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都亡了,韋小寶的天地會還在

2021-02-13 歷史研習社
2020年,總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就像你以為《雷霆戰將》已經爛的病入膏肓了,誰料張一山版《鹿鼎記》更是爛的無可救藥。這兩部劇,堪稱今年年底中國電視劇爛片的絕代雙驕。提起《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就不能忽略他背後的那個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龍顏大悅,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十三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韋小寶既成為康熙皇帝面前的紅人,又成為天地會新崛起的領導人,可以說是到達了人生巔峰。韋小寶固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是天地會卻是真實存在的。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雖然始終未能達成自己的目標,但是卻成功的熬死了滿清朝廷。當你鬥不過你的敵人時,你爭取活的比他長,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陳小春版《鹿鼎記》中韋小寶和陳近南

01

天地會的起源

天地會的名稱來由,根據學者蔡少卿的研究,大概取自於天地會內祭五祖詩,」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祖,六拜萬雲龍,七拜陳近南,八拜兄弟和順「,取其第一拜與第二拜之中的字眼,因而稱為天地會。

天地會的內部稱呼,叫做洪門。依據辛亥革命元老陶成章的看法,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帥學富在《清洪述源》中則提出,洪字即是漢的繁體字——「漢」的省寫,取其漢失中土之意。

韋小寶在加入天地會的時候,介紹人就說,本會創始祖師就是國姓爺,本姓鄭,大名上成下功。難道天地會的創始人是鄭成功嗎?

一直以來,天地會由於是秘密會社,所以很多組織歷史都撲朔迷離。不過,目前創始人的研究已經大有進展,中國社科院赫治清、羅炤據史料及田野調查,考釋出天地會創始人實為道宗萬五、達宗萬龍兩兄弟。

萬龍就是天地會傳說中的萬雲龍,而此前陶成章、章太炎等人則認為,這個萬雲龍實際上就是鄭成功。

清軍入關後,一批不願投降的仁人志士結為同盟,以萬人同心,以萬為姓,號稱」萬氏集團」。」萬氏集團」參與過南明政權抗清武裝鬥爭及鄭成功部隊,1658年,鄭成功率大軍北徵南京,其中就有」萬姓集團」。

▲《英雄鄭成功》中鄭成功劇照

」萬姓集團」在南京城犧牲很大,創始人張萬禮也英勇戰死。鄭成功決定給他們建忠臣廟祭奠,以甘輝為首,次張萬禮。但這時就有人出來多嘴,跟鄭成功說張萬禮」其非戰死,是逃履水,忙不及去甲,溺死,豈可與陣亡將士齒?「

鄭成功信了這個人的話,就撤去了張萬禮的牌位。

這讓」萬氏集團」的弟兄們難以接受,他們決定跟鄭成功鬧掰。當年7月25日,萬五在雲霄縣長林村創建寺開宗,超度亡靈,在儀式結束,群情悲憤的氛圍中組建天地會。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萬五在東山島主謀,鼓動其盟兄弟蔡祿(萬七)、郭義(萬二)率萬餘精兵背叛鄭成功,投降清朝。

1674年,時任河北總兵的蔡祿因響應」三藩之變」,而為康熙密旨批捕殺害,萬五又再次改變政治態度,堅決反清,復興天地會,為盟弟報仇。

這個其實真的不能怪康熙,你的弟兄參與地方叛亂,難道我要姑息養奸,放任自流?

此時鄭成功已死,其子鄭經成為鄭氏集團的領袖。鄭經放棄了」反攻大陸,復明反清」的戰略目標,轉而割據臺灣,把持海上貿易。而天地會的目標則是恢復漢室、反清復明,二者的目標已經截然不同,所以鄭經才會誘殺據守廈門、金門的堂叔鄭泰。

天地會反清、降清、又反清,這一段曲折的歷史,足以把任何一個人繞暈。

韋小寶加入天地會時,天地會的領導人已經是陳近南。陳近南是一位行俠仗義、武藝高強、英俊瀟灑的大俠,江湖當中流傳著 「平生不見陳近南,再稱英雄也枉然 」這樣的傳說。他也是韋小寶等眾多少年的偶像,相當於那個時代的周杰倫。

▲陳近南劇照

陳近南的原型是鄭成功一個叫陳永華的手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年輕時隨鄭成功到臺灣後,就一直侍奉鄭氏家族,後老死於臺灣。

正史未記載陳永華有從事組織天地會之事,但民間流傳陳永華遣人在中國大陸發展反清復明特務組織。陳永華在會內,化名陳近南,其各地的聯絡人,也皆用「陳近南」此一代號行動。

《鹿鼎記》中的陳近南不僅武功高強,而且具有卓越的統領才能、領袖權威及政治頭腦。但由於他對於鄭氏集團無條件效忠,因而處處受制於鄭經,導致他被鄭克爽偷襲殺死的悲劇結局。

如果不是韋小寶安葬了他,估計他只得暴屍野外。從這點來看,韋小寶無疑是個有情有義之人,與那些口口聲聲仁義道德的偽君子截然不同。

 

02

一個打醬油的組織

儘管天地會立志高遠,但是卻一直掀不起什麼大的水花,唯一一次叫的上號的起義,就是1787年爆發的林爽文起義。因臺灣府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軍劫獄反抗,號稱50萬眾響應。

林爽文起義聲勢浩大,清軍被迫從大陸調集大軍赴臺鎮壓。由於寡不敵眾,起義最終失敗。林爽文及諸要犯皆按律例凌遲處死梟首示眾,原籍祖墳盡被刨挖,家眷連坐,女性發配邊疆為奴,十五歲以下男童被押至北京交內務府閹割充當太監。

乾隆將平臺民變一事,列入十全武功。

▲林爽文起義

此後,天地會就沉默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乾隆晚年以來,相繼爆發苗民起義、川楚白蓮教起義、臺灣豎旗起義、湖南瑤民起義、天理教起義、上帝教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山東幅軍起義、廣東洪兵起義等等,這裡基本上都沒有天地會什麼事了,或者天地會只是在這些起義軍中打個醬油。

一方面是因為清政府的幾代君王勵精圖治,造就了康乾盛世,國泰民安,天地會」反清復明「的口號逐漸喪失了對大眾的吸引力。

雖然所謂的盛世,名並不十分副實,但是老百姓還窮不到被迫吃樹皮草根的程度。不到萬不得已,廣大人民群眾是不會冒險起來反清的。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在大都時說得很清楚,明教義軍之所以能勢如破竹,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大元朝廷的無能和腐敗,從而導致百姓民不聊生,紛紛揭竿而起。也就是說,明教是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的。

在江湖勢力和明教義軍的雙重打擊下,大元朝廷終究滅亡,然而反清復明集團,並沒有這些特殊機遇。

不過,天地會可以放棄反清復明的口號嗎?不能,因為這會導致天地會組織合法性的問題。會導致天地會內部因為路線鬥爭,使得整個組織更加虛弱。

另一方面,中國的君主專制集權統治,到了乾隆時期,已經登峰造極、無與倫比。皇帝手握大權,乾綱獨斷,號令天下,所能調動的資源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從西南三藩到臺灣鄭氏集團,再到橫跨歐中亞的準噶爾汗國,它們哪一個不是扛把子級別的選手?但最後都被清王朝一一碾壓。連這些強大的敵對勢力都鬥不過清王朝,一個組織鬆散的秘密民間組織怎麼可能捲起滔天波浪?

 

 

說到天地會組織鬆散,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在20世紀20年代國共兩黨以俄為師,建立蘇俄式的政黨之前,中國所有的政治組織都是沒有嚴密組織的,天地會也不例外。

例如天地會發展分團體的方式為建立分舵,這些分舵並立,互不隸屬管轄。各地山堂林立,系統不一。這就好比奶茶加盟店,總部無法保證所有加盟店的服務和奶茶品質都達到標準要求。

表面上看,奶茶連鎖店遍地開花,但是卻各自經營,自謀生路,不像一個集團企業那樣可以上市撈錢。所以,這些分舵在其他分舵打勝仗時都跑來湊熱鬧,聲勢浩大,打輸了就四分五裂各自逃命。

組織紀律只重於保守秘密、便於隱蔽生存,完全不考慮公開的宣傳和鬥爭,更不適應軍事需求。

楊秀清在《天情道理書》中特別提到廣東天地會陳爛屐和廣西天地會陳亞貴的起義,指出他們「肆行無忌,殘害人民」,「圖逞一日之豪強」等紀律敗壞的情況。

組織結構上的落後,致使天地會的軍事起義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有的因洩露機密,在發動前即被撲滅,有的剛剛發動就被清軍消滅。根據羅爾綱的整理,1841年至1869年,全國各地主要的漢人起義(及預謀起義)次數約為70次。其中由天地會及其分支發動的,就達約29次,佔到總數的41.43%,覆蓋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江蘇、上海、雲南、四川等南方省份。這些起義無一例外,只撲騰了幾下就歇菜了。

最後,天地會沒有利用宗教來籠絡大眾。在周星馳版《鹿鼎記》中,陳近南對韋小寶說,「小寶,你知道,現在聰明的人大多數已經在清廷裡當官了,所以,如果我天地會要同清廷對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對於那些蠢人,絕對不可以對他們說真話,只能用宗教的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句口號,跟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

 

陳近南對於大眾心理的分析很準確,但可惜的是,真實的天地會並沒有很好的利用宗教去煽動人心。天地會的宗教信仰,來源於中國古老的天地崇拜,其結拜儀式中「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是最重要的儀式之一。

天地會尊崇明朝皇帝,而明朝皇帝只是一個凡人,並不是什麼神通廣大的神靈。凡人的吸引力明顯沒有白蓮教的彌勒佛、上帝教的上帝、甚至義和團的孫悟空豬八戒大,反清復明的口號魅力也是無法跟阿彌陀佛相提並論的。

所以,白蓮教和上帝教都能夠凝聚起排山倒海般的能量,一度將清王朝推向懸崖邊。而天地會卻只能搬個小板凳,一邊吃瓜,一邊看up主有沒有更新。

▲陳小春版《鹿鼎記》中韋小寶和陳近南

 

從清初到19世紀,天地會的反清活動始終沒有什麼起色,這也使得天地會逐漸喪失了革命鬥志。到了嘉慶年間,天地會主要以流民土匪為群體,或為客家人自保而建立,其主要活動以打家劫舍、參與械鬥居多。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嘉道年間天地會檔案,在供出職業的321名首領、骨幹中,農民和僱傭農有90人,僱工多達130人,小商販53人,僅有少數窮苦知識分子和兵丁、差役。

從他們的結會宗旨來看,大多是為了「遇事得有幫助,免人欺凌」,或「身居異地,恐人欺侮」,或藉結會「斂錢使用」。也有少數人是為了「開設賭場,免人搗亂」,或為了「結夥搶劫,便於拒捕」。

這時的天地會,已經成為老鄉會和黑社會的混合物,早已失去了陳近南時代意氣風發、胸襟萬丈的精神氣質。

在19世紀,唱主角的反清力量,無疑是洪秀全的上帝教。洪秀全對天地會的缺陷有著清楚的認識,他說:「我雖未嘗加入三合會,但常聞其宗旨在『反清復明』。此種主張,在康熙年間該會初創時,果然不錯的;但如今已過去二百年,我們可以仍說反清,但不可再說復明了。無論如何,如我們可以恢復漢族山河,當開創新朝。如現在仍以恢復明室為號召,又如何能號召人心呢?況且三合會又有數種惡習,為我所憎惡者。例如新入會者必須拜魔鬼邪神及發三十六誓,又以刀加其頸而迫其獻財為會用。彼等原有之真宗旨,今已變為下流卑汙無價值的了。」

對了,天地會除了叫洪門,還有其他很多名稱,如三合會、三點會。後來的清水會、匕首會、雙刀會、缽子會、告化會、小紅旗會、小刀會、劍仔會、致公堂以及哥老會、青紅幫等都是他的分派。

連洪秀全這樣一個高考失敗者都瞧不上天地會,可見天地會在江湖上確實沒有什麼牌面。

洪秀全和楊秀清雖然從內心裡鄙夷天地會,但是他們也知道天地會會黨眾多,可以加以利用。據羅爾綱估計,太平軍在湘南吸收天地會2萬多人,相當於太平軍進入湖南前的10倍。

太平軍至武昌,「湖北之奸民皆從之」,「舊鐘人傑之餘黨十餘萬人來投降」,隊伍擴大到20萬,等打下南京,就擴大到百萬。天京變亂之前,石達開到江西為太平天國開闢新的根據地,接受了大批天地會花旗軍,壯大了太平軍的聲威。

不過,天地會有不少人還是喜歡欺男霸女,打家劫舍,有的還甚至直接叛變,投降清軍。為了糾正天地會紀律敗壞的情況,太平軍在永安發布了《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明確告諭「爾們壯丁,多是三合會黨,盍思洪門歃血,實為同心同力以滅清,未聞結義拜盟,而反北面於仇敵也」,公開批評了廣西某些天地會公然違背革命宗旨,認敵為友,充當壯勇的嚴重錯誤。

到湖南以後,太平天國又發布《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三篇檄文,嚴肅指出天地會的問題,要求他們立即改正。

但是,隨著太平天國自身的迅速腐化,以及最終覆滅,使得天地會這個打輔助的角色也受到沉重打擊。

 

03

革命黨人的盟友

太平天國之後,反清的主角,自然是孫中山。

孫中山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但是自己沒有軍隊,怎麼辦,那就依靠會黨,也就是天地會唄。

孫中山的好朋友鄭士良,就是一個三合會的首領。所以自然而然,從一開始,孫中山就跟會黨搭上了關係。他曾坦言:「乙酉以後,餘所持革命主義,能相喻者,不過親友數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祿,惟所稱下流社會,反有三合會之組織,寓反清復明之思想於其中。雖時代湮遠,幾於數典忘祖,然苟與之言,猶較縉紳為易入,故餘先從聯絡會黨入手。」

孫中山的日本友人宮崎滔天也說:」再怎麼說,讓世間所謂的書生去當革命運動的先鋒,是不可行的。雖然三合會是既有的野蠻派革命主義集團,但若得不到他們的協助,初期的蜂起是難以成行的,因此勢必要與他們聯合。"

從夏威夷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到後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又在美國各埠發展革命組織,再到南洋發展興中會組織,孫中山所到之處,多透過當地華人天地會系統的協助。

例如1899年10月,哥老會、三合會與興中會三黨合作,通過興漢綱領三則,成立了「興漢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會長、陳少白為副會長。興漢會的成立代表著長江流域的哥老會和華南的三合會拒絕保皇派的邀請,參加了革命黨的活動,這也意味著孫中山的革命勢力已擴及至長江流域。

1904年,孫中山又加入當時的洪門客家團體——國安會。孫中山主動加入洪門,終於換得「洪棍」(主事人)高位,以及洪門中人的一聲「孫大哥」。

▲興中會成立

孫中山的11次革命起義行動中,天地會成員是無役不參與,不但出錢出力,且犧牲性命在所不惜,為中國革命和創建中華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68人即為洪門中人。

革命元老譚人鳳曾說:「革命之成,實種於二百年於前之洪門會黨······人無論遠近,事無論險夷,人人奮勇,個個當先,卒有武昌起義,各省回應,不數月而共和告成,軍隊之功,實亦洪門兄弟之功。」

辛亥革命一聲炮響,終於為大清朝敲響了喪鐘。

天地會沒能推翻滿清,但是它終於熬死了滿清。

然而,孫中山跟洪秀全一樣,在內心裡還是瞧不上這些大老粗的,他私下裡評價洪門道:「多老朽頑錮,向無進取之氣」。

中華民國一成立,孫中山便以「與共和革命不相符」為名,急著與會黨切割。他說這些會黨,」組織內部行事專制,階級嚴格,對共和的原理、民權主義一無所知,與共和革命的關係其實相當薄弱」。

1914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離開大陸,奔赴日本,籌組中華革命黨。他再次向洪門求援,並要求洪門成員加入中華革命黨,但洪門人士毫不客氣,直接罵人:「 今先生『大炮』之徽譽,騰於內外,偉人變作匪人。」

唉,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1911年7月,孫中山與「洪門籌款局」成員的合影

其實,他對會黨的批評並沒有錯,但是你應該想方設法改造他們啊,而不是把他們從朋友圈直接拉黑。

會黨也是有可能脫胎換骨的,例如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決定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組織華僑政黨,定名中國致公黨,通過《中國致公黨黨綱》,推舉孫中山的死對頭陳炯明為總理,雲南軍閥唐繼堯為副總理。

此後,致公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作為一個近代政黨發揮了積極作用。

致公黨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美洲洪門元老司徒美堂,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華僑。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他領導美洲華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支持十九路軍上海抗戰。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他發動美東地區僑社成立「紐約全體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八年間共募集了約330萬美元。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他發表通電,要求蔣介石停止這種行為。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就四處奔走,呼籲成立民主政府,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司徒美堂作為貴賓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現在,致公黨已成為八大民主黨派之一。

▲1950年3月,毛澤東與司徒美堂(左二)

結語

對了,章子怡、李冰冰、彭丹等明星也都是致公黨成員,而致公黨的前身就是天地會,也就是說,韋小寶其實是章子怡、李冰冰的前輩,陳近南其實是章子怡、李冰冰的祖師爺。

歷史,就是這麼奇妙。

參考資料:

1、陸寶千《論晚清兩廣的天地會政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

2、秦寶琦《鄭成功創立天地會說質疑》,福建論壇,1982年;

3、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中華書局,1991年;

4、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事考》,三聯書店,1922年;

5、王蕊、劉平《孫中山與美洲致公堂關係新論》,福建論壇,2012年;

6、李平秀《清末革命團體與秘密會黨:以同盟會武裝起義為主》,近代史研究,2015年;

7、蔡少卿《中國秘密社會概觀》,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8、戴興明《國父與鍾木賢》,客家風雲雜誌,1988年;

9、黃自進《利用與被利用:孫中山的反清革命運動與日本政府之關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3年。

相關焦點

  • 大清都亡了,韋小寶的天地會還在?
    提起《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就不能忽略他背後的那個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龍顏大悅,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十三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韋小寶既成為康熙皇帝面前的紅人,又成為天地會新崛起的領導人,可以說是到達了人生巔峰。韋小寶固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是天地會卻是真實存在的。
  • 都9012了,朕的大清還沒亡!
    ,例如:都9012年了,你怎麼還不知道這個小編。比如:都9012年了,這個小編還在說9012這個梗,怪不得沒人關注,活(zhen)該(can)。在去年,8102這個梗還是比較熱門的,今年出現了9012這個梗。
  • 鹿鼎記疑團——韋小寶為何不吸收茅十八加入天地會等(一)
    《鹿鼎記》中有一座鹿鼎山,藏著大清的龍脈和八旗的寶藏。圍繞著龍脈和寶藏,各派勢力你爭我奪,殺人越貨,都是為了取得藏有寶圖的《四十二章經》,於是有人認為,《鹿鼎記》得名於鹿鼎山。黑龍江呼瑪縣還真有一座鹿鼎山,老爺子還去給題了名字。然而這顯然是因小說而得名,至於以前叫什麼,不知道。
  • 大清都亡了,清朝總督還在率領清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大清都亡了,清朝總督還在率領清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多羅特·升允出生於1858年,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慢慢衰落了,朝廷政治腐敗,所以很多貴族子弟都貪圖享樂,壓根沒有想過建功立業,餵貓逗鳥逛大街就是他們的日常活動。
  • 《鹿鼎記》裡韋小寶的兩個「愛好」,放在康熙年間都能送命,比「反清復明」嚴重
    從初入宮遇到的海大富假太后,再加江湖上的天地會鄭克塽神龍教,各方關係錯綜複雜,遊走於其中的韋小寶真可謂是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所幸韋小寶憑藉著天生的機敏,在一眾大佬間左右逢源,混得風生水起。然而,若是在真實的康熙時代,像韋小寶這樣的行事做派,真的能如《鹿鼎記》中那樣吃得開嗎?
  • 《鹿鼎記》就算韋小寶不加入天地會,皇帝也容不下他
    天地會青木堂的風際中叛變,投靠朝廷,出賣天地會。小皇帝得知韋小寶是天地會青木堂的香主之後,對韋小寶腳踩兩隻船生氣失望,不再信任韋小寶。這就像個分界線,從那之後,跟韋小寶的關係不再親密。明知道韋小寶不願意出賣天地會,卻逼韋小寶滅天地會之後,才肯讓他去打吳三桂。
  • 鹿鼎記中,風際中在天地會當臥底,為何康熙一直那麼信任韋小寶?
    本文由百家號【大江寧靜】原創首發鹿鼎記中,風際中在天地會當臥底,為何康熙一直那麼信任韋小寶?金庸武俠中,叛徒是一種很少見的身份屬性,而且下場都比較慘。倚天中的宋青書身敗名裂,被自己二叔打成植物人,後來又被自己師祖張三丰一巴掌拍死。
  • 《鹿鼎記》:康熙早知道韋小寶加入天地會,為何還要重用他?
    在觀看《鹿鼎記》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筆者倒是有一個疑問,其實康熙早就知道韋小寶已經加入天地會,並成為陳近南的徒弟,擔任青木堂香主。同時,對於這件謀反的事情,本應該嚴加責罰。可是,在劇中,他一直以來都是諱莫如深,那麼康熙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具體情況,且看下文細細道來。
  • 此人臨終前嘆息:我死,大清遂亡!十天後,大清果然亡了
    不過,在這之前,有一個人在臨死前就曾預言過:我死後大清必亡!此人便是清朝的皇親國戚愛新覺羅·良弼,因其家境良好,後來遠赴日本留學,學習到了很多國外的先進知識,這令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然而,等到他學成歸國,卻看到了當時清朝的處處落後,以及極其腐敗的清王朝統治。
  • 新《鹿鼎記》結局潦草,皇帝也不找韋小寶了,四十二章經完全無用
    :最後一集一開始韋小寶就被天地會最後剩下的一些人給劫持了,逼韋小寶帶他們進宮殺皇上。幾人走到皇宮門口就發生了爭吵,居然就在原地大喊起了「天地會」,仿佛完全不怕人聽見,沒有邏輯沒有智商上演完這一出,最後又被韋小寶幾句恐嚇的話給嚇跑了。於是到此截止,天地會的人就再也沒出現過,也沒再交待他們的後續了。結局結得如此「腰斬」,也只有這部劇了。
  • 張一山版《鹿鼎記》大結局,結尾韋小寶的做法,大部分人都沒看懂
    臨近結局,不少人都在期待張一山版《鹿鼎記》會給韋小寶安排怎樣的結局,與之前的版本又會有何不同。眾人必定被亂箭射殺,只好說出與天地會斷絕關係派人放箭的話,這才嚇跑了天地會等人。,向天下宣布韋小寶與天地會決裂。
  • 張一山版《鹿鼎記》大結局,結尾韋小寶做的這件事,大部分人都沒看懂
    天地會的屬下為進宮刺殺皇帝挾持韋小寶,韋小寶知道皇帝在他身邊安排眼線,眾人必定被亂箭射殺,只好說出與天地會斷絕關係派人放箭的話,這才嚇跑了天地會等人。 進宮見到皇帝後,皇帝表示很欣慰韋小寶與天地會斷絕關係,並告訴韋小寶將會頒布一道聖旨,向天下宣布韋小寶與天地會決裂。
  • 天地會的神話和儀式:韋小寶可能入了個假會 | 文史宴
    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加入天地會的儀式是這樣的:「陳近南引著眾人來到後堂。韋小寶見一張板桌上供著兩個靈牌,中間一個寫著「大明天子之位」,側邊一個寫著「大明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鄭之位」,板桌上供著一個豬頭、一個羊頭、一隻雞、一尾魚,插著七枝香。眾人一齊跪下,向靈位拜了。」
  • 鹿鼎記:徐天川和韋小寶這段對白經典,天地會沒成功是有道理的
    對於金庸先生的大作《鹿鼎記》翻拍而言,個人認為周星馳版電影的和陳小春版的電視劇是最為經典的,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陳小春版的電視劇情:就徐天川和韋小寶這段對白經典而言,天地會沒成功是有道理的!徐天川,外號為八臂猿猴,作為天地會比較活躍的人物,平時喜歡打扮成賣「清毒復明膏藥」的膏藥郎中。
  • 大清都亡了,還裝格格呢?
    對於關曉彤這次的自黑,風評還挺兩極分化的,一波覺得關曉彤在玩自己的梗,沒什麼大不了的,另一波則認為「大清都亡了在節目組上這麼明目張胆的宣揚自己的格格身份,加上關曉彤之前的「老百姓」言論和她爹的說的「與民同樂」言論,真的......有種夢回大清的感覺。
  • 《鹿鼎記》裡韋小寶的拿手愛好,多年後「玩死」了大清
    然後感動無比的韋小寶現身,眾人皆大歡喜……這段劇情,每次說起來,都很佩服TVB編劇的腦洞,能想到如此令人捧腹的橋段,但這裡面的一個關鍵道具——大骰子,放在大清卻是真的。對照一下清朝真實的賭風,會發現其背後有極強的現實映照。甚至可以這麼說,大清朝為什麼會從「康乾盛世」急劇下滑,淪落到近代落後挨打的深淵?不誇張地說,正是清王朝自開國以來,越演越烈的賭博風。
  • 金庸筆下韋小寶,並不是猴,而是「耍猴」的高手
    其實,韋小寶壓根就不是猴子,他反而是「耍猴」的高手,資深玩家。不會武功的韋小寶,在各大勢力之間,那是活得極為滋潤。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在他看來,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而韋小寶自己,也在這些勢力中,佔據了要職。他難道不是耍猴的高手麼?
  • 此人嘆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十餘天后果然應驗了
    興非一日之功,亡也非一日之弊。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晚清時期,社會弊端叢生,內憂外患,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衣不蔽體,更無立錐之地。作為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愛新覺羅溥儀,從頭至尾都是一個傀儡。而同樣是出身於愛新覺羅家族的他,卻一直在努力為這個國家奮鬥。但是無奈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僅憑一人之力,又怎麼挽救,這偌大的國家。
  • 鹿鼎記中天地會除風際中外的另一個臥底
    眾所周知,風際中是清廷安插在天地會中的臥底。可小說中清廷明顯還在天地會中安插了另一個臥底,但作者沒有點出姓名。很多人猜是錢老本,但很可能是祁清彪。證據如下:原著雖然沒有寫明祁彪清在天地會的地位,但在多次重要場合出現,包括數次陳近南商討會議時他也在場,說明他在青木堂是有司職的,能及時獲得情報,符合作為內奸的前提條件。祁彪清出場的幾次發言,都有其特殊的目的性,且對天地會的發展均有重大影響。
  • 韋小寶只知道吃喝嫖賭,為什麼能忽悠住《鹿鼎記》裡的各色人物?
    韋小寶和康熙從小一起長大,雖然辦事的時候多多少少撈點油水撒幾個小謊,但是耐不住他每次事情做的都很漂亮,有人想害康熙命的時候他也會想盡辦法保護康熙,康熙知道韋小寶在天地會當堂主,但他也知道韋小寶不會真的想殺自己,所以把天地會其他人聚起來炮轟的時候唯獨把韋小寶自己單獨關了起來,後來韋小寶跑到鹿鼎山上康熙也不停的派人來找,因為他是真的很想這個朋友,作為一個皇帝僅有的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