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深圳,這個鮮為人知的邊陲小鎮成為中國一大試驗田,搭上了改革開放的列車。
40年來,這趟列車推動中國經濟大發展,一座座地標拔地而起,見證歷史巨變。
40年中,邊陲小鎮逐漸崛起為現代化大都市,一座座地標正是她不斷向上生長的印記。
深圳,有多高?
讓我們站在新地標看特區,用慢鏡頭記錄這座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
(看圖猜地標)
上世紀80年代初,要問中國第一高樓在何處,當屬廣州白雲賓館。1985年,160米高的國貿大廈落成,「中國第一高樓」紀錄由此打破。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亦創造了建築史新紀錄。彼時的深圳,正處於經濟起飛階段。在國人心中,國貿大廈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廣州白雲賓館。南方日報資料圖
1992年,鄧小平來到國貿大廈,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成績。對於國貿大廈,鄧小平給出了極高的讚譽:「她是誕生『神話』的地方,她的『矗立』本身就是神話。」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全國各地興建摩天樓。「中國第一高樓」稱號幾經易主,先後被北京京廣中心、廣東國際大廈等拔得頭籌。
就在鄧小平視察南方這一年,香港一家公司以1.4億多美元的高價中標深圳一塊土地的使用權,在此建成的地王大廈因而得名。地王大廈創下多個「第一」:亞洲第一高樓、全國第一個鋼結構高層建築……其「兩天半一層」的建設速度更創下新的「深圳速度」。可以說,地王大廈是上世紀90年代深圳最亮眼的城市名片。
地王大廈。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這一時期,中國逐步走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國內掀起新一輪改革浪潮。深圳自然走在改革開放最前端,率先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在全國樹起經濟體制改革的標杆。
進入新世紀,轟轟烈烈的中央商務區建設在全國拉開帷幕。2009年,深圳成為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兩年後,京基100建成,以441.88米高度拿下「深圳第一高樓」稱號。從外形上看,京基100呈瀑布式流線外形,彰顯深圳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繁榮與競爭力。
遠眺羅湖蔡屋圍金融中心。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京基100所在地,過去是深圳最大的一條自然村——蔡屋圍。開發商與村民組織的聯合開發計劃,也為城中村改造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2016年,坐落在福田區CBD核心地帶的平安金融中心,以592.5米再度刷新深圳天際線高度,直到今天仍是深圳第一高樓。通過頂層雲際觀光層,可以360度俯瞰城市風光,平安金融中心成為旅遊熱門打卡地。
深圳福田中心區。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平安金融中心的建成,更是深圳經濟騰飛的象徵。就在這一年,「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明確提出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深圳迎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通過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度合作,深圳確立了新的發展定位,贏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除了不斷刷新建築高度,深圳也很注重城市人文精神高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舉辦,開幕式舉辦場地——深圳灣體育中心走進大眾視野。
對外開放的深圳灣體育中心。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這不是一座以高取勝的地標建築。設計上,「春繭」外形猶如孕育破繭而出衝向世界的運動健兒的孵化器。透過體育中心東面的「海之門」,還能一覽深圳灣美景,體驗坐在體育場裡看大海。
與「春繭」遙相呼應的,還有被稱為「春筍」的中國華潤大廈。它的外觀象徵節節攀升的生命力,寓意進取、突破與無限生長,並與「春繭」共同寓意「雨後春筍,破繭成蝶」。
作為深圳灣畔第一高樓,「春筍」連同「春繭」代表了深圳海濱城市的新形象,展示了深圳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深圳灣畔。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一座座地標建築崛起,反映了深圳經濟特區40年巨變。隨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需要,深圳將承擔更多歷史重任,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2020年8月26日,深圳前海中集國際商務中心項目02地塊順利衝出地平線。這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2020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自2015年自貿片區掛牌成立以來,深圳前海再創新時代「深圳速度」。未來,深圳前海中集國際商務中心的建成,將為前海自貿片區提供產業研究、招商引資等全方位服務,預計將帶動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實現新發展。
而在不久的未來,「深圳第一高樓」紀錄也將再次被打破。根據規劃,位於龍崗區的世茂深港國際中心將建造700米高的超高層建築。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第一高樓」的稱號有望再度落地深圳,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落地的地標項目之一。
從梧桐山拍攝的深圳建築群。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40年來,從國貿大廈到即將建成的世茂深港國際中心,深圳天際線不斷刷新;從改革開放的探路人,到建設先行示範區的先行者,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成就更上一層樓。地標更迭中,深圳實現了自身發展的新高度,朝著更高目標砥礪前行。
深圳地標建築一覽表。
未來,深圳將會達到怎樣的高度?
一方面,我們翹首以待。另一方面,在這個金秋10月,南方+聯合央視頻、廣東移動推出「新地標看特區」特別報導,以慢直播形式紀錄特區發展新場景,建設新成就。
10月1日,「新地標看特區」慢直播在南方+客戶端首發,藉助中國移動先進的5G傳輸技術,設置在深圳兩處地標的拍攝裝置,24小時不間斷傳送高清畫質視頻。用戶可以從不同視角、不同高度欣賞深圳晝夜更迭的美景,感受特區建設成就。
10月11日,「新地標看特區」特別慢直播報導上線廣東移動「粵享5G」客戶端。
10月22日,南方+客戶端上線5周年、視頻頻道改版上線之際,「新地標看特區」特別慢直播報導上線央視頻客戶端,南方+、央視頻聯手運營,讓特區風採得到更廣泛傳播。
除了現有的兩路拍攝機位,特別報導將在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和汕頭經濟特區陸續設置拍攝機位,全面記錄和展示廣東省內特區建設新場景,敬請關注。同時,也歡迎各位觀眾在評論區跟帖留言和對拍攝機位提出建議。
直播地標簡介
梧桐山
梧桐山,位於深圳市東部,西臨深圳水庫,東至鹽田港,南北均臨近特區邊界,鄰近繁華市區,面臨南海大鵬灣,與香港新界山脈相連、溪水相通,地理位置獨特。慢直播選址梧桐山的小梧桐,向西俯瞰深圳主城區,向南可遠望香港。該直播機位的日落、夜景尤為精彩。
深圳人才公園
深圳人才公園地處深圳市南山區後海片區,毗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與深圳灣濱海休閒帶相連,周邊有大量科創企業和商業地標,是深圳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與高端金融人才的聚集地,更是深圳特區經濟發展的最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