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彈進化史:科學的問題,雪加用科學回答

2021-01-18 產業故事會


本該屬於科學範疇的爭論,已然演變成了全社會的觀點衝突。


暴利,誘惑青少年,質量存疑,短短幾個未經科學論證就定性的詞語,成為了曾經風靡全球的電子菸行業在 2019 年年末遭遇沉重一擊的起因。中國國家菸草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19 年 11 月密集發布督促行業改進的通告,內容涉及電子菸網售渠道、電子菸製造商及電子菸銷售目標群體。與此之時,美國及歐盟等國及地區也對電子菸露出鐵腕,種種嚴厲限制措施紛紛祭出。


行業的冬天,降臨得猝不及防。曾經的風口,變成了資本起舞的「刀尖」。外界看來,最嚴禁令下,全球電子菸市場似無迴轉餘地。然而,生機總是在危機中萌芽。


禁令出臺之後,表面上看似有些沉寂的電子菸製造商們並沒有放棄。在他們看來,電子菸行業目前所存的爭議,歸根結底屬於科學範疇,一旦完成相關科學論證,爭議自然會消弭。製造商們在迂迴中堅持,藉由科學,尋求轉型的一線生機。


經歷了這場裹挾著疫情的漫長冬天之後,多數企業尚未復工之時,深圳雪霧科技有限公司帶著一份名為《電子霧化器》的企業標準和第三代雪加電子菸煙彈成功誕生的消息,率先打破了電子菸製造行業表面上的沉寂。


素有電子菸「調味大師」之稱的雪加研發總監莫志文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表示,「透過這部標準和第三代煙彈,希望引發行業討論,推動行業標準良性討論」。


雪加第三代煙彈和這份企標的出現,被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是此次電子菸行業衝出當前重圍的重要動力。



01   小小的煙彈,大大的能量



尼古丁,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滿著各種爭議。


上世紀 70 年代,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的成癮醫學教授麥可·拉塞爾(Michael Russell)曾為尼古丁寫過這樣一句帶著些許辯護意味的結論——人們衝著尼古丁而吸菸,但卻因煙焦油而死。


在這一論斷出現之前,香菸製造商們其實早已經心領神會,誰能研發出煙焦油越低的香菸產品,誰就能穩坐這一利潤豐厚行業的頭把交椅。


科學家們想過許多辦法,然而香菸中的尼古丁只要一經點燃,煙焦油必然會產生,這一難題成為了香菸製造商前進路上的死亡螺旋。


1963 年,美國人赫伯特·吉伯特(Herbert A. Gilbert)獨闢蹊徑,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不直接點燃尼古丁,而是將液態的尼古丁進行加熱,產生蒸汽,讓吸食者模仿吸菸感覺。儘管這一設想未能繼續下去,無疾而終,但這一設想和後來電子菸的煙彈理念不謀而合,因此也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電子菸煙彈原型。


2003 年,中國藥劑師韓力送走了因為吸菸而罹患肺癌的父親之後,發明了第一個基於尼古丁加熱的電子菸產品,並在 2004 就得以量化生產並銷售,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電子菸,第一代電子菸彈也隨之誕生。


煙彈,就是通常所說的電子菸菸嘴,裝在電子菸霧化器上面的必要零件,主要結構包括了煙油存儲體、菸嘴帽及霧化芯等,相當於電子菸的心臟,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個小小的煙彈裡,甚至可以說,煙彈的質量好壞,幾乎是判斷電子菸是否合格的決定性因素。


此外,煙彈是消耗品,能否讓消費者持續性復購,品質和質量就是一家產品好壞的最佳標準。對於電子菸製造商而言,煙彈銷量才是真正的市場份額,公司盈利的關鍵指標。莫志文這麼形容煙彈的重要性,他說:「如果說煙杆是剃鬚刀杆,煙彈就是刀片;如果說煙杆是印表機,煙彈就是墨盒」。



2019 年年末,國家督促整改的動機,在許多電子菸頭部企業看來,並不是要擊垮電子菸行業,而是因為熱錢的湧入及準入門檻的原因,電子菸行業陸續陷入了質量泥沼,宣傳方面也出現了一些亂象。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部門的出手,是希望透過這樣的監督,對電子菸生產及銷售不規範之處加以糾正。因此在相關通告發布後,行業內部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些資質不夠的企業被洗牌出局,而與此同時,實力過硬的一些企業則早已在為 3.0 版本煙彈革命的拉鋸戰,做熱身準備。


誰能率先實現技術突破,解決前一代煙彈遺留的質量問題,誰就將取得電子菸行業下半場的話語權。在這場煙彈革命競速賽中,雪加目前領先一籌。



02   煙彈革命:3.0 版本露真容



全球有 95% 的電子菸都是在深圳生產。2018 年下半年那一波電子菸狂潮,想必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


背靠珠三角發達供應鏈,電子菸的吸嘴、導管、霧化芯、煙杆及電池,彼時都可以在深圳找到成熟且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對於電子菸製造商而言,大家心裡都很明白,煙彈才是電子菸下半場競速賽制勝的砝碼。


中國深圳光明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一座被譽為「國內電子菸最硬核」的實驗室於 2020 年 3 月 30 日此處缺字。這實驗室的擁有者是雪加電子菸生產者——深圳雪霧科技有限公司。


這是一間引發了行業集體性關注的實驗室。因為這間實驗室完全按照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標準打造。這一認證象徵著該實驗室出具的報告具備科學性及嚴謹性,且能被國家相關部門及全行業所認可。雪加研發總監莫志文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表示,目前,在中國國內電子菸企業裡,擁有這一認證的「一雙手數得過來」。


擁有這家實驗室的電子菸製造商——雪加電子菸目前已率先研製出了 3.0 版本的煙彈。


過去二十年來,莫志文一直投身於電子菸研發。在業內,他對電子菸,尤其是煙彈的研發方面,有著非常獨到的理解。莫志文表示:「這一新升級的煙彈全方位瞄準了前代煙彈三大質量遺留問題:第一,解決了煙焦油漏出問題;第二,重新設計氣道,減少冷凝液堆積;第三,霧化技術提升,延長煙彈續航」。這也意味著,第三代煙彈霧化更充分,煙氣更加細膩。此外,降低了漏油率,甚至是不漏油。


小小一顆煙彈,升級的背後體現的卻是企業科研實力及戰略目光。


在幾百個研究論證的日日夜夜中,莫志文帶領研發部門從最基礎的研發方法論證做起。不同於其他企業查漏補缺解決問題的做法,雪加團隊選擇的是,從內部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邏輯,從源頭上消除前代產品的遺留問題。


莫志文說背後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這一全新升級的煙彈,涉及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及仿真模擬等各種先進分析手段,必須真金白銀投入實驗分析儀器才能做到。而另一方面,沒有戰略層面的合理科學規劃,任何創新都無異於大海撈針。」


我們在採訪中獲悉,為了做出最符合人體力學及空氣動力學的煙彈,雪加實驗室團隊有次一個晚上就試了三百多個煙彈模型,反覆打磨煙彈使用口感,尋找最理想最安全的霧化狀態。其中為了研製出最符合人體力學的煙彈造型,光是 3D 列印的 Demo 就有數百個。更不要說從 Alpha 內部測試版到 Beta 忠實用戶試用版。


所有進步,都來自人類追求極致完美的動力。


莫志文說:「即便已經成功了,但在上市之前,我們的科研論證仍沒有停止。」他表示,之後還會聘請第三方市調公司加入第三輪測試,通過針對潛在用戶進行大規模的調研,之後才會考慮將 3.0 版本的煙彈投放市場。



03   不止於煙彈,讓自己成為行業規範樣本



目前,對於電子菸的健康性和安全性,公共衛生界有很多爭議。英國公共衛生部門公開表示支持,美國態度搖擺,中國目前依然處於商議階段。英國支持電子菸,是因為英國早已提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電子菸監管體系,並對尼古丁含量進行了嚴苛管控。目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電子菸國家標準仍處於內部商議階段。


任何一個行業中,只要是國家層面尚未制定出相關法律法規,那麼頭部企業必然就承擔著行業教育的責任。莫志文表示:「對於這樣的責任,雪加義不容辭」。


莫志文認為眼下與其被動等待國家標準,不如先把自己變成規範樣本。為了做到這一點,雪加電子菸公司選擇制定自己的企業標準,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份《電子霧化器》企業標準。


和其他行業一樣,當產品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為依據的時候,就必須制定企業標準。莫志文說:「作為頭部企業,我們的企業標準必須高於且嚴格於國際標準,甚至還要夠細夠全面,且還要想到之後如何和國家標準接軌」。



這份被行業譽為「最嚴企標」的標準方案裡,雪加不僅對各項技術做出了詳細的要求,還對一些術語及實驗方法也進行了科學界定,連電子菸供應鏈上的包裝標準都進行了明確和規範。其中對各環節事關電子菸質量安全的材料選擇標準更是慎之又慎,直接具體到了原材料選擇標準。


比如這份企標率先明確指出了煙液(霧化液)原輔料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GB2760,且對菸鹼、甘油甚至是水的質量,以及雜質和汙染物限量都做了詳細要求。莫志文說這是一份「食品級標準的企業生產標準」。


有了這份「最嚴企標」之後,3.0 版本的煙彈從開始研發就勢必要率先接受這份企標的監督,起到一個行業範本的作用。據悉雪加 3.0 版本煙彈的數十個供應鏈合作商,均紛紛表示願意遵照這份企標展開合作。


莫志文將制定企業標準認定為「經歷了數年野蠻生長之後,當產業及市場規模達到一定體量的時候,正視監管的企業,才是真的為產業前途負責」。


莫志文說:「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回答每一個不確定」。



04   世界衛生組織已對電子菸有了新結論



為什麼許多國家對於電子菸的態度搖擺不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使用電子菸導致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長期影響研究不足。


實際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和電子非尼古丁傳送系統簡報》顯示,有確鑿證據表明,完全使用電子菸替代可燃香菸,實際上可以減少使用者接觸可燃香菸中大量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風險,並且可以緩解身體多個器官的短期不良健康結果。


從傳統的可燃香菸到電子菸,其實是利用科技的進步尋找個人釋放壓力和身體健康之間的一種平衡。也可以說,電子菸之於菸民而言其實是一種更健康、更新奇的嘗試。但僅憑對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就可以發現,電子菸對於許多人而言,並不是一個非常熟知的概念。


雪加創始人王颯曾經就在演講中說過,他們在走訪一線市場的過程中,其實發現很多地方的銷售者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電子菸這個概念。但實際上在介紹完電子菸加熱不燃燒、零焦油的原理,用戶真正拿起電子菸親身體驗的時候,他們才真正認識到了這個東西。


被妖魔化的電子菸和不為人所知的電子菸都造成了公眾對它的誤解,如何解開這種誤解?其實最終還是要靠一家有責任感的電子菸企業。


儘管電子菸賽道魚龍混雜,也沒有具體的相關國家規定,但電子菸賽道不成型不代表可以閉著眼「開車」,沒有具體成文的規則也不代表可以「渾水摸魚」。


恰恰相反,在這種情況下,一家嚴於律己,能把「推動公共健康」的責任感扛在肩上的企業才能突破「混戰」的重圍。



05   超進化之戰仍在繼續



在深圳,乃至大灣區,像雪加這樣電子菸企業還有許多。莫志文在採訪結束時說,轉型時期,小部分企業會選擇撤離,但更多的企業選擇堅守。這就是這個行業的生命力。


對於未來,莫志文表示團隊上下充滿了信心。他說自己的信心不僅來自自己的產品夠硬核,更來自大環境的向上的動能。2015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意見提出「完善菸草專賣專營體制,構建適度競爭新機制」。這一最新動向被國務院放在了「穩步推進自然壟斷行業改革」項下。


對於政策上這一細微變化,業內人士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表示,對電子菸行業總體方向向好。未來我國菸草行業將在維護菸草專賣制度的基礎上,穩步推動中國菸草總公司制改革。


改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菸草行業的問題,歷來關聯盤根錯節。


在經歷了數十年瘋狂擴張期之後,擺在中國電子菸行業面前的是一道需要時間,更需要智慧的十字迷局。往前一步,扛住壓力,誰能成功實現菸草公司和電子菸玩家的利益平衡,同時又能在菸草質量體系和衛生監管部門之間找到平衡點,誰就能帶領行業成功向前大邁一步。


任何一個新生行業前進的軌道上,難免諸多質疑與躊躇。當質疑和懷疑撲面而來時,科學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交給科學論證。



- END -


相關焦點

  • 一顆不漏油、不糊芯、能解癮的電子菸煙彈是怎麼造出來的?
    以中國霧化型電子菸的領軍品牌的雪加三代煙彈的結構舉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雪加三代煙彈結構● 吸嘴:煙霧的出口,用來抽菸的地方,對用戶使用的舒適感有一定的影響;● 氣道:煙霧的傳輸通道,對冷凝液的產生和控制有著重要的影響;● 儲油艙:煙油的存儲空間,相當於汽車的油箱
  • 從科學史看古典歸納邏輯發展
    從科學史看古典歸納邏輯發展 2020-09-29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彈,發光煙彈,通用煙蛋,通用煙杆,v:vapemoho01 130/0663/2009
    一次性,veex維刻,WDG煙彈,元氣通用煙彈,歡喜通用煙彈,iflex通用,RELX悅刻4代無限煙彈,悅刻relx一代煙彈套裝,透明煙彈,1代通用煙彈。moti電子菸測評及煙彈口味電子菸煙彈是什麼,一個煙彈可以抽長時間柚子電子菸一顆煙彈2ml一個煙彈相當於3包雪加snow+電子菸彈,雪加煙彈套裝,各種口味relx悅刻電子菸,yooz柚子電子菸,vvild小野電子菸,flow福祿電子菸,ammo火器電子菸,moti魔笛電子菸,jve非我,zero,般若 nano,fush nano,雪加snow plus,透明發光煙彈悅刻元汽煙彈
  • 青島首例販賣「煙彈」案公開宣判,擅從國外購入「煙彈」賣被判刑
    「煙彈」是「新型加熱不燃燒菸草製品」的俗稱。將「煙彈」放進IQOS菸具內,加熱即可使用,因號稱「不產生菸灰」而受到眾多年輕菸民青睞。目前,國內尚未生產銷售,菸草主管部門也並未許可進口。因此,私自售賣「煙彈」是違法行為。即使如此,仍有人鋌而走險,通過「駝隊」「水客」等途徑從國外購入「煙彈」,然後在國內售賣,賺取高額差價。
  • Science發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Science發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2020-12-19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示科學的前世今生,這本書「有點東西」
    決定 「不吃」的江曉原選擇人性,他的回答昭示了自己一以貫之的反科學主義態度,這在其代表作《科學外史》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科學外史I》曾獲首屆年度「中國好書」、上海圖書獎一等獎等七項榮譽,《科學外史II》 「思想性更強、論戰色彩更濃,對相關爭議問題立場更明顯」,《科學外史III》與時俱進,擁有更多「新知識、新發現、新觀點、新趣味」。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原院長。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
  • 首都科學講堂第651期《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科學中心堅持「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線」,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和應急科普,切實做好知識普及和引導科學防控等工作。本期首都科學講堂使用科學加APP、騰訊新聞客戶端、新浪科技客戶端、一直播APP等平臺開展直播,採用「直播+錄播」雙管齊下的新穎方式,讓公眾足不出戶,也能獲得最權威、最前沿的科普內容和資訊。
  • 了解下「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還比如21世紀把IE用得非常好的富士康,依然保持「代工之王」的稱號,穩居世界500強100位左右。其實我們看到,泰勒一直是想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就是工人和僱主之間如何更好共贏的問題。工人為什麼老是「磨洋工」?老闆為啥不想給工人更高工資?
  • 科學炸藥 轟擊邪惡——科學戰隊炸藥人
    科學戰隊炸藥人是日本東映株式會社超級戰隊系列的第7部作品講述了五位超級戰士和邪神進化帝國鬥智鬥勇的故事 劇情介紹
  • 科普成科學青年融冰第一步 學松鼠剝科學堅果殼
    12月2日,北京迎來今冬第一場雪。當普通人或感嘆初雪美景或抱怨出行困難時,有些人對雪的解讀卻讓人感覺更「冷」。「清華南都」這天的微博就是關於雪的:京城一夜落冰碴,粗硬怎堪名雪花。料是天公考普化(普通化學),失手打翻氯化鈉(鹽的化學名)。一位職業為顯微攝影師的人,發布了雪花的顯微圖片,並附解說:「總體上呢,還是以稜柱和花盤子為主。看來雲層不夠厚實,水汽也不充足。」
  • 科學無法解釋人類三大起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科學美國人》在回答生命起源之謎的第一句話是:每一個活的細胞,即便是最簡單的細菌,都充滿了奧妙的分子設計,為現代的每一位納米技術專家所羨慕。人身上有60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內的設計藍圖就是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原子世界的納米技術望塵莫及的DNA結構。DNA之謎就是生命起源之謎。
  • 它能否作為科學問題的答案
    雖然知道物理定律,知道所有不同的粒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並不能回答我們關於「存在」的所有問題。但是,物理定律也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東西:例如通過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一個物理系統是如何運行的,給定一個物理系統的初始條件,了解控制所有粒子的定律,在物理可預測的極限上我們可以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這就是科學所具有的預測性。
  • 科學無法解釋人類的三大起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科學美國人》在回答生命起源之謎的第一句話是:每一個活的細胞,即便是最簡單的細菌,都充滿了奧妙的分子設計,為現代的每一位納米技術專家所羨慕。人身上有60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內的設計藍圖就是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原子世界的納米技術望塵莫及的DNA結構。DNA之謎就是生命起源之謎。
  • 看相科學嗎?求神拜佛科學嗎?《易經》來回答……
    ——霍金前幾日,到一企業授課,講課主題為「傳統文化精髓對事業、生活、工作及人生影響」,由於課堂上花了一些時間講《易經》,課後交流時有不少學員問看相是否科學?更有甚者問求神拜佛是否科學?看來對此類問題不少現代人充滿著困惑,故而著文讓我的「粉絲」及讀者朋友增加一些了解。我講的未必符合你的認知、更未必符合實際,但是多一點了解總是好的。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科學」。
  • 文化名家齊聚春日雅集共話人文藝術與科學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中心主任楊念群認為,中國歷史觀是倒著向後看的,不像進化論是向前看的,「我們在向後的過程中批評、總結和提煉,螺旋著向上走」。邱志傑也表示認同,「中國人前進的方式是退著向前走」,這實際是一種古代歷史觀,無論在古希臘還是古印度吠陀時代都有對「黃金時代」的推崇和對後世墮落的預言,只有到了基督教時代,「未來更美好」的觀念才成為主流。
  • 腦科學日報:新的大腦區域如何進化出來的?數學好=編程能力強?
    1,駱利群團隊在《科學》發表重磅論文:新的大腦區域是如何進化出來的?來源:小柯生命小腦核的進化12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駱利群實驗室在《科學》雜誌發表研究論文,題為「Cerebellar nuclei evolved by repeatedly duplicating
  • 科學與團結才是抗疫的正確姿態
    大疫當前,國際社會尤需科學的態度、抗疫的合力,任何將病毒政治化和甩鍋、諉過的言行,都絲毫無助於疫情防控,只會造成更大災難。  面對未知的病毒,首先要尊重科學,以科學戰勝愚昧。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的意見,由科學家來回答,絕不應將其政治化。現有科學證據已表明,新冠病毒的特徵是人為操作不可能達到的,只能是自然進化的產物。
  • 阿瑟·克拉克:科學的新神話
    一部電影,就是由阿瑟·克拉克創作、由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於1968年拍攝成同名電影,成為科幻電影的經典名作《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在很多榜單上都被列為世界影史第一;一位作家,就是被譽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帶入世界水平」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創作就深受克拉克影響,他本人更是謙稱「我的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 最強馴獸師的搭檔,科學飛龍獸進化鑑賞,紅蓮與墮天讓它生不逢時
    它是最強馴獸師秋山遼的搭檔,前期輝煌的設定和戰績 到了後期卻是少有高光——下面為大家分享的是科學飛龍獸的進化鑑賞,明明究極體形態的它也是有顏值有實力,但是因為紅蓮騎士獸和墮天地獄獸的存在 讓它有種生不逢時!
  • 科學無法解釋人類的三大起源,震驚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科學美國人》在回答生命起源之謎的第一句話是:每一個活的細胞,即便是最簡單的細菌,都充滿了奧妙的分子設計,為現代的每一位納米技術專家所羨慕。人身上有60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內的設計藍圖就是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原子世界的納米技術望塵莫及的DNA結構。DNA之謎就是生命起源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