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一講我們從「簡譜中是如何表示音的高低」的角度介紹了「唱名」、「音名」、「調號」這些概念。在一張簡譜中,是調號建立起了「唱名」與「音名」之間的聯繫,讓我們知道了一篇曲譜中的每個音究竟應該唱多高。然而,知道了這些概念之後,是不是就能唱準曲譜中每個音的音高呢?不一定。因為不同的音之間誰比誰高多少我們要是「心裡沒數」的話,在視唱的時候就會出現「跑調」或「找不著調」的現象。
本講將通過對常用音階的學習與練習,幫助初學者唱準音,找準調。
1、什麼叫音階?為什麼要學習音階?
①什麼叫音階?
學習樂器的朋友都知道,面對一件新樂器的時候,最先想知道的是「哪個是1(do)」,接著的2、3、4、5、6、7、i 在哪?這就涉及音階的概念。音階有多種分類方法,每種分類方法下又有名稱各異的音階。一般地說:音階就是一組音高不同的樂音按照一定的音程結構關係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的排列順序。通俗地說就是一組樂音由低到高所組成的「臺階」。例如,1(do)、2(re)、3(mi)、5(sol)、6(la)、i(高音do)就是最簡單的音階,叫五聲音階。在「1234567」這七個音裡面沒有4(fa)和7(si),形成了五聲音階特有的音程結構關係。(音程就是樂音與樂音之間的音高關係。以後再詳述。)
五聲音階是我國民歌的特色,以五聲音階創作的歌曲和樂曲非常多。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綠島小夜曲》、《小河淌水》、《小城故事》、《小白楊》等等,都是用五聲音階創作的歌曲,你可以哼唱感受一下。
②為什麼要學習音階?
通過音階的學習和練習,可以讓我們知道不同調式的音階中,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尤其是有著半音關係的兩個音在不同調式音階中的位置。這對於「唱準音、不跑調」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領悟一首音樂作品的旋律色彩、把握演唱和演奏時的情感表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唱不準音不是嗓子的問題而是腦子和耳朵的問題。「腦子問題」是先天的「失歌症」為數極少。大多數唱不準和聽不準的音的人,是因為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沒有在耳朵裡打下「烙印」,耳朵裡有了「烙印」,嗓子發音和手指按弦時就能把音調準了。所以音樂學院對視唱練耳的課程非常重視。音階和音程的視唱練習對於唱準曲譜的曲調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人問:拿著一篇歌譜,怎麼才能把歌詞唱成「歌」呢?答:學識譜,學練聲,通過音階、音程、曲譜的視唱練習把曲調和節拍唱準。
對於器樂學習來說,音階的練習尤為重要。音階練習不過關,就不只是「找不著「do」的問題了,而是「找不著北」的問題了。方向迷失了,是無法再繼續前行的!
2、學習兩種常用的音階
在樂理研究中,音階的內容非常繁雜,跟很多音樂術語有著密切的關聯,在學簡譜的初級階段是無法進行深入的探討的。學習兩種常用的音階,就可以進行「音準」的練習了(視唱練耳)。
①自然大調音階:
自然大調樂曲的基本音有七個(1、2、3、4、5、6、7),主音是1,再加上高音do(i),按照從主音到主音排成「臺階」就構成了自然大調音階。由低到高排列是上行音階,反過來排就是下行音階。見下圖:
自然大調上行音階的音程結構特徵是「全、全、半、全、全、全、半」。這裡所說的「全」和「半」是什麼意思呢?是指相鄰兩個樂音之間的音高關係,而不是指哪個音是全音,哪個音是半音。事實上,對於單個的樂音而言,根本不存在某一個音是半音還是全音這回事兒。
還應注意:也不能把3、4之間的音高關係說成是「半音階」。「半音階」有其自己的定義:半音階是以大小調式音階為基礎,在其大二度之間(即:兩個全音關係的音之間)填入一個與它們音高相差一半的音而構成的。例如:在鋼琴上,從中央C到到下一組C的範圍內所有白健和黑鍵所形成的音階就是半音階。
在自然大調的樂曲中,常見的是C大調、D大調、E大調、F大調、G大調、B大調,因此也就有對應的音階。只要是大調音階,其音階的音程結構都是一樣的,簡譜唱名和五線譜的首調唱名排序都是1、2、3、4、5、6、7、i(這樣寫簡單直觀,不是必要的情況就不用do、re、mi……的寫法了)。
在自然大調音階中,C大調音階也叫基本音階,構成音階的樂音1、2、3、4、5、6、7、i 就是CDEFGAB這七個基本音,在鋼琴鍵盤上全部由白鍵組成。
總有人說「半音關係不好唱」,其實這不全對。在自然調式中,3和4之間的半音關係、7和i之間的半音關係是自然形成的,如果要把4唱成4,把 i 唱成 i,那才叫真的不容易呢。當然在鍵盤樂器上演奏還是很容易的。
說明:號讀做「升」,表示把所標記的音生高半音,4讀做「升fa」;號讀做「降」,表示把標記的音降低半音,6讀做「降la」。變音記號標在音的左上角,變音記號的其它規則以後再講。(這裡不能打角標,升降號只能平行打了。)
②自然小調音階:
自然小的主音是6(la),所以在簡譜中(或五線譜的首調唱名法中)自然小調音階的唱名排序是從低音6(la)到中音6(la),其上行音階的音程結構特徵是「全、半、全、全、半、全、全」。見下圖:
雖然還是那幾個唱名的音,但是主音不同、半音關係的位置不同,這就造成了自然小調跟自然大調的樂曲在曲調風格上的差異。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是音與音之間的「親疏關係」和「半音關係」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大調式樂曲中,1(do)是主音,其它音都圍著1轉,但1與5的關係最和諧。現在無法講樂理,可以這樣通俗地理解——離太近的太熟了,離太遠的不認識、不近不遠的最和諧;在小調式樂曲中,6(la)是主音,其它音都圍著6轉,6與3離得不遠也不近,關係最和諧。不多說了,有時間的話看看和聲學的基礎教程吧~
大、小調音階中的「全、半關係」不用特殊記,在簡譜中只需知道兩個挨著的「mi與fa」、「si與do」之間是半音關係,則「全、半關係」的位置自然就記住了。
「調式」的概念是樂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與很多樂理概念相關聯,初學識譜階段無法展開講述。現在我們只需知道有這麼回事兒就行,通過不同調式音階的視唱練習和不同調式的歌曲樂曲的欣賞,感受它們在旋律色彩上的差異。
在此說明一下,小調歌曲(樂曲)的調號在簡譜中有兩種標記方法。一種是「1=(音名)」;一種是「主音6=音名」。例如a小調的樂曲,指的是它的主音6(la)的音名是a,那麼a小調的1(do)的音名就是C。因此,在簡譜中標記a小調歌曲(樂曲)調號時,寫成6=a和1=C都是正確的,表示的都是同一個調,即:C調。前者是為了凸顯「調式」——用什麼音名當主音,樂曲就是什麼小調的;後者是為了凸顯「調」,用什麼音名當「do」,樂曲就是什麼調的。在上一講的結尾處,a小調的調號打成了6=A,錯誤!A應該是a,以表示小調。在此更正。
3、音節視唱練習
視唱,通俗地說就是看著曲譜唱。嚴格說就是通過視覺、聽覺、感覺的綜合作用練習識譜,增強感受音樂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這次視唱的目的是感受音階中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不是練習樂器的指法。所以速度要慢一些,要把每個音唱準。
記錄曲譜的音樂符號非常多,但不會同時出現在一篇曲譜中。放在一起介紹會感覺很枯燥,我們採取遇到什麼講什麼的方法來化解這種枯燥感。
本講的視唱練習中出現一些音樂符號如下:
*小節線:| 樂譜中,在強拍前面,用來劃分節拍單位的垂直線叫小節線。(以後細講)
*反覆記號 ||: :|| 前面的||: 叫做前反覆記號,後面的 :||叫做後反覆記號。 ||: :|| 表示兩個記號中間的內容要反覆一遍;只有 :|| 的,表示從頭反覆。
*樂譜最後的雙豎線 || 叫終止線,表示樂曲結束。終止線先細後粗。
練習視頻中的語音採用「文字轉語音」軟體製作而成。聲音缺少抑揚頓挫的感情色彩,但可以避免講起來信口開河。
(錄音的內錄音頻線出問題了,新的要年後發貨,只好對著麥克風錄了。音質失真,先湊合聽吧~~)
本講內容就到這裡吧~發現缺字多字和錯誤之處歡迎留言指正,有疑問可留言交流。
01講的內容連結如下:
輕鬆學簡譜01:什麼叫簡譜?簡譜中是怎樣表示音的高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