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導演作品展映

2021-03-02 凹凸鏡DOC

放映排片

...................................................

11.26 19:30

《龍哥》紀錄片/2007

11.27 19:30

《差館》紀錄片/2010

《差館Ⅱ》紀錄片/2011

11.28 19:30

周浩導演金馬獎獲獎作品

11.29 19:30

《厚街》劇情片/2003

放映員:宋曉佳·王磊·飛船

現場統籌:一時·小白

影片介紹

...................................................


龍哥

Using / Long Ge

2007 | 紀錄片 | 彩色 | 104min

2007 第30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

2008 第30屆法國真實電影節

導演認識了兩位「朋友」。他與他們之間的交往構成了這部片子。開始,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要製作一部紀錄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有目的和他們交「朋友」。「朋友」們奇蹟般地允許導演進入他們的生活,他們吸毒也販毒……

紀錄片的製作者和被拍者之間到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部影片給出了它的解釋。



差館 & 差館 Ⅱ

Cop Shop Ⅰ & Ⅱ

2010/2011 | 紀錄片 | 彩色 | 56+71min

在中國,能被正式允許進入一個派出所拍攝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這個也許是全世界「每平方公裡警察數及流動人數最多」的區域派出所拍攝。這個有300名警察的派出所設在廣州火車站廣場上。每年春節假期,火車站每天發送旅客達20萬人次。「有困難找警察」,是早年毛時代時人們的一句口頭禪。今天,在這裡,我們仍然看見形形色色「有困難找警察」的人們:買不到票想回家過年的人,討薪的農民工、小偷、混社會的少年,撿垃圾的老人,流浪漢……一個普通的派出所成為觀察中國社會的一個切入點。

第二年(2011)春運,周浩又回到這個派出所。除了那幾位老「差人」,上一部片中的「新疆人」、「來廣州混的少年」、「懺悔的青年」等等,沒有一位再次出現。派出所,普通人一生也難得進去一次,可也有人一個春運要進去好幾次。故事就從一些總要在這進進出出的人說起……

厚街

Houjie Township

2003 | 紀錄片 | 彩色 | 91min

這是周浩的第一部作品,拍攝時間從2001年10月開始。至今仍然有人認為,這是周浩最好一部作品。

厚街又名后街,是珠江口的一個小鎮,距離省會廣州 45公裡,香港80公裡。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來自臺灣、香港的資本和中國內地的大量廉價勞動力使它從農業小鎮迅速發展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城鎮。工廠裡的工人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廠附近的出租屋是農民們進入城市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是他們遠離故鄉後在千裡之處建起的另一個家。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幢編號為NO.4432的出租房裡。

本片真實記錄了那些打工農民鮮為人知的生活狀況,影片粗礪而鮮活。



導演介紹

...................................................

周 浩

周浩,職業紀錄片導演,曾經做過十多年記者。2001年開始製作紀錄片,其作品百餘次在世界各地電影節入選、獲獎。2014年,《棉花》獲第5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放映場地

...................................................

朝陽區通惠河北路郎家園6號院郎園vintage 虞社

如何購票

...................................................

掃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投稿  加微信☞pjw200951288

加入交流群或工作團隊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長按或掃碼關注

凹凸百態   光影日誌

相關焦點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周浩:混沌的真實
    12月3號,「記錄時代幻影」CNEX紀錄片影展·杭州站將隨著周浩導演的《差館I&II》
  • 張律導演作品展映
    詞語放映|張律導演作品展映 放映排片
  • 周浩:紀錄片不是一個名利場
    周浩導演以其敏銳的視角捕捉人性的複雜和當代中國的跌宕起伏。十多年來,他拍攝了《厚街》《高三》《龍哥》《棉花》《中國市長》等多部獲獎作品。GZDOC 2020知名導演訪談錄特邀請《時尚先生》視頻記者陳瑋曦,與周浩共同挖掘創作中的思考與頓悟。QA陳瑋曦
  • 周浩與他的攝影師們
    ——周浩著名紀錄片導演作品《棉花》《大同》獲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王璕 紀錄片攝影師作品曾獲四川金熊貓最佳攝影獎,中國紀錄片學院獎,廣州金紅棉最佳系列片獎;入圍上海白玉蘭最佳長紀錄片獎。與周浩合作影片《不離》《7%》《一年》《孤注》等。石室丹丘:你和周浩導演合作的經歷是怎樣的?你的感受如何?王璕:我大概跟周老師合作了6個項目,5個長片,1個短片,這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最早看周老師的作品覺得畫面不夠好,更多是他自己拿機器在拍,兼顧不了很多。
  • 永恆的母愛——畫家周浩作品欣賞
    永恆的母愛——畫家周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知有多少人就在吟誦時已淚流滿面?孟郊的詩傳誦千年,也穿越了千年,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母愛的力量。然而很多人忽略了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甚至厭煩母親在身邊嘮嘮叨叨。
  • 潮汕影訊|「潮汕電影新勢力」青年導演作品展映
    本次入選展映的五部作品內容具有潮汕人文背景特點,作品導演基本為回汕過年的潮籍青年電影專業人員。本次展映活動專門邀請了近幾年來潮汕題材院線電影的出品人及影視投資機構負責人出席。短片《門裡門外》導演許哲涵映後分享(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畢業)
  • 「中國市長」耿彥波卸任,導演周浩:《大同》的許多迴響是我無法想像的
    由於題材特殊,《大同》在世界各地許多影展都引起轟動,但是周浩一直很少談論有關《大同》的內容,理由是耿彥波還在任,「不希望過度消費被攝者」。如今耿彥波正式卸任,D紀錄特別轉發2016年punchline對導演周浩的專訪,以饗讀者。
  • 周浩:紀錄片就是和生活談戀愛
    獨立紀錄片導演周浩總能憑藉拍攝人的故事拿獎。剛剛公布的2015年臺灣電影金馬獎上,他以新作品《大同》捧得最佳紀錄片獎。
  • 金雞之後,去廈門看賈樟柯、畢贛、周浩、曾國祥、周燕、王早的短片
    同時,今年在展映活動中推出了華語知名導演短片聯展,將放映賈樟柯導演的《河上的愛情》、曾國祥、尹志文導演的《指甲刀人魔》、畢贛導演的《金剛經》、周浩導演的紀錄片《小彪和狗》《7%》、周燕導演的《巴比倫少年
  • 周浩:紀錄片不是一個名利場 也掙不了什麼大錢
    周浩早年先後在新華社、《南方周末》等媒體擔任攝影記者。2014年,執導紀錄片《棉花》,該片獲得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執導紀錄片《大同》,該片獲得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作為記者出身的周浩也許是最為接地氣的導演了。接觸過周浩的人都會有一種觀感,周老師特別直,特別真誠。
  • 周浩
    周浩,男,195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啟東市人,生前是啟東市中醫院副主任醫師。   周浩生前是啟東市中醫院腦外科副主任醫師,32年醫者仁心,他捨己為人奮戰救護一線。  身患膀胱結石,一直沒抽出時間做手術   周浩從醫已有32年。他早先是一名軍醫,之後便被調派到啟東中醫院工作。周浩手上治癒的病人數不勝數,「來醫院腦外科找『浩哥』」已然成為眾多患者心裡的共識。由於忙著加班醫治患者,周浩三年前就被查出患有膀胱結石,而多年工作壓力也使他出現了高血壓、心臟病等症狀。
  • 金馬獎得主周浩:中國社會充滿著奇遇 單讀
    周浩是記者轉型導演的一個成功例子,有人曾評價他為「記者型導演」。多年攝影記者的歷練培養了周浩對社會的敏感度和觀察力,他很清楚如何發現並且抓住好題材,知道何時何地能找到他想要的故事,「我拍紀錄片會努力找一些『節點』,這很重要。每個人都有很多面,什麼時候能把所有側面都看到呢?這是最體現紀錄片導演功力的地方。
  • 【這次觀影有點酷】跨文化導演作品展映,明晚開局!
    主題性展映一波接一波的好萊塢大片、國產片看吐了,主體性展映就是那道解膩的可口小菜,而且品味瞬間跳躍式上升好幾個level~NEO·多元世界「跨文化經驗與多元影像呈現」主題展映,精選12位青年導演的短片作品,絕對是你在大熒幕上看不到的作品和視角,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 成龍電影A計劃短片展映 這五部作品正式開啟線上展映
    成龍電影A計劃第四期「短片拍攝工坊」作品展映來襲,11月6日在北京舉辦了線下短片首映儀式,並邀請到業內人士交流討論;11月9日,五部短片作品正式開啟線上展映。  短片線下首映 公益助力青年影人光影圓夢  本次線下展映邀請到了評審團代表賈志傑老師,導師團代表姚婷婷導演,導師團代表何鈞導演和知名製作公司代表以及往期A計劃學員到現場。
  • 成龍電影A計劃第四期短片作品展映
    成龍電影A計劃第四期「短片拍攝工坊」作品展映近日舉行短片首映儀式,並邀請到評審團代表賈志傑老師、導師團代表姚婷婷導演、何鈞導演與短片主創、往期A計劃學員和行業嘉賓進行交流討論。11月9日,5部短片作品正式上線貓眼平臺,開啟線上展映。
  • 專訪周浩 | 他的紀錄片,讓你讀懂中國
    來源:書本放映8月11日下午,周浩導演如約在絲博館「映實」導演大師班講座開講。前一日,運河映像已組織觀看了周浩導演《高三》《棉花》《差館》三部影片,周浩導演曾憑藉《棉花》和《大同》兩部作品蟬聯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在兩個多小時的映後交流中,導演與現場觀眾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紀錄片創作、拍攝的思考和感悟。
  • 紀實周報 | 周浩入選奧斯卡新成員,範儉《被遺忘的春天》
    電影節導演傑克遜說:「聖丹斯電影節將繼續在主辦州猶他州舉行,而其他城市將放映『官方選擇的影片以及配套節目』」。據傑克遜介紹,目前,聖丹斯正與影院運營商進行談判,「從洛杉磯到路易斯維爾,從紐約到納什維爾,從奧斯汀到亞特蘭大,從底特律到丹佛,從明尼阿波利斯到墨西哥城——未來還會有更多地方。」
  • 第四屆學生導演獎第三日展映報告
    11月4日周三進入到「第四屆學生導演獎」活動的第三天。片中主角性格樂觀,影片中穿插著他自己創作的歌曲,輕鬆的曲調和現實生活的艱辛形成巨大反差。《輪椅.舞者》講述的是一群熱愛跳舞但卻雙腳殘疾的人,為了追逐夢想,經受了種種挫折但仍然自強不息、孜孜不倦地追逐著舞蹈夢。晚上展映的12級本科班的短片作業一共有八部。這八部影片從11分鐘到17分鐘。風格手法大致可分為恐怖、黑色幽默,動作、愛情和兒童片等幾個類型。
  • 著名導演吳貽弓經典作品《城南舊事》《闕裡人家》上影節期間展映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 「向大師致敬」單元特設吳貽弓專場。距離這位中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去世近一年的日子裡,電影節將放映其兩部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與《闕裡人家》,以示對大師的誠摯致敬,傾聽經典之作的歷史迴響。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上世紀80年代初,《城南舊事》的熱映讓歌曲《送別》的曲調流傳於大街小巷,也是吳貽弓記憶中「那首一唱就想哭的歌」。
  • 百花獎 | 展映作品《逐風者》
    當晚由101名觀眾評委組成的終評委員會當場投票並揭曉最佳影片、優秀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共計9個獎項。眾多實力派演員都憑藉自己精湛的演技拿下了各類獎項,其中黃曉明憑藉作品《烈火英雄》斬獲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周冬雨憑藉作品《少年的你》斬獲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袁泉憑藉作品《中國機長》榮獲百花獎最佳女配獎;王傳君憑藉作品《我不是藥神》榮獲百花獎最佳男配獎;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