溼燥火,而風是六氣之使,抓住風,也就抓住了六氣。
再來看《說文》對風的概括:「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蟲凡聲。」《靈樞經》對於八風的稱呼與順序則另有一套:南方來風,曰大弱風;西南來風,曰謀風;西方來風,曰剛風;西北來風,曰折風;北方來風,曰大剛風;東北來風,曰兇風;東方來風,曰嬰兒風;東南來風,曰弱風。總之,四面八方皆可生風,故民間又有八面來風一說。
問題是,作為「天地之使」的風,如何成了十五國風之風,又如何成了「以風其上」之風?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把話扯得遠一點。《素問》常講「東方生風,風生木」,為什麼東方的風能生木呢?古人自有他的道理,首先,東方之風就是春風,其位在東方。《禮記》說:「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春風蕩漾,天地以生,萬物發陳,蠢蠢欲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便是中國古人的生命觀。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上帝創造的;它們的生息繁衍靠什麼呢?也不靠上帝恩賜;而應該是一種「風生木」的自然現象。我們知道,生命的發生往往要有雌雄兩性的交配,動物發情的時候,無論雄雌,都會主動相互吸引。
植物不同於動物和人類的地方,是它咬定大地不放鬆,它們要雌雄相會,就沒有敖包相會那麼便當,只能藉助於風,由於風的作用,吹動植物的花粉,為植物的雌雄相交提供了機會,植物才有了繁衍生殖的可能。
於是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什麼後世許多涉及男女之事的詞語,都有「風」這個字。比如說風俗、風情、風月、風騷、風塵、風化、爭風吃醋、風花雪月、風流韻事、風姿綽約,等等,多得不得了。這樣看來,男女相誘的歌被稱之為風是很自然的。劉錫寰的《嶺表記蠻》,描寫民國時期雲貴高原的民風,還「說及歌乃人生中要事,否則缺乏戀愛求偶之可能性」。所以,《詩經》中言人之事,特別是男女之事的詩,被稱之為風,以別於雅。
國有十五,故曰十五國風(實為十三國,因周南、召南多為情詩,也列入風的範疇)。又有採詩之說,「蓋王者之政,莫大於巡狩述職;巡狩則天子採風,述職則諸侯貢俗」,這裡的採風、貢俗,其實就是地方官員給中央來的人講當地流行的段子,其中很多段子都可能涉及男女私情。
本文刊於2015年1月27日 文匯報 筆會
————————————
對本文有話要說,請回到筆會微信封面頁,直接回復。我們將編輯您的留言於每周末發送。
本微信號每天推薦的文章,均為《文匯報》「筆會」版獨家刊發的稿件,歡迎大家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及微信公號不得轉載。
聯繫版權,可發送簡訊到微信後臺。
我們製作了部分作者姓名的關鍵詞回復,以方便大家查閱。
讀者只要在回復欄中輸入他們的名字,就可看到「筆會」微信推送過的相關文章。他們是:
楊絳、湯一介、樂黛雲、邵燕祥、黃永玉、宗璞、王安憶、阿城、韓少功、陳平原、劉心武、陳尚君、葛劍雄、遲子建、胡曉明、許紀霖、羅志田、裘山山、葉兆言、張大春、李黎、金宇澄、陳四益、梁小民、林達、董橋、畢飛宇、汪湧豪、李天綱、嚴鋒、毛尖、胡展奮、張新穎、舒飛廉、徐建融、阮儀三、李皖、陳學勇、劉緒源、王周生、陳丹燕、楊揚、謝泳、郜元寶、唐韌、張蟄、李娟、江曉原、俞可、朱天心、唐吟方、唐吉慧、李修文、吳非、李敬澤、談瀛洲、蔡翔、邵燕君、張定浩、黃德海、王曄、陳辰、沈嘉祿、孔明珠、柳鳴九、唐小為、愷蒂、孫潔、楊好、路明、葉傾城、戴冰、肖復興、張輝、管繼平、陳大康、陶文瑜、張莉、孫小寧、黃軼、莫礪鋒……
您還可發送關鍵詞「四月」,收到五篇我們在四月份推送過的好文:
鐵 凝 《公主來訪》
奚美娟 《周小燕先生九十九歲了》
陳平原 《自由地勞作、休閒、讀書》
劉曉蕾 《黛玉的明媚與哀愁》
蔡 翔 《洗澡》
同理,您還可回復「一月」、「二月」、「三月」。此外,回復1-45之間的任何數字,可獲去年的好文推送。
我們以後還會繼續完善這個系統,如果您發現自己喜歡的作者尚無關鍵詞回復,歡迎來提醒我們!
點擊右上角按鈕可以:1,「分享到朋友圈」;2,「查看官方帳號」關注「文匯筆會」。
更多內容請點下方「閱讀原文」,或讀紙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