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豆瓣小站「邪典B級片」,作者@朽瞳
最早是《環球銀幕》開始把Cult Movie的中文名稱翻譯成「邪典電影」,第一次把這個最開始就沒被明確定義的詞介紹給了中國的影迷。後來不同的途徑和媒介,這個詞在影迷中傳播開,大家根據一些電影所擁有的共同特徵 ,帶著一些猜測和自己的解讀,慢慢的中文的「邪典電影」和原版「Cult Movie」的意思變得有所區別,變成了一個帶有地域特色的詞語:以暴力血漿和獵奇元素為標誌,模糊的和B級片剝削電影等概念混雜,和三池崇史、昆汀·塔倫蒂諾等名字聯繫在一起。
《低俗小說》
做邪典B級片小站這麼久,雖然頻率不是很高,但偶爾也會碰到有人來問,關於「什麼是Cult,或者說什麼是邪典電影?」以前很容易的就能說出幾條Cult片的典型特徵和規範,因為曾經我拿來當做標準的材料和書其實不多。不過最近兩年我發現了解的越多想要解釋卻好像變得越來越難了。
原因是邪典電影已經被太多人和太多的群體定義了太多次,不僅僅是中國影迷對這個詞有自己的解讀。不同的電影專家之間,不同的媒體機構,在不同的地區或者不同的時代,它的定義總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我已經找不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定義來形容邪典電影是什麼了。
無論定義如何改變《洛基恐怖秀》永遠是邪典電影的代表
有些人認為要排除掉商業大片,只有小成本製作的獨立製作才可以;有人覺得只有小眾狂熱粉絲崇拜的作品才能夠勝任;有人覺得血腥暴力獵奇的元素才是判斷標準;也有人覺得只要一部電影刻意的排斥和拒絕主流就可以稱為邪典電影等等。
但是要怎樣的成本才能排除?要多小眾或者多狂熱的粉絲才能勝任?電影中的獵奇元素的程度和標準又在哪裡?要和主流有怎樣的區別才算是另闢蹊徑?不僅標準多樣,而且這些所有的標準也並非是一根明確的線,這些標準朦朧到不可言傳,不過每個人心裡都好像自己有數。「邪典」如同一種形容電影的氣質的詞語,絕大部分人大概都能理解到是什麼意思,但是並說不清。
↑Will Dodson 的 Cult Films 一書中就反對評論家將《低俗小說》定義為邪典電影。由於這部電影受眾太廣,影響主流太多所以不能列入邪典電影的行列。
所以最開始豆瓣為了《邪典電影本紀》剛找到我時,除了被作者群的專業背景Shock到之外,在給我看片單的時候我其實是困惑的。因為我雖然能找出其中電影具有的邪典「氣質」在哪裡,但是我沒看到有一條明確的線把這些貫穿起來。直到後來這篇《除了過癮,我們為什麼愛看邪典電影?》的文章給到我,才知道這個專欄的野心:他們不想挑選某一個或者幾個特定的標準來定義邪典電影,而是希望可以對全部已有的定義進行一次整體的考量,透過儘量廣闊的選擇一些電影的實例來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來整體的認識邪典電影。
而豆瓣必須承認的是這個「目的」其實有必要擺在專題最開始的位置,而不是藏在第四篇文章中。我私下得到了一些反饋,得知不少愛好者其實看到這個專欄時都感到了相當的疑惑,「為啥XX片也能入選?」大概是最多人提出的問題,因為選片中的不少作品和他們心中的標準並不太一致。但實際上在理解了專欄的目的和選片標準之後,你才能明確創作者們的初衷——「講述『邪典電影』的歷史與近況,為這個術語祛魅,使其成為一種電影常識,從而打開一個新的觀影視野。」
所以我希望這篇文章除了幫被一些朋友誤解了的《邪典電影本紀》做出解釋外,也能提醒喜歡邪典電影的朋友們,不囿於自己固有的,某一種特定的方式來看待邪典電影。而突破與挑戰,質疑和探索的精神,這些正是邪典電影最核心的東西。
▼
《邪典電影本紀》系列圖文專欄
已在「豆瓣時間」正式上線
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免費試讀/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