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理諮詢: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2020-12-27 騰訊網

媒體:《伴侶》雜誌2020年11月總第498期P43《婚戀診室》

本期專家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資深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譚素怡

可妮諮詢:

今年35歲的我結婚三年,丈夫比我大兩歲。剛開始我們兩人很默契地決定等彼此做好準備再開始懷孕的計劃,對此我挺感激他的。

畢竟當我想起之前的三次戀愛失敗還遭遇兩次流產的經歷,至今心有餘悸。身心俱傷後我便決定在未能給孩子穩定的幸福生活之前,絕不懷孕。

兩年過去了,丈夫提出要小孩的想法,我理智上明白這是個合情合理的要求,但內心卻感到巨大的恐懼與壓力。

我覺得目前自身的狀態與家庭條件還不足以養育好一個孩子,我希望能得到丈夫的理解。

然而,他甚是困惑,認為是我多慮了,繼續極力說服我懷孕。

我越來越無法從他身上感受到安全感,焦慮與擔憂更加強烈,甚至有過離婚、孤獨終老的念頭。

他對我的拒絕也越發不滿,兩個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我該怎麼辦?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資深諮詢師譚素怡解析:

在你焦慮恐懼的背後,隱藏著曾經的傷痛。多次戀愛失敗、兩次流產,對很多女性來說是創傷性事件,雖已時過境遷,但你還沒能從這些陰影中完全走出來。

這個傷疤包含著你對之前兩個孩子的愧疚,對被拋棄的憤怒與痛苦,對自己的否定與質疑,對作為女性與母親角色的羞愧,讓你難以相信自己可以擁有長久穩定的兩性關係,也無法相信自己能成為一位好媽媽。

可是,逃避與抗拒不僅不能讓人擺脫痛苦得到療愈,反而會不斷影響當下的生活,阻礙自己獲得真正的幸福。

如何才能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禦,勇敢地正視傷疤,這首先需要你理解自己恐懼的原因。

一、擔心再次受傷

揭露傷疤後,會被理解,還是會被傷害與攻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後者。

為了保護自己,為了獲取足夠的安全感,努力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面,把自己不足的一面極力藏起來。

哪怕這種掩飾在別人看來「此地無銀三百兩」,哪怕造成傷口的根源依然存在,哪怕傷疤的膿血不斷蔓延、炎症越來越重。

二、恐懼弱小

真實的自己並不完美,那個充滿傷痛的自己更是弱小和無力。這無疑會對我們的自信心與自我認知產生巨大的衝擊。

要承認自己是脆弱而渺小的,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需要莫大的勇氣。因此,很多人寧願假裝強大,也不願意去直視那個弱小的自己。

三、害怕真實的自己不被接納

無法面對的傷痛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弱小、受傷、槽糕、不被愛的自己。

難免會擔心:這個真實的自己,連本人都無法接納,讓其他人又怎麼會接受與喜歡呢?

各種複雜與難以啟齒的感受與情緒讓自己討厭、排斥、責備、否定自己, 很難相信在別人那裡能得到理解、心疼、接納等,於是害怕這個真實自己不受歡迎。

成長過程中難免經歷風風雨雨,當你能夠直面自己焦慮恐懼的根源,從傷痛中療愈自己,讓內心力量更強大,你也就能更加從容成熟地應對丈夫的要求與期待,讓家庭能往更幸福方向發展。

譚素怡

· 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資深諮詢師

·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性心理諮詢師

·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

· 廣東省心理學會會員

· 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會員

· 廣東省婦聯「維權服務站」心理顧問

相關焦點

  • 婚姻心理諮詢:如何走出老公出軌的痛苦?
    婚姻心理諮詢導讀:在婚姻心理諮詢中,有很多女性因為老公出軌,自己備受傷害、痛苦不堪而來求助,希望通過婚姻心理諮詢幫助她們渡過艱難的時期,減緩內心的傷痛、憤怒,也希望能夠挽回老公的心,修復兩人的關係,讓老公今後不再背叛自己。
  • 溫州心理諮詢|根源的療愈,從家族系統排列看生命能量
    【根源的療愈】很多人問我,家族系統排列療愈到底怎麼回事,有效嗎?我回答說,不要問我這個話題,也不要問你自己這個話題,只需要尊重你當下內心感受,因為當你問我的時候,你已經需要它了!身心靈導師不需要被頭腦裡面的那個聲音打敗,更不要被這些疑問阻礙,這類似的情況在過往你的人生中已經發生很多了,這回需要聽從心靈的療愈需求。
  • 「森田正念科普」做完心理諮詢還是痛苦怎麼辦?
    做完心理諮詢還是痛苦怎麼辦?努力生活,在痛苦中尋求答案與解脫在佛陀開悟之前,他神農嘗百草般嘗試過各種五花八門的修行方式,最終達到開悟的境界。我們也許會認為,當佛陀達到開悟的境界,從此與我們普通人就涇渭分明,全然不同,也不再有煩惱了。
  • 【心理分析】向別人說自己的痛苦很痛快,是什麼心理?
    成家之後,丈夫不幸在一起車禍中變成了殘廢;因為單位效益不好,她又被迫下崗,再加上兒子不爭氣,父親多病纏身,使她遭受了過多的人生不幸,她為此鬱鬱寡歡。但每當和別人說過這些的時候,她就會覺得很痛快。於是,她像祥林嫂一樣不厭其煩地給別人重複她的痛苦,有時甚至還會編造一些痛苦經歷。【專家分析】通常,眾對痛苦的敏感程度不同,對痛苦的態度也就不同。
  • 療愈抑鬱症勇敢地去做自己,不要去找天堂你的尋找反而會變成地獄
    你總是在追求天堂,可是你看到的都是地獄,我們會看到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會看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問題,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就像我們不選擇也是另一種選擇。所以我們會看到越是逃避痛苦的人,越會讓自己患上神經症,最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
  • 西安聖心安諾心理諮詢中心 情感成長心理諮詢 提升愛的能力 收穫...
    怎麼才能在婚姻中相親相愛?這段感情還有機會挽回嗎?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甜蜜的愛情,也都渴望擁有一段親密的關係。但是,在我們現有的教育體系中,關於「愛情」、「婚姻」、「家庭」和「幸福」這些主題的教育,似乎都是空白的。我們無法從學校學到我們需要的應對婚戀關係的技巧,也無法從我們的父母那裡學到更多、更正確的處理方法。面對此種困境,或許你可以依靠心理諮詢的力量,經過諮詢師專業的疏導、療愈,習得愛與被愛的能力。
  • 人這一生,終究要與自己和解
    整部劇講述了林緒之(周迅飾演),為擺脫童年的心理陰影,不惜揭露內心的傷疤,敢於直面恐懼,最終自我療愈的故事。 正如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克裡斯託夫·安德烈在《內在療愈》中寫道:每個人都是天生就有缺點和弱點的;那些「活得很好」的人,都是能夠與自己的弱點和平相處的人;一想到自己不是唯一一個在生活中有問題的人,心裡就會舒服許多;我們應該關注一下別人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的
  •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問題1】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一般來講已經知道自己有這種心理上的問題且知道具體原因,為什麼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來克服它呢,例如我自身患有餘光恐懼症,且大概了解自己為什麼這樣,可是卻好不起來,而且很多年了。。。 宋楊:這說明你是假裝知道,而假裝知道並不會帶來「療愈」的作用。症狀看起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實際不然。
  • 哪些人需要做心理諮詢?藍瘦香茹看心理科是不是很丟人?
    據不完全統計,約80%的人群在不同的階段、時期都患有間歇性「藍瘦香菇「症,俗稱:」心情不好「!而其中30%的人會選擇和閨蜜、親友傾訴,俗稱:」聊天「,40%的人選擇隱忍,不願和他人分享內心的痛苦,30%的人會選擇求助心理諮詢師。
  •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單身也不將就,是什麼心理?
    寧願單身也不將就,因為沒有找到一個愛他勝過愛自己的人啊!是一種完美主義的心態。因為自己內心有一個不一樣的他,他也許不是你心中的完美,但是他在我身邊,我就很愉悅。我會心甘情願的為他洗手做羹湯,也願意幫他做一切他不喜歡的事情,我願意寵著他飛到天上再掉下來,然後穩穩的接住。而他所有的移動,都牽動著我的神經我的心我的眼!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每天是詩,是歌,是喜悅,是日日不見君兮如隔三秋再四季的牽掛!
  • 劉嘉玲:婚姻裡不委屈自己的女人,活得有多爽
    在這場婚姻中,劉嘉玲「忍」了他很多:不善言辭、不愛勞動、沉浸在角色中幾天幾夜走不出來……她調侃自己是太太、女朋友、女兒、工人…… 智慧如劉嘉玲,真的是如此在婚姻中「迷失」了自我?  他們最清楚自己的底線,明白自己要什麼,懂得怎麼做。 會忍能忍的人,可以選擇在想忍的時候,便能忍。而不想忍了,也有分分鐘不忍的勇氣。 不過,夫妻之間不應該只限於忍。所有的忍耐,不過是出於對對方的尊重和愛意罷了。
  • 東野圭吾的《紅手指》,換個場景帶你看心理諮詢過程
    這也是一部情感倫理片,每個角色都有自己情感的衝突和倫理的拷問。作為諮詢師的我,看到這部電影用最鮮活的故事展現了心理諮詢如何開展,如何深入,如何結束的。有些朋友遇到情緒困擾,處在困境中,但卻因為對心理諮詢的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而遲遲無法走進諮詢室。也少了一種幫助自己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今天我們就藉助這部電影來了解一下心理諮詢的過程。
  • 愛情靠緣分,婚姻需學習 ——鄂爾多斯林文採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張謖親密關係工作坊
    因為不管你和誰結婚,即使你找到同你媽媽/爸爸性格有相似的人,他也沒辦法像媽媽/爸爸那樣對待你,找一個同媽媽/爸爸不相似的人,你還沒有學習到如何同這類人相處,所以,關於婚姻,任何一個人,你都要準備好從頭開始學習婚姻如何經營!
  • 【關係療愈】療愈即聯結
    當我們面對內疚、恐懼、罪惡感時,人與人的連結被防禦性自動反應所取代。人像是蜷縮在安全壁壘中的困獸。溝通的難題、控制的問題、沒有解決的情緒、用度的爭執、跟親戚不清楚的界限、不實際的期望和限制、性別角色、價值觀衝擊、對子女教育意見的不同——所有這些都在敦促一個人成長。如果沒有關係背景,任何一種療愈都將失去立錐之地。
  • 【張莉莉博士】心理劇成長療愈與導演技術工作坊
    心理劇更是一種以現實生活為模式的團體諮詢與治療的方法,讓當事人重回內心世界,旨在幫助當事人(案主)自由地表達自己,宣洩情緒,澄清問題,繞過語言,從畫面和情境開始直達人的內心,看到自己的癥結,發現自己的潛能,從而產生新的領悟和認識,建立起新的恰當的認知和行為方式。
  • 愛的療愈,療愈關係也療愈自己
    前面的內容,從自卑心理的形成、探索自卑類型、到療愈的途徑以及獲取自我重建的能力,最終走到尋找失去的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一切都準備好了,才能開始真正的敢於面對這一切,敢於重返曾經的傷害情境,敢於去向錯誤的養育者申訴和釋放,去直面那最不願觸及的「軟弱」。
  • 通過關係療愈生命,打破重複的模式,方得自由
    朋友讓我們不愉快了,如果當下,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憤怒說出來,有可能獲得尊重和理解,實在合不來就算了。 但很多人往往會選擇憋著,內心怨恨,由此心裡不痛快,和朋友的關係也變得糟糕和疏遠。在親密關係裡發生了衝突,有些人不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滿,總希望對方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失望時就口出怨言,攻擊性強,傷人傷己。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心理諮詢?
    我經常從我的朋友那裡得到很多問題,說,「我感覺我的情況有點糟糕,但是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進行心理諮詢,我不知道我的情況是否真的很嚴重。」 「心理諮詢是要收費的,那麼心理諮詢能解決我的問題嗎?」 「諮詢能解決什麼問題?」並不能解決什麼嗎?」
  • 【臺灣塗瑞玲老師】7月26—28關係療愈心理劇成長與訓練工作坊
    得不到長輩的認同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我一切都是為你好」的付出,為何換來無盡地索取、或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無情對待? 糾結的依附關係(靠近令人窒息、離開又難以割捨)該怎麼辦? 渴望與人連結、卻一再被拒絕,獨立與依賴之間如何找到平衡?多年的情誼卻經不起考驗而生變,如何對人重拾信任?
  • 心理諮詢到底有什麼效果?自我療愈或找朋友聊天為啥沒用?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一瞬間。有人會選擇通過不斷地做事去淡化內心的傷痛。有人會選擇通過和親友、家人的傾訴以此來達到內心的平衡。然而,如果你的身旁,沒有一個睿智的父母或親友,可能你內心巨大的痛苦,可能在對方看來,只是你太嬌情了。又或者,對方給你的出謀劃策,讓你在實踐後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