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主競賽單元出現了一部「神奇」的電影,在展映時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竟然有多位觀眾紛紛離席、倉皇逃跑……這部電影就是代表捷克競逐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最終入選十強初選名單中的戰爭片——《被塗汙的鳥》。
《好萊塢報導者》這麼評價它:在一部長達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中,冷冰冰的亂倫、獸交和性虐待、毆打、殺戮和殘害所產生的震撼力是不間斷的,然而邪惡的奇觀並沒有使觀眾麻木,而是沉浸在令人沮喪的恐怖高潮中,無法逃脫。
是的,這是一部尺度超大、很有爭議的電影,在威尼斯放映時,堅持看完這部電影的專業人士卻幾乎給出了正面的評價和極高的讚譽……
《被塗汙的鳥》由捷克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Václav Marhoul)執導,改編自著名波蘭裔美國作家耶日·科辛斯基(Jerzy Kosiński)同名小說,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無名猶太男孩徘徊於東歐農村躲避戰亂的故事。「被塗汙的鳥」其實是人們以前的一種娛樂活動,將彩盒的顏料塗在逮住的鳥兒身上再把它們放歸種群,於是被視為有威脅的異類,衝擊撕扯直到將這隻鳥殺死,而電影裡的男孩就像極了一隻「被塗汙的鳥」……
整部電影就是東歐邪典版《我們與惡的距離》。
全片從一個猶太男孩的視角出發,以公路片的形式,講述了他在戰爭的世間求生的故事。與其說求生,不如說是人性之惡的探索過程,男孩猶如耶穌受難般開始旅程,在經歷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但真實存在的事情後,原本單純的男孩也漸漸成為施惡的一份子。
第二世界大戰爆發,一個年輕的猶太小男孩被送到了一個無名的東歐鄉村試圖生存。
最初,猶小男孩被父母寄養在一個老人家裡、有一天,老人悄無聲息的去世了。小男孩不小心打翻了燈火,他唯一的家瞬間成為一片火海。
小男孩的流浪生活開始了。
村子裡的人因為他是猶太人而驅趕和毆打他,稱他是帶來死亡的惡魔,於是他被村裡的人賣給了一個吉普賽的女巫。男孩患上了傳染病,於是被巫婆埋進土裡、只露出腦袋施法,趁此機會男孩逃脫了……
男孩又被一個女人收留,卻又目睹女人的丈夫拿起吃飯用的勺子親手挖去女人情夫的眼睛。
男孩又跑到一個賣鳥的男人家裡,結果目睹了一個女人被另一群女人侮辱致死,而深愛著這個女人的賣鳥人也相繼上吊自殺……
之後,他在「生存的過程」中,目睹了那些試圖逃脫被運往納粹集中營的那些猶太同胞們慘死的場景,遭受了他之後的領養人的毆打和強暴,又被一群教徒扔進糞坑……
再後來,男孩被一個女人收留後本以為可以獲得一些女性的溫暖,結果這個女人性慾極強,在強姦了男孩後,還當著男孩的面跟一直山羊性交……
故事的最後,小男孩的父親找到了他,小男孩顛沛流離的生活終於結束。但經受了這麼多的苦難,男孩和父親之間已經有了巨大的隔閡……看到同樣飽受痛苦的父親,男孩第一次寫下了自己的名字——JOSKA。
電影裡沒有過多的大場面戰爭鏡頭,只有悲劇時代中一個個孱弱的命運。
黑白膠片裡,每一幀畫面都是觸目驚心地荒涼和絕望,即使是一片灑滿陽光的田野也充滿了威脅,畫面裡的人毫無例外地幾乎都泯滅了人性……
或許,戰爭下的普通人會和戰犯一樣殘暴。
或許,這才是最好的反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