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2021-03-01 金陵讀書
蝶戀花·春景

譯文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裡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

注釋
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
子:毛本誤作「小」。「飛」,《二妙集》、毛本注「一作來。」
繞:元本注「一作曉。」
柳」:即柳絮。
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
多情:這裡代指牆外的行人。無情:這裡代指牆內的佳人。

賞析

  本詞是傷春之作。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讚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忘情於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於對現實人生的熱愛。

  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凋謝,所餘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殘紅」,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衝淡了先前濃鬱的傷感之情。

  接著,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綠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通讀全詞,並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顯得沒有著落。而燕子繞舍而飛,綠水繞舍而流,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裡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即柳絮。柳絮紛飛,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於此可見。「天涯」一句,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一致。最後竟被遠謫到萬裡之遙的嶺南。此時,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牆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牆裡有蕩鞦韆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裡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蕩鞦韆。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係。這裡,他只寫露出牆頭的鞦韆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像,在想像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複,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牆裡」、「牆外」分別重複,竟佔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牆內是家,牆外是路;牆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有一種冷落寂寞之感。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牆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牆院裡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牆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後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並不知道牆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裡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嚮往,也許是對君臣關係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像。

  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裡,「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依據《全宋詞》所載的順序,此篇當於蘇軾被貶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時所作。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相關焦點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侍妾王朝雲的未卜先知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侍妾王朝雲的未卜先知吳斌
  • 93.蘇軾《蝶戀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裡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蝶戀花·春景
    【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⑤「柳綿」:即柳絮。韓偓《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亭有懷》詩:「往年同在鶯橋上,見依朱闌詠柳綿。」⑥「何處無芳草」句:謂春光已晚,芳草長遍天涯。《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⑦「牆裡鞦韆」五句: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五:「惱,猶撩也。……,言牆裡佳人之笑,本出於無心情,而牆外行人聞之,枉自多情,卻如被其撩撥也。」又卷一:「卻,猶倒也;謹也。」
  • 每日竇摘|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在蘇軾的愛情中,有過三個至關重要的女性,分別是第一位妻子王弗,第二位妻子王閏之,還有他的侍妾王朝雲。王朝雲在蘇軾的人生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她雖然只是蘇軾的妾,但文才斐然,善解人意,蘇軾與她很是恩愛。這本書裡說,一向樂觀、豁達的蘇軾某次因為說話太直,得罪了同事,在朝堂上受了一肚子氣。回到家,他拍著自己的肚子,問家中的幾個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蘇軾的意思。但還是回答說:「先生肚子裡裝的都是好文章」,也有人說:「不只是好文章,還有見識」。蘇軾聽了他們的回答,不停地搖頭。
  • 蘇東坡: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王朝雲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為蘇軾聊解愁悶。每當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就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
  • 【每日一詩】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讚道:「『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這個評價是中肯的。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可是卻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忘情於現實世界。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正是基於對現實人生的熱愛。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
  • 天涯何處無芳草是指何必單戀一枝花?你這樣理解就大錯特錯了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現在,人們常拿其中的「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來體現自己分手或放棄某人後豁達的心胸,還創了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勸人們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平常用這意思這樣開開玩笑還可以,若你以為這是蘇軾的本意,就大錯特錯了。
  • 「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並非「何必單戀一枝花」,究竟是啥
    「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用來表達愛情的不如意,帶有勸誡的味道。很多人在朋友失戀的時候,用這句話安慰,但蘇軾如果穿越回來聽到了,可能要被活活氣死。事實上,此句的用意極為豁達陽光,可不是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面,而它的上一句也哲理深厚,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經常用的詩句,都被誤傳了。
  • 俗語:「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並非「何必單戀一枝花」,究竟是啥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用來表達愛情的不如意,帶有勸誡的味道。很多人在朋友失戀的時候,用這句話安慰,但蘇軾如果穿越回來聽到了,可能要被活活氣死。事實上,此句的用意極為豁達陽光,可不是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面,而它的上一句也哲理深厚,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經常用的詩句,都被誤傳了。
  • 「天涯何處無芳草」,下半句接力大賽,網友回復太有才了
    每當朋友失戀無助時,我們常常會安慰對方,說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這詩句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說天下女子何其多,何必在一顆歪脖子樹上吊死呢!不過偶然間翻看古詩,才明白這句話一直被誤用了,讓小編都禁不住捂臉,感慨白上了九年義務教育。那麼它究竟出自哪裡呢?
  • 蘇軾情詩「天涯何處無芳草,且留風景伴佳辰」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
    蝶戀花·春景宋代: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暮春時節,杏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二月楊柳風,三月楊柳瘋?
    春風它吹過了我的臉,就像媽媽的手輕輕拂過我的臉——那樣的畫面太美我不敢看。但是,且慢!高僧,我怎見你抓耳撓腮、擠眉弄眼?你的禪定之力去哪兒了?高僧告訴我:不是心動,是風在動。農曆二月的「楊柳風」已過,現在是三月的春風,叫做飛花揚絮「楊柳瘋」。自古以來,中國人將「楊柳」並稱,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 十首描寫芳的古詩詞,莫憂長笛吹花落,天涯何處無芳草
    人生是一棵櫛風沐雨的大樹,願得韶華剎那,開得滿樹芳華;生活是無人涉足的幽谷裡的花朵,恨如芳草,盼望一抹和煦的暖陽。情海茫茫,當千帆過盡,是否還願孤芳自賞;世事滄桑,若紅塵夢斷,能否依然行潔言芳。雖然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可是時光會破碎成滿地的嫣紅,於是南北朝的謝朓心傷離情,「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 蘇軾·蝶戀花
    改變蘇軾對其看法主要是婚後生活。每每蘇軾背誦古文之時,王氏總是坐在不遠處縫補衣服。縱然天才如蘇軾,在背誦浩如繁星的古文之時難免有遺忘之處,妙的是,每每此時總是一旁的「見識淺薄」的妻子從旁提醒。且在生活上,也是對蘇軾關懷備至。蘇軾的第二位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潤之。
  • 跟王老師品詩詞 蝶戀花 蘇軾
    蝶  戀  花宋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大家都知道,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但他也不乏婉約之風的佳作,這首《蝶戀花》就是其中的名篇。《蝶戀花》是一首傷春詞。詞的上片從描寫一株杏樹開始:「花褪殘紅青杏小。」
  • 【每日詩詞】蘇軾|蝶戀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作品簡介】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也題作《蝶戀花·春景》,由蘇軾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描繪晚春的感懷之作。上闋寫暮春自然風光,春去夏來,自然界發生了許多變化。
  • 蘇軾本人最喜歡的一首詞,寫出春景的美妙和動人的佳人,成為佳作
    這種看似矛盾的相融結合,正是蘇軾的獨特與非凡之處。在自己各種題材各種風格的作品中,蘇東坡最喜歡的要屬這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花褪殘紅青杏小」,四季輪轉,冬去春來,春去夏來。當枝頭的杏花飄零,青杏卻在慢慢成長。
  • 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蘇軾
    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 宋詞|蘇軾《蝶戀花·春景》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譯文】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
  • 蘇軾這首詞,唱盡江南春色,千古流傳,為何又千百年來爭議不斷?
    本來打算寫蘇軾的黃州歲月,不意這首詞吸引了我,它清新明快,寫滿江南春色,生動活躍,可人們對它議論紛紛,意見不一,那這是一首什麼詞,又牽出來蘇東坡的什麼故事來,而人們又有什麼理解呢?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就是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