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開始上映的電影《奪冠》朋友們都去看了嗎?
這部電影集結了許多的大腕,其中鞏俐跟黃渤最奪人眼球。鞏俐扮演了郎平,黃渤扮演的是陳忠和。這部電影本來是想在今年年初開始首映的,可是由於疫情,放到了現在才開始上映,作為國慶節的獻禮。
這部電影是國家文化界很重視的影片,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陳可辛導演的這部電影還有大腕鞏俐、黃渤等的參加,使得人們對它的關注極高。可是剛上映這麼幾天就遭到了觀眾的吐槽。雖然稱讚的人聲也不少,各個方面的都有,可吐槽的比較唯一,都是對黃渤的。
黃渤作為影帝是得到的觀眾的認可的,小編也很喜歡他。那這部電影為什麼大家都吐槽他呢?可能是人們對他的期望值太高了吧。小編整理一下歸納其原因有三:
第一、人物形象的偏差。黃渤跟陳忠和長的太不一樣了。不知道大家愛看解放戰爭時的戰爭片不,小編是很愛看的。看到扮演毛主席的說:這個太像了,演的也像。看到扮演周總理的也是這麼說,演當時那批領導人的演員長的都很像,演起來毫無違和感,看著也很熟悉,親切。而黃渤跟陳忠和的外形太不一樣了。人們對陳忠和太熟悉了,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熟悉的不行,所以對黃渤的要求就更高了。
第二,這次的演技也差強人意。畢竟沒有長的很相像的兩個人,除非是雙胞胎,當然雙胞胎也有不一樣的。長的不一樣沒關係,只要從人物氣質上演的像,觀眾也是認可的。可是黃渤沒有。即使是演出了陳忠和的沉穩與溫文爾雅,也是黃渤式的,讓人看後不能跟陳教練聯繫起來,是固化式了的黃渤式,像《我和我的祖國》中的林志遠。讓人看後有假門假式的感覺,覺得好笑。這一形象有悖影帝的稱號了。
第三,影帝做久了難免有了懈怠之心。長的不像沒關係,如果演的氣質等方面像觀眾也是認可的。如果從氣質上,從習慣性的動作時上再不像,那就說明一個問題了,不敬業。同樣劇中的扮演郎平的鞏俐,為了演好郎平這個角色去排球現場反覆觀摩,與郎平溝通,盡力達到像。而黃渤演的陳忠和的語言也不太合乎規範,一會說普通話,一會說方言弄的觀眾有點蒙圈。方方面面說明了黃渤的不敬業,沒有對角色深入了解與研究。
當然一個角色成功有演員的因素關,導演的因素也很重要。畢竟導演是最後拍板的人。最後希望黃渤不要對自己演的形象固化在某種形象上,要多樣性才不愧為影帝的稱號。還有不管達到了何種程度,都要繼續進取,任何職業都是需要學習的,不進則退,或是江郎才盡就晚了。希望黃渤能夠更上一層樓,不要辜負的觀眾的期望,為觀眾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