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存在的《流浪地球》地下城?!

2021-02-20 中影國際影城普寧店

因為,這類「神秘人」將要承擔全人類的命運。

在中國拍科幻電影,不僅僅是一件藝術活兒,更是一件技術活兒。

導演和整個團隊要面對的其實不是一個電影的事兒,是整個一個工業流程升級的事兒,這中間要學習、要克服困難、要超越自我。

說白了,就跟《流浪地球》裡拍的一樣——要想出成果,還要得犧牲。

2015年,《流浪地球》項目啟動,最開始的時候,團隊人數為二,一是郭帆,二是郭帆的好朋友、製片人龔格爾。

倆人開始寫劇本、攛掇投資,郭帆的書架上擺滿了諸如量子力學、相對論之類的書籍。

為了使整個故事在科學上說得過去,郭帆還請來了中科院的科學家們。

當時一進門,一個科學家就對他說,推動地球這事兒不可能,打個比方,地球就是個雞蛋,蛋殼就是地殼,這麼大壓強推過去,根本就扛不住。

郭帆一聽急了,說老師您別這樣,這樣項目就黃了。

為了使整個故事在劇作上沒有大的漏洞,他們的編劇團隊寫了上百萬字的百年編年史,這樣整個世界觀和歷史事件在邏輯上是自恰的。

認真由此可見一斑。

《流浪地球》是部科幻片,視效、電影節奏、拍攝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電影籌備階段,郭帆把所有的創意都用上了,和團隊一起不斷打磨,直至確定他要拍怎麼樣的效果出來。

他說,像王家衛那樣現場拍電影的導演是少數,他不一樣,他是「做電影」的導演。

八千多張分鏡圖,三千多張的概念設計圖,十萬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前期能做到的,郭帆和團隊都做到了,做不到的,他們也做了,實在做不到的,就拿蠻力來湊。

國外用機械臂或者風洞來拍失重,郭帆團隊只能吊威亞,非常辛苦。

《十三邀》裡,吳孟達接受採訪說,自己拍這個電影,吃苦吃到經常拍完了就躲進房間哭,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六十多歲了,還要來受這個罪。

吳孟達在《十三邀》中感慨拍攝艱辛

看完全片,達叔確實辛苦了。

吳孟達暫停拍攝緊急吸氧

全片一共2003個鏡頭,每一個鏡頭少則修改幾十次。

最多的是陸家嘴坍塌的那個鏡頭,修改了251次。

劇組請了美國的工業光魔,全世界最頂級的視效公司的人員和技術。

錢不夠,請不到最頂級的,但即便不是最頂級的,按郭帆的話來說,「也足夠我們學習了。」

片中百分之七十五的特效,都由國內的公司來完成。

可以說,這部電影帶來的並不只是一部電影的效應,此後國內的視效和電影工業,也會提升一個檔次。

《流浪地球》劇照 / 豆瓣

拍攝這樣的大片,投資上自然也有很多問題。

拍攝周期不短,製作周期就更長了,投資一旦斷掉,整個幾年的努力就白搭了。

製片人龔格爾甚至把車都賣了,就為了保證這個電影的質量。

郭帆講:我不想讓我們的觀眾坐在電影院裡,然後說,這拍的什麼傻X玩意兒。

直到現在,郭帆電影團隊還有人住在醫院裡,單純地因為累而倒下的。

有人問郭帆,你在拍這個電影裡,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郭帆回答說,太多了。當困難多到一定的數量級,你就不會覺得有哪個比較突出了。《流浪地球創作手冊》寫了二十萬字,都沒把這些困難寫完全。

在電影《流浪地球》裡,救援隊運送火種的時候,屈楚蕭扮演的劉啟大喊了一聲,「為什麼到現在還在拖著這個破球?!」

其實一語雙關。

這個「小破球」,拖動起來確實不易。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地下城裡的一句臺詞,直接拉低了電影的水平
    由郭帆導演、吳京特別出演、改編於劉慈欣作品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春節檔上映以來,一直都是領跑的樣子。上映第13天,票房已經突破37億,成功超越《紅海行動》成為國產電影票房影史第二,第一同樣是吳京主演的《戰狼2》。
  • 電影《流浪地球》,35億人進入地下城,剩下的35億人怎麼活?
    在這種末日時刻,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為了讓更多人活下來,聯合政府決定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宇宙4.2光年外的新星系,這個計劃,就叫做「流浪地球」計劃。人類傾盡所有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10000座行星發動機,以150億噸的推力,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
  • 《流浪地球》影評:地球可以流浪,但靈魂需要安放
    在幾個月前看到了<流浪地球>的劇照和宣傳片,多少放下心來,至少在特效和場景上已經很接近讀者心中的在"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中地球的景象了。大年初一就去看了Imx巨幕廳,在特效技術上<流浪地球>呈現出現階段中國電影史上的最高水平,很多場面震撼到我了,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不為過,但用"經典"、"偉大"這樣的詞來形容著實遠遠達不到。編劇在改編中基本只保留了流浪地球這個概念的設定,其他的情結做了大幅的刪改。
  • 假如《流浪地球》被改成了遊戲……
    這部科幻電影的大賣,也讓ACGx情不自禁地想腦洞大開一把:假如《流浪地球》被改編成遊戲,那它應該會是什麼樣?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結構其實有點像公路片,從北京地下城到蘇拉威西行星發動機,主人公一行人的冒險都是依靠運載車的移動來實現的。
  • 流浪地球,宇宙鄉愁
    「流浪地球」計劃啟動地球為什麼流浪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劉慈欣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不久的未來,太陽發生了災變,太陽系不再適合地球生存,人們不得不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奔向新家園。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電影《流浪地球》高清完整版
    但他最終以流浪地球為藍本寫小說的原因在於,地球在宇宙中流浪的文學意象,要比人類乘坐宇宙飛船逃亡的意象更具有科幻的美感。《流浪地球》的原著和電影,顯然都採取了地球方案。電影選取了小說中設置的逃往場景和基本的世界觀,但在敘事線索、故事細節和情感設定上已經與小說頗為不同。這些區別下邊會詳細說,這裡以小說為主交代一下《流浪地球》的科幻背景。1.
  • 走「流量」的《流浪地球》,也是中國電影之幸!
    而從目前的口碑來看,無疑《流浪地球》是穩居榜首的,《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逼近《瘋狂的外星人》,不出意外,定能拿到春節檔票房冠軍,其排片率也上升到了將近三分之一,講真,走「流量」的《流浪地球》,也是中國電影之幸!《流浪地球》是作家劉慈欣早年間的一部中短篇,相比《三體》的恢宏和複雜,《流浪地球》其實更適合一部單體電影的體量。
  • 《流浪地球》細節考據及影評
    《流浪地球》上映之初,我曾經更新過一篇考據細節的頭條文章,不過由於涉嫌劇透,所以很快刪除。如今正片上線,因此特意重新搞一個高清重置版。 1、新聞報導「流浪地球」計劃時,下方滾動播出簡訊:汽車方向球技術誕生,減輕駕駛重型車輛的身體負擔。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韓子昂七十多歲了還能承擔高級駕駛員職責。
  • 這樣的地球,我怎麼忍心你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經過半個小時的「流浪」,我準時浪進了被暖氣烤的暖洋洋的電影院的不起眼的角落裡(12座,最靠邊那個),靜靜的等著流浪地球的放映,為了親眼見證這顆噗溜噗溜的球球究竟要流浪到何方
  • 《流浪地球》給我們的啟示意義: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在電影院看完《流浪地球》,感慨良多,網上評論也眾說紛紜。前些年的電影,明星片酬佔據了電影成本的半壁江山,難怪總體質量不高,觀眾也覺得票價不值得。這些年的電影,越來越凸顯「演員」二字的本份精神,質量不斷上升,大家願意依舊買帳。單純靠臉而非演技的時代,可能真的要過去了。
  • 活下去——《流浪地球》觀後感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小說:太陽在不斷膨脹,火山噴發、旱災肆虐、物種滅絕,城市消失......直至吞沒整個地球。面對這次滅頂之災,聯合政府決定: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4. 2光年外的新家園。人類傾盡全部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多座行星發動機,為地球飛離太陽系提供動力,並且集結全球的航空力量,耗時三十年,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為地球提供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這一恢宏而漫長的人類計劃,被命名為「流浪地球」計劃,渺小的人類自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然而宇宙之行危險重重:地下城巖漿滲入,沿海地區海嘯,地表溫度降至零下7 0 攝氏度。
  • 《流浪地球》:地球可以流浪,但生活決不能流浪
    說起流浪地球,我們知道它現在很牛逼,除卻逆襲史,除卻它的票房,它的厲害在於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它帶給中國的是科幻電影的崛起而大火全網的《流浪地球》又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毋庸置疑的是它同大多數科幻電影一樣,營造了宇宙、災難這樣一個大話題,然而它區別於其他科幻大片的又是其貫穿於整部電影裡的煙火氣。
  • 《流浪地球》電影和劉慈欣的原著有哪些不同?
    與劉慈欣史詩般的《三體》三部曲相比,只有約2.3萬字的《流浪地球》實在顯得過於短小。劉慈欣曾在接受時光網專訪時透露,《流浪地球》原本是一個長篇小說的構想,但因為當時科幻文學市場很小,出版書籍的機會渺茫,只能選擇發表在雜誌上。最終成文只剩下了長篇構想的框架。但就是在這樣一部短篇小說中,劉慈欣提出了「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樣一個世界級的科幻設定。
  • 《流浪地球》,硬
    看完《流浪地球》之後,我由衷感嘆,老鐵穩了,我們終於有自己的國產硬科幻了。(以下有劇透風險,請謹慎閱讀。原著中將地球的流浪分為五步,分別叫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整個移民過程延續2500年,100代人。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關於「流浪地球」,我想聊聊大家沒說過的
    1月11日,春節檔電影開啟預售的第二天,《流浪地球》的預售票房排名倒數第一;2月5日,《流浪地球》上映當天票房排名第四;上映第3天,《流浪地球》已經成為單日票房冠軍,比《紅海行動》快了4天。從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一,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逆襲」。
  • 如果地球真的去流浪了,你的專業能幹點啥?
    畢竟《流浪地球》上映13天,就已經超過紅海行動,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上的第二名了。相信大家對於熱映的《流浪地球》並不陌生。影片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我們應該從《流浪地球》中學到什麼?
    不久前,在上映前並不被大眾看好的《流浪地球》登陸各大院線,並在幾天內實現了票房的趕超和逆襲,紐約時報甚至評論這標誌著中國電影新時代到來,伴隨這股熱議,筆者亦對電影進行了細細欣賞,賞後頗有感悟,特寫此文,以饗讀者。《流浪地球》無疑是一部極具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今日上映
    》全新版本電影《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於今日發布「心」重映版預告及海報。「流浪地球計劃」將每一個人緊密相連,當所有人為拯救地球勇往直前的畫面再次出現在眼前,那份感動再次從心底油然而生。海報上劉培強與劉啟在斑斕雲海中相見,冒險小分隊信心滿滿為拯救地球蓄勢待發。電影《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今日正式上映,從「心」出發,勇往直前,感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