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北方人的印象中,冬天的應季蔬菜好像只有大白菜,不管是包餃子、涮火鍋、燉菜基本都離不開白菜。南方朋友可能不明白,但當他們看到北方人冬天是一車一車買白菜時,可能一切都有了答案!
其實除了白菜,還有很多蔬菜在冬天不僅新鮮,而且還便宜。這裡簡單介紹7種,以及它們的挑選方式。
白菜
白菜時北方人冬天食用最多的蔬菜之一,優質的白菜葉子嫩綠,包裹的十分緊實,扒開后里面沒有任何黑點。很多人買白菜時總喜歡挑一些小的,其實大的口感更好一些。大白菜、大白菜,大的才好吃。白菜的維生素含量很高,所含的粗纖維還可以促進腸胃消化。
冬筍
竹筍分為春筍和冬筍兩種
●春筍:立春後破土而出的筍,筍體肥大,肉質鮮嫩,被譽為「菜王」「山八珍」之一,顏色越白品質越好。
●冬筍:立秋後採收的筍。冬筍和春筍在外形上很好區分,冬筍短粗,春筍細長,這是最明顯的區別。
優質的冬筍以牛角形為佳,筍殼包裹緊實。但購買時需要注意,體型越大的冬筍,肉質會偏老一些,過小則可能沒有成熟。所以最好選擇一些大小適中的。
胡蘿蔔
很多人一直以為胡蘿蔔是蘿蔔,其實胡蘿蔔只是一種名叫蘿蔔的「假蘿蔔」。蘿蔔是十字花科、蘿蔔屬植物,胡蘿蔔則是傘形科、胡蘿蔔屬,因此兩者壓根就不是一類。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各種胺基酸、礦物質。胡蘿蔔適合用來做炒菜,因為這樣它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才更容易被吸收。購買胡蘿蔔時,最好選擇顏色橙黃、粗細均勻、表皮光滑的。
山藥
山藥又叫「薯蕷」或「土薯」,它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同時也是一種藥材。常見的山藥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山藥,個頭粗大、水分多,吃起來口感很脆,這種山藥適合用來炒菜和涮火鍋;另一種是價格稍貴的鐵棍山藥,其口感綿密,比較適合用來煲湯或煮粥,以及製作各種甜品。
好的山藥表皮光滑,顏色呈自然膚色,莖稈筆直有一定分量。山藥須越多,口感越綿軟,營養也越高。買山藥時注意觀察切口處,如果顏色是鏽色,千萬不要購買。
芋頭
芋頭是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地下球莖,它有很多品種,如青芋、白芋都是其中之一。芋頭既是蔬菜,也是糧食,它口感細軟香糯,吃法也非常多樣,蒸、煮、烤、炒均可。
購買時最好選擇體型勻稱、表皮堅硬無破損的。同樣大小的芋頭,越輕說明澱粉含量越高,水分越少,這種芋頭吃起來口感更好。還有就是觀察根部的小坑,也被叫做「沙眼」,沙眼越多口感相對較好。
捲心菜
捲心菜的學名叫「結球甘藍」,別名有圓白菜、包菜、高麗菜、蓮花白等。我們常見的紫甘藍其實和捲心菜基本一樣,兩者唯一的區別就是顏色,這是因為紫甘藍含有較多的紫色花青素。當然,捲心菜還有很多品種,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水分飽滿的捲心菜分量都比較重,所以購買時最好用手掂一下。還有就是選擇葉球緊實堅硬,根部顏色由淡綠向白色轉變的。
白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意思是說,冬天吃蘿蔔好處多。還有一個原因是冬天的蘿蔔口感好,因為春天種的人容易空心。白蘿蔔水分很大,口感清脆,略帶一點辛辣,用來做醃菜或燉菜非常不錯。
購買時選擇表面光滑,體型中等的為佳。同樣大小的白蘿蔔,越重的水分越多,越輕的則可能是糠心。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