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2021-01-09 中國文明網

  周浩,男,195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啟東市人,生前是啟東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

  周浩生前是啟東市中醫院腦外科副主任醫師,32年醫者仁心,他捨己為人奮戰救護一線。2015年1月27日清晨5點,周浩接到一位開顱手術患者家屬的求助電話,剛接受膀胱結石手術不足48小時的他拔下引流袋、換上白大褂前去探視,卻在離自己病房10米遠的電梯口倒下,再也沒有醒來,年僅55歲。

  他的朋友圈大都是他的病人

  對周浩的「浩哥」這個稱呼,最早流傳於醫院腦外科,但隨後不僅流傳到了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口中,甚至連病人也這麼稱呼他。「浩哥」是個熱心腸的人,平時會幫病人家屬買點外賣,或者幫他們照顧病人,而且還曾自製水果汁,並利用注射器為不能進食的病人補充營養。別人都會談自己的朋友圈,而周浩的朋友圈中,最多的還是他的病人。周浩一直都是很忙,特別是當天做了手術,晚上回到家基本都是睡在沙發上,「他怕病人家屬會打來電話,又怕吵醒家人。即使沒有電話,他也會半夜兩三點爬起來問問病人情況怎麼樣。」與周浩共事多年的腦外科主任範躍峰這樣評價道。「他自己手術住院期間,仍和病人家屬保持聯繫,讓他們有任何問題第一時間聯繫。」

  身患膀胱結石,一直沒抽出時間做手術

  周浩從醫已有32年。他早先是一名軍醫,之後便被調派到啟東中醫院工作。周浩手上治癒的病人數不勝數,「來醫院腦外科找『浩哥』」已然成為眾多患者心裡的共識。由於忙著加班醫治患者,周浩三年前就被查出患有膀胱結石,而多年工作壓力也使他出現了高血壓、心臟病等症狀。儘管時常隱隱作痛,周浩一直沒能空出時間去動手術。

  應休息3天,可患者家屬求救讓他「坐不住」

  今年1月,在家裡人的苦勸下,安排好手頭工作的周浩決定接受膀胱結石消除手術。這個手術過程分為結石消除、插置導尿管、膀胱清洗等諸多環節,術後至少需要三天時間臥床靜養,作為醫生周浩知道,術後一定要少走動,以免挫傷膀胱傷口,容易引發各種併發症。

  但是1月27日凌晨5點鐘,周浩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自己主治病人的女兒打來了求救電話。電話中,該女士希望周浩儘快前往ICU重症監護病房查看父親的病情。周浩並未告知她自己的身體狀況,只連聲應允。

  周浩術後居住的病房在醫院的10層,而其病人所在的ICU重症監護室在二層。1月27日早晨7點鐘左右,周浩和妻子協商,讓其幫他脫去病員服,換上出診服裝。此時距他術後還不足48小時,妻子的連連勸阻沒能攔住周浩,他急切地想前去探望病人的情況。

  電梯前猝然倒下,搶救仍沒留住他

  儘管尚處於術後膀胱清洗的階段,周浩卻忍痛拔下了引流袋,在妻子的幫助下蹣跚走下病床。為了不給病人留下自己病懨懨的模樣,他特地換上了平日裡的出診行頭,並將導尿管包好塞進褲袋裡。

  當時正處於醫護人員陸續到崗的時刻,醫院值班的醫護人員僅有兩三名。在妻子的攙扶下,周浩向距病房10米的電梯口挪去。走到電梯門口,還沒能按下2層的按鈕,周浩就在妻子眼前慢慢癱倒下去……「浩哥出事了!」值班的醫護人員急忙趕來現場施救。他們立刻將周浩抬至電梯旁的空置病床上,第一時間送進了急救室。

  按壓、按壓、再按壓……施救過程持續到上午9點鐘,醫護人員終於無力地停止了動作,搶救室內充斥著一片壓抑的哽咽聲。年僅55歲的他早早離開了人世。周浩的生前同事王海燕醫生說,這場不幸的發生可能是諸多因素引起的。一來,他術後沒怎麼休息,就急著趕去看望病人,再加上他自身多年的高血壓、心臟病等極易引起術後併發症。

  周浩不幸離世的消息傳開後,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2015年1月30日上午,500多名周浩的親人、同事、戰友和其曾救過的病人及家屬,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前來送別這名仁心醫者。《人民日報》「點讚中國」欄目和新華社、人民網、新華日報等幾十家媒體報導了他的感人事跡。啟東市委追授周浩同志為啟東市優秀共產黨員,並正在全社會開展向周浩同志學習的活動。

【進入網友互動】

相關焦點

  • 周浩:紀錄片不是一個名利場
    周浩導演以其敏銳的視角捕捉人性的複雜和當代中國的跌宕起伏。周浩:沒有想那麼多,我本身不是學電影出身的,我沒有特別強烈的電影院的情結。大銀幕是一種媒介,只是多了一個空間,畢竟在中國生活還是需要跟大眾見面。做紀錄片也是一個媒介,有這個機會挺好的,但是談不上欣喜若狂,該來的都來了。陳瑋曦:去電影院播放《孤注》是一開始想好的?
  • 周浩與他的攝影師們
    與周浩合作影片《不離》《7%》《一年》《孤注》等。石室丹丘:你和周浩導演合作的經歷是怎樣的?你的感受如何?王璕:我大概跟周老師合作了6個項目,5個長片,1個短片,這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最早看周老師的作品覺得畫面不夠好,更多是他自己拿機器在拍,兼顧不了很多。
  • 周浩導演作品展映
    11.26 19:30《龍哥》紀錄片/200711.27 19:30《差館》紀錄片/2010《差館Ⅱ》紀錄片/201111.28 19:30周浩導演金馬獎獲獎作品第二年(2011)春運,周浩又回到這個派出所。除了那幾位老「差人」,上一部片中的「新疆人」、「來廣州混的少年」、「懺悔的青年」等等,沒有一位再次出現。派出所,普通人一生也難得進去一次,可也有人一個春運要進去好幾次。故事就從一些總要在這進進出出的人說起……
  • 周浩:紀錄片就是和生活談戀愛
    獨立紀錄片導演周浩周浩是一個講究生活的人。在他上一部作品完成剪輯的那天,工作室的同事們決定出去慶功。當其他人還在為來幾瓶啤酒猶豫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點了一碗粥,而且是白粥。儘管這是一個需要慶祝的日子,但還是喝粥比較養生,他說。從任何意義上說,周浩都是一個有些特別的導演。在他的工作室裡,他是唯一一個不熬夜的人。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周浩:混沌的真實
    正式拉開帷幕,導演周浩出席映後交流,機會難得,名額有限。周浩目前為職業紀錄片導演,曾做過10餘年記者。2001年開始製作紀錄片,其作品百餘次在世界各地電影節入選、獲獎。2014年,《棉花》獲第5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大同》獲第三十一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九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紀錄片獎,蟬聯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周浩導演及他的作品,今天先帶來一篇周浩的專訪。
  • 金馬獎得主周浩:中國社會充滿著奇遇 單讀
    周浩身上有一種自我懷疑的氣質,這種自我懷疑的心理過於強烈,於是他乾脆把自己的這番心理掙扎放到了眾人前——這就是他在《龍哥》裡做的。片尾龍哥因販毒被判刑關進了監獄,周浩幾乎成了他唯一的親人,時常寄錢過去。周浩想在若干年後龍哥出獄,他也許能繼續拍《龍哥》的下集,但無論如何,他們被聯繫在了一起。
  • 寶雞周浩家庭: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
    今年74歲的周浩說起自己年輕時當兵的經歷,依舊非常激動。1969年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應徵入伍,周浩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從軍15年,他先後隨部隊在四川、武漢、遼寧等地,參加了多項鐵路交通網和基礎設施建設,將最美好的青春記憶揮灑在軍旅歲月。
  • 周浩:北大高才生緣何轉學到技師學院?
    會場上,一個看起來很沉穩的男選手正代表參賽選手宣誓,他就是周浩。在本屆大賽中,他一舉獲得冠軍,也迎來了自己人生最出彩的一天。    3年前,周浩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離開北京大學,是因為我不適合那個專業。」周浩告訴記者,那一年,他高考總分660多,名列青海省理科第5名。
  • 周浩:紀錄片不是一個名利場 也掙不了什麼大錢
    周浩早年先後在新華社、《南方周末》等媒體擔任攝影記者。2014年,執導紀錄片《棉花》,該片獲得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執導紀錄片《大同》,該片獲得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作為記者出身的周浩也許是最為接地氣的導演了。接觸過周浩的人都會有一種觀感,周老師特別直,特別真誠。
  • 9年過去了,曾經從北大轉學到技校的周浩,現狀如何?
    這位小夥的名字叫做周浩,9年前從北大轉學到一所非常普通的技校學習,現如今他過得怎麼樣?周浩考上北大的那些年周浩出生於青海一家非常普通的家庭裡面,父母一輩子的願望就是周浩可以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有一個好的未來。2008年,周浩學有所成以660多的分數回報了父母的期望。
  • 棄北大讀技校有多少"周浩"可複製
    周浩這樣做了,並且談起當年的決定,「毫不後悔,很慶幸」。(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棄北大讀技校,至少在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這是「駭人聽聞」的做法,所以周浩費了將近三年的時間,休學、工作、復學、勸解,經歷了此番反覆,才最終棄北大讀技校成功,並代表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入圍了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成為北京工業技師學院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只是「周浩」式的成功轉型有多少可以複製?
  • 當年拒絕清華,然後從北京大學退學讀技校的天才周浩,現在怎樣了
    這位少年名叫周浩,十八歲那年,她與千千萬萬的中國普通孩子一樣,參加了高考考試。在高考中,他考取了660分的高分,於是就讀哪所名校成為了全家的難題。周浩從小是一名動手能力極強的少年,小時候獨自在家時,他就喜歡研究家中的機器,對其進行拆解和安裝,家中幾乎所有的機器都被他重新組裝過。高考前,周浩的理想大學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是國內一所十分厲害的理工類名校。
  • 9年前那個主動放棄北大,選擇讀技校的周浩,如今在幹嘛?
    但由於他當年的高考總分報清華北大是完全ok的,學校裡為了多一份榮譽自然是不會放過周浩,這還不是最要命的,關鍵是周浩父母也是這樣想的,認為清華北大太難考了,眼看自己兒子的分數夠了,怎麼能錯過光宗耀祖的機會,因而父母也是強烈反對周浩去北航,最後在父母和學校的雙重壓力下,周浩只好「被報了」北大的生命科學專業,這下父母和老師總算是滿意了,但周浩的苦日子開始了。
  • 9年前,為夢想放棄北大,轉學到技校的周浩,如今怎樣了?
    他叫做周浩,在2008年的高考中,考了660多分的好成績,成為了青海省理科前五名。依照他的成績來看,能夠上清華或者是北大,但是,周浩最感興趣的卻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家人和老師看來,清華或者是北大是更好的選擇,便開始勸說周浩,雖然,心有不甘,但周浩還是遵從了家人的想法。為什麼周浩會想要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呢?
  • 9年前,放棄北大上技校的周浩,如今過得如何?
    異類學霸2008年高考,周浩考了660多分的高分,成為青海省理科第五名。他是個真正的超級學霸。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他終於考出了一個滿意的成績,而他的分數幾乎是「在校任意選擇」,「專業任意選擇」。周浩應該已經走到了「人生巔峰」。然而,他並不高興。周浩的夢想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家人,老師,朋友一致認為,「只要不是清華北大,660分就白白浪費了!」
  • 那個高考660分進北大,後來不顧反對轉入技校的周浩,如今咋樣?
    周浩,這絕對是個爛大街的名字。畢竟上網一搜索,叫周浩這個名字的人,絕對多到讓你側目。但是,如果前面加個定語,比如:從北大轉入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的周浩,那麼這個名字就變得不那麼一般了。
  • 9年前,那個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改讀技校的周浩,現在怎樣?
    這簡直是對北京大學的「侮辱」,但是就是有學生這樣做了,而這名學生的名字叫做周浩。那麼周浩為什麼選擇從北京大學退學改讀一所技校,而現在的他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周浩的出生地在青海,在2008年,周浩憑藉著自己天分和努力,取得了660多分,這個極其優秀的高考成績在整個青海省理科成績中排到了第5名。這讓周浩和他的父母能夠有許多名校可以選擇,但是也因如此,讓他和他的父母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 9年前,青海學霸周浩:放棄北大,復讀選擇技校,他現狀如何?
    周浩的想法被駁回,幾經討論,他還是選擇了妥協,去了北京大學,畢竟當時還小,就算再有主見還是會被外界意見所影響。於是那一年,周浩頂著炎炎烈日,懷著不怎麼開心的心情坐上了青島通往北京的生活,開啟了自己在北大的生活。周浩以為自己會在北大有個新的開始,也許他會適應北大的生活呢?但是他錯了,北京大學的學術氛圍十分濃厚,這對於愛好動手的周浩來說簡直就是折磨。
  • 永恆的母愛——畫家周浩作品欣賞
    永恆的母愛——畫家周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知有多少人就在吟誦時已淚流滿面?孟郊的詩傳誦千年,也穿越了千年,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母愛的力量。然而很多人忽略了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甚至厭煩母親在身邊嘮嘮叨叨。
  • 青海「北大技師」周浩:從北大休學上技校,我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
    然而在8年前,曾以青海省理工前五的成績考入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周浩,卻毅然做出了從北大退學的決定,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學習數控機器操作。 2008年,周浩原本想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卻遭到了家人和老師的雙重反對,一直以來作為「好兒子」、「好學生」的周浩還是妥協了,而這一次妥協,卻困擾了他兩年多。 到了北大,周浩迎來的不是一個新的開始,而是各種的不習慣。他努力去適應,卻發現根本就做不到,從小就喜歡操作和動手的周浩,根本無法真正投入到繁重的理論學習中,那不是他想要的,讓他感覺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