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2018,必須擼完這部邪典電影(非血漿愛好者慎入)

2020-09-26 空鏡solo

電影導演上田慎一郎在訪談說,他只是想創作有意思的東西,電影只是一種娛樂,觀眾的體驗最重要。


年度現象級神片


2018年日本電影《攝影機不要停!》以不足人民幣18萬的製作預算,狂掃全球1.73億票房,成為當之無愧的票房黑馬。

電影講述一部獨立電影的劇組正在深山的廢墟中拍攝一部殭屍電影,誰知真的殭屍襲擊了那裡。導演日暮隆之大喜過望,決定繼續拍攝,一鏡到底記錄下了劇組成員一個接一個成為殭屍......

《攝影機不要停!》採用先抑後揚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個「戲中戲」,把同一個故事講了2次。


前期層層鋪墊,後期反轉再反轉,前一次的bug到了第二次變成了笑點,觀眾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哈哈哈!」密集的笑點和緊湊的節奏徹底點燃觀影氛圍,觀眾不由自主地陷入到這股狂熱當中。

Cult Film狂歡


低成本製作、恐怖題材,情節離奇荒誕、風格化的拍攝手法.....《攝影機不要停!》是一部典型的Cult Film。

Cult文字釋義分為兩種:「一是宗教用語,指祭禮;二是引申為狂熱的崇拜,迷信,崇拜的對象。」Cult Film中文譯為邪典電影,指的是被一批小眾影迷瘋狂追捧的實驗或另類電影。

《電鋸驚魂》


其特徵為低成本、小製作、B級片、大部分有低俗、誇張的敘事風格,同時還包含了音樂、動畫、科幻、恐怖、喜劇等多種元素雜糅交錯。


《老師不是人》

邪典電影往往帶有強烈個人色彩,題材、形式無不是離經叛道,加上製作低廉,所以大多數的邪典電影都不受主流認可,早期只能在午夜場放映,票房通常不如主流電影那般好。

《猜火車》


同樣是邪典電影,《攝影機不要停!》卻受到了廣泛認可,甚至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熱潮,關鍵在於電影傳遞出的狂歡情緒並不僅是單純的腎上腺素。


除了廉價血漿、誇張的肢體表演和無釐頭劇情,它更多是建立在拍電影這一頗具儀式感的形式之上,真正打動到觀眾的是小人物在拍電影時表現出的執著和狂熱。

Loser逆襲


《攝影機不要停!》的故事內核是失敗者的逆襲。


開頭37分鐘短片講的是導演極端地追求藝術而引發的大逃殺,與之相對的短片製作卻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


電影裡的每個人在生活和事業上都有不如意。日暮隆之是典型的好好先生,在工作中處處讓步,與性情耿直的女兒形成巨大反差,父女關係相當一般,愛較真的女兒同樣在工作中屢屢碰壁。劇組成員個個問題多多,都稱不上什麼成功人士。


大家因為短片聚在一起,雖然拍攝過程雞飛狗跳,各個人狼狽不堪,但他們仍全身心投入到拍攝當中。


尤其是在電影高潮部分,當他們搖搖晃晃撐起人肉金字塔,女兒像小時候那樣架在爸爸的肩膀上舉起攝影機拍攝最後一個鏡頭時,誰能說他們是失敗的呢?

狂歡背後


我看這部電影時正值雙十一。當天這場放映座無虛席,和全場觀眾一起笑得暈乎乎之後走出電影院,我發現商場裡同樣人頭聳動,各種促銷廣告鋪天蓋地,一時間感到精神恍惚。


在喪文化當道的今天,精神壓力極大的現代人迫切地尋找各種途徑去排解、宣洩。人們展現出的動物化的狂熱欲求恰恰反映出精神的空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支撐內心的精神力量。

電影導演上田慎一郎在訪談說,他只是想創作有意思的東西,電影只是一種娛樂,觀眾的體驗最重要。

導演田慎一郎


《攝影機不要停!》形式複雜,故事卻很簡單,就是一群人手忙腳亂拍電影的故事。簡單的故事背後是一種純粹而強大的精神力量,促使電影裡的小人物熱血奮鬥,足夠引起現實中所有人的共鳴。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攝影機不要停!》能成為現象級電影的原因吧。


章作者:綠綠

女,水瓶座,快樂爆米花電影愛好者。

(文章由空鏡solo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百無禁忌的邪典電影
    所以當時看過《力王》之後就開始忍不住在小夥伴中間宣揚談論這部電影,談論片中比比皆是的暴力血腥場景和異常誇張的效果。由此,使這部我們之前從未接觸過甚至從未想像過的類型電影順勢成為話題之作,當然我們也會模仿力王在電影中的氣功和神力(是,也只能是在動作上做個空架子)。印象很深的是我們都吹噓自己看完了這電影,但都很默契地對能把這片真的完整看完的夥伴刮目相看。
  • 聊聊豆瓣的《邪典電影本紀》:被藏在背後的「野心」
    後來不同的途徑和媒介,這個詞在影迷中傳播開,大家根據一些電影所擁有的共同特徵 ,帶著一些猜測和自己的解讀,慢慢的中文的「邪典電影」和原版「Cult Movie」的意思變得有所區別,變成了一個帶有地域特色的詞語:以暴力血漿和獵奇元素為標誌,模糊的和B級片剝削電影等概念混雜,和三池崇史、昆汀·塔倫蒂諾等名字聯繫在一起。
  • 【邪典 (Cult)】《殺人不分左右》:對待暴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以暴制暴,變態詭異,血漿四射,驚世駭俗!(資源)
    大叔將盤點影史上邪典Cult片,希望能給廣大粉絲提供一個全方位重新認識這類電影的契機。如果你對邪典Cult片還不太了解,這個片單則像是一把開啟全新世界的鑰匙,開啟一段最「邪」觀影旅程。籍由電影這種人類創造的最美好的魔術,更加近距離地窺探自己深邃的內心。
  • 以《天生殺人狂》為例,淺析邪典電影的暴力與荒誕(一)
    邪典電影又稱cult電影,它既沒有好萊塢電影那般奪人眼球的特效,也沒有韓國電影裡唯美動人場景設置,甚至這類電影大多充斥著血腥與殺戮,荒誕與反社會。邪典電影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搬不上大臺面的,然而這類電影雖然並非大眾所能接受,卻在小眾範圍內受到了熱烈地追捧和推崇。《天生殺人狂》是一部邪典電影的經典之作,這部影片幾乎涵蓋了邪典電影的所有特點——血腥,暴力,荒誕,反社會。
  • 《曼蒂》:搖滾+邪典,尼古拉斯·凱奇重回巔峰了嗎?
    電影時長121分鐘,很明顯地分為兩部分,故事也再簡單不過,前一個小時邪教組織「新黎明之子」殺害了米勒(尼古拉斯·凱奇飾)的妻子曼蒂(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飾),後一個小時米勒一個人滅了這個邪教組織。  很多人說,前奧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凱奇可以靠這部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飽受好評的電影翻身,我不敢苟同。
  • 動作A片《突襲》之後,他又帶來了一部暴力邪典!
    《突襲2》之後,時隔4年,他帶著一部重口味、血腥暴力的邪典電影回歸。小島、邪教、審判.種種細節會給你一種《女巫》《柳條人》邪典氣質的感覺。看過《突襲》系列的觀眾,你會發現導演對於血漿特別慷慨大方,《使徒》也不例外。看不出特別廉價的番茄醬,只有更逼真、更真實的血腥。作為一個重口味的愛好者,我要給這份血漿禮物打滿分。把你揍得血肉模糊,再輕輕給你一道割喉,美麗的血漿慢慢流淌下來。
  • 這部「尺度」大開的《血路狂飆》美劇,讓你停不下來
    今天推薦的這部劇就很膩害了,有人說它是最狂野最黃暴的美劇,反正我擼完前兩集的舉雙手雙腳同意重口味愛好者
  • 10部經典的邪典電影(Cult Film)
    邪典電影(Cult Film)是指那些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也可稱為非主流電影或是實驗電影、另類電影。
  • 這部30多年前的香港cult邪典,至今仍影響著很多電影人
    而這種過度,也成為他的特點(對有些人來說,這則是缺點)。羅泓軫電影的無節制,最容易讓我想起的就是那些老港片、那些過度與瘋狂的老港片。羅泓軫本人也是個港片迷,在他的電影裡,那些為了視覺以及噱頭過度展示血腥與暴力的情況,這也是當年老港片最喜歡的東西。
  • Cult本紀 | 夢遊症患者邪典藝術怪談
    女巫、撒旦、吸血鬼、德古拉、神秘學、宗教儀式,哥德式邪典像是一種惡魔崇拜和撒旦主義。濃鬱暗黑的中世紀,信仰喪失,暗無天日,虔誠的信徒向撒旦獻祭,女巫被殘酷地審判獵殺。宗教式的恐怖,象徵撒旦的黑山羊,他們用巫術、超自然、鬼魂、屍體、吸血鬼等等非科學、非理性的產物來對付荒唐和無意義。
  • 聖血,邪典界的小清新看了嗎
    我們推送過的cult片不在少數,比如前幾天的80年代cult電影,還有更早的《人體蜈蚣》、《下水道的美人魚》。但多數cult電影都是血漿飛濺、場面混亂的鬧劇play。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則是邪典界的小清新,cult圈的文藝片,來自墨西哥的天才導演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的神作《聖血》。
  • 韓國電影邪典大師——樸贊鬱
    樸贊鬱,這位邪典電影的大師,以其影像的黑色風貌、主題的大膽叛逆、敘事的懸疑複雜以及持續的哲學追問,獨步於韓國導演之林。樸贊鬱在西方世界擁有大量擁躉。據全球頗具權威性的網際網路站IMDB統計,2011年票選的有史以來最佳250部電影中,《老男孩》竟然力壓眾多歐美名片,擠入排名Top100(第95名),成為繼黑澤明與宮崎駿的代表作之後最被西方影迷所熟知和接受的亞洲電影。
  • 【邪典 (Cult)】《發條橙》:原始直接的死亡,凸顯的是暴力美學,曾被封殺30年!(網盤資源)
    大叔將盤點影史上邪典Cult片,希望能給廣大粉絲提供一個全方位重新認識這類電影的契機。如果你對邪典Cult片還不太了解,這個片單則像是一把開啟全新世界的鑰匙,開啟一段最「邪」觀影旅程。籍由電影這種人類創造的最美好的魔術,更加近距離地窺探自己深邃的內心。
  • 燃爆了的邪典電影!乾乾幹~
    還有一個特別無腦的小孩版邪典 Kick Ass!推薦邪典怎麼能不大推特推昆汀啊,沙龍主說的那倆已經是昆汀大師商業化後的電影了,要說邪乎得厲害,還屬2007年的《死亡證據》。Edgar Wright(《殭屍肖恩》出自他手)也拍了一個,就幾行字:你想一個人去地下室?Don’t;你想一個人看這部電影?Don’t;電影名就叫:「Don’t」。
  • 史上最早的「邪典小說」是哪一部?
    一本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的小說,常常被稱為「邪典小說」(Cult Fiction)。《麥田裡的守望者》就是一本經典的邪典小說。這本書影響了不同時代的很多人,當然,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並沒有變成殺人犯。另一個相關詞「Cult Movie」如今通常被譯為「邪典電影」,那麼不妨將「Cult Fiction」翻譯成「邪典小說」。我最近讀了一本名叫《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的英文小說,作者是美國作家查克·帕拉紐克(Chuck Palahniuk)。這本書連同帕拉紐克的其他作品常被人視為當代邪典小說的例子提及,而作者的官方網站的名字就叫「The Cult」。
  • 試讀福利 | 《星球大戰》:「邪典」還是不「邪典」,這是一個問題
    是什麼定義了一部「邪典」電影?非主流(alternative)?光怪陸離?晦澀難懂?有一點毋庸置疑,即堅守的忠實粉絲基礎,無論外界對影片的藝術價值評論幾何。《星球大戰》夠格當一部「邪典」電影嗎?誠然,它擁有如邪教般狂熱的粉絲群體(其中一部分人甚至稱自己的宗教信仰是絕地武士)。當《星球大戰》逐漸佔領全球市場,「邪典」的光芒隨之逐漸消散。
  • 另一種SM|15部邪典SM電影
    這裡說的SM指的是邪典電影(Cult)的一個分支,Slasher Movie,按字面翻譯的話,就是「胡亂砍人的血腥電影」。它和那個觸動你神經的SM也稍微有點關係,這類電影的經典情節可以概括成——正當男女主人公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時候,一個變態殺人狂突然衝出來掄刀砍人。
  • 30部人類邪典電影精華!中國又有哪些邪典電影和B級片?
    今天重新寫一遍這個話題,又在末尾附上了我心目中值得推薦的30部cult電影。對了,本文標題雖然使用了「邪典」一詞,但正文我還是直接用「cult片」好了,原因下面會解釋。B級片和cult片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儘管也存在一點點的聯繫。
  • 知識拓展:「邪典電影」是什麼?
    cult film 中文譯為「邪典電影」,但這樣翻譯肯定會讓更多的同學感到迷惑,還會誤導觀眾聯想到「異教徒;邪教組織」。其實我們可以從cult的形容詞意思「受到特定群體歡迎的」來理解。所以cult film其實指的是那些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恐怖、暴力、科幻、喜劇,無所不包。
  • 《仲夏夜驚魂》:2019年唯一的cult邪典從何解讀?
    不過,不走尋常路的《仲夏夜》可能正好兌現了法國人對反套路的期待,也因此成就了近年來非常難得的一部cult邪典。 它弱化了西式的血漿和花式死法,異教這個元素也算不上新鮮,它的恐怖感完全來自於導演所營造的生人獻祭儀式的臨場感。 第一,它用一種近似於人類學民族志電影的細緻畫面,將想像中生人獻祭的血腥和怪誕進行還原式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