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4歲到55歲!這位大學老師31年只講課不評職稱

2021-02-11 新華網

龔德才講課31年,堅持每節課都手寫板書


24歲那年被評為講師時,龔德才曾經開玩笑說:「我要創個紀錄,成為一個從最年輕到最年長的講師。」不料,一時戲言如今卻成為現實。

  

最近幾天,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55歲的講師龔德才在網上走紅。在接受幾個學生的採訪後,龔德才31年「專注教學,不評職稱」的經歷被大量轉發,隨即引發網友討論,「大學老師到底是課講得好重要,還是科研搞得好更重要?」而龔德才本人回應說,看到那麼多學生肯定自己的教學,「做30多年老師很值得。」

1

因「當31年講師」走紅

  

因為一則標題為「他做講師31年不評職稱:課上好就行」的短視頻,龔德才在網上走紅。視頻中介紹,龔德才自1987年被評為講師,已經在講師這個崗位上幹了31年,但始終沒有參評職稱。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他所在院系的很多教授都曾是他的學生。

  

視頻一經發布,很快引發熱議。而龔德才也第一時間在自己朋友圈轉發了這條視頻,但介紹語卻和自己完全無關:「2015級編導班的梁同學在視頻網站實習,拍了個短視頻,有興趣的看看?」

  

他介紹說,自己之所以答應拍這個視頻,不過就是受學生所託而已。至於31年的講師經歷,他認為也是很尋常的事情,此前也並沒有特意向其他人講過這段經歷。至於梁同學為什麼突然想到要拍龔德才,則是受兩名學妹的啟發。

2

最受學生喜愛的老師

  

龔德才介紹,今年10月初,2017級新聞實驗班的兩位學生在聽過自己的兩門課後,提出想採訪下老師的人生軌跡。一向對學生有求必應的龔德才欣然答應了學生的採訪請求,並為此專門抽出時間和兩名學生面對面聊了兩個多小時。兩名學生將錄音整理成稿後發布在了微信公眾號上。不久,這篇名為《絕版奇人:從最年輕講師到最年長講師》的文章在湖南師大學子的朋友圈裡刷屏,這也是龔德才31年講師經歷第一次「被曝光」。

文章中提到:「去年,學院每個班要推選出一個最喜愛的老師,龔德才票數最高,是唯一一個有三個班推舉的老師。」而在文章的評論區裡,也有不少學生留言表達對龔老師的喜愛:「大學能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幸甚至哉。」「除了龔老師,後來再也沒有遇見過能不用ppt就講古文的老師了。」「龔老師讓我看到了一位良師該有的樣子:腹有詩書,心存風骨。為人師,春風化雨;為君子,不爭炎涼。」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四學生李凱(化名)介紹,他大二的時候上過龔德才老師的兩門課:《中國新聞史》、《中外名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龔老師上課很認真,性格卻「雲淡風輕」。他回憶說,和習慣使用ppt上課的其他老師不同,龔老師每次來上課都是現場寫板書,「基本不看課本,好像所有知識點都已經記在腦子裡了。」而「雲淡風輕」則體現在,龔德才從來不在課上點名,發現班裡少了幾個人,他會在課上提醒班長、同宿舍舍友,讓他們轉告沒來同學「課還是要上的」,但不會真的因此懲罰逃課或遲到的學生。不過,雖然沒有點名,龔老師的課出勤率卻並不低,「大家都說,捨不得逃龔老師的課。」

3

不想為了評職稱而寫文章

 

在這些喜歡龔老師的學生看來,龔德才的講課水平絕對不僅限於講師水平,卻遲遲沒有評上職稱,不免為他「鳴不平」。

對此,龔德才回應說,他沒有評職稱,並不是評不上或者學院不給評,而是因為他從來就沒有參評過。龔德才介紹,1986年自己研究生畢業後就回到母校湖南師大任教,第二年被評為講師。彼時,24歲的他還是湖南師大最年輕的講師。「當時我就開玩笑說,要創個紀錄,從最年輕講師一直幹到最年長講師。」

  

此後戲言成真,在一開始寫了幾篇論文後,龔德才徹底放棄了寫論文。「不是說寫不出來,而是不想為了評職稱而寫文章。」在龔德才看來,寫論文、做學術,總該要有一點價值。

  

雖然不發論文,但龔德才沒有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我是老師,上課是最重要的。為了上好課,做再多的準備,做出多少犧牲我都心甘情願。」31年間,龔德才屢次被派去教授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每次接到新任務,他都需要「惡補」相關知識,圖書館裡有關中國新聞通史、新聞人物傳記、老報人著作的書目與文章,都被他一一啃讀過,並最終凝聚成每節課2000字的手寫教案。

  

龔德才說,不評職稱是他的一種態度,但對於31年的講師經歷而言,「一切都很值得。」

4

對話: 「學生喜歡,我就問心無愧了」

  

從讀書期間公認的「第一才子」,到55歲仍只是講師,旁人看來有些令人唏噓的人生軌跡,對龔德才來說只是追求本心的自然結果而已。他不參與評職稱,但不否定高校教師投身學術研究,只是學術之外,他還想提醒同仁:不要做提包就走的老師。

記者:聽說您不點名也能發現有人沒來上課,是能記得住所有學生嗎?

  

龔德才:也沒有,但一節課應該來多少學生還是有數的,講臺上粗略一看就能看出來。

  

記者:看出來也不管嗎?

  

龔德才:會提醒,但不會說因此扣分什麼的。

  

我覺得,大學期間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至於社團活動或者其他的什麼事都是次要的,不能說玩遊戲玩了個通宵你就不來上課。但另一方面,現在很多老師上課完全是為了工作量,上課就念ppt,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也正常,有學生就說過有聽ppt工夫還不如看書自學呢。

記者:那您覺得對大學老師來說什麼最重要?

  

龔德才:作為老師,本分就是把課上好,只要把課上好,學生喜歡,我就問心無愧了。

記者:那學術水平呢?

  

龔德才:我對真正做學問的人是非常敬佩的,但一個老師如果為了評職稱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寫文章、做科研而不是授課什麼的,是一種本末倒置。

記者:堅持不評職稱不會對收入有影響嗎?

 

龔德才:會有一點,但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那一點影響也不至於影響生活質量。

記者:您有許多學生現在都做了教授,走上了評職稱的道路,您怎麼看?

  

龔德才:我理解他們,畢竟現狀就是如此,隨大流走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監製:劉洪 周庚虎

編輯:董靜雪

校對:梁甜甜 張玲琳

為好老師點讚!

相關焦點

  • 大學老師職稱等級的介紹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對大學老師的職位等級有沒有疑惑呢?講師?教授?有什麼區別呢?接下來我為大家一一介紹吧。大學老師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級別。在大學裡,如果老師的職稱達到教授級別,那麼將會得到學校所分配的家屬樓一套,很不錯吧,在小編的大學裡,家屬樓有十好幾棟呢。看來當老師還是挺不錯的,至少不用像小編一樣為房子的事情所發愁。好了,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幾個職稱有什麼不一樣。
  • 他在東方衛視工作了31年,董卿評他「不務正業」,今55歲被指毒舌
    而作為上海電視臺的當家主持,曹可凡就曾經主持過2006年的《加油好男兒》,也就是薛之謙參加過的那檔選秀節目。本是醫科大學學生,獨愛藝術,在校期間成《東方衛視》兼職主持人曹可凡出生於1963年上海的一個富足家庭,祖父是一位極具實力的資本家,父親則是聖約翰大學畢業的一名研究人員,而母親是一名優秀的護士。
  • 31歲晉升主任醫師,這可能嗎?晉升職稱意味著什麼?
    帥是一方面,24歲拿到主治,26歲晉升為副主任醫師,31歲晉升為主任醫師。在醫學生眼裡,這更是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為什麼這麼說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醫學中級職稱、高級職稱的報名條件,你就明白了,為什麼另醫學生羨慕的不是趙醫生的顏值,而是他的才華。首先來看看主治醫師報名條件。
  • 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員工可自主選擇55歲或60歲退休
    人社局規定高級職稱女性員工60歲退休,也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55歲提前退休。大家都知的原因,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員工選擇55歲提前退休的極少,大都會選擇繼續上班至60歲才退休。國家是不是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選擇55歲不提前退休的高級職稱女性員工也該上一線工作,而不是坐在辦公室喝喝茶看看報紙,出工不出力?我們學校就規定凡選擇不提前55歲退休的女高級教師必須上一線工作,滿工作量才能滿待遇,否則不建議工作到60歲才退休。
  • 老師一堆榮譽證書,評職稱卻都用不上,這些證書才夠「硬」
    對於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的呼聲每年都很高,很多地方也出臺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職稱還是要評出來的,把職稱前加一個基層,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不禁讓人想起了用朝三暮四來耍猴的人。不少的地區已經開始向基層傾斜政策了,讓農村基層的老師們只要夠多少年的教齡都可以申報職稱。
  • 老婆明年55歲,可以選擇退休。也可以等到60歲。怎麼選?
    老婆明年55歲,可以選擇退休。也可以等到60歲。怎麼選?估計您的夫人是副處級以上幹部或者是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選擇到60歲退休是大概率事件對於自願延遲5年退休的女性處級幹部和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來講,在職不僅可以享受崗位津貼、績效工作、在職人員福利、工資正常上調等帶來的收入水平提高,而且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多繳多得」的原則,這些人員多繳了5年的養老保險,相應退休金也會隨之增長。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如果沒有職稱的加持,連入職高校的資格都沒有,且遑論高薪與否了。高級職稱,到退休都不一定評得上一般來說,現在到高校工作的博士不用申請,即可獲得講師職稱。但講師晉升為副教授職稱,可不是3年5年的混資歷就行。國內高校評職稱就像「計劃經濟」一樣,各院系瓜分高校內本就不多的名額。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高級職稱,到退休都不一定評得上一般來說,現在到高校工作的博士不用申請,即可獲得講師職稱。但講師晉升為副教授職稱,可不是3年5年的混資歷就行。國內高校評職稱就像「計劃經濟」一樣,各院系瓜分高校內本就不多的名額。
  • 從前在技術崗評了中級職稱,現在升到管理崗,職稱還算數嗎
    一位網友發來私信:從前在技術崗評了中級職稱,現在升到管理崗,之前的職稱還算數嗎?現在我想評高級職稱,是接著評之前的專業,還是按照現在的工作評?張老師解答:關於職稱評審的申報專業問題,記住一個基本原則,幹什麼工作就申報什麼專業。
  • 美國大學的職稱體系
    圖片來自網絡關於美國大學的職稱體系,最具特色的是終身教授職位(Tenure Professor),由英文tenure一詞翻譯而來,英文的說明為,取得終身職位的教授或管理人員的任用期一直延續到退休年齡美國大學的講師是合同制,每三年一籤,講師不需要科研,通常是負責講課。講師裡又分為全職講師和兼職講師。美國大學的預備永久職業類別,指的是正在為取得永久性職位而努力的教師,或者說得到該職位的人將來通過考核能獲得終身職位。預備永久職位和合同制職位的教師在與學校的關係上、薪資待遇、權利義務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 有多少老師不想評職稱?所謂的安安靜靜教書,只是偷懶與不思進取
    我想了對他說,如果你是公辦學校的老師,一定要參加職稱評審,因此,這話一點沒錯。 可是,為什麼現實中,越來越多的老師對職稱詳審感冒呢?很多老師甚至不想參加評職稱? 現行的中小學工資制度中,職稱佔比並不低,職稱等級越高,待遇越高,沒有哪個老師會和工資待遇,會和錢過不去。
  • 為什麼很多大學老師只念ppt,他們是不喜歡學生還是不喜歡工作?
    關於大學老師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如果要去問大學校長,肯定他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大學當然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清華校長邱勇說,育人是大學的初心,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2014年,媒體熱傳一位清華外文系的女講師,9年沒有升職稱,被調離轉崗,學生挽留,因為認為她是教學最認真,最富有激情的。清華還有一位數學系的老師,號稱「大清第一助教」,講線性代數和微積分,受到很多同學的喜愛,也職稱沒有升上去,離開了清華。現在清華的人事改革,在沒有高級職稱之前,有要求非升即走的,這是條硬槓子。
  • 2021年湖南土建中級職稱(工程師)評審—早評早拿證
    2021年湖南土建中級職稱(工程師)評審—早評早拿證——2021年湖南土建中級職稱考試&中級職稱評審&初級職稱評審&高級工程師評審&湖南同德瑞蘋果前不久有位快40歲的職場大哥問到蘋果小編:「有沒有辦法一下子幫我把職稱評到高級「 最近太難了,一些剛出來社會的小年輕才畢業一年,居然都有了助理(初級職稱),我工作都十幾年了,一個大專學歷,到現在都沒有一個職稱,以前總覺得這種虛的東西不需要在意,今年招聘進來的幾個小年輕都是有職稱,差的都有個初級,
  • 助理工程師職稱到哪評及申報時間
    助理工程師職稱到哪評及申報時間【怎麼評助理工程師】工程是個總稱,凡是屬於工程類(工程類裡包括計算機方面、建築方面、測量方面等)的技術職稱申報時都是統一為: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工程師、研究員。
  • ...伊濱】厲害,55歲讀大學!來職業技術學院認識一下這位「秦同學」吧
    【人文伊濱】厲害,55歲讀大學!年過半百,依然堅守夢想。每天和同學們一起住上下鋪,一起練功,一起去餐廳吃飯,有時候一些基本功同學們輕輕鬆鬆就完成了,但對秦松霞來說並不那麼簡單。但她總是克服種種困難,一遍不行來兩遍,兩遍不行做三遍,直到自己覺得完美才好。「畢竟已經55歲,嗓音和韌帶都不比同學們,但我相信勤能補拙,勤加練習,跟著音樂練唱腔,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問同學。」
  • 「快遞小哥」評職稱,如何轉化為內生動力?
    「快遞小哥」評職稱了。近日,浙江溫州市4名一線快遞員首批獲評快遞工程技術員初級職稱。而就在10月,人社部印發通知,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貫通機制。  一線快遞員是如何獲評職稱的?這對於藍領工人的人才培養與發展又有何意義?
  • 揭秘中國大學老師現狀
    我是一名大學物理老師。很多人聽到我的工作就很羨慕,經常會說大學老師好啊,工作清閒自由,福利待遇好,有幾個月的寒暑假還能出去講講課,開開公司賺外快。但現階段的大學老師可以說是競爭最激烈、工作最辛苦的職業之一。今天我會以一個大學普通老師的角度帶大家近距離走進這個職業,聊聊怎麼成為一名大學老師?以及收入和職業發展前景。
  • 職稱的意義是什麼?中小學教師職稱痛點
    比如本科畢業參加工作,最低10年後可以評高級。假設兩個老師都是工作30年,其中一個中級,一個在工作10年時評上高級。那麼高級老師的薪級工資是834元,中級老師的薪級工資是703元。相差131元,是中級老師薪級工資的18.6%。老師的薪級工資差不多是每年一調,差距就會越來越大。02 什麼是職稱?
  • 你有遇見過上課只會讀PPT的大學老師嗎?作為學生該怎麼辦?
    沒有,只要考試給學生及格,沒有人會在乎有沒有學到東西。因為大學的課程很多,有很多課都是沒有用的,尤其是一些選修課,我們把這些課稱為「水課」。對於水課學生不但不會舉報,而且還會有大批的學生報,原因就是考試好通過。每年選課的時候,同學們都會向學長學姐打聽哪些課比較好通過。
  • 大學教授上課只讀PPT,是對學生失望?還是對工作懈怠?
    我所讀的大學是一所比較好的大學,學校老師的水平都比較高,很多都是名校畢業甚至是海歸,自己的科研能力都很強,文化底蘊也很深厚,但是上課也同樣是念PPT,老師講的內容沒有起伏和變化,老師講老師的,根本不和學生交流,甚至眼神交流都沒有,更別說提問了。有一次老師忘記帶PPT,居然不講課了,就讓我們上自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