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2020-07-16 徐路


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電影 《小婦人》於2019 年 12 月 25 日在美國上映。該劇以同名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美國 19 世紀南北戰爭背景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姐妹的故事。該電影橫掃第 92 屆奧斯卡金像獎 6 項重量級提名,曾出演電影《可愛的骨頭》的 95 後&34;西爾莎·羅南,憑飾演喬·馬奇一角斬獲最佳女主角提名。


另外,還有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設計等提名。《小婦人》是一個簡單又溫暖的故事,它以溫馨的家庭生活為切入點,描述了一群親密無間又偶爾爭鬥的姐妹,這一群極具代入感的角色教會了讀者成長的喜悅與遺憾。這部文學經典曾多次被搬上世界熒幕,在不同年代的觀眾心中留下了固定的螢屏形象。


因自編自導《伯德小姐》而名聲大噪的 80 後導演格雷塔·葛偉格,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新穎的電影手法全新演繹了這部經典文學作品。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一、中心硬核———多種面貌的人物形象


電影以戰後的現代故事開頭,逐漸帶出了四姐妹過去七年來的生活故事。這部電影最吸引觀眾的特點是:出身於相同家庭的四姐妹,各自懷抱著心生嚮往的人生目標,每位角色通過年齡的增長、個性喜好的差異而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境遇。


該影片中個性最獨特的女主角———由西爾莎·羅南飾演的二姐喬·馬奇,通過自然而然、收放自如、爐火純青的演技徵服觀眾。影片以二姐喬的愛情線和事業線為雙重主線貫穿全劇。喬·馬奇自幼熱愛寫作,紙筆是她抒發情緒的最主要方式。


喬擁有英氣、堅硬的外殼,但她生而為作家的內心是十分敏感脆弱的。她對於寫作積極進取,對於愛情卻總是後知後覺,對於家庭充滿責任感,對於其餘三位姐妹更是充滿情誼。西爾莎·羅南擁有堅毅的眼神以及與周圍格格不入的氣質,對該角色的把握恰到好處,精湛地表演出了喬的情感變化和內心世界。不難發現,喬在影片中落淚的次數最多。


比如三妹賭氣燒毀喬的小說,喬倒在大姐懷裡痛哭流涕、傷心欲絕;拒絕男主角勞瑞的求婚後,喬無比痛苦而遺憾落淚;家中小妹貝絲病逝後,喬安靜地流下兩行淚,眼中幸滿是想念……每一次落淚,羅南都以不同的演技去闡述這個極富情感魅力的角色。


年輕時,喬試圖以抗拒勞瑞的求婚去驗證她所謂的&34;,但當她獨自前往紐約,追求寫作夢想,最終發現現實與夢想有著巨大差距的時候,她終於明白了困擾自己多年的&34;是從何而來———對於愛情總是始於內心的不接納。喬的小說生涯開始多是講述戰爭,這個題材能得到出版商的青睞。但最後喬以諸多人生經歷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佛羅倫斯·珀在影片中飾演三妹艾米。艾米熱情奔放、情感激烈、個性鮮明,她的形象不同於擁有&34;的喬那般光鮮亮麗。導演葛偉格對於艾米的形象做出了不同於以往影視版本的改變。她熱愛美術,堅持自己的藝術夢想,少女時代單戀上了勞瑞,絲毫不掩飾自己強烈的愛意,從而激發了對二姐喬的嫉妒心。


成年之後,她自信且自尊,是戀愛中的女人最嚮往的狀態,也是四姐妹中最&34;的成熟女性。她對自己有清晰明確的定位,對於畫畫的夢想她能及時停止,當她發覺&34;和&34;之間的差別之後,就揮別藝術夢想,投入現實生活。面對單戀無果的愛情,她也並沒有接受有錢少爺的求婚。當勞瑞變得成熟且要認清生活的時候,她才欣然接受了這份愛意。


這個角色最具有多面性,年幼時大哭大鬧,幼稚如孩童,充分展現出任性與自私,令觀眾厭煩三分;但成年後隨姑姑前往歐洲,見識世界的廣闊之後,變得端莊大氣、沉穩自我,待人處事更加圓潤,也願意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


佛羅倫斯·珀將艾米演繹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艾米的自信、坦誠、成熟、睿智,使她完成了華麗的蛻變。導演葛韋格為艾米做出了頗有魅力的改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應該是別人的影子,只有成功認清自己,才能活出尊嚴與價值。


大姐麥格由艾瑪·沃森飾演。她身為一家長姐,自幼便自然而然形成了傳統女性價值觀的思維。麥格迷戀光鮮亮麗的外表,渴望嫁入豪門。


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愛情———與一位普通家教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小妹貝絲安靜如水,總是默默地看著三個姐姐爭吵打鬧,可惜最終這個具有鋼琴才華的女孩不幸隕逝。因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嶄露頭角的演員蒂莫西·柴勒梅德飾演貴公子勞瑞———喬的青梅竹馬。有網友戲稱:&34;勞瑞氣質獨特,沉鬱帥氣,蒂莫西似乎與角色融為一體,使此角色變得更有層次感。


四姐妹的母親由老戲骨蘿拉·鄧肯飾演。她溫柔如水,心地善良,聖誕節攜女兒們帶著僅有

的食物贈予破屋中的窮苦家庭;幫扶戰爭受挫家庭時,果斷將自己的圍巾取下,贈予老人取暖。劇中因為戰爭一直未陪在四姐妹身邊的父親,在來信中寫道:&34;一個溫暖的家庭要有一對溫暖的父母。四位小婦人既有開明的母親相伴左右,教會她們成長的道理與所得所失;又有在戰爭前線寄信而來的父親送來諄諄教誨,才使她們成長道路上的得失變得更有意義。


《小婦人》的選角恰到好處,角色的精神特質通過一個合適的演員將演技滲透進去,那種生命力和神採是相當燦爛的。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二、故事改編與立意創新


早在 1933 年,小說《小婦人》就被搬上影視螢屏。女主角先後由伊莉莎白·泰勒、薇諾娜·瑞德等演。葛韋格導演的是第五版本的 《小婦人》。這位畢業於紐約伯納德學院的 80 後藝女青年,毫不畏懼前面四版的成功翻拍,用自己的實力完美地證明了&34;。


影片聚焦東群鄉下女孩,通過喬與三位姐妹的日常互動,描寫了四姐妹隨著時間流逝,經歷過無憂無慮的童年,人生閱歷更加充盈豐富、思維情感更加敏感成熟的故事。導演葛韋格把影片主題聚焦在女性的心理層面和成長過程,使用了今昔交錯的敘事方式。主要角色年少時期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成長為獨立女性之後的改變,直到最終找回內心最真實的歸屬地。百年前的文學作品被新的電影思想賦予了時代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該影片入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可謂實至名歸。導演葛韋格將原著中四位小婦人的故事進行了巧妙又順理成章的改編。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她從&34;開始講述故事,以喬的人生經歷作為貫穿全劇的主線,將原著中小婦人的少女時代與成人時代作為兩大時間軸,在影片中穿插剪輯。其敘事順序、人物刻畫、服裝道具、場景選擇等,相比於之前的版本,有很多改變。電影裡有自己獨特性格與經歷的眾多人物,都被導演葛韋格塑造得個性鮮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此版《小婦人》有幾處情節的改變。小妹貝絲去世的那場戲,喬兩次上下樓梯,當她看著曾經溫馨如今卻物是人非的家,內心的失落被放大擴張到最大。命運無常使成長如撕裂般疼痛,這個橋段是極具有情緒衝擊力的。影片結尾處加入了喬與出版商之間對於版權問題的討價還價,藉此表達出喬身為一個女作家,在當時的社會現實中做出了退讓,並且保護版權意識相當明確。這個情節更能凸顯人物價值,也表達了喬為女性爭取最大利益的女權意識。


此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立意非常真誠可貴。導演用女性的思維和感受去拍一部女性題材電影,可能更符合觀眾的口味。影片中的女孩雖然性格各異,但都有共同的目標———追求幸福。


幸福永遠不止一種,她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率性而活,並不是按照別人的規劃和希望去接受現實。導演賦予了此部電影全新的視角,隨著原著裡的女權意識理念而自由開展,劇情新鮮而又忠於原著。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三、爐火純青的電影手法


葛韋格導演的《小婦人》,從劇本、表演、配樂、攝影等各個方面都一氣呵成,讓觀眾沉浸在四姐妹的回憶和現實生活中。這種交叉剪輯的手法為該劇注入了新鮮靈活的特質。通過後期調色來區分回憶與現實之間的時空切換,冷暖色調使觀眾對時間轉換一目了然。


敘事方法在七年前後來迴轉換,現實生活以冷色調為主,通常利用長鏡頭來表現成年後的小婦人生活背後的滄桑感;回憶以暖色調為主,用大量短鏡頭來表現四姐妹靈動有趣的童年生活。整個故事節奏張而不弛,每個回憶與現實片段都是互相呼應的。《小婦人》的片長總共 134 分鐘,但卻絲毫不讓觀眾感到冗長、厭煩,觀眾如同曾和劇中人生活在一起的姐妹一樣,感到親切又溫暖。


影片最迷人的部分是&34;。原著中按照時間順序講述女孩們由少女至人婦的全過程,而電影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線性敘事方法。影片開頭便是灰色調的成人現實世界,通過主角的回憶,切換到七年前四姐妹的溫情時光。影片伊始,喬聊到艾米,鏡頭切換到遠在巴黎發展的她。


麥格守著孩子,蹲在房屋門口向遠處張望,鏡頭切換到家中的貝絲。四個女孩的現狀都不算太好,在殘酷的成人世界的牽引之下,鏡頭突然被拉回了七年前的聖誕節,那時的她們無憂無慮,但在觀眾知曉了若干年後並不幸福的她們,仿佛所有的溫馨都被籠罩了一層暗灰色的現實色調。雙重空間的交錯是充滿戲劇感的,正如那句老話&34;,此手法更能體現該劇的&34;主題。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新版《小婦人》在雙重時空的交錯運行下,顯得更為複雜,增加了觀眾對故事矛盾的情緒體驗。非線性敘事結構使複雜的電影剪輯更加趣味化。除了大體將回憶與現實相互交錯,導演葛偉格能夠準確挑選出切換時間點的情節,使得影片在故事邏輯絲毫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每位角色仍舊被描述得清晰立體。


影片的服裝設計非常出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視聽記憶。電影《傲慢與偏見》的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為角色設計了極具風格、日常不浮誇的服裝。《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音樂設計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為影片創作了古典又具有現代元素的配樂,他戲稱這種&34;的創作方法為&34;。

葛韋格在對原著爛熟於心的前提下,通過電影元素將它重新表達,是非常具有當下時代意義

的。電影最具有藝術性的表現力在於為觀眾提供了無盡的想像空間,這種充滿詩意風格的情感聯想空間是豐富且多元的。該影片採用雙線交織的手法,從壓抑的現今生活到輕鬆的回憶生活相互轉換,直到影片最後雙線合為單線,女主角突然靈感湧現,激情迸發去寫小說,這是整個電影能量的大釋放,觀眾看起來也大快人心。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四、 寫在最後


電影從四姐妹關係的互動開始,逐漸放大到每個人在追求夢想時所面臨的矛盾困境,最終到回歸家庭,從各自不完美的人生境遇中,發掘幸福的本質,尋得屬於自己的歸屬地。四姐妹的姑姑代表了當代對女性的觀點——&34;。不過四姐妹沒有盲從,卻以不同的人生來證明&34;。也許會時常感受到挫折失落,也許所追求的結果不如預期,但人生就是在所得所失中成長,最終獲得的才是真正能讓自己幸福滿足的。


此版《小婦人》的主題便是告訴觀眾人生並沒有絕對,遇到的事情、經歷的人物都無法以固定的教條、全然的理性去面對。麥格對喬說過:&34;通過主要人物在成長中的轉變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共鳴,或許我們也應該重新檢查自己過去的諸多選擇,或許我們為了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需要做出什麼改變?觀完影片,面對時間匆匆流逝,珍惜眼下的一切,勇於接受未來的挑戰,應該是人生的唯一解法。

相關焦點

  • 解讀《小婦人》:「婦女感」就比「少女感」差嗎
    葛韋格執導的《小婦人》,利用非線性時空交纏的敘事結構給出了足夠的改編新意。據筆者調查,相當一部分「粗心」的觀眾直到中後段都沒能分清其中長達七年的時間差——一方面,這是對格蕾塔改編流暢度的褒揚,但與此相對顯現的問題,則是影片對於「小婦人」們成長縱向深度的缺乏。
  • 解讀《小婦人》:「婦女感」就比「少女感」差嗎
    據筆者調查,相當一部分「粗心」的觀眾直到中後段都沒能分清其中長達七年的時間差——一方面,這是對格蕾塔改編流暢度的褒揚,但與此相對顯現的問題,則是影片對於「小婦人」們成長縱向深度的缺乏。從獲表彰維度觀察,羅南是在過於搶眼的皮尤外唯二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小婦人》演員。即便羅南連續獲提的表演只是「重複作業」,也是符合奧斯卡背後西方主流價值體系的優選。
  • 每個時代都需要重新解讀《小婦人》
    《小婦人》是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1868年出版的作品,它是關於一個溫馨的家庭生活故事——四個吵吵鬧鬧又親密無間姐妹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成年後所面臨的生活困境。有人說,這是為女孩編織出一個屬於她們的聖誕限定故事。
  • 《小婦人》:誕生在茅坑裡的愛情不值得稱道
    這部電影的書籍版一直躺在我的書架上,卻一直沒有機會去翻看,如今最新電影版出來了,就想,那先看電影版吧,於是有了這篇文章。《小婦人》講述的是在南北戰爭時期,馬奇家性格迥異並擁有不同理想四姐妹之間經歷了愛情、親情、友情的考驗,變得更加相互理解,相互珍惜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我看完電影的感受就是: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四姐妹之間的救贖和成長。
  • 翻譯 | 《小婦人》和它背後的讀書人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就成千上萬的女性觀眾而言(當然,希望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男性加入),閱讀《小婦人》就像是一場年輕時和自己母親一同參加的成人儀式。所以,在這些觀眾看來,真正值得在意的是葛韋格將如何塑造喬·馬奇,這本書的中心人物,同時也是最桀驁不馴、與世俗相抗爭最為激烈的角色。
  • 翻拍無數次的《小婦人》,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在多篇故事取得成功後,路易莎的出版人託馬斯·尼爾斯(Thomas Niles)建議她寫一部「關於女孩子的書」。這位出版人,即是《小婦人》電影中出版商Mr. Dashwood的原型。2019版《小婦人》,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又為這個與讀者長久共鳴的故事注入哪些新元素?
  • 影評:《小婦人》(2019)
    這些新的解讀讓主要角色的形象更加立體。 我最喜歡的情節有兩個。一個是影片最後,喬接受了出版商增加愛情的建議。交叉剪輯在這裡做了一個非常狡猾的處理。葛韋格導演模糊了原著作者奧爾科特和故事主人公喬的身份。因此,影片的結局可以做出兩個解讀。一種解讀暗示了終身未婚的奧爾科特迫於出版商的壓力,為喬續寫了完美的結局。
  • 值得期待的新片(三十三)《小婦人》
    新片推薦:《小婦人》類型:愛情國別:美國導演:格蕾塔·葛韋格
  • 《小婦人》: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今天依舊先鋒
    沒讀過《小婦人》的原著,也沒有看過其他電影版本的《小婦人》,但這並不妨礙我很期待看到這部電影。原因很簡單,2019年版本的《小婦人》真的就是神仙陣容。事實上,該版本的《小婦人》並不是一個純愛故事,情節也沒有刻意去探討人物的情感關係,而是選擇將更多的鏡頭投射到個人身上,以及人物內心的情感。假如沒有撤檔,在婦女節首映會更合適吧。
  • 八哥 | 深度解讀《葫蘆娃》動畫背後隱藏20年的秘密
    葫蘆兄弟導演: 胡進慶 / 葛桂雲 / 周克勤編劇: 姚忠禮 / 楊玉良 / 墨犢深度解讀國產動畫片再看看現代動畫片的畫風。想知道動畫片中隱藏了什麼,就快點開上面的視頻看看吧。
  • 年度女性大作《小婦人》影評:平淡故事隱藏的動人情感
    而兩年後作為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小婦人》改編自經典小說,把故事舞臺放到1860年代的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雖然看似距離我們遙遠,但平淡過故事中隱藏著深刻動人的情感卻足以跨越時間,給所有觀眾帶來強烈的共鳴。《小婦人》電影好看嗎?
  • 《值得》與《值得》背後的故事……
    後來知道了歌曲背後的故事,我認為編曲當中多多少少也隱含了作詞人對故友的哀思,才會編配成略帶悽涼的感覺。其實有時候對於一首歌曲的解讀,往往是聽者或樂評人的主觀感受,這樣才衍生出了許多曲折離奇的故事。當然,我是不會主動胡說八道的,如果想賺眼球,我完全可以把標題寫成「鄭秀文名曲《值得》竟是為故友所唱」。
  • 奧斯卡獲獎影片《小婦人》:每個女孩都能向陽生長,不負愛與自由
    近日,在剛剛落幕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六項大獎提名的電影《小婦人》最終贏得「最佳服裝設計獎」。雖然原本定檔於2月14日情人節的電影因疫情在國內遺憾撤檔了,我們不妨在這裡一起重溫下這個一百多年來感動無數女孩的故事,去看看那些性格各異、懷抱著不同人生理想的女孩是怎樣長大成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 四度翻拍的《小婦人》,背後是一幅百年女性觀念的變遷史
    文/塵雪「作為一部拿下奧斯卡6項提名,斬獲最佳服裝設計獎的佳作,《小婦人》無懼時間考驗,值得耐心等待。」情人節前夕,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宣布了電影《小婦人》因為疫情,暫時在中國撤檔的消息。這個故事先後於1933年(黑白片)、1949年和1994年被改編成電影。總體來說,四個不同版本的改編,分別體現了這個故事在當時的時代境遇與價值觀。《小婦人》原著小說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四姐妹的基本人設是充滿母愛的梅格、獨立的喬、無私的貝絲、藝術的艾米。此外還有母親、姨媽等女性形象,每個版本都有些微差別。
  • 一起來看背後的故事~
    這樣的成績來自武警海南總隊某部特戰隊員田添鴻這樣一位能打出極限紀錄的特戰快槍手卻說不好意思牽女朋友的手下面一起來看看這背後勵志的故事4月的海南碧空如洗,烈日高照。田添鴻進行本能反應射擊訓練勝利的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 【影評】《小婦人》,溫暖人心的好故事
    如此知名的小說,自然也是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除了本篇文章中要介紹的2020年版的《小婦人》外,它還有1917, 1918, 1946, 1948, 1950, 1958, 1970, 1978, 1979, 1994, 2001等各個版本,在有了如此多版本的對比下,這部2020年版的《小婦人》還是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改編劇本
  • 這屆《小婦人》的服裝,其實挺美的
    19世紀和20世紀初作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做服裝,更是擅長於利用服裝讓人物的性格和角色變得更加耀眼,《至暗時刻》、《贖罪》、《美女與野獸》、《安娜·卡列尼娜》、《傲慢與偏見》等電影的服裝可都是她的作品,想看的其他電影服飾解析的報友們舉手哦~
  • 奧斯卡獲獎影片《婚姻故事》《小婦人》撤檔
    在昨天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榮獲六項提名《小婦人》最終拿下最佳服裝設計獎項,原本可以依靠奧斯卡獲獎的熱度,在2月14情人節上映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可由於目前依然嚴峻的疫情,電影院根本無法開門營業,很多影片只能無奈選擇撤檔。
  • 《小婦人》:為一個結局美好的故事感謝貝多芬
    儘管如此,看完電影《小婦人》,我還是為亞歷山大·德斯普拉的技癢難忍,嘆為觀止。我們先來看看他為《小婦人》邀請來了多少位古典音樂作曲家:蕭邦、舒伯特、勃拉姆斯、約翰·施特勞斯、巴赫、維瓦爾第、德沃夏克……當然,還有他最鍾情的貝多芬。
  • 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還是和防曬霜是否有必要使用有關係:為了防護紫外線我把一些「化學品」(你知道有多少人痛恨化學品——當然,水也是一種化學品)塗抹到我的臉上,到底值得不值得?一起來看看吧。如果你覺得用了防曬霜之後洗面奶還是洗不乾淨(因為油脂含量比較高),可以考慮選擇先用一些基礎油(注意不是卸妝油,卸妝油裡面有大量表面活性劑,比較刺激皮膚)輕輕按摩一下,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然後再用深度清潔(比如皂基型的潔面產品,甚至是潔面皂)來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