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武術世界》
詠春拳在實戰中真的有用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不僅是外行人有這樣的疑問,更重要的是,很多詠春門人也會這樣問。這反映出了詠春在當下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一方面,詠春拳宣稱自身是一種具有毀滅性的近身格鬥體系,但是另一方面,詠春帶給很多人的感覺是技法在實戰中很難發揮出來,於是就造成了名不副實或者沒有作用的結果。
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對於任何武術流派來說,其技法或防衛體系不會自己發揮作用,而需要使用者讓它們起作用,或者更確切地說,你必須要讓它們為你所用。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壓力測試,這方面我感覺很多人都忽視了,尤其是在詠春中。人們關注的似乎都是套路和黐手的練習,而現實的對抗和防身呢?
其次,詠春門人似乎一直熱衷於各種爭論,樂此不疲。在網上隨便一搜,你就能看到各種無盡無休地爭論,包括派系和套路中手法的爭論,或者確切的說,是爭論套路或技法的哪個版本才是正確的或正宗的。雖說爭論有時也不是壞事,但是這些爭論大多跟拳術的實用性無關,而且也偏離了人們本身應該關注的東西,他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自身的發展,以及他們的學生的發展。
簡言之,人們都是在爭論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沒有關注於壓力測試的技法,也就無法成為具備實戰能力的拳手。
不過,我覺得情況比這更糟,因為對於任何武術來說,其成功都要基於壓力測試背後的原理。
比如說,拳擊手會學習大量的出拳技法,但是當機會閃現時,他們之所以能夠選擇並應用適當的技法,依靠的是對距離、時機和發力的理解。顯然,如果你只練習技法,那麼在應用時你會遇到問題,除非攻擊者採用的攻擊方式跟你練習的完全一樣。你必須對我所說的「時機、方式和反應」進行深入地理解。
所以,理解這些原理至關重要,但是我覺得很多詠春拳練習者對於核心原理及其應用方式都缺乏正確的理解。就是因為他們並沒有進行「時機、方式和反應」的練習。
那麼這都是師父的問題嗎?
不,沒那麼簡單。如果你的師父並沒有學習過這些原理的應用,也沒有學習過壓力測試,那麼其實他也沒辦法再教你更多的東西了。然而,如果他被武術的「神秘感」所蒙蔽,而選擇不去質疑或探索,甚或更糟的,他們被禁止去質疑或探索,那麼……是的,這是教練的問題。
有一位很知名的詠春師父,他曾經展示過一些詠春地面格鬥術,用於對抗柔術之類的技法。他所展示的東西完全就是垃圾,在街頭實戰中沒有任何用處,而且說實話,這些東西肯定是來自他豐富的想像力,而不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技法。
我覺得,嘗試把方釘放入到圓孔中不是壞事,體現出了思路和探索精神,但是我不以為然的是,這些技法顯然沒有在掌握柔術技法的人身上測試過,這種情況下去對抗經驗豐富的柔術或摔跤選手,詠春練習者會被玩得像個傻子一樣。
不過,同樣地,學員也應該反思和質疑一下自身的問題。你知道自己的出拳是不是足夠好嗎?你知道某個技法是不是有效嗎?我的意思是真的知道,而不是因為你的師父告訴你它有效,你就覺得它有效。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該通過什麼樣的檢驗方式來評估技法的有效性和你的進展呢?當你開始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邁出了讓詠春拳為你所用的第一步。
在我向學生展示技法的時候,學生經常會問:「如果我這樣做或者那樣做會怎麼樣呢?」我說;「好啊,你試試唄。」哪怕根據我的經驗,我知道那樣做是無效的。接下來,我們會討論一下它為什麼無效,這就是學習和理解為什麼一種技法在某種情境下有效,而在別的情境下無效的過程,這才是真正的知識。
這些聽起來可能都太平淡無奇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平淡無奇也值得一提。
那麼你這不也是在批判其它派系的詠春拳嗎?這不同樣是在搞詠春內戰嗎?
不,我正是我不想做的。說實話,我不關心你的師承或者你的派系。至於你的套路,只要我大體上覺得它跟我的差不多就夠了。我並不關心它跟葉問的套路一樣不一樣。如果葉問的兩個兒子打出的套路不一樣,那就說明葉問在分別向兩人傳授時對於拳術的表達是不同的。我真正關心的是,你是否理解你的拳術的內在原理,以及需要時能不能把它用出來?
我覺得很多詠春門人對於壓力測試的理念只停留在口頭上。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套路,用黐手進行攻防訓練。他們也會戴上拳套和護具進行對練,但是你要想真正把所有的要素整合在一起,產生有價值的東西,這些還遠遠不夠。
這是不是說,很多拳館教的詠春都是不對的?
是,也不是。我認為,大多數拳館教了技法、套路以及詠春的基本原理,但是缺失了一些東西。這些元素並沒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結果就導致人們以為自己學的不行,我覺得尋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也許我應該向那些不熟悉詠春拳的人解釋一下,尋橋是詠春的第二個徒手套路。詠春拳的套路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另外三個套路:八斬刀、六點半棍和木人樁通常是在徒手套路學完之後再學習的。不同的拳館教授的順序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是按照上述的順序教授徒手套路的。
我認為這種教授順序或者思維模式會給實戰防身帶來一些問題……
在以前,幾乎所有的套路都是秘不外傳的,只能傳授給入室弟子。很多人只學了第一套和第二套就此打住了。為此,我認為尋橋是所有徒手套路中的支柱,只要正確理解了這套拳,就能讓你應對,或者對抗99%的對手。不管你從第三套拳或木人樁裡邊收穫了多少。
有個段子:葉問說,如果有徒弟學了第一套和第二套拳並且都理解了,卻被人打敗了,他就自己從房頂上跳下去。
我想知道,讀到這段話的詠春練習者,有多少人覺得自己從前兩套拳,尤其是尋橋中學到的東西足以應對街頭的實戰?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這個自信。
那麼葉問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認為,答案就在於葉問所說的,學會並真正理解的人。對我來說,這就又回到了原理提煉和壓力測試上了,因為一旦你開始分析原理並明白了哪些東西是「無效」的,接下裡你就必須通過自我分析和師父的支持來讓它們變成有效的。
一旦你理解了這一點,你在壓力下從實戰應用中獲取的知識就可以用來分析拳術套路及其內在的原理。
這就是你作為一名拳手不斷進步的過程。如果沒有原理,詠春拳就會淪為打架鬥毆,而如果沒有在壓力下對原理的檢驗,那麼你剩下的就空有套路,根本不能實戰。
百鍊堂健美格鬥教室,每天分享最實用的乾貨,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