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電影 《小婦人》於2019 年 12 月 25 日在美國上映。該劇以同名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美國 19 世紀南北戰爭背景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姐妹的故事。該電影橫掃第 92 屆奧斯卡金像獎 6 項重量級提名,曾出演電影《可愛的骨頭》的 95 後&34;西爾莎·羅南,憑飾演喬·馬奇一角斬獲最佳女主角提名。
另外,還有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設計等提名。《小婦人》是一個簡單又溫暖的故事,它以溫馨的家庭生活為切入點,描述了一群親密無間又偶爾爭鬥的姐妹,這一群極具代入感的角色教會了讀者成長的喜悅與遺憾。這部文學經典曾多次被搬上世界熒幕,在不同年代的觀眾心中留下了固定的螢屏形象。
因自編自導《伯德小姐》而名聲大噪的 80 後導演格雷塔·葛偉格,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新穎的電影手法全新演繹了這部經典文學作品。
一、中心硬核———多種面貌的人物形象
電影以戰後的現代故事開頭,逐漸帶出了四姐妹過去七年來的生活故事。這部電影最吸引觀眾的特點是:出身於相同家庭的四姐妹,各自懷抱著心生嚮往的人生目標,每位角色通過年齡的增長、個性喜好的差異而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境遇。
該影片中個性最獨特的女主角———由西爾莎·羅南飾演的二姐喬·馬奇,通過自然而然、收放自如、爐火純青的演技徵服觀眾。影片以二姐喬的愛情線和事業線為雙重主線貫穿全劇。喬·馬奇自幼熱愛寫作,紙筆是她抒發情緒的最主要方式。
喬擁有英氣、堅硬的外殼,但她生而為作家的內心是十分敏感脆弱的。她對於寫作積極進取,對於愛情卻總是後知後覺,對於家庭充滿責任感,對於其餘三位姐妹更是充滿情誼。西爾莎·羅南擁有堅毅的眼神以及與周圍格格不入的氣質,對該角色的把握恰到好處,精湛地表演出了喬的情感變化和內心世界。不難發現,喬在影片中落淚的次數最多。
比如三妹賭氣燒毀喬的小說,喬倒在大姐懷裡痛哭流涕、傷心欲絕;拒絕男主角勞瑞的求婚後,喬無比痛苦而遺憾落淚;家中小妹貝絲病逝後,喬安靜地流下兩行淚,眼中幸滿是想念……每一次落淚,羅南都以不同的演技去闡述這個極富情感魅力的角色。
年輕時,喬試圖以抗拒勞瑞的求婚去驗證她所謂的&34;,但當她獨自前往紐約,追求寫作夢想,最終發現現實與夢想有著巨大差距的時候,她終於明白了困擾自己多年的&34;是從何而來———對於愛情總是始於內心的不接納。喬的小說生涯開始多是講述戰爭,這個題材能得到出版商的青睞。但最後喬以諸多人生經歷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佛羅倫斯·珀在影片中飾演三妹艾米。艾米熱情奔放、情感激烈、個性鮮明,她的形象不同於擁有&34;的喬那般光鮮亮麗。導演葛偉格對於艾米的形象做出了不同於以往影視版本的改變。她熱愛美術,堅持自己的藝術夢想,少女時代單戀上了勞瑞,絲毫不掩飾自己強烈的愛意,從而激發了對二姐喬的嫉妒心。
成年之後,她自信且自尊,是戀愛中的女人最嚮往的狀態,也是四姐妹中最&34;的成熟女性。她對自己有清晰明確的定位,對於畫畫的夢想她能及時停止,當她發覺&34;和&34;之間的差別之後,就揮別藝術夢想,投入現實生活。面對單戀無果的愛情,她也並沒有接受有錢少爺的求婚。當勞瑞變得成熟且要認清生活的時候,她才欣然接受了這份愛意。
這個角色最具有多面性,年幼時大哭大鬧,幼稚如孩童,充分展現出任性與自私,令觀眾厭煩三分;但成年後隨姑姑前往歐洲,見識世界的廣闊之後,變得端莊大氣、沉穩自我,待人處事更加圓潤,也願意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
佛羅倫斯·珀將艾米演繹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艾米的自信、坦誠、成熟、睿智,使她完成了華麗的蛻變。導演葛韋格為艾米做出了頗有魅力的改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應該是別人的影子,只有成功認清自己,才能活出尊嚴與價值。
大姐麥格由艾瑪·沃森飾演。她身為一家長姐,自幼便自然而然形成了傳統女性價值觀的思維。麥格迷戀光鮮亮麗的外表,渴望嫁入豪門。
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愛情———與一位普通家教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小妹貝絲安靜如水,總是默默地看著三個姐姐爭吵打鬧,可惜最終這個具有鋼琴才華的女孩不幸隕逝。因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嶄露頭角的演員蒂莫西·柴勒梅德飾演貴公子勞瑞———喬的青梅竹馬。有網友戲稱:&34;勞瑞氣質獨特,沉鬱帥氣,蒂莫西似乎與角色融為一體,使此角色變得更有層次感。
四姐妹的母親由老戲骨蘿拉·鄧肯飾演。她溫柔如水,心地善良,聖誕節攜女兒們帶著僅有
的食物贈予破屋中的窮苦家庭;幫扶戰爭受挫家庭時,果斷將自己的圍巾取下,贈予老人取暖。劇中因為戰爭一直未陪在四姐妹身邊的父親,在來信中寫道:&34;一個溫暖的家庭要有一對溫暖的父母。四位小婦人既有開明的母親相伴左右,教會她們成長的道理與所得所失;又有在戰爭前線寄信而來的父親送來諄諄教誨,才使她們成長道路上的得失變得更有意義。
《小婦人》的選角恰到好處,角色的精神特質通過一個合適的演員將演技滲透進去,那種生命力和神採是相當燦爛的。
二、故事改編與立意創新
早在 1933 年,小說《小婦人》就被搬上影視螢屏。女主角先後由伊莉莎白·泰勒、薇諾娜·瑞德等演。葛韋格導演的是第五版本的 《小婦人》。這位畢業於紐約伯納德學院的 80 後藝女青年,毫不畏懼前面四版的成功翻拍,用自己的實力完美地證明了&34;。
影片聚焦東群鄉下女孩,通過喬與三位姐妹的日常互動,描寫了四姐妹隨著時間流逝,經歷過無憂無慮的童年,人生閱歷更加充盈豐富、思維情感更加敏感成熟的故事。導演葛韋格把影片主題聚焦在女性的心理層面和成長過程,使用了今昔交錯的敘事方式。主要角色年少時期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成長為獨立女性之後的改變,直到最終找回內心最真實的歸屬地。百年前的文學作品被新的電影思想賦予了時代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該影片入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可謂實至名歸。導演葛韋格將原著中四位小婦人的故事進行了巧妙又順理成章的改編。
她從&34;開始講述故事,以喬的人生經歷作為貫穿全劇的主線,將原著中小婦人的少女時代與成人時代作為兩大時間軸,在影片中穿插剪輯。其敘事順序、人物刻畫、服裝道具、場景選擇等,相比於之前的版本,有很多改變。電影裡有自己獨特性格與經歷的眾多人物,都被導演葛韋格塑造得個性鮮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此版《小婦人》有幾處情節的改變。小妹貝絲去世的那場戲,喬兩次上下樓梯,當她看著曾經溫馨如今卻物是人非的家,內心的失落被放大擴張到最大。命運無常使成長如撕裂般疼痛,這個橋段是極具有情緒衝擊力的。影片結尾處加入了喬與出版商之間對於版權問題的討價還價,藉此表達出喬身為一個女作家,在當時的社會現實中做出了退讓,並且保護版權意識相當明確。這個情節更能凸顯人物價值,也表達了喬為女性爭取最大利益的女權意識。
此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立意非常真誠可貴。導演用女性的思維和感受去拍一部女性題材電影,可能更符合觀眾的口味。影片中的女孩雖然性格各異,但都有共同的目標———追求幸福。
幸福永遠不止一種,她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率性而活,並不是按照別人的規劃和希望去接受現實。導演賦予了此部電影全新的視角,隨著原著裡的女權意識理念而自由開展,劇情新鮮而又忠於原著。
三、爐火純青的電影手法
葛韋格導演的《小婦人》,從劇本、表演、配樂、攝影等各個方面都一氣呵成,讓觀眾沉浸在四姐妹的回憶和現實生活中。這種交叉剪輯的手法為該劇注入了新鮮靈活的特質。通過後期調色來區分回憶與現實之間的時空切換,冷暖色調使觀眾對時間轉換一目了然。
敘事方法在七年前後來迴轉換,現實生活以冷色調為主,通常利用長鏡頭來表現成年後的小婦人生活背後的滄桑感;回憶以暖色調為主,用大量短鏡頭來表現四姐妹靈動有趣的童年生活。整個故事節奏張而不弛,每個回憶與現實片段都是互相呼應的。《小婦人》的片長總共 134 分鐘,但卻絲毫不讓觀眾感到冗長、厭煩,觀眾如同曾和劇中人生活在一起的姐妹一樣,感到親切又溫暖。
影片最迷人的部分是&34;。原著中按照時間順序講述女孩們由少女至人婦的全過程,而電影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線性敘事方法。影片開頭便是灰色調的成人現實世界,通過主角的回憶,切換到七年前四姐妹的溫情時光。影片伊始,喬聊到艾米,鏡頭切換到遠在巴黎發展的她。
麥格守著孩子,蹲在房屋門口向遠處張望,鏡頭切換到家中的貝絲。四個女孩的現狀都不算太好,在殘酷的成人世界的牽引之下,鏡頭突然被拉回了七年前的聖誕節,那時的她們無憂無慮,但在觀眾知曉了若干年後並不幸福的她們,仿佛所有的溫馨都被籠罩了一層暗灰色的現實色調。雙重空間的交錯是充滿戲劇感的,正如那句老話&34;,此手法更能體現該劇的&34;主題。
新版《小婦人》在雙重時空的交錯運行下,顯得更為複雜,增加了觀眾對故事矛盾的情緒體驗。非線性敘事結構使複雜的電影剪輯更加趣味化。除了大體將回憶與現實相互交錯,導演葛偉格能夠準確挑選出切換時間點的情節,使得影片在故事邏輯絲毫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每位角色仍舊被描述得清晰立體。
影片的服裝設計非常出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視聽記憶。電影《傲慢與偏見》的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為角色設計了極具風格、日常不浮誇的服裝。《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音樂設計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為影片創作了古典又具有現代元素的配樂,他戲稱這種&34;的創作方法為&34;。
葛韋格在對原著爛熟於心的前提下,通過電影元素將它重新表達,是非常具有當下時代意義
的。電影最具有藝術性的表現力在於為觀眾提供了無盡的想像空間,這種充滿詩意風格的情感聯想空間是豐富且多元的。該影片採用雙線交織的手法,從壓抑的現今生活到輕鬆的回憶生活相互轉換,直到影片最後雙線合為單線,女主角突然靈感湧現,激情迸發去寫小說,這是整個電影能量的大釋放,觀眾看起來也大快人心。
四、 寫在最後
電影從四姐妹關係的互動開始,逐漸放大到每個人在追求夢想時所面臨的矛盾困境,最終到回歸家庭,從各自不完美的人生境遇中,發掘幸福的本質,尋得屬於自己的歸屬地。四姐妹的姑姑代表了當代對女性的觀點——&34;。不過四姐妹沒有盲從,卻以不同的人生來證明&34;。也許會時常感受到挫折失落,也許所追求的結果不如預期,但人生就是在所得所失中成長,最終獲得的才是真正能讓自己幸福滿足的。
此版《小婦人》的主題便是告訴觀眾人生並沒有絕對,遇到的事情、經歷的人物都無法以固定的教條、全然的理性去面對。麥格對喬說過:&34;通過主要人物在成長中的轉變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共鳴,或許我們也應該重新檢查自己過去的諸多選擇,或許我們為了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需要做出什麼改變?觀完影片,面對時間匆匆流逝,珍惜眼下的一切,勇於接受未來的挑戰,應該是人生的唯一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