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就算韋小寶不加入天地會,皇帝也容不下他

2021-01-18 小桐說

天地會青木堂的風際中叛變,投靠朝廷,出賣天地會。小皇帝得知韋小寶是天地會青木堂的香主之後,對韋小寶腳踩兩隻船生氣失望,不再信任韋小寶。

這就像個分界線,從那之後,跟韋小寶的關係不再親密。

明知道韋小寶不願意出賣天地會,卻逼韋小寶滅天地會之後,才肯讓他去打吳三桂。

知道韋小寶喜歡熱鬧,傳旨意給韋小寶滅天地會,否則不讓待在通吃島上的韋小寶回京。

明知道韋小寶和茅十八是好兄弟,卻讓韋小寶監斬茅十八,還將殺害陳近南的罪名扣在韋小寶的頭上,讓反清義士痛恨韋小寶,把韋小寶逼上絕路。

所有這一切都是違背韋小寶的意願,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皇帝和韋小寶不再是好朋友而是君臣。

正所謂君叫臣思臣不得不死,在皇帝看來韋小寶數次違背自己的旨意已經是大不敬了,再有功勞,也功過相抵。

電視劇裡就是這樣演的,可是,如果反過來想一想,沒有天地會這件事,皇帝會不會繼續跟小寶做兄弟,讓小寶躺在功勞簿上富貴一生呢?

當然不會,即便沒有天地會,皇帝也會找別的由頭罷免韋小寶。因為:

第一,韋小寶功勞越來越多,官越做越大,皇帝已經封無可封。

韋小寶從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靠著自己的機靈能幹一路做到一等鹿鼎公,其中固然有運氣的成分,可這也足可以說明韋小寶的能力。

皇帝自己說的,你救過父皇,救過母后,救過朕,真不知道還有什麼能封給你。

皇帝為了什麼?當然就是為了自己的名聲,韋小寶把皇帝的名聲都搶去了,難道要上天。

第二,功高震主,韋小寶在朝中的勢力越來越大,來數一下韋小寶的官職。

四品尚膳監總管,御前侍衛副總管,欽此巴圖魯封號(原來有著封號的是鰲拜),穿黃馬褂,驍騎營正黃旗副都統,皇帝替身出家,驍騎正黃旗都統,欽此大臣,賜婚使,一等子爵,巴圖魯,一等忠勇伯,二等通吃伯,二等通吃侯,太子太保銜,三等鹿鼎公,撫遠大將軍,二等鹿鼎公,一等鹿鼎公。

羅剎國攝政女皇的情人。

韋小寶與朝中重臣的關係都不一般。

與索額圖、明珠、多隆、康親王都是好朋友,提拔趙良棟、施琅等許多朝廷良將。

皇帝派人數次捉韋小寶都沒有抓住,皇帝不問,但心中肯定有數,必定是這些官員跟韋小寶關係好,放他一馬,可朋友關係高於君臣關係時,小皇帝肯定容不下。

第三,局勢穩定,已經不需要韋小寶了。

皇帝認識韋小寶時正直外憂內患之時,羅剎國圍攻中國邊境,其火藥威力無比。

朝內鰲拜忙著排除異己,殺害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不允許朝廷有別的聲音,甚至不將皇帝放在眼裡,肆意妄為。

三番作亂,吳三桂招兵買馬,蠢蠢欲動。

而此時的小皇帝,親政不久,手裡無人可用,無將可差,屬於被架空的皇帝。

所以急需自己人,此時出現韋小寶。

等時局變得穩定以後,皇帝開始考慮與韋小寶的關係,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

第四,好奇心害死貓,知道太多的人活不長。

韋小寶見過皇帝被鰲拜嚇得哆嗦的樣子。

見過皇帝被歸氏夫妻刺殺時的驚慌失措。

知道假太后的秘密,更知道老皇帝出家的秘密。

這樣的人如果不能用恩情和富貴留在身邊,也只能殺了才能心安。

還記得嗎?早在韋小寶幫助皇帝救出真太后時,真太后怕這件事傳出去,想殺掉知情人。皇帝力保小桂子(韋小寶)忠心耿耿。

太后才說,為君者可以寬大仁厚,有時候也是要酌情處事。

一個太后為了守住秘密假太后這一件事都能想到殺這麼多的人,何況韋小寶知道的太多太多。

皇帝會長大,不再意氣用事,到那時,韋小寶還能保得住這顆腦袋嗎?

所以說,韋小寶選擇歸隱是無比正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鹿鼎記疑團——韋小寶為何不吸收茅十八加入天地會等(一)
    聽說誰是天地會的人,他就「又驚又喜」,初見陳近南時,即便身受重傷,也是「紅光滿面」,激動得從擔架上跳起身來;而但凡只要有人說一點點天地會的不好,他就要發怒,就要和人家拼個你死我活,在揚州麗春院戰鹽梟是,在得勝山戰史松也是;劇中與吳六奇初次見面,吳六奇僅僅說了一句「丐幫用不著沾天地會的光」,他就掀了桌子,跟人家打起來,把酒樓砸了個稀巴爛;他更十分希望加入天地會,書上說「姓茅的只盼加入天地會,只是一直沒人接引
  • 韋小寶為何不做皇帝?《鹿鼎記手遊》獨家揭秘
    韋小寶正了正身形,又道「如果顧炎武黃宗羲再來勸我做皇帝,我一定會告訴他們,今天也是不想一統江湖的一天呢!」《鹿鼎記手遊》改編自金庸原著,原著中,韋小寶攜妻女出逃,泊舟泗陽,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登船拜訪,勸說韋小寶稱帝,一統江湖。韋小寶卻選擇了放棄,這是為什麼呢?
  • 《鹿鼎記》:康熙早知道韋小寶加入天地會,為何還要重用他?
    在觀看《鹿鼎記》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筆者倒是有一個疑問,其實康熙早就知道韋小寶已經加入天地會,並成為陳近南的徒弟,擔任青木堂香主。同時,對於這件謀反的事情,本應該嚴加責罰。可是,在劇中,他一直以來都是諱莫如深,那麼康熙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具體情況,且看下文細細道來。
  • 《鹿鼎記》康熙是怎麼知道韋小寶的身份的?
    我們都知道,在《鹿鼎記》中,韋小寶一身多職,是個社會多面手,但他的多重身份最終還是被皇帝一一識破了,究竟是誰告了密呢?先說說韋小寶的多重身份吧!在周星馳版《鹿鼎記》裡,多隆多次出賣了韋小寶,在電視劇版雖然沒有這樣的劇情,但也並非沒有可能,畢竟多隆也是皇帝的心腹,而韋小寶卻可能成為皇帝的心腹大患。
  • 新《鹿鼎記》結局潦草,皇帝也不找韋小寶了,四十二章經完全無用
    :最後一集一開始韋小寶就被天地會最後剩下的一些人給劫持了,逼韋小寶帶他們進宮殺皇上。幾人走到皇宮門口就發生了爭吵,居然就在原地大喊起了「天地會」,仿佛完全不怕人聽見,沒有邏輯沒有智商上演完這一出,最後又被韋小寶幾句恐嚇的話給嚇跑了。於是到此截止,天地會的人就再也沒出現過,也沒再交待他們的後續了。結局結得如此「腰斬」,也只有這部劇了。
  • 鹿鼎記:踹翻友誼的小船!不怪韋小寶,是康熙下手太黑
    韋小寶與康熙的鬧掰,是遲早的事兒。這一點,大內老油條海大富早就對韋小寶說過:「你是什麼東西,也配與皇帝做朋友!」在康熙還是小玄子的時候,他與韋小寶新鮮建立的友誼就有了一點裂痕的苗頭。韋小寶得知小玄子是皇帝後,扭打之時就不敢下狠手了。而新鮮勁兒過去沒多久,康熙也不願意韋小寶再叫自己小玄子。
  • 鹿鼎記中,風際中在天地會當臥底,為何康熙一直那麼信任韋小寶?
    本文由百家號【大江寧靜】原創首發鹿鼎記中,風際中在天地會當臥底,為何康熙一直那麼信任韋小寶?金庸武俠中,叛徒是一種很少見的身份屬性,而且下場都比較慘。倚天中的宋青書身敗名裂,被自己二叔打成植物人,後來又被自己師祖張三丰一巴掌拍死。
  • 《鹿鼎記》:康熙皇帝與韋小寶,既是君臣,也是朋友,關係複雜
    記得我小時候看《鹿鼎記》,就很感動於康熙和韋小寶之間的朋友之情,雖然長大後知道這只不過是一段虛構的故事,但仍然在心中常常回味。其實他們二人之間有幾層複雜的關係。君臣首先自不必說,他們分屬君臣,雖然很多時候韋小寶沒大沒小,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康熙是皇帝,隨時都能要了別人的性命。在韋小寶與他相處的時候也要時刻保持分寸不敢僭越,既要維持朋友的親密無間,又要保持君臣之禮,韋小寶過得實在是不容易啊。
  • 張一山版韋小寶撲街:那麼多版鹿鼎記,他才是金庸心中的韋小寶
    這不就是個猴兒嘛~」這是幾年前那個最被業界看好、前途一片光明、脫離了童星轉型陷阱的實力派演員張一山嗎?有人說,這不怪張一山,畢竟他只是個演員,畢竟對《鹿鼎記》做出災難性改編的也不是他們。一開場,張一山拿著個醒木,帶著個綠帽兒,一頓擠眉弄眼地說了下身世,就算開場了,這還不算糊弄。
  • 大清都亡了,韋小寶的天地會還在?
    就像你以為《雷霆戰將》已經爛的病入膏肓了,誰料張一山版《鹿鼎記》更是爛的無可救藥。這兩部劇,堪稱今年年底中國電視劇爛片的絕代雙驕。提起《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就不能忽略他背後的那個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龍顏大悅,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十三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 大清都亡了,韋小寶的天地會還在
    就像你以為《雷霆戰將》已經爛的病入膏肓了,誰料張一山版《鹿鼎記》更是爛的無可救藥。這兩部劇,堪稱今年年底中國電視劇爛片的絕代雙驕。提起《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就不能忽略他背後的那個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龍顏大悅,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十三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 新《鹿鼎記》大結局太潦草,康熙不找韋小寶,但留下5處隱藏劇情
    ,皇帝很欣慰韋小寶與天地會斷絕關係,但在得知韋小寶要退出朝堂後,皇帝威脅韋小寶要把他與天地會決裂的事昭告天下。最後韋小寶還是燒了天地會的據點,給皇帝留下一張畫有宮中暗道的地圖,然後就帶著七位夫人連夜跑了。
  • 新《鹿鼎記》大結局太潦草,康熙不找韋小寶,但留下5處隱藏劇情
    韋小寶獨自進宮見到皇帝後,皇帝很欣慰韋小寶與天地會斷絕關係,但在得知韋小寶要退出朝堂後,皇帝威脅韋小寶要把他與天地會決裂的事昭告天下。這件事一旦昭告天下,韋小寶在江湖就沒法混了,背叛師門與前朝反賊勾結的帽子都會扣到他身上,但時候他不僅無顏面對死去的陳近南,還會在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之後皇帝又強迫韋小寶和他摔跤,想要找回兒時的感覺,兩人大打一架後,皇帝又痛心疾首地說:「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最後韋小寶還是燒了天地會的據點,給皇帝留下一張畫有宮中暗道的地圖,然後就帶著七位夫人連夜跑了。
  • 聊聊鹿鼎記的韋小寶
    韋小寶悟性高,又有這方面的童子功。他在妓院長大,妓院是流動性最強、流氓出沒最頻繁的地方。然後,他又進了皇宮,皇宮也是不講道德的地方,因為管理民眾的道德不能制衡皇家。從這兩個地方畢業出來,韋小寶對社會潛規則看得很透。他從來不認真投入黑幕遊戲,也絕對不和自己過不去。韋小寶確實挺講義氣,對康熙也挺忠心。在通吃島上,他接到康熙讓自己滅天地會的密旨,也陷入了和蕭峰一樣的困境,甚至提出自殺。可他是怎麼說的呢?
  • 《鹿鼎記》、韋小寶、江湖與愛情
    我韋小寶不做皇帝、不做神龍教教主、不做天地會總舵主,什麼黃馬褂七眼八眼花翎、一品二品大官,更加不放在心上,我……我非做這小姑娘的老公不可!』然而除了漂亮以外,阿珂幾乎沒有其他任何優點。她膚淺虛榮,被懦弱愚蠢的鄭克塽迷住,只因為他是個長得好看的官二代。她情商和智商都不高,分不清誰對她是真的好。在金庸的筆下,阿珂在故事中忘恩負義到了沒有良心的程度。
  • 如果《鹿鼎記》裡有一個英雄,他自然不是韋小寶
    蕭峰只不過是生為契丹,養於大宋,而他已經不能承受這種情形帶來的矛盾:到底應該是為契丹,還是為大宋?但韋小寶在滿漢之間頗為來去自如,只有在康熙逼他剿滅天地會時或者天地會逼他對抗清廷時,他才感到矛盾,但這種矛盾是行為的矛盾而不是存在的矛盾:行為的矛盾可以靠一走了之或者躲在通吃島上釣魚來避免解決,「存在」的矛盾卻是內化的矛盾,一個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能逃脫內心的掙扎。
  • 《鹿鼎記》大結局!韋小寶為何抱著魚缸?他最後說了什麼
    原本以為這小皇帝會發了瘋似地去派人尋找小桂子(韋小寶),可是小皇帝的反應卻是如此平淡,這未免讓人覺得心寒,畢竟小寶幫了小皇帝那麼多。這朋友一聲不吭地走了,小皇帝怎麼說也要派人尋一尋。原著中的韋小寶是一等鹿鼎公,加御前侍衛副都統,加太子少保。這意味著什麼呢?
  • 新《鹿鼎記》皇上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韋小寶最後去了哪
    這條熱搜的大致內容是在講張一山在採訪時自嘲自己是屬猴的,所以他演的韋小寶像個猴子,這是骨子裡帶的。在這版《鹿鼎記》開播前和開播後,張一山的態度一直很謙遜,無論評論上說了他什麼,他都不反駁,他說自己是演員不是偶像,他覺得只要《鹿鼎記》讓觀看的人解乏了、樂了就足夠了。言歸正傳,看過結局的人,都會有個疑問,韋小寶消失後去了哪?
  • 《鹿鼎記》中的歷史事件,韋小寶經歷了康熙時代哪些大事?
    韋小寶,誤打誤撞進宮,卻陰差陽錯結識康熙皇帝,歪打正著加入天地會,又莫名其妙成為反派組織神龍教成員。從此以皇帝寵臣、天地會香主、神龍教白龍使等多個身份,遊走於官場與江湖,憑藉從說書先生那裡學來的智慧,將朝廷、武林、邪教甚至沙俄皇族一眾大佬玩弄於股掌之上,參與了康熙朝前期幾乎所有大事,最後攜著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退隱,從此江湖上只留下鹿鼎公的傳說,再也找不到韋爵爺的身影。
  • 田曉菲丨如果《鹿鼎記》裡有一個英雄,他自然不是韋小寶
    蕭峰只不過是生為契丹,養於大宋,而他已經不能承受這種情形帶來的矛盾:到底應該是為契丹,還是為大宋?但韋小寶在滿漢之間頗為來去自如,只有在康熙逼他剿滅天地會時或者天地會逼他對抗清廷時,他才感到矛盾,但這種矛盾是行為的矛盾而不是存在的矛盾:行為的矛盾可以靠一走了之或者躲在通吃島上釣魚來避免解決,「存在」的矛盾卻是內化的矛盾,一個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能逃脫內心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