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影導演上田慎一郎在訪談說,他只是想創作有意思的東西,電影只是一種娛樂,觀眾的體驗最重要。
年度現象級神片
2018年日本電影《攝影機不要停!》以不足人民幣18萬的製作預算,狂掃全球1.73億票房,成為當之無愧的票房黑馬。
電影講述一部獨立電影的劇組正在深山的廢墟中拍攝一部殭屍電影,誰知真的殭屍襲擊了那裡。導演日暮隆之大喜過望,決定繼續拍攝,一鏡到底記錄下了劇組成員一個接一個成為殭屍......
《攝影機不要停!》採用先抑後揚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個「戲中戲」,把同一個故事講了2次。
前期層層鋪墊,後期反轉再反轉,前一次的bug到了第二次變成了笑點,觀眾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哈哈哈!」密集的笑點和緊湊的節奏徹底點燃觀影氛圍,觀眾不由自主地陷入到這股狂熱當中。
Cult Film狂歡
低成本製作、恐怖題材,情節離奇荒誕、風格化的拍攝手法.....《攝影機不要停!》是一部典型的Cult Film。
Cult文字釋義分為兩種:「一是宗教用語,指祭禮;二是引申為狂熱的崇拜,迷信,崇拜的對象。」Cult Film中文譯為邪典電影,指的是被一批小眾影迷瘋狂追捧的實驗或另類電影。
《電鋸驚魂》
其特徵為低成本、小製作、B級片、大部分有低俗、誇張的敘事風格,同時還包含了音樂、動畫、科幻、恐怖、喜劇等多種元素雜糅交錯。
《老師不是人》
邪典電影往往帶有強烈個人色彩,題材、形式無不是離經叛道,加上製作低廉,所以大多數的邪典電影都不受主流認可,早期只能在午夜場放映,票房通常不如主流電影那般好。
《猜火車》
同樣是邪典電影,《攝影機不要停!》卻受到了廣泛認可,甚至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熱潮,關鍵在於電影傳遞出的狂歡情緒並不僅是單純的腎上腺素。
除了廉價血漿、誇張的肢體表演和無釐頭劇情,它更多是建立在拍電影這一頗具儀式感的形式之上,真正打動到觀眾的是小人物在拍電影時表現出的執著和狂熱。
Loser逆襲
《攝影機不要停!》的故事內核是失敗者的逆襲。
開頭37分鐘短片講的是導演極端地追求藝術而引發的大逃殺,與之相對的短片製作卻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
電影裡的每個人在生活和事業上都有不如意。日暮隆之是典型的好好先生,在工作中處處讓步,與性情耿直的女兒形成巨大反差,父女關係相當一般,愛較真的女兒同樣在工作中屢屢碰壁。劇組成員個個問題多多,都稱不上什麼成功人士。
大家因為短片聚在一起,雖然拍攝過程雞飛狗跳,各個人狼狽不堪,但他們仍全身心投入到拍攝當中。
尤其是在電影高潮部分,當他們搖搖晃晃撐起人肉金字塔,女兒像小時候那樣架在爸爸的肩膀上舉起攝影機拍攝最後一個鏡頭時,誰能說他們是失敗的呢?
狂歡背後
我看這部電影時正值雙十一。當天這場放映座無虛席,和全場觀眾一起笑得暈乎乎之後走出電影院,我發現商場裡同樣人頭聳動,各種促銷廣告鋪天蓋地,一時間感到精神恍惚。
在喪文化當道的今天,精神壓力極大的現代人迫切地尋找各種途徑去排解、宣洩。人們展現出的動物化的狂熱欲求恰恰反映出精神的空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支撐內心的精神力量。
電影導演上田慎一郎在訪談說,他只是想創作有意思的東西,電影只是一種娛樂,觀眾的體驗最重要。
導演田慎一郎
《攝影機不要停!》形式複雜,故事卻很簡單,就是一群人手忙腳亂拍電影的故事。簡單的故事背後是一種純粹而強大的精神力量,促使電影裡的小人物熱血奮鬥,足夠引起現實中所有人的共鳴。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攝影機不要停!》能成為現象級電影的原因吧。
章作者:綠綠
女,水瓶座,快樂爆米花電影愛好者。
(文章由空鏡solo原創首發,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