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又遭非議,演員表大批角色除名,被老女排集體抵制?

2020-12-24 納蘭澤

《奪冠》在萬眾期待之下,於9月25日正式上映,如今上映已經五天,票房也突破了兩億。

對於其他電影來說,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但對於《奪冠》來說,五天兩億票房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數據。

並且這部電影的口碑,從上映以來,也一直有下降的趨勢。

《奪冠》是以郎平為主,展示了中國女排三十年的沉浮。影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郎平第一次參加女排世界盃的時代。

那個時代,物質匱乏,科技落後,中國女排沒有好的訓練環境,但是在主教練袁偉民、陪打教練陳忠和,以及全體女排隊員的努力下,中國女排奪得了世界冠軍,給國家帶來了榮耀,更激發了許多國人的民族自信心。

第二部分,則是中國女排的低迷時期。電影情節主要集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與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隊相遇,最終中國因微弱的差距輸掉比賽,最終只得到了季軍。

第三部分,郎平在大家的期盼下,重新回到中國女排,擔任主教練。她不僅大刀闊斧改革了中國女排的訓練方法,更向她們傳輸了不一樣的女排精神,或者說是體育精神。

體育比賽並非是為了輸贏,也並非是生命的全部。作為女排隊員,應該熱愛排球,享受排球帶來的樂趣。正因為郎平新式的訓練方式和其傳達的女排精神,中國女排在此後的比賽連續拿了許多冠軍。

雖然熱愛排球的觀眾,都知道黃渤、吳剛、彭昱暢等人飾演的是誰,也知道那次奪冠的老女排。

可在影片中,他們的名字並沒有被提及,只是稱吳剛飾演的角色為「教練」,黃渤飾演的角色為「陪打教練」,後來升級為「教練」,彭昱暢也是「陪打教練」,老女排則以代號相稱,只有郎平有名字,

雖然這樣稱呼對觀影的影響並不大,可不少觀眾仍然覺得不舒服,畢竟有關老女排的篇幅佔了近一半。有些觀眾不熟悉女排,只能通過百科詞條《奪冠》中的演員表來對應誰飾演了誰。吳剛寫著飾演袁偉民,黃渤寫著飾演陳忠和……

可近日,《奪冠》老女排和教練的名字又遭受非議,因為在百科詞條中,《奪冠》的演員表大批角色被除名。吳剛飾演的角色已經改成了「教練」,黃渤、彭昱暢則改成了「陪打教練」,陳展等飾演的老女排,則全以「80年代女排隊員」來作代稱。

這一變化,令許多觀眾看不懂了,難道這部影片被老女排以及教練集體抵制了?不得不說,在口碑、票房皆遇冷的狀況下,這種除名行為,讓《奪冠》的處境更加不妙。

《奪冠》是由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對此,各位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丨小五 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

相關焦點

  • 《奪冠》票房過億!女排就是這麼燃
    此次,《奪冠》受到高度關注,一方面是「中國女排」這個標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國民性」,是很多中國人在時代變遷中保留下來的一份情懷;另一方面《奪冠》對角色和場景超高的還原度,讓觀眾感受到製作團隊滿滿的誠意。
  • 「滾出中國」,從抵制到稱讚,鞏俐靠的不僅是《奪冠》
    ,網上可是謾罵聲一片,不少網友堅決抵制由外籍藝人鞏俐出演中國郎平的行為,當時她客串出演的《花木蘭》也因國籍問題被一同抵制。》中的出色表現贏得滿堂喝彩,雖然還有不少網友對她的國籍問題耿耿於懷,但卻也只是吐槽一下而已,那些「口誅筆伐」的尖銳聲音被消磨,更多的是觀眾對她演技的認可和稱讚,畢竟郎平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不僅多次率隊徵戰賽場為國爭光,而且還為弘揚中國女排精神做出了巨大貢獻,鞏俐能在螢屏上如此神似還原郎平,就足以說明她對中國女排精神的認可和的強烈民族榮譽感。
  • 電影《奪冠》上映 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此次,《奪冠》受到高度關注,一方面是「中國女排」這個標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國民性」,是很多中國人在時代變遷中保留下來的一份情懷;另一方面《奪冠》對角色和場景超高的還原度,讓觀眾感受到製作團隊滿滿的誠意。
  • 被《奪冠》燃哭,中國女排值得
    老教練(吳剛飾)下令把攔網再上升15釐米,以人力對抗科技。80年代指導女排的老教練,看到最後也不知道他叫什麼。80年代的女排運動員都沒有出現名字,即便是有著不少戲份的劉敏濤。出於種種原因,他們的名字被儘可能的淡化。即便是陳忠和,名字也幾乎沒有被正面提及過,這還挺讓人遺憾的。
  • 徵文 | 從《奪冠》看女排精神對當下時代的意義
    作為國慶檔第一部上映的電影,《奪冠》無疑具備這種特質,這部電影由「北上」導演陳可辛執導,濃鬱的人文關懷,漂泊離散、懷舊的藝術風格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故而《奪冠》一經上映就引起了觀眾熱潮。選用老戲骨吳剛飾演老教練袁偉民,訓練時的嚴厲、賽場上的鼓勵、賽後的驕傲,都向觀眾展示了一位外表嚴肅、內心細膩的嚴師形象。
  • 看完《奪冠》我流下兩行熱淚,一行敬女排,一行敬陳可辛
    根據電影片名由《中國女排》改為《奪冠》這件事,我更偏向於是後者。而《奪冠》裡殘缺的,正是陳可辛關於女排隊員的一些個人思考。同時,他通過配角們的支線故事,既豐富了郎平和男教練的個人形象,又完成了新老女排的歷史交接,讓角色和故事都有相對完整的邏輯。不得不說,在處理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劇情時能如此有條不紊,陳可辛出色的敘事能力可見一斑。
  • 《奪冠》票房口碑雙豐收,觀眾飆淚,不僅僅因為女排精神
    《奪冠》未開拍之初就註定了比普通電影要多出不少困難。因為中國女排在國人心目中所處的特殊位置,每次奪冠的經歷大眾都一清二楚。可以說,這是一部情節已經百分百劇透的影片。陳可辛厲害之處在於,沒有過多地研究排球技戰術,轉而把鏡頭剛在奪冠背後訓練的殘酷上。吳剛每次說臺詞的時候,戰術話語少之又少,但每一句都能夠擊中隊員甚至是觀眾的內心。而還原女排精神,給國人帶來新的力量,也是《奪冠》的時代使命。
  • 女排姑娘稱演戲太難,演員心疼他們訓練苦,奪冠角色互換初體驗
    10月2日下午,電影《奪冠》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布"角色互換"特輯,視頻中導演陳可辛談到了第一次用全"素人"陣容的初體驗,表示女排成員沒法用演員來代替。"角色互換"的含義是球員變"素人"演員,演員變"素人"球員,電影中的中國女排成員均為真正的中國女排姑娘們去扮演,朱婷、白浪、丁霞紛紛表示:以球員的身份去接這場戲,最害怕的是演得不好。稱覺得最難的就是演文戲。在這段視頻裡也展現了演員們的認真與不易,他們也非常心疼女排姑娘們訓練辛苦。
  • 當年不辭而別的女排天才王怡,被國家隊公開除名,後來怎麼樣了?
    01 中國女排是中國體育界的強力招牌,女排精神一直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同時女排精神,也是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扎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峰」這是女排最響亮的口號。
  • 電影奪冠中,為什麼只能提郎平的名字,陳忠和為何建議封殺電影?
    由中國香港著名電影導演陳可辛指導、鞏俐和黃渤主演的電影《奪冠》,在2020年國慶檔上映,截止到發稿時間,已經取得了6.5億元的票房,CBA中遼寧隊和廣東隊都組織了球員集體觀看,學習女排精神,但是,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引起的爭議也非常的大。
  • 電影《奪冠》——中國女排的時代精神
    今天這篇《奪冠》影評,從劇作和視聽層面,為大家詳解,為什麼《奪冠》是可以對標大衛·芬奇《社交網絡》的「華語年度佳作」?!我作為一個不易被煽情的老練觀眾,走出電影院時,竟已淚光閃爍。先給出結論:至少在筆者心中——《奪冠》毋庸置疑是2020年最好的院線電影之一。
  • 電影《奪冠》上映中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先哭為敬
    此次,《奪冠》受到高度關注,一方面是「中國女排」這個標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國民性」,是很多中國人在時代變遷中保留下來的一份情懷;另一方面《奪冠》對角色和場景超高的還原度,讓觀眾感受到製作團隊滿滿的誠意。
  • 【觀球】巴西女排乳神帶傷出戰裡約奧運 卻遭巴西民眾集體怒罵騷貨
    【觀球】巴西女排乳神帶傷出戰裡約奧運 卻遭巴西民眾集體怒罵騷貨 塔伊莎是世界排名前三的副攻手,進攻和攔網也很出色,是個得分的好手,在裡約奧運會前夕塔伊莎還在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 新片放眼瞧│《奪冠》:郎平會老去,中國女排不會,精神不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電影《奪冠》明日(9月25日)上映,覺得必須為這部電影寫一點東西。電影未上如何評論?其實我是看過這部影片的,那是在1月21日,這部影片剛剛由《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在宣布正月初一上映的同時,舉行了小範圍的觀影,看過影片的我難掩內心的激動。
  • 宋世雄獻聲《奪冠》首映式 女排隊員成領銜主演
    原標題:《奪冠》首映 女排隊員成領銜主演 為此,主演們可以說拿出了「女排精神」,攻堅克難:拜訪及觀摩女排國家隊訓練、比賽;在短時間內消化海量的書籍、錄像;練球、扣球手都腫了也堅持拍攝……   女排:   球隊集體成領銜主演   《奪冠》中,中國女子排球隊作為群體,和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以及郎平的女兒白浪一起成為領銜主演。
  • 《奪冠》4天破2億,「女排精神」點燃市場
    選角副導演從全國幾千個女排運動員裡挑選了最終的十幾個給表演老師變魔術一樣,把她們一個一個訓練成演員。美術團隊還原了80年漳州基地的所有真實細節。攝影跟製作人員日以繼夜的艱苦拍攝。剪輯團隊沒完沒了的把球賽展現到終於能使觀眾熱血沸騰……最後還有所有的演員,帶著使命感的去展現你們角色原型的風採。」這一切,「我陳可辛都放在心裡。我們做的所有,都是為了今天,上場吧。」
  • 幕後臺前—評電影《奪冠》演繹中國女排精神
    2、《奪冠》中,陳可辛導演用大眾的視角還原了中國新老女排成長的歷程,在女主角個性的塑造上,更是給了郎平以極大的理解和敬意,那種人前的穩健和倔強,人後的包容和柔弱,讓觀眾們相信,這就是郎平,那個鐵骨錚錚的「鐵榔頭」,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
  • 《奪冠》演繹女排精神:一次心靈與精神的對話
    受疫情影響,原定檔於2020「春節檔」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重新定檔「國慶檔」,並於9月25日「搶跑」,成功搶佔「國慶檔」先機。《奪冠》講述新老兩代女排徵戰世界賽場,有濃厚的現實代入感和精神激勵元素。中國籃排足三大球整體成績欠佳,缺少市場號召力,在國際上缺少存在感,或許也只有女排能振奮人心。中國女排在歷時數十年的奮鬥徵程中,確實讓人印象深刻: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在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猶記得去年得知女排奪冠時興奮地發朋友圈提及「女排精神」,立刻有朋友反問:贏了就是這精神那精神,如果輸了呢?
  • 看完《奪冠》,我把感動留給中國女排
    從「鐵榔頭」到主教練,郎平的激情歲月將被重現;從1981年到2016年,中國女排的跌宕三十年歷史將被呈現在銀幕上,銘記那些輝煌、低潮以及重生。還沒看到正片的時候,只看到女排老隊員們在預告中集體亮相,一些觀眾就說看哭了:有人已經離開了,而女排帶給球迷的感動一直都在。
  • 《奪冠》一天破億!鞏俐和女排姑娘們贏了!
    《奪冠》劇組合影一再提檔的《奪冠》於 9 月 25 日正式上映,貓眼評分高達 9.3 分,超過 98% 的國產電影。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 9 月 26 日 15 時 34 分 57 秒,《奪冠》上映首日總票房破億,用時 0 天 21 時 34 分。《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以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