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松子看了一部電影,憤怒到幾次都要關掉電影,然後去暴打其中的某個演員一頓。
而最讓我感到恐怖和噁心的是,這部影片竟然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這部超級噁心的電影就是——
《斯坦福監獄實驗》
電影根據斯坦福監獄實驗改編。
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做了一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這是心理學史上最著名、最有爭議性的實驗之一,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也有許多心理學家試圖複製這個實驗。
電影中,菲利普·津巴多教授以15美元每天招聘了一批身心健康的男學生來做實驗的參與者。
然後教授以拋硬幣的方式為這批參與者定了身份。
為了講求真實性,教授還聯合了當地的警局,以突然的方式、虛構的罪名將囚犯逮捕。
還請來了曾蹲過監獄的朋友過來當顧問。
而監獄則是廢舊教學樓改造而成,在裡面根本分不清白天與黑夜。
9個囚犯,身穿長裙,頭戴絲襪,帶著腳鐐,不許有自己的名字,只許記得自己的編號。
而3名獄警則是手拿警棍,戴著墨鏡,還有3名輪班獄警。
教授化身為監獄長,斯坦福監獄就是他自己的監獄,所有的人都得服從他的命令,包括獄警,他吩咐獄警不能對囚犯進行體罰以後,就躲入了觀察室中。
教授本來以為初次見面的同學們會因為不好意思而難以很快的融入角色當中,誰料想第一天不少人都進入了角色當中。
獄警給囚犯制定了幾條相應的規矩,比如不能叫自己的名字,必須喊編號;不能隨意的說話;必須衝著他們叫警官;所有的命令都要服從。
扮演囚犯角色的男學生並沒有完全的融入進去,他們有種演戲的感覺,於是狀況頻發。獄警藉此機會對他們進行了體罰之外的懲罰。
比如頻繁的報編號;
又或者一眼不滿意就罰做伏地挺身。
囚犯們心裡的怒火燃燒了起來,他們決定聯合其他囚犯一起進行反抗。
他們用床架堵著門,用指甲當螺絲刀撬鎖準備越獄。
可換來的是捆綁
滅火器噴射
還有禁閉
有一名囚犯因此而崩潰了,哭鬧著要離開,說自己的頭要爆炸了。
而這時,實驗剛剛開始不到兩天。
獄警們經過這麼一鬧,有點底氣不足,可在教授的默認下,他們展開了從內部瓦解囚犯的行動。
對於聽話的獎勵,
不聽話的則加倍處罰。
又一名囚犯因為受不了而申請離開,他甚至已經分不清楚他是申請離開還是"假釋"了。
教授的搭檔們因為看不下去了而離開。
離開了兩名囚犯,和幾名觀察者,可獄警絲毫沒有收斂。
他們要求囚犯們不得離開房間,個人問題統一在一個小鐵桶內解決。
還強迫一名囚犯背著兩名囚犯做伏地挺身。
還要求囚犯們模仿雞姦
教授終於看不下去了,終止了這一場荒誕的實驗。
到此為止,實驗才剛剛進行了六天而已。
事後進行採訪時,獄警的扮演者與囚犯的扮演者交談時,囚犯的扮演者表示不會原諒獄警的扮演者。
而獄警則反問如果身份互換的話,囚犯準備怎麼做?
在這部電影中,好人與壞人的界限完全由擁有絕對權力的實驗設計者決定。壞人(囚犯)被看做敗類人渣,不配被當做人來看待。而好人(看守)則被授予武器和權力,「一旦你穿上制服,就好像開始扮演一個角色,你不再是你自己,你的所作所為要與這身制服所代表的職責相匹配。」
或許,善惡真的並沒有界限,只看你處於什麼樣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