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莎士比亞文化傳播大使,英國演員伊恩·麥克萊恩在舞臺劇和熒幕上詮釋過無數莎劇版本,在他跨越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與莎士比亞聯繫在一起的——他曾在舞臺劇和電影中詮釋過絕大部分莎士比亞的作品:從1969年愛丁堡藝術節的《亨利五世》和《愛德華二世》中具有、突破性的表演,到崔佛·納恩1976年頗受好評的電影《麥克白》中與朱迪·丹奇的精彩合作,以及2012年倫敦帕運會開幕式時他所演繹的《暴風雨》中的普洛斯彼羅,均令人印象深刻。
在今天的發布會現場,伊恩·麥克萊恩與大家分享並討論莎士比亞作品的舞臺和電影表演體驗,並再度稱讚了那些將莎翁戲劇搬上大銀幕的電影人們,「多年來,他們的電影作品使得莎士比亞深入人心。他們的作品源於莎翁戲劇,這一點顯而易見。」作為最偉大的莎劇演員之一,伊恩·麥克萊恩今天被問及在年輕演員當中,哪一位演莎翁劇演的最好,他回答:「最好的莎翁劇是400年前演出的第一場,最好的演員還未被發現,因為莎翁劇會永遠流傳下去,就永遠會有演員繼續演下去」。
在伊恩·麥克萊恩看來,莎士比亞的作品之所以能在400年後依舊被世人銘記,部分原因在於其打破了語言局限,讓不同國家的觀眾都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力量和愛恨交織,「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觀眾只要看到他們共舞的畫面,就能理解他們之間的愛情」。
莎士比亞對電影藝術的影響之深遠可謂無人能及,「莎翁影史」單元旨在探索莎士比亞的作品對電影製作者的啟迪以及後者在大銀幕上對這些作品的精彩改編與詮釋。在當晚特別放映的《理查三世》中,麥克萊恩不僅出演理查三世,還親自執筆劇本改寫,故事的時代背景出神入化地改換到1930年代的二戰戰場,更顯莎劇故事穿越時代的長青魅力。該片主演、編劇、服裝在當年獲得主流電影獎項提名,如奧斯卡獎、金球獎、英國學院獎等,更獲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殊榮。片中麥克萊恩演繹的跛腳駝背、面貌猙獰的理查既有奸邪又有優雅,將這個大陰謀家的形象深化到幾乎無以復加的複雜性,堪稱莎翁影史上精彩絕倫的表演巔峰之作。
除此之外,其餘七部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莎翁影史」單元展映電影分別是:佛朗哥·澤菲雷裡( Franco Zeffirelli)導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勞倫斯·奧利維爾( Laurence Olivier)主演的《亨利五世》(Henry V)和《哈姆雷特》(Hamlet)、彼得·布魯克(Pete Brook)導演的《李爾王》(King Lear)、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導演的《麥克白》(Macbeth)、肯尼斯·布萊納爵士(Sir Kenneth Branagh)主演的《哈姆雷特》(Hamlet),以及英國電影協會的全新默片合集《開演!默片中的莎士比亞》(Play On! Shakespeare in Silent Films), 此片由 BFI 國家檔案館編匯目前保存最好的 28 部改編電影作品中的精粹場景而成,在上海展映期間還將由英國音樂家 Stephen Horne 為影片現場配樂。
《理查三世》(1995)
Richard III
導演: 理察·隆克瑞恩
編劇: 伊恩·麥克萊恩
主演: 伊恩·麥克萊恩 / 安妮特·貝寧 / 吉姆·布勞德本特 / 小羅伯特·唐尼 / 奈傑爾·霍桑 / 瑪吉·史密斯 / 吉姆·卡特 / 克裡斯汀·斯科特·託馬斯 / 約翰·伍德 / 愛德華·哈德威克
類型: 劇情 / 戰爭
片長: 104min
1995年版的《理查三世》將故事背景由原著的十五世紀轉換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弓箭、長矛的冷兵器時代發展到坦克、大炮的熱兵器時代。儘管移植到了其他年代,其內在依然是那個鮮明的莎士比亞筆下的故事。
伊恩•麥克萊恩
在那個世界陷入戰爭局面的年代,伊安·麥克萊恩出演的理查三世欲奪取兄長的王位,謀殺、騙婚、殲滅親族無所不用其極。這樣強烈的欲望,驅使他永無止盡的毀掉周遭的人,陰狠冷酷的表現實在不容易讓人聯想到他也是仙氣十足的甘道夫。而劇中其他演員,也個個有看頭,當年剛出頭的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瑞福斯勳爵,女主演安妮特·貝寧早年也是莎劇名伶,獲獎頗多。另一位約克公爵夫人的扮演者麥吉·史密斯,則是大家熟悉的《唐頓莊園》中的老奶奶和《哈利波特》中的麥格教授。
推薦語:
主演伊恩•麥克萊恩此次將來滬參與《理查三世》特別展映活動,他在裡面演活了一個六親不認的惡魔,更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歐洲電影獎影帝。
《羅密歐與朱麗葉》(1968)
Romeo and Juliet
導演: 佛朗哥·澤菲雷裡
編劇: 佛朗哥·布魯薩蒂 / 馬索利諾·達米科 / 佛朗哥·澤菲雷裡
主演: 萊昂納德·懷廷 / 奧麗維婭·赫西 / 約翰·麥克埃尼 / 米羅·奧西 / 帕特·海伍德 / 羅伯特·史蒂芬斯 / 麥可·約克
類型: 劇情 / 愛情
片長: 138min
莎士比亞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自問世以來已被搬上銀幕十餘次,而其中最經典的版本之一莫過於1968年由弗蘭克·傑弗瑞裡導演的版本,至今仍被奉為典範之作,劇情嚴謹而且尊重莎翁原著,完美得無可挑剔。在義大利的維羅納,羅密歐與朱麗葉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兩人卻一見鍾情,私自結婚。由於朱麗葉的表兄挑釁羅密歐,而死於羅密歐劍下。於是兩人越發陷入了理想與現實,愛與恨的衝突之中……兩名主演當年一個18歲一個17歲,年紀與劇中設定相當,顏值逆天、青春無敵。
推薦語:
歷史上最為經典的愛情故事之一,奧麗維婭·赫西在電影中女神般的表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無奈這對最美CP最終卻以悲劇收場。
《王子復仇記》(1948)
Hamlet
導演: 勞倫斯·奧利弗
編劇: 莎士比亞 / 勞倫斯·奧利弗
主演: 勞倫斯·奧利弗 / 簡·西蒙斯 / 艾琳·赫利 / 巴茲爾·雪梨 / 諾曼·伍德蘭 / 費利克斯·艾爾默 / 泰倫斯·摩根 / 約翰·勞裡 / 埃斯蒙德·奈特 / 安東尼·奎爾 / 尼爾·麥吉尼斯 / 哈考特·威廉士 / 派屈克·特羅 / 託尼·塔弗 / 彼得·庫欣 / 斯坦利·霍洛威 / 羅素·桑代克
類型: 劇情
片長: 155min
20世紀最偉大的英國演員勞倫斯·奧利弗於1948年自編自導自演了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悲劇《王子復仇記》,在黑白影像中原汁原味地呈現莎翁筆下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充滿生死抉擇的復仇之旅。當時勞倫斯·奧利弗是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的院長,也是舞臺劇上詮釋莎翁的最佳人選,此版本的哈姆雷特是電影史上最完整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的銀幕形象。影片在1948年的奧斯卡上一舉摘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四項大獎,令勞倫斯·奧利弗成為奧斯卡史上唯一一位憑藉莎劇角色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演員,而飾演女主角的簡·西蒙斯也獲封威尼斯電影節影后。
推薦語:
在電影技術日益革新的今天看來,這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經典之作依舊光芒四射。
《哈姆雷特》(1996)
Hamlet
導演: 肯尼思·布拉納
編劇: 肯尼思·布拉納
主演: 肯尼思·布拉納 / 凱特·溫絲萊特 / 理察·布賴爾斯 / 朱莉·克裡斯蒂 / 比利·克裡斯託 / 朱迪·丹奇 / 傑拉爾·德帕迪約
類型: 劇情 / 愛情 / 驚悚 / 犯罪
片長: 242min
謀殺與暴力、復仇與陰謀、性與欲望、妄想與瘋狂,這些洶湧的激情和情感讓《哈姆雷特》歷久彌新。被深深打動的肯尼思·布拉納網羅了十多位大咖加盟這一版《哈姆雷特》的拍攝,同場大飆演技,成為 90年代莎士比亞作品改編電影熱潮中不可忽視的一大佳作。電影在場景方面極其輝煌和華貴,大量長鏡頭呈現出奢華宮廷景象,堪稱視覺盛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的版本為4小時左右的未刪節版,機會難得。
推薦語:
不僅群星匯集,而且4小時的時間裡每句臺詞都充滿詩情畫意,電影語言爐火純青、寓意深刻。
《亨利五世》(1944)
Henry V
導演: 勞倫斯·奧利弗
編劇: 阿蘭·登特 / 達拉斯·鮑爾 / 勞倫斯·奧利弗 / 莎士比亞
主演: 勞倫斯·奧利弗 / 費利克斯·艾爾默 / 羅伯特·赫普曼 / 弗農·格裡夫斯 / 傑拉德·卡斯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
片長: 137min
年輕的亨利五世聰明、勇敢,深得部下愛戴,由於不甘於法國王子的侮辱而出兵法國,帶領部隊在戰鬥中擊潰法軍取得勝利,逼得法國國王割地賠款並將女兒嫁給亨利五世,從此兩國結為同盟。這部電影另外的亮點在於,拍攝前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英軍遭德軍重創,導演勞倫斯·奧利弗正在軍中服役。英國政府為鼓舞軍民士氣,希望他將莎翁的《亨利五世》改編成電影,特許眾多在軍中服役的演員參與演出,最終出爐的電影甚至得到邱吉爾的盛讚,極大地鼓舞了戰爭中的英國人民,勞倫斯·奧利弗因此拿到一座奧斯卡榮譽獎。
推薦語:
雖然是英國政府支持下的主旋律電影,但最權威的莎翁演員勞倫斯·奧利弗在片中仍然個人風格鮮明,總是貢獻出令人嘆服的演技與臺詞功力。
《李爾王》(1971)
King Lear
導演: 彼得·布魯克
編劇: 彼得·布魯克 / 莎士比亞
主演: 保羅·斯科菲爾德 / 西裡爾·庫薩克 / 蘇珊·恩格爾 / 湯姆·弗萊明
類型: 劇情
《李爾王》與《哈姆雷特》《奧塞羅》《麥克白》並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莎士比亞站在人文主義者的立場上,通過王室家族的內亂和李爾王命運的大起大落,批判了偽善的人倫關係,肯定了同情、博愛的道德原則。而曾在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工作的世界級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在 1971 年導演了電影版《李爾王》,堪稱是空前絕後的一次改編。年邁的李爾王被兩個大女兒的虛情假意所惑,怎料面臨的卻是瘋狂的悲劇,奧斯卡影帝保羅·斯科菲爾德展現出李爾王附體般完美無暇的表演。
推薦語:
《李爾王》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為陰暗的一齣悲劇,所體現的人性之弱令人悲痛。
《麥克白》(1971)
The Tragedy of Macbeth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羅曼·波蘭斯基 / 肯尼思·泰南
主演: 喬·芬奇 / 弗蘭西絲卡·安妮絲 / 馬丁·肖 / 特倫斯·貝勒 / 約翰·斯瑞德 / 尼古拉斯·塞爾比 / 斯特凡·蔡斯
類型: 劇情
片長: 140min
國王的表弟麥克白是一位將軍,因為受到巫女預言的影響及妻子的蠱惑,於是殺了國王奪下皇位,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本片雖然改編自莎士比亞的的戲劇,但無論是從整部電影的氣氛、情緒,還是美術、道具,都展現了一個灰濛濛、溼漉漉的蘇格蘭悲劇。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在拍攝這部電影前,已懷有身孕的妻子在他們加州比佛利山莊的豪宅內被人殘忍殺害。他將對人生所有的憤怒與咒恨盡數投入到這部改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電影中,陰鬱的氣氛與血腥的屠戮充斥整部電影,赤裸裸地呈示陰謀與愛情的絕望宿命。
推薦語:
雖然改編自莎翁悲劇,但其實影片氛圍更貼近當年波蘭斯基內心真實情況,是一部經歷了真實悲劇的導演拍出來的悲劇。
《開演!默片中的莎士比亞》(2016)
Play On! Shakespeare in Silent Film
到默片時代晚期,根據莎士比亞劇目改編影片就多達300部。《開演!默片中的莎士比亞》從24部扣人心弦、詼諧幽默的莎翁經典默片選材,其中還有從未面世作品,經過最新數位化技術處理,加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作曲家和音樂家為此創作配樂,讓莎翁的優秀作品再一次活靈活現地重回大熒幕。觀眾將欣賞到李爾王在巨石陣同肆虐的風暴戰鬥、原汁原味的《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裡小仙子的魔法以及約翰·吉爾古德(John Gielgud)1924年演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位默片時代演員的首部大銀幕作品。
這部影片於6月12日、13日在上海新衡山影院展映,並有被公認為「史上最傑出的默片伴奏家」史蒂芬·霍恩(Stephen Horne)鋼琴伴奏。
推薦語:
一百年前的銀幕經典重現上海灘,從500部莎翁默片中提煉出5部精華影片,只為最愛莎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