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天午後》的時長比一般劇情片要長一些,你可能會覺得,影片開頭那段展示紐約生活的蒙太奇直接剪掉也未嘗不可。但確實不可。那些取材於現實生活的鏡頭,為整個電影奠定了基調。導演西德尼·呂美特(Sidney Lumet)稱之為「自然主義」。我認為他的意思是這些鏡頭有著日常生活的節奏和感覺。當一部電影拍的是,一個男人為了籌款給男性愛人做變性手術而去搶銀行,而這個故事又吸引了百十個警察和上百萬的電視觀眾,它很可能會淪為平淡無奇的串場演出。《熱天午後》絕不犯這樣的錯誤。這部電影的人物都可信可愛,令人信服。這些人物牽動我們的心弦。在這部警匪片裡,沒有純粹的壞人。只有一群設法度過這個離奇夏日午後的人們。
演員是這部電影的重頭戲。呂美特和他的剪輯師戴迪·艾倫(Dede Allen)讓演員花時間代著角色生活;我們會一度忘記在觀看表演。這部電影儘管蘊含著悲劇,乃至有成為更大悲劇的潛質,它還是非常搞笑的。但這部為弗蘭克·皮爾森贏得奧斯卡的劇本絕不是簡單地引人發笑而已;觀眾是在人物和情景中自然而然地產生笑意。它會讓你相信,即便在人質被劫持,炮火一觸即發的情況下,還是會上演這樣的人間喜劇。
電影一開場就很搞笑,三個劫匪進入銀行,其中一個心生恐懼臨陣逃脫,說自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史蒂夫」他的同夥桑尼說「你別把車開走。」「那我怎麼回家啊?」史蒂夫抱怨道。這種搞笑情節會是真的嗎?是的,你要相信,要是不告訴他,史蒂夫會一個人開回家,而桑尼(阿爾帕西諾飾)會想到這一點。
帕西諾說這部電影最令人難忘的一個瞬間是,送餐員(Lionel Pina飾)給劫犯和人質送餐的時候。送餐員在電視直播上看到了這部正在上演的大戲,當街道上的人群為他歡呼的時候,他活蹦亂跳起來,喊道「我是明星!」電視把本該是新聞的事件轉變成了現場直播。在電視檯燈光下桑尼更加放的開了,在銀行門口前昂首闊步、進進出出,不甚明智地把自己暴露在屋頂下面,也暴露在屋頂上狙擊手的準星內。而他剩下的那個同夥薩爾(約翰·卡澤爾飾)一個人畏縮起來。他無法相信自己是個銀行搶劫犯。無法相信桑尼說他會殺人。電視臺有些混淆事實,把他描述成一個同性戀的時候,他備受冒犯。他無法相信他會和其他人一同登上飛機,安全離開。他以前沒有坐過飛機。桑尼問他想飛到哪個國家的時候,他說「懷俄明」[1]。這句臺詞是由卡澤爾現場即興發揮的。
[1] 懷俄明是美國西部的一個州
整部電影幾乎就是在一個銀行支部和街對面的一家理髮店拍攝的,理髮店成了警察和聯邦調查局的「司令部」。呂美特的攝像機前後運動,隨著雙方的談判來回穿梭。街道兩端任意一邊都為劫犯指明了逃跑路線,直到都被一群圍觀群眾堵死,而觀眾本身也迅速成為一個角色。有一個瞬間,帕西諾在人行道上威脅警方的時候,大喊「阿提卡」,指的是州北部一座監獄裡一場臭名昭著的屠殺囚犯事件。圍觀群眾不假思索地回應吶喊「阿提卡」。他們沒看到薩爾,薩爾此刻正瑟瑟發抖,臉色蒼白,汗流滿面,早已嚇破了膽。他們響應桑尼,開始時把他奉為英雄,後來(得知薩尼是同性戀後)則滿帶奚落。
桑尼是同性戀,同時也有其他身份。他是一個被媽媽無情批評的兒子,是一個和妻子(朱迪斯·馬利那飾)聊天插不上一句嘴的丈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桑尼在電話裡質問妻子為什麼要她來銀行,她卻沒有來,她解釋道「我找不到保姆。」她和桑尼都說一口紐約方言。她說自己丈夫不可能搶銀行:「他也許是搶了。他的身體可能去搶了,但是他,他自己不會!」
桑尼有一些身份,他還想成為救世主。作家皮爾森沒能採訪現實世界裡那個真的搶劫犯,有人告訴他說桑尼是那種「會照顧人」的人,他說他找到了這個人物的靈魂。他走進銀行,揮舞著來復槍,嘴裡還念念有詞「我信天主教,我不會傷害任何人,懂?」一個銀行職員要去衛生間,他讓她去。他還擔心那位患有哮喘病的銀行保安。桑尼的口頭禪是「我快不行了」,這是因為銀行職員遇到的問題也成了他的問題。
最有意思的一位職員是他們的領班西爾維婭(Penelope Allen飾),她很照顧她的「姑娘們」。有一次她已經在銀行外面,可以自由逃走的時候,她又回到了銀行裡面:她留下來是因為喜歡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他沒有計劃」,她談論桑尼的時候說「來搶銀行不過是心血來潮。」她也許說對了。薩爾一定不知道桑尼幾斤幾兩。看過電影光碟彩蛋部分的採訪,我才了解到,桑尼和薩爾是在格林威治村的一個酒吧裡相遇,說不上多麼了解薩爾。我們能感覺到,薩爾得知他們將坐飛機離開這個國家的時候他在發抖。「你說過要是有差池,我們要自殺的!」他抗議。他寧願死也不願意飛走。
影片過半,另一個關鍵角色出場了:桑尼的情人裡昂(克裡斯·薩蘭登飾)。裡昂有一點很堅定:他絕沒有要求桑尼去搶銀行來給自己籌錢做變性手術。裡昂被帶到理髮店,警方要他跟桑尼通話,他轉彎抹角地揭開了自己內心的情感生活。他住在一家精神病院。他和桑尼漸行漸遠,他滿足不了桑尼的情感需求。他坐在理髮店,和桑尼打電話。這段對話本來是寫的兩段獨白,作者皮爾森說,通過鏡頭切換形成對話的樣子,這一段為薩蘭登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電影裡兩人都沒有展現同性戀的刻板形象。裡昂脆弱,容易受傷,但不是總愛小題大做的人。帕西諾很實際,在他將遺書口述給銀行經理(蘇力·伯維爾飾)的場景裡,他說他愛裡昂「勝過世界上任何一個男人愛另一個男人」。他說這句話時斬釘截鐵,不是同性戀間愛的呢喃,而且的確,他的妻子和媽媽都和他自己一樣默許他是個雙性戀。
警察和聯邦調查局調查員在電影裡固然重要,但比起銀行的角色來說略顯單薄。查爾斯·德恩(Charles Durning)飾演紐約警察局現場指揮官,詹姆斯·布羅德裡克(James Broderick)扮演聯邦調查局首席員工。他們兩個都沒有人質片裡警察常有的那種情節元素。他們沒有次要情節的壓力(比如家庭不睦,和領導有矛盾),只需要做自己的工作;德恩害怕現場爆發流血衝突,呵斥那些不願放下手中武器的警察。這兩個角色都很實際、直接,徑直行使自己的職責。布羅德裡克最重要的瞬間很多都是反應鏡頭。這兩個角色都表現了呂美特自然主義。
西德尼·呂美特是一位傑出的電影導演。他和大衛·馬梅(David Mamet)兩個人撰寫的導演書籍正好是一組對比,兩者又都寫得明白自信。呂美特年輕時就做過電視臺現場編導,後基於自己的一個電視節目拍攝了電影《十二怒漢》,從此開啟了自己的熒幕生涯。他拍攝很多不同的題材;他最在乎的就是故事,而不專注於類型或主題。如果說在他寬廣的創作生涯中有什麼讓他名揚天下的話,那就是他關於紐約的電影,包括《典當商》《再見了,勇敢的人》《衝突》(同樣由阿爾帕西諾主演)《鐵案風雲Q&A》《電視台風雲》,還有以紐約郊區為背景的《在魔鬼知道你死前》。在《熱天午後》裡,他靠一眼看到底的角色拍了這部精彩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情節很容易被拍的很粗俗,但始終符合人性,始終真實。
呂美特的《十二怒漢》和《電視台風雲》也在rogerebert.com收藏的「偉大電影」之列,另外還有呂美特導演的多部電影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