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發布的訊息
《小城故事》導演李行,本名李子達,1930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武進。因為看了許多前輩的舞臺劇及電影作品,所以很早就決心投身影劇界。1947年李行到臺灣時,還是個師範學院的大學生,他一直參與著一些編劇及演出,畢業後擔任晚報記者,專寫文教影劇,從中累積了影評與導演的基礎。
1950年,李行演出電影處女作《春滿人間》,並開始出任劇場導演。他一直努力的想要申請進入中影公司擔任基本演員,卻一直沒有成功,但是這些困難完全無法澆熄他對電影的熱情。1958年李行首次執導,與張方霞、田豐聯合導演《王哥柳哥遊臺灣》,這部電影用兩個搞笑角色,帶領大家看到臺灣各處的景色與人情味,成功帶起喜劇電影風潮,自此開啟了李行精彩的導演人生。
◎王哥與柳哥
李導從1958年開始導演《王哥柳哥遊臺灣》,到2004年監製《龍眼粥》,電影資歷將近半個世紀。他也曾拍攝紀錄片《臺灣地下水》、《臺灣教育》等,經典作品有《蚵女》、《養鴨人家》、《婉君表妹》、《汪洋中的一條船》、《早安臺北》、《小城故事》……等。
◎《養鴨人家》劇照
影壇賦予他「健康寫實電影」的美稱,是因為李行這個重視社會問題的導演,雖然刻劃底層人物的喜怒哀樂,但故事中的主角,面對不斷襲來的困境,卻能夠不淪為悲觀主義者,總是能夠在環境的強大壓力之下,努的從負面情緒當中尋回正面的價值觀念。
◎李行執導電影《小城故事》
另一方面,他的愛情電影例如:《風從哪裡來》、《海韻》、《海鷗飛處》,也是重要指標,與當時火紅的瓊瑤小說相輔相成,順利將文本引介入彩色大銀幕,帶起了愛情片風潮,也成功打造許多著名的銀幕情侶,例如知名的「二秦二林」(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就是李行導演的常見班底。他的電影能夠細緻的紀錄臺灣社會的轉型時期,除了硬體的物質層面變遷,李行更加關注價值觀與愛情觀的轉換,傳統婚戀與自由戀愛的衝撞,能夠運用家庭背景、個人價值觀、社會階層……等矛盾因子,創造許多虐心又浪漫的作品。
◎《海鷗飛處》劇照
也正因為李行的作品豐富,觀察社會深刻,創作不輟,一生獲獎無數,更是金馬獎的常勝軍,1995年獲頒第3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對兩岸三地的影壇都有非常重要的貢獻,促成兩岸電影交流不遺餘力。
※本文圖片來源:臺灣電影數位典藏資料庫
歡迎關注我們
掃描下方二維條形碼,即可訂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