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薩德事件發酵下,限韓程度的不斷加強,給日本動漫IP的引入創造了新的機會。但是敏感的歷史遺留問題和長期的右翼文化浸染也給中國買家帶來了更大的政治風險,社交網絡下無限放大的個人行為和一呼百應的抵制熱潮使得出品方不得不加倍小心,對於他們而言,已經不存在過度反應這個概念了。
本文轉載自三聲(ID:tosansheng)
作者 | 張一童
限韓之下,中國企業「買買買」的名單上日本動漫IP越來越多。對於中國買家們而言,這是個前景不錯的生意,日本動漫儲量驚人且在中國粉絲眾多。但是,也暗藏風險。
3月8日,距離《刀劍亂舞》國服登陸IOS平臺僅僅半個月,其日服公布的線下活動因包含靖國神社這個對於中國而言頗為敏感的地點而受到國內玩家的抵制,相關微博轉發已經過千,大部分玩家表示如果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將會選擇卸載遊戲。
《刀劍亂舞》是由日本遊戲開發及運營商DMM與遊戲製作公司Nitro+合作開發的女性向網頁遊戲,頁遊與手遊的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發行權已被授予遊族網絡。儘管遊族網絡迅速做出回應,但這個事件仍然很可能在社交媒體上發展為一次自發性的愛國運動。
這可以說是籠罩在日本文化產品出口亞洲市場的傳統陰影。在複雜的區域關係背景下,玩家的政治神經在日本相關的問題上格外敏感,而日本右翼勢力對於本國ACG行業確實有著長期的滲透歷史,都讓「政治」風險成為引入日本IP這樁生意的隱形導火索。
右翼傳統與敏感的政治神經
過去,日本影視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宣發都格外謹慎,IP的引進也嚴守「政治正確」的底線。但是,隨著IP越來越多,擦槍走火的事件開始出現。
《刀劍亂舞》事件在中國社交網絡被玩家主動傳播之後,代理方遊族迅速聯繫了日本出品方N+公司,並於3月10號凌晨上傳了N+社長的書面回復,對本次活動的爭議之處表達歉意,並表示將會迅速處理。
10日凌晨遊族上傳的N+社長書面信息
事實上,中國用戶並不是僅針對日本產品。在微博等社交網絡上,也不時看到針對歐美明星反華言論的抵制號召。而國內娛樂的話語體系裡也一直不乏政治身影。例如,香港導演彭浩翔因為其在佔中期間的言論而受到抵制,杜汶澤也因為類似原因無緣大陸市場,臺灣電影《健忘村》由於導演陳玉勳反服貿言論曝光遭萬達放棄,香港歌手張敬軒也因為疑似挺佔中的言論而從《歌手》下車,相關節目內容也被全部刪除。
但是日本還是有其特殊之處,日本相關問題也格外敏感。而在日本ACG產品中,由於日本右翼勢力的長期滲透,右翼內容可以說防不勝防。
日本的很多著名漫畫家和動畫製作人都有右翼背景或情結。今西隆志擔任監督的高達系列三部作品一直因為其軍國主義因素而受到批評,諫山創的《進擊的巨人》中,其正面人物達特·皮克希斯一角原型被讀者指出取自秋山好古,後者以日本陸軍騎兵中校身份參與了甲午戰爭,並參與了旅順大屠殺。諫山創也在自己博客上承認了這個角色的原型為日本陸軍大將秋山好古,並表達了對秋山好古的深深崇敬之情。
《進擊的巨人》人物原型參與甲午戰爭
與此同時,日本的很多右翼團體已經習慣於使用動畫、遊戲等一系列手段向年輕一代輸出其思想。日本著名的右翼反華邪教幸福科學從1994年起便以每三年一部的頻率定期製作動畫電影。2012年,中日釣魚島事件期間,幸福科學製作的動畫電影《神秘之法》上映,該片以獨裁帝國葛達姆影射中國,反華作為主旨貫穿全篇,在日本本土大受歡迎,票房排名第四,不但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多地上映,甚至還入圍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
遊戲《逆轉遠東裁判》則由日本右翼集團直接製作,為二戰戰犯辯白。加之日本ACG作品中多有戰爭軍事題材,在涉及歷史的一些問題上也常有擦邊球出現,右翼文化在ACG領域的長期滲透,讓寧願過度解讀也不放過一個成了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日本在二戰中所扮演的侵略者角色和他對於歷史的一貫態度讓他更容易激起周邊國家的牴觸情緒,而軍國主義和納粹因子又比一般的政治問題具有更強的危險性,因而會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這樣的政治敏感有時甚至會給出品方帶來一些無妄之災。如《名偵探柯南》2013年的劇場版《絕海的偵探》受到了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的全程協助,但也因為其中出現旭日旗而受到指責。
宮崎駿的收官之作《起風了》講述了日本零式戰機設計者堀越二郎年輕時的故事。作為反戰主義者,宮崎駿希望藉此片表達 「希望製作美麗的飛機」和「飛機成為殺戮與破壞的道具的宿命」這一矛盾,因此《起風了》常被中日媒體描述成是一部悲壯的反戰影片,甚至還有日本右翼稱該片是賣國影片。
但是該片在韓國的上映卻受到的阻礙,有韓國民眾認為零式本來就是根據日本海軍的要求而製作的戰鬥機,設計者中還有戰犯東條英機的次男,影片卻將其描述為設計者的愛好被軍隊利用,歪曲了歷史。最終《起風了》為避開韓國光復節而選擇延期上映,但依然有韓國網友發起拒看運動。
本次《刀劍亂舞》事件中的靖國神社,官方參拜與否一直被視為日本政府戰爭態度的象徵。但在日本民間,對大部分日本國民而言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共場所,並沒有那麼強的特殊含義,在很多漫畫作品中也常作為背景地點出現。
日本IP即將爆發
《神秘之法》
近兩年,日本IP在中國市場頻出爆款,特別是電影和遊戲領域表現突出。原本小眾的日本動畫電影,屢創票房佳績,去年年底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中國票房高達5.76億,刷新了2015年上映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5.3億的成績。2016年9月,《陰陽師》登陸IOS平臺後迅速上升到了全球遊戲排行榜前十名,並持續佔據榜單位置接近2個月。同時,藉助《陰陽師》的火熱,網易在10月份成功拿下全球IOS收入榜冠軍,這也是網易首次拿到該排行榜的冠軍位置。
《你的名字》和《陰陽師》展現了二次元文化在中國年輕群體中的巨大號召力和這一群體本身強大的消費能力。
根據日本動畫協會公布的《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大量購買日本動畫播放權和遊戲改編權,一年中整個大中華地區與日本動畫製作公司共籤訂了573份合同,佔到了日本動畫製作公司在亞洲地區籤訂合同的38.9%,就海外授權數量來看,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日本動畫的第二大市場。
儘管2016年的產業報告尚未公布,但估計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另一個熱點是遊戲代理。自2014年盛大成功代理《擴散性百萬亞瑟王》之後,越來越多的國內公司將視線放到日本遊戲領域。B站獨家代理了FGO、夢100等多款日本手遊,FGO更是一度超過《陰陽師》升至暢銷榜第二位。而遊族於2016年4月宣布拿下日本現象級遊戲《刀劍亂舞-ONLINE-》頁遊和手遊在中國大陸的獨家發行權,希望藉此打入二次元市場。
實際上,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大多在日本IP引進上早有布局。
2015年騰訊動漫與日本角川書店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天聞角川引進輕小說的電子網絡版權,開闢了輕小說頻道。去年9月,騰訊更是從中南集團手中收購廣州天聞角川動漫有限公司 41% 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以控制角川書店在中國的發行渠道,並向日本輸出包括《全職高手》在內的一系列國產小說IP。
據日本媒體報導,去年光線已買下了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的代表作《怪醫黑傑克》,並預計在今年年底翻拍網絡劇和真人電影。
而中日在ACG產業的合作也並不僅僅局限於IP的引入。本月底,由蘇有朋導演,光線出品的《嫌疑人X的獻身》將在中國院線正式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
而伴隨薩德事件的發酵,韓綜和相關影視IP的引入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阻力。無論從抓住年輕受眾的角度,還是填補韓娛空缺的角度,對於廣大中國買手而言,日本IP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社交網絡,放大的個人和如履薄冰的公司
FGO畫師上傳川島芳子設定圖
日本文化產品特別二次元作品,主要受眾都是年輕人。在這個人群中,愛國和民族情緒一直擁有極強的號召力。Facebook表情包大戰之後,「小粉紅」一詞進入大眾視野,這個群體在年輕人群中佔據著不小的比例,和二次元人群也有著極高的重合度,更重要的是他們樂於在號召響應之中獲得一種價值觀認同,這可能也是抵制活動足以發起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對於日本作品中政治問題的發現和抵制甚至很多時候是從粉絲內部發起的,本次對於刀劍日本線下活動的質疑就是由玩家提出並在玩家內部不斷擴大,最終影響到出品方的決策。而這種壓力,對於很多日本公司而言,可能甚至高於政治上層所能施加的壓力。
而對於出品方而言,社交網絡也將幕後的工作人員曝光於大眾的目光之下,人們開始關注團隊下的每一個人,但卻將對每單個人的印象都劃歸到對團體、對作品的印象上。這使得創作者個人的行為在社交網絡中被無限放大,甚至會因為某一個人的不當言論影響到整個產品。
實際上在2014年,《刀劍亂舞》主創芝村裕吏曾在訪談中談及大東亞共榮圈這樣帶有嚴重右翼色彩的詞語。此事在韓國網絡不斷發酵,並導致大量韓國玩家刪號棄玩。最終《刀劍亂舞》的日本出品方N+公司多次道歉並表示這是芝村的個人言論和遊戲無關 ,而芝村本人也連發21條推特解釋道歉。
而由B站代理的手遊FGO,曾有遊戲的原畫師於推特放出一張新角色設定,但其角色原型是川島芳子,最終官方發布公告表示這只是畫手的個人行為,並承諾並不會有此類人物出現在遊戲之中。
個人行為的不斷放大帶來的是公司的如履薄冰,對於出品方而言,將不再存在過度反應這個概念,因為一點點錯漏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艦隊Colletion》這檔遊戲由於其角色涉及二戰相關船隻而無法在中國引進,同名動畫曾由B站購買正版版權,但是現在已經悄然下架,在站內也無法搜索到相關內容。越來越多的海外合作讓不習慣應對這些情況的日本公司不得不直視這些可能面臨的問題。就在不久前,FGO日服已公開的一款特典因為涉及納粹軍服,尚未發售就悄然下架了。
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韓國都其他亞洲市場,日本IP的這一輪引入,面對的輿論環境與此前不同。社交網絡的興起,讓對於某一問題的討論再也不是局限於某個論壇中的某一小群人,病毒式的傳播方式會迅速擴大事件的影響力。
本文由三聲(tosansheng)授權轉載。『三聲』聚焦文娛創業領域的企業、人物、熱點、資本,提供最專業的文娛產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