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日本正式改年號為「令和」,也就意味著日本持續了三十年的「平成」年代,成為了歷史。
前年看過一部叫做《昭和64年》的日本推理懸疑片,上下兩部長達四個小時,講述了一樁極其漫長貫穿昭和與平成兩個年代的命案故事,所謂昭和64年,便是平成元年,那是1989年,開年之後只過了7天,昭和改換年號為平成。
如今,平成到了30年,也來到了令和元年。
這些年,我看的日本電影並不多,但每一年還是會去搜刮一些日本當年的高分電影來看一看,算下來,我所看過的電影也幾乎都是平成年代的片子,畢竟平成這30年,也恰恰包含了我從出生到如今28歲的成長軌跡。
接下來,我將選取的這10部日本電影,並非完全等同於真正意義上的所謂十佳,而是我成長曆程裡看過的印象最深的影片,我簡短寫兩句,一併作推薦。
1/ 《情書》1995年
這是我所看過的第一部巖井俊二的片子,後來陸續看過他的《花與愛麗絲》、《四月物語》、《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以及近兩年的《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 你好之華》等。
回頭來看,還是這部《情書》最是我的心頭好,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讀大學的一個冬天,片子裡唯美的場景、音樂等各方面設計,堪稱最美的電影之一,而片子所展現的極致暗戀,及對生與死輕飄飄的探討,都對彼時不到20歲的我有了極大影響。
一部上映於1995年的日本電影,巖井俊二憑此揚名,片子的許多技法也影響了一代人,那種小清新的、唯美文藝畫風最是「蠱惑」年輕人的心,即使今天來看,這個片子也煞是經典。
2/ 《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
兒時便看過,後來又看過很多遍,每每想起這部片子,映入腦海裡的總是,一臉兇相的菊次郎和小男孩在車站等車的場景,熱烈的夏天,汗水直流,而片子裡所演繹的一切總有一股溫情脈脈。
導演北野武身上有著看似極違和但卻非常妥帖的兩面性,他所執導的片子,一些是打打殺殺的黑幫片,一些則是如《菊次郎的夏天》這般溫情小品。
3/ 《熱血高校》系列 2006年-2014年
這部片子放進這個片單總有些違和感,但它的確曾是我成長曆程裡很重要的一部片子。
電影《熱血高校》系列三部,前兩部口碑好一些,最後一部比較一般,也很好理解,從導演到演員都換了,也基本算是一個和此前兩部片子毫無關係的電影了。
這個系列的電影,大概是中二少年們都會因此狂熱的那種類型片,如同90年代的香港片《古惑仔》,喜歡就因為一個字——酷。
對了,基於這個理由,我也很愛曾經很火的《死亡筆記》。
4/ 《入殮師》2008年
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年看過後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異常沉靜、平和的探討了關於生與死這個話題,情緒始終平緩,直至最後,感人至深。
這是一部在生死觀上對我有一定影響的片子,片中關於「死亡是一道門」的臺詞相信許多人也記憶猶新。日本總是有許多這樣的電影,極其有耐心的講述一個冷門職業,譬如這部《入殮師》、譬如講述編著辭典的《編舟記》、譬如講述伐木工的《哪啊哪啊神去村》等,片子主旨也都是藉由一個特殊職業的視角,表達那些人生態度或價值觀。
5/ 《記我的母親》2012年
這恐怕是一部讓我哭得最兇的片子了,也是一部相對冷門的日本電影,豆瓣也僅有8000+人標記打分過。電影文如其名,講述的正是一對母子達成和解的故事。
很喜歡這樣的電影,敘事平緩而靜溢,感情內斂又深刻,像我喜歡讀的那些長長的感情充沛的散文一樣,小說雖然在故事上很是精彩,但我始終喜歡這樣淡淡的平凡的生活裡的故事,漸漸堆積鋪墊,直到在心中聚成一股暖流。日本電影講述親情一貫的平緩,故事到高潮時,內心無法自持,直擊人的心靈 。
6/ 《東京家族》2012年
特別溫馨有愛的家庭親情片,山田洋次作為日本最高產的導演之一,曾經拍過系列多達40+集數的《寅次郎的故事》,對此類親情片,山田老先生總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一個家庭的煩惱、憂喜、隔代之間的代溝以及血液流淌裡不可磨滅的親情,表達的總是讓人感同身受。
片子《東京家族》翻拍自小津安二郎的《東京日和》,山田洋次自該片之後,又拉著同樣的這一群演員一連拍了三部《家族之苦》,也是我的心頭好,希望山田老先生身體健康,很期待《家族之苦》系列可以一直拍下去,就像《寅次郎的故事》一樣。
7/ 《千與千尋》2000年
宮崎駿導演藝術造詣最高的動畫巨作,也是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但並非我個人最喜歡的宮崎駿動畫,相比之下,我最喜歡《天空之城》,從畫面、故事到音樂,《天空之城》所營造的氛圍堪稱絕境。但無奈《天空之城》誕生於1986年,早於平成元年。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電影《千與千尋》其實是表達最多也最深刻的宮崎駿作品,同時也是內容體量最飽滿的一部,片子舉重若輕,故事背後諸多文化層面上的東西,無比厚重妥帖其實並不喧賓奪主,僅僅是那個關於小女孩成長的主線故事,也讓人無比感動。
8/ 《橫道世之介》2013年
個人接觸的第一部衝田修一導演的作品,也是至今為止最愛的一部,後來的《莫西幹回到故鄉》、《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也各有各的好,但都不及這部《橫道世之介》帶給我的感動之深。
我成長曆程裡,很喜歡看青春片,看了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諸多青春片其實都是在不停的重複套路,之所以愛看,還是在於青春美好的本質。但這部《橫道世之介》它表達了青春裡所有的美好體驗以及那些無所事事的年華,卻從沒有其他青春片那種如濾鏡一般的不真實感。反倒片子通過一些講述手法,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深邃又連綿。
電影裡說,光是遇見橫道世之介,就覺得賺到了。
看了這部片子,大概也是一種賺到了。
9/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06年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這句話傳播更遠的不是原作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書,而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大概是那種看後讓人絕望的同時也不得不深思的電影,導演中島哲也在2010年的時候又推出了一部《告白》,那同樣是一部直面悲劇的電影。《松子》講述故事是關於從小缺乏父愛的松子悲慘的一生,他不斷的渴望被人愛,不斷的討好丟失自尊的靠近一個個男人,將自己的幸福託付給一個個男人卻每一次都被拋棄,最終將自己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松子始終覺得再壞的兩個人的關係也比一個人的孤獨要好,寧願被欺騙、被鄙夷、被辱罵、被毆打,也不要一個人,她這樣的價值觀是將她自己送入絕望生活的深刻緣由。
10/ 《比海更深》2016年
想了想,是枝裕和的作品裡,還是這部《比海更深》個人最愛。
他的其他作品,《無人知曉》故事太慘烈,《如父如子》故事的核心太巧合,《小偷家族》太奇情,《海街日記》有些過於美好,是枝裕和的其他諸多作品,儘管也都在講家庭,但那些家庭其實都是社會上並不普世的家庭,總有太多特別甚至「狗血」的成份在,有些甚至是社會案件原型改編,他們都很好,也多少令人震撼,只是總有些「隔岸觀火」的感覺。
在我眼裡,唯有這一部《比海更深》最是「普通」,講述的也最是「平淡」,骨子裡卻最是雋永,表達的生活本質也最是貼切。
封面圖:《橫道世之介》劇照
你還可以:
推薦十部結構精巧的片子
10部電影,10個經典反派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讚讚賞轉發到朋友圈,你的鼓勵是我的動力,你的沉默會讓我也沉默。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