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男,195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啟東市人,生前是啟東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
周浩生前是啟東市中醫院腦外科副主任醫師,32年醫者仁心,他捨己為人奮戰救護一線。2015年1月27日清晨5點,周浩接到一位開顱手術患者家屬的求助電話,剛接受膀胱結石手術不足48小時的他拔下引流袋、換上白大褂前去探視,卻在離自己病房10米遠的電梯口倒下,再也沒有醒來,年僅55歲。
他的朋友圈大都是他的病人
對周浩的「浩哥」這個稱呼,最早流傳於醫院腦外科,但隨後不僅流傳到了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口中,甚至連病人也這麼稱呼他。「浩哥」是個熱心腸的人,平時會幫病人家屬買點外賣,或者幫他們照顧病人,而且還曾自製水果汁,並利用注射器為不能進食的病人補充營養。別人都會談自己的朋友圈,而周浩的朋友圈中,最多的還是他的病人。周浩一直都是很忙,特別是當天做了手術,晚上回到家基本都是睡在沙發上,「他怕病人家屬會打來電話,又怕吵醒家人。即使沒有電話,他也會半夜兩三點爬起來問問病人情況怎麼樣。」與周浩共事多年的腦外科主任範躍峰這樣評價道。「他自己手術住院期間,仍和病人家屬保持聯繫,讓他們有任何問題第一時間聯繫。」
身患膀胱結石,一直沒抽出時間做手術
周浩從醫已有32年。他早先是一名軍醫,之後便被調派到啟東中醫院工作。周浩手上治癒的病人數不勝數,「來醫院腦外科找『浩哥』」已然成為眾多患者心裡的共識。由於忙著加班醫治患者,周浩三年前就被查出患有膀胱結石,而多年工作壓力也使他出現了高血壓、心臟病等症狀。儘管時常隱隱作痛,周浩一直沒能空出時間去動手術。
應休息3天,可患者家屬求救讓他「坐不住」
今年1月,在家裡人的苦勸下,安排好手頭工作的周浩決定接受膀胱結石消除手術。這個手術過程分為結石消除、插置導尿管、膀胱清洗等諸多環節,術後至少需要三天時間臥床靜養,作為醫生周浩知道,術後一定要少走動,以免挫傷膀胱傷口,容易引發各種併發症。
但是1月27日凌晨5點鐘,周浩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是自己主治病人的女兒打來了求救電話。電話中,該女士希望周浩儘快前往ICU重症監護病房查看父親的病情。周浩並未告知她自己的身體狀況,只連聲應允。
周浩術後居住的病房在醫院的10層,而其病人所在的ICU重症監護室在二層。1月27日早晨7點鐘左右,周浩和妻子協商,讓其幫他脫去病員服,換上出診服裝。此時距他術後還不足48小時,妻子的連連勸阻沒能攔住周浩,他急切地想前去探望病人的情況。
電梯前猝然倒下,搶救仍沒留住他
儘管尚處於術後膀胱清洗的階段,周浩卻忍痛拔下了引流袋,在妻子的幫助下蹣跚走下病床。為了不給病人留下自己病懨懨的模樣,他特地換上了平日裡的出診行頭,並將導尿管包好塞進褲袋裡。
當時正處於醫護人員陸續到崗的時刻,醫院值班的醫護人員僅有兩三名。在妻子的攙扶下,周浩向距病房10米的電梯口挪去。走到電梯門口,還沒能按下2層的按鈕,周浩就在妻子眼前慢慢癱倒下去……「浩哥出事了!」值班的醫護人員急忙趕來現場施救。他們立刻將周浩抬至電梯旁的空置病床上,第一時間送進了急救室。
按壓、按壓、再按壓……施救過程持續到上午9點鐘,醫護人員終於無力地停止了動作,搶救室內充斥著一片壓抑的哽咽聲。年僅55歲的他早早離開了人世。周浩的生前同事王海燕醫生說,這場不幸的發生可能是諸多因素引起的。一來,他術後沒怎麼休息,就急著趕去看望病人,再加上他自身多年的高血壓、心臟病等極易引起術後併發症。
周浩不幸離世的消息傳開後,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2015年1月30日上午,500多名周浩的親人、同事、戰友和其曾救過的病人及家屬,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前來送別這名仁心醫者。《人民日報》「點讚中國」欄目和新華社、人民網、新華日報等幾十家媒體報導了他的感人事跡。啟東市委追授周浩同志為啟東市優秀共產黨員,並正在全社會開展向周浩同志學習的活動。
【進入網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