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老師不想評職稱?所謂的安安靜靜教書,只是偷懶與不思進取

2020-12-24 騰訊網

「都聽說過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能不能也這樣說,不想評職稱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我想了對他說,如果你是公辦學校的老師,一定要參加職稱評審,因此,這話一點沒錯。

可是,為什麼現實中,越來越多的老師對職稱詳審感冒呢?很多老師甚至不想參加評職稱?

現行的中小學工資制度中,職稱佔比並不低,職稱等級越高,待遇越高,沒有哪個老師會和工資待遇,會和錢過不去。

主動放棄甚至遠離職稱評審的背後,可能確實是有太多的心酸和無奈。

1.職稱評審的條件太高

越是高等級的職稱評審,要求與標準就越高。除了學歷要求之外,還有普通話,計算機等級,繼續教育學分等。當然這些並不算難,難的更多可能是論文、課題、優質課、工作量和榮譽等。

有的時候,可能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卡死了老師評職稱的全部希望。而且,有些條件是沒有辦法可以彌補的,有些條件甚至需要提前好幾年準備。

很多老師只知道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工作,認認真真教書,卻從不去考慮以後的事。

2.職稱名額過少

限於一個地方的經濟條件,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的名額從來都是很少,特別是正高級職稱,有人戲稱比動物園裡的「華南虎」還要稀少。

學校高級職稱的名額如果滿了,也許幾年都沒有新增指標。哪怕老師條件再好。除非高級職稱的老師退休、調離等。僧多粥少成了職稱體系中最大的一道坎。

3.腐敗與不合理現象

不可否認,有些學校評職稱存在一些腐敗現象,存在評審過程中的不合理不科學的地方。有的學校制度評審標準,有一定的傾向性,想照顧誰成了風向標。有的學校重點向領導傾斜,一線老師很難有機會晉級。

這些現象讓許多老師放棄了評職稱的念頭。

既然存在這麼多不合理不科學的地方,我為什麼還要建議朋友要端正心態,積極參加職稱評審並努力爭取成功呢?

職稱評審是勞動力價值的體現。

教師的勞動其實很難量化細化,也很難用一把尺子衡量。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至少在目前,職稱還是衡量一個教師專業水平與勞動力價值的唯一規尺。高職稱,就說明你的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較高,自然應該得到更多的報酬。

把職稱標準視為專業成長的要求

不可否認,職稱制度在一定程度的推動了教師的專業建設工作。作為老師,自覺地與區域職稱評審標準對照,把標準視為自己專業成長的尺子來衡量,激發和指引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

因此,我認為,不想評評職稱的老師,或許也不想在專業發展上有所建樹。所謂的「只想安安靜靜地教書」的說法,只是偷懶和不思進取的代名詞。

埋頭苦幹更要抬頭望天

教師要學會適應社會發展,才能培養下一代繼承人類文明的能力與素養。既要埋頭苦幹,更要抬頭望天,適應變化。如果學生都已經躍入了信息技術潮流中,老師的腳還踩在老黃曆上,那如何去培養新時代的新人?

適應社會變化發展,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審視自己的不足,更好地融入這個新時代。

我一直對老師說,「如果你現在還在用老年機,那你是落伍了,承擔不了今天的教書育人任務」。

老師的職稱評審,你還有什麼看法嗎?

相關焦點

  • 老師一堆榮譽證書,評職稱卻都用不上,這些證書才夠「硬」
    對於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的呼聲每年都很高,很多地方也出臺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職稱還是要評出來的,把職稱前加一個基層,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不禁讓人想起了用朝三暮四來耍猴的人。不少的地區已經開始向基層傾斜政策了,讓農村基層的老師們只要夠多少年的教齡都可以申報職稱。
  • 這位大學老師31年只講課不評職稱
    不過,雖然沒有點名,龔老師的課出勤率卻並不低,「大家都說,捨不得逃龔老師的課。」3不想為了評職稱而寫文章 在這些喜歡龔老師的學生看來,龔德才的講課水平絕對不僅限於講師水平,卻遲遲沒有評上職稱,不免為他「鳴不平」。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甚至有碩士學歷的老師,是先取得了教授的職稱,再去讀博。還有從海外回來的博士,直接就可以入職高校,成為副教授。而現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水平也水漲船高。「碩士遍地走」,博士畢業進入高校,一般要以博士後的身份加入科研或者教學團隊,職務上都達不到,所謂職稱也就更難獲得了。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甚至有碩士學歷的老師,是先取得了教授的職稱,再去讀博。還有從海外回來的博士,直接就可以入職高校,成為副教授。而現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水平也水漲船高。「碩士遍地走」,博士畢業進入高校,一般要以博士後的身份加入科研或者教學團隊,職務上都達不到,所謂職稱也就更難獲得了。
  • 教師職稱晉升路上的攔路虎,對老師來說一項就是一道天塹!
    評職稱,是每一位老師夙願。很多老師兢兢業業一輩子,退休了依然沒能評上高級職稱,只能帶著遺憾黯然退場。教師職稱設立之初的目的通過職稱槓桿引入競爭機制,從而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評定條件設置不合理、評定方式不透明等原因讓教師職稱評定逐漸變了味。
  • 7年換3學科才評上骨幹教師 新興學科教師去哪評職稱
    書法、心理、舞蹈等新興學科的教師評職稱竟然無路可走,這些教師想要有職稱,必須評其他教師系列——調查《你如何看待教師評職稱淡化論文》,不僅引發出「五成以上教師為評職稱花錢發表論文」等問題,還發現諸如此類新興學科教師在評職稱時遇到的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竟然有老師七年換了三個學科才評上骨幹教師。
  • 教師職業巔峰,評上高級職稱,人生無憂,你是最幸福的人
    對於老師們而言,職稱是很重要的,高級職稱更甚,是教師資格的認可,也是對教師業績的認可,更加是對教師能力和貢獻的認可,中小學教師職稱從正高級到員級一共有5個等級,相比各位老師心裡都清楚了,以此是正高級、高級、一級、二級、三級跟職稱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
  • 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激情不再,「移退」二線,職業倦怠來得如此急
    對於老師而言,只要進入這個職業,大多數終其一生不過就是為了能夠評上高級職稱,高職稱一方面等同於高收入,一方面更是對教師能力和貢獻的認可,但很多老師到退休也只能止步於中級職稱,帶著遺憾退休,因為高級職稱並非那麼簡單,你要想辦法弄論文甚至是巴結領導,想辦法參評公開課,甚至是拿到更多獲獎等等,缺一不可十分無奈。
  • 職稱的意義是什麼?中小學教師職稱痛點
    關於老師職稱一直以來備受爭議,褒者,認為可以促進老師競爭,有效調動老師積極性,打破平均主義,現在沒有比職稱更好的激勵機制了;貶者,認為職稱打擊了老師的工作熱情,佔用老師大量的時間,促進了教育功利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職稱評定是老師的一塊心病。在沒有評上高級之前,都在為職稱忙碌。職稱的誘惑為什麼這麼大呢?
  • 從前在技術崗評了中級職稱,現在升到管理崗,職稱還算數嗎
    一位網友發來私信:從前在技術崗評了中級職稱,現在升到管理崗,之前的職稱還算數嗎?現在我想評高級職稱,是接著評之前的專業,還是按照現在的工作評?張老師解答:關於職稱評審的申報專業問題,記住一個基本原則,幹什麼工作就申報什麼專業。
  • 正高職稱相當於「教授」,有一技之長且深耕,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正高級職稱前段時間公布了,當地小縣鄉村任教的劉老師獲得如此高檔的殊榮,大家驚奇無比加羨慕。正高級職稱是中小學的「教授」稱呼,也是中小學教育最高也是最後的一站職稱評審。無限的光榮,無比的自豪,成就了一生的教育。
  • 沒有助理可以評中級職稱嗎,評中級工程師職稱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工程行業都是有評職稱的需求,例如建築工程行業,職稱不但可以提高個人的收入待遇,也能用於企業的資質升級等等。而目前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沒有助理可以評中級不?評中級工程師職稱又有啥要求?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那麼今天空格職稱就來為各位答疑解惑!
  • 同一所學校,一樣水平的班級,不同老師教出來的分數卻差十幾分?
    有人會問,真的有那麼大的差距嗎,答案是肯定的。一般來說這一類教得差的老師還都是上了點年紀的中年人,因為如果是新老師雖然教學經驗不足但會抓學生的學習抓得很緊,所以成績一般也不會太差。而那些上了點年紀四五十歲的,已經評上了高級職稱或者已經不想再評職稱的人,基本就無欲無求,看破一切了,覺得教不教得好都無所謂了,質量分析的時候臉皮稍微厚一點,也就過去了,換來的是更多時間的輕鬆。
  • 被職稱綁住手腳的老師,怎麼能越走越遠!
    1.名額爭奪中老師們反目成仇據說某學校分得一個高級的名額,該學校符合名額的剛好有甲老師和乙老師。經過材料展示、公開述職、集體打分,最終乙老師勝出。落選的甲老師心中不服,向上級部門實名舉報乙老師虛報工作年限,涉嫌弄虛作假。有關部門立馬核查,情況果真屬實,乙老師被取消了上報職稱資格。甲老師成功地逆轉了乙老師,獲得了上報職稱的資格。
  • 這些老師職稱晉級!有你熟人嗎?
    湘西自治州2020年度中小學教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湘西自治州州直2020年度中小學教師系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經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名單正在公示看看有您熟悉的老師嗎?公示期間如對公示對象的職稱評審結果有異議,可通過電話或書面形式向州職改辦和州教體局職改辦反映。反映情況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便調查核實。
  • 職稱評審結果正在公示,2021年要評職稱的南寧人注意!
    有職稱,不但在職時各項待遇好,退休工資也比沒有職稱的人高很多,受益終生。正因為職稱很重要,與個人的職務、崗位、待遇掛鈎,每年都有很多人申報職稱,但是,根據職改辦的規定,職稱評審是有通過率的,能通過評審的是少數。
  • 你所謂的快樂教育,不過是父母偷懶的託詞,董卿說的最直接
    老師和家長的爭論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和老師有個爭論,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這個爭論就是孩子成績不好,究竟是誰的責任。老師說,家長不配合,連學生家庭作業籤個字確認一下都不想做,孩子學習不好,還指責老師。家長說,教孩子學習就是老師的事情,學習成績不好,就是老師的沒教好,沒盡責。
  • 給自由職業者評職稱,是對人才的尊重
    給自由職業人才評職稱,在北京市正在大力推進,僅是動漫遊戲、數字編輯這兩個專業,目前已有1300餘人取得了相應職稱。去年年底,北京市還有一批自由職業人才獲得了高級和中級職稱,其中有網絡作家,有二十多年紮根宋莊的職業畫家,還有初露頭角的青年美術家、懷揣藝術夢想的年輕演員。
  • 老師說特級老師一樣教不好孩子,有人酸:你知道你為何評不上嗎?
    很多年前沒有進入教育這一行的時候,總會覺得特級教師就是驗證一個老師的能力。特級教師他是萬能的,特級教師他是什麼都能做的。進入了這一行之後才會發現,原來一個老師想評職稱有這麼難,別說特級老師了,想走到中級就也耗費了很多的心力,更不要說高級教師。也難怪很多老師會笑:你想成為特級教師,那是下輩子的事情,這輩子還是安心教書吧。
  • 鄉下中學評職稱趣事,兩個教師互相投訴,結果雙雙落敗
    今天聽說了一個鄉下中學評職稱趣事,兩個教師互相投訴,結果雙雙落敗。去年評職稱時,增加了基層高級系列,只要在農村任教二十年就可以不受名額限制,直接參評基層高級教師。A和B是師範同學,A擔任領導職務,負責組織職稱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