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虎皮紗
音階琶音,是學鋼琴必練的項目。為什麼音階琶音這麼重要?應該怎樣練習呢?有人認為,練音階琶音是「基本功」,作為樂曲中的「零配件」,平時練好了,曲子裡一旦遇到,就能直接用上了。也有人認為練習音階琶音主要靠「手熟」,練多了,自然就練好了。
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有局限性,也容易導致誤解。比如第一種觀點,認為把音階琶音作為樂曲的零配件來練習,能方便學習樂曲。其實我們知道,樂曲中出現大段的音階琶音通常都不是音樂的重頭,重要的內容是旋律、主題,能否彈好這些,跟是否掌握音階琶音技術沒有太大的關係。就算是樂曲中的音階琶音,也比平時練習的音階琶音要複雜,掌握要點是不一樣的。比如由連續不斷的琶音構成的車爾尼練習曲,彈一小節並不難,但進入第二個小節,和弦就改變了,難的是轉換。而我們平時練習琶音,都是只練一個和弦的,你練得再熟,也解決不了和弦的快速轉換帶來的困難。那種以為只要平時把音階琶音練好、曲子裡遇到音階琶音就能一勞永逸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而且,音階琶音在曲子裡不能僅僅看作音階琶音,它有語境,有自己的角色。如果因為平時練熟了就不假思索地照搬,會顯得生硬突兀。這種企圖以多動手來代替動腦的機械練習,最終都會成為學好鋼琴的障礙。
第二種觀點,「練好音階琶音主要靠多練」,問題在哪裡呢?事實上音階和琶音的技術並不困難,音階主要是穿指,琶音除了穿指還有指距的適應。為什麼需要日復一日地練習?不同的調上音階和琶音的指法也都大同小異,每條都練不就重複了嗎?認為練好音階琶音靠「手熟」的觀點,也和第一個觀點一樣,說明對音階琶音練習的目的沒有認識清楚。
為什麼練習音階琶音對學鋼琴來說是必須的呢?其實是因為鋼琴以平均律來調音,轉調方便而常見。練習音階琶音,是為了熟悉鍵盤上各個調的調性和地形,建立調性觀念。學習音階琶音,一定要同步學習相關樂理知識。比如學音階,必須先掌握全音和半音概念,然後掌握音階構成。學生不僅要會彈音階,還要學會自己在鍵盤上找音階、找主和弦、自己推調號。調性觀念不強的學生在學習樂曲時,經常會把調號及臨時升降號彈錯,練習一下相關調的音階就會有幫助。
除了音階構成和調號,近關係調也是需要有所認識的。屬調、下屬調、關係大小調、同名大小調,都要會相互轉,說得出調號變化。為什麼大調琶音要搭配屬七和弦?小調琶音搭配減七和弦?能不能自己找到?這是比「手熟」重要得多的。把這些掌握好,在樂曲中遇到轉調的情況,我們分析起來就容易多了。
現行的音階琶音練習主要是大小調體系的,把學生的聽覺經驗框定在大小調之中,當遇到中古調式、民族調式等非大小調體系的樂曲時,可能會感到不易適應。這是目前音階琶音練習的一個局限。對有能力的學生,也可以適當進行一下拓展,學習一些非大小調的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