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
「回溯百年,重新出發」
1920 年,廖尚果(青主)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把我國的歌曲創作,從學堂樂歌的起點上,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帶進了一個新領域」。
回望百年藝術歌曲發展,無論是跟隨近代化腳步的探索低吟、在民族危難之際的奔走吶喊,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勤勉幸福、改革開放之後的蓬勃豪邁、新時代的自信揮灑,藝術歌曲在每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都有彰顯中華文化特質、與時代同頻共振的佳篇傑作。「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經過一年多精心籌備,上海音樂學院將在2020-2021年舉辦一系列與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紀念有關的人才培養、學術出版、文化交流項目。
今天下午, 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上音歌劇院舉行。上音黨委書記徐旭、校長廖昌永、副校長馮磊,上海音樂家協會原主席、著名作曲家陸在易,以及上音部分系部領導、專家教授出席。新聞發布會由馮磊主持。
發布會在一曲廖昌永演唱的《玫瑰三願》視頻中開啟,去年,他以「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為主題,將中國藝術歌曲唱到「音樂之都」維也納,並開啟海外巡演,反響熱烈。他還向在座嘉賓展示了黃自1932年寫作此曲的手稿原件,該手稿仍存留在上音圖書館,去年曾與德國大熊出版社帶來的貝多芬手稿一起向世人展示。
廖昌永表示,在二十世紀的中國, 沒有哪一種音樂體裁能像歌曲那樣深入人心,擁有那樣廣大的聽眾群體,並介入到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與文化生活中去。而在近代音樂史肇端之時,正是學堂樂歌、繼之以藝術歌曲的創作,成為了中國早期音樂啟蒙運動的先聲,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軌跡,使中國的歌曲創作走上了一條有別於歐美的別開生面的獨特道路。
「
上海音樂學院是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重鎮。在創作上,青主曾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教授,而中國第一代職業作曲家中以創作藝術歌曲聞名者,如蕭友梅、黃自、譚小麟、賀綠汀等,無不是上音人。在表演上,包括郎毓秀、周小燕、蔡紹序、斯義桂等在內的上音人都是中國藝術歌曲傳播的重要人物。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中國藝術歌曲的人才培養、創作研究、文化交流,取得公認的成果。同時,上海音樂學院也始終承擔著踐行國家文化戰略、銜領國家文化使命的重任,歌聲遍傳五洲四海。
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一方面站在時代的高度,回溯百年,梳理文脈,落腳當下,重新出發,開啟中國藝術歌曲新的百年曆程,打造成熟、完備、一流的中國藝術歌曲學科體系; 另一方面站在國家的高度,承擔國家文化戰略和文化使命,讓作為中國音樂藝術璀璨明珠的中國藝術歌曲更好走進世界舞臺,屹立世界舞臺。
徐旭以「為人民歌唱、拜人民為師」為題致辭,他表示,歌曲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音樂樣式,百姓喜聞樂見、 大眾雅俗共賞,但同時,它又是為民眾抒懷的美文妙律、為時代發聲的投槍利器。
「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與元九書》裡的一句話: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教導我們,「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周小燕先生曾經深情回憶起1949 年在第一次全國文藝工作者會議上,周恩來總理為她題詞:「為建設人民音樂而努力」,茅盾同志題詞是「為人民服務,拜人民為師」,田漢同志的題詞是「唱出人民的聲音」。我想,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中國藝術歌曲百年,這不是一個終點,而是開啟中國音樂新的更輝煌的百年的時刻,在美好的新時代,作為音樂工作者的上音人,依然要拜人民為師,為人民歌唱,唱出人民的聲音,為擘畫美好的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中國音樂家協會原主席趙季平教授、
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大學院長
哈特穆特·赫爾教授
特別為此次活動發來祝賀視頻↓
翻譯稿
(下拉查看更多)
謹此向上海音樂學院,向廖昌永校長致以最衷心的問候和敬意。作為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的校長,我對我們出色的合作,並對雙方合作已經取得的成果,感到非常高興。將來,卡爾斯魯厄的學生也將去上海學習。對於未來,我們有很多的期待,比如我正在非常積極地籌備卡爾斯魯厄中國文化中心。
我想,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相互理解,優勢互補,相互協作尤其重要。通過彼此的交流將建立起信任,穩固的關係。幾乎沒有什麼比文化,特別是音樂更適合扮演這個重要角色。音樂可以和諧人際關係,音樂觸動心靈,喚醒世上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情感,以音樂特有的方式──直接的,準確無誤的。
兩年前,當我第一次在上海聽到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奏音樂會時,我立刻被迷住了。雖然我不懂千古名句,唐詩宋詞,但我仍然被深深打動了。強烈的戲劇性,憂鬱,溫柔,惆悵,所有這些真摯的感情都能在中國藝術歌曲中感受到。當然,這首先要歸功於廖昌永無與倫比的藝術感染力,在這些歌曲裡也刻有著深深的個人印記。中國作曲家從到歐洲來接觸歐洲音樂時,就意識到了,如何將他們的經歷與中國的音樂和諧地融為一體。當我2019年有幸在卡爾斯魯厄和基爾與廖昌永一起舉辦中國藝術歌曲之夜時,德國觀眾非常激動和興奮。
我熱烈祝賀中國藝術歌曲100周年,並非常希望我有可能在今年11月能再次來到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學生們充沛的精力,專注力和創造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在上海工作使我感到非常榮幸和高興。
作為朋友,我再次向廖昌永校長,以及能聽到我這段話的所有人致以問候!
上音校友、作曲家陸在易對藝術歌曲情有獨鍾,他總結了中國藝術歌曲發展的特點,表示中國藝術歌曲起點很高,數量可觀,要藉助各途徑做好傳承傳播,上音舉辦「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正逢其時。
最後,相關學術項目負責人顧平、王丹丹、伍維曦、韓斌分別作介紹。
「中國藝術歌曲百年」
將以上海音樂學院在聲樂領域
九十多年的歷史積澱與
領軍人物優勢為基礎
著重打造中國藝術歌曲
教學、研究、傳播「體系」
推出一批框架性學術成果
建設一支一流師資隊伍
培養一批頂尖人才
努力打造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高地
同時開發一系列「文化走出去」精品力作。
一、人才培養。堅持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職責,將多年來在以廖昌永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藝術歌曲教學領域的教學成果、經驗、方法全面運用於上音聲樂教學的各方面。構建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體系(課程、教材、方法)、培養中國藝術歌曲優秀表演人才。同時,以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大學院長哈特穆特·赫爾教授為領軍人物,以上海音樂學院藝術指導教師群體為基礎,總結與探索歷史經驗與現實路徑,在藝術歌曲伴奏藝術研究與教學方面獲取優質學術成果,將 上音的藝術指導水準提升至世界水平。
二、學術建設。圍繞中國藝術歌曲百年項目的實施,完成一批具有開拓性的學術子項目,並取得科研成果。與全世界最古老的音樂出版商德國大熊出版社(Breitkopf & Hartel)合作出版《中國藝術歌曲16首》,在德國錄製並以「上音」唱片品牌發行中國藝術歌曲唱片集。組織編撰《中國藝術歌曲研究大系》《中外藝術歌曲大辭典》,編輯《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譜》,以及一批藝術歌曲研究的譯著、論文等。
三、文化交流。將在下半年召開中外藝術歌曲國際論壇,研討不同語種藝術歌曲創作、研究、傳播。舉辦第二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持續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人才培養。受到疫情影響,本來在2020年準備實施的一些海外演出、推廣、交流項目,比如受邀參加塞翁林納歌劇節、萊茵聲樂節等國際音樂節、威爾斯皇家音樂學院演出等均順延至2021年舉行。通過這些交流,上音團隊將把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來的創作經典帶到國際舞臺廣泛交流,使全世界能夠領略到漢語與音樂結合美文妙律的無窮魅力。同時,將相關學術講座、學術展覽送到海內外,彰顯高等院校綜合學術實力。
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發展,從西樂東漸到本土創新,波瀾壯闊、佳作頻現、精彩紛呈。上音不忘先賢,回眸歷史、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堅定自信,在新時代為人民歌唱。
文案:韓斌
圖片:劉戈琳
設計:leisurelyzs
編輯:彭暢
小音家族
好不好看,你點了才算����文章已於修改
原標題:《經典詠流傳 放歌新時代 | 上音將舉辦「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學術活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