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芸芷在市老年大學和湖裡區老年大學都有課,每周兩節越劇、一節國畫,還有絲網花、珠串課。她笑著說,老伴心疼她學得太多,但她就是喜歡,「做自己愛做的事,就感到很幸福、很快樂」。
《金鼠送福》《雙鼠迎春》……為了迎接農曆鼠年的到來,75歲的邱芸芷剪了幾幅應景作品。她說,每年都要剪上一些,讓家裡更有年味,有些還會送給朋友。應記者之邀,她花了四個小時,特意剪了一幅《金鼠送福》,為廈門晚報廣大讀者送上鼠年祝福。
【太痴迷】
經常一剪幾個小時 壞了剪刀痛了肩膀
邱芸芷退休前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她說,自己從小就愛剪紙,退休前還曾在學校手工勞動課上教學生們剪紙。但以前都是憑興趣自己琢磨,有些技巧總是不得法。
2011年,得知廈大老年大學開設了剪紙班,她立刻報了名。「可惜開了兩年不辦了,我還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她說,但兩年的學習已讓她受益匪淺。比如,老師告訴她,剪紙要先從細節、細小的圖案剪起,再由小及大,最後剪邊框。這些都是她以前不知道的。
邱芸芷用「痴迷」來形容自己對剪紙的喜愛,已經用壞了四五把剪刀。剛開始學習時,只要一有空就剪。有時剛洗好碗,在廚房裡就拿起剪刀和紙。老伴形容她「一剪起來就沒日沒夜」,有時甚至剪到凌晨三點多。因為經常一個姿勢保持幾個小時,她患上了肩周炎,痛了兩三年,穿衣服都得老伴幫忙,一度住院治療。
邱芸芷笑著說,自己性子比較急,很想快點知道剪出來的效果,「就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就很想看看孩子長什麼樣」。
【愛創作】
加上自己想像重新構圖 讓畫面更有故事性
邱芸芷喜歡創作,不拘於簡單的套剪。在廈大老年大學上剪紙班時,她就有意識地創作。老師教大家剪松樹,她就再加上太陽和山,組成一幅《日出東山》;老師教大家剪牽牛花,她則添上了一隻鳥兒,取名《晨曲》……給原有的圖案加上自己的想像,重新構圖,讓畫面更豐富,更有故事性。
邱芸芷說,看到一句歌詞,一句古詩,或一個故事,就會想剪出來,於是就剪出了《春江水暖鴨先知》《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月光下的鳳尾竹》等作品。
她在生活中也處處留心,看到好的圖形、風景,就用手機拍下,回家畫在草稿本上,留作素材。看到陽臺上的爬山虎長勢喜人,她就去臨摹。花盆上的紋飾、衛生間牆磚的圖案、春聯紙邊的雲紋、圍巾上的百合花圖案、別人曬在院子裡的草蓆花紋圖案等,都成了她的素材,呈現在不同作品中。
她說,之前從周莊旅遊回來,就心心念念要剪一幅《小橋流水人家》,雖然已有了草稿,但目前還沒有構思出滿意的設計圖來。
【樂分享】
親朋好友家有喜事 根據主題剪紙祝賀
2019年,邱芸芷創作了兩幅大型剪紙作品《祖國萬歲》和《慶祝新中國七十華誕》。
開始創作《祖國萬歲》時,她的右眼剛做完白內障手術不到十天。光是構思、畫圖就花了十來天,剪又花了十多天,前後用了近一個月,5月5日開始創作,到6月份才完成。
她說,在這幅作品中,青松代表不屈不撓,牡丹代表繁榮富強,還有象徵高潔的梅花、萬年青,以及和平鴿,寓意和平發展。她家裡還留著許多草稿,捨不得扔掉,「花了我多少心血啊!」
為了剪紙,她已經學了四年的國畫。她說,這也是為了更好地構圖,更好地創作。比如,如果沒學過國畫,就不知道要怎麼畫牡丹、剪牡丹。
她還以廈門的市花和市鳥為元素,創作了作品《我愛廈門》。她說:「來廈門十來年了,對這座城市越來越有感情。」逢年過節或遇到親朋好友結婚、過生日,她也會創作應景的作品相贈。好友過七十大壽,她送去作品《麻姑獻壽》;朋友的孩子結婚,她剪一幅《喜上梅梢》祝賀;侄子結婚,她剪了十來幅不同樣式的「囍」字祝福……
廈門晚報記者:許雲芬 劉東華 通訊員 陳玉潔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