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年末大戲,《風起長林》表現平穩。視頻網站與兩家衛視同步播出後,豆瓣評分8.3,微博能刷到相關熱門短視頻。
但鑑於它的前作《琅琊榜》9.1的成績,《風起長林》還是顯得略微侷促:除了穩健的口碑,它還牽扯到黃曉明的演技、續作乏力、同期競爭環境更激烈等質疑,暫時沒能「爆」起來。當然,觀眾對於一部作品的爆款期待,某種程度是對它信任之下的高要求。
「我自己覺得本來就沒在神壇上,所以不牽扯走下去的問題,這是別人給的。」《風起長林》的導演孔笙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說,「其實不想受到外界的影響,沒有辦法,有的時候,就和長林府一樣的,老被人盯著。」
從兩年多前異軍突起到今天,正午陽光在劇集界的地位確實有點像長林府:打過漂亮的仗,因此有了不錯的地位。但成名的代價是一舉一動都袒露在無數雙眼睛之下,正午陽光因此成了一個顯眼靶心。
而從最初的部部精品到被批評水準下降,這背後當然有大環境的變化:從2015到2017,是中國劇集市場最快速變動的三年,優秀作品集中爆發,觀眾閾值被明顯拉高了。也正因如此,正午陽光在這幾年之內的舉動才更值得關注:一家有著老牌基因的新影視公司如何確保在時代的洪流裡巋然不動?他們又是如何在光環與壓力之下生存,並嘗試抓住劇集行業的新形勢?或許正午陽光,可以作為我們理解這兩年影視行業的一個切口。
2
正午陽光成名於2015年《琅琊榜》與《偽裝者》的大爆,此後,其一躍成為國劇良心代言人。彼時正午陽光成立已有四年,核心為孔笙、侯鴻亮、李雪等人。而這三個人和山影(山東影視傳媒集團)有著密切聯繫,因此也帶動了一句話的流行:山影出品,必屬精品。《闖關東》、《北平無戰事》、《戰長沙》等劇都出自山影。如今正午陽光的靈魂人物侯鴻亮在2014年山影上市前夕加入,並將公司定位調整為獨立製片公司,此前正午陽光的定位是後期公司。他離開山影的原因很簡單:不想帶著枷鎖跳舞,需要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公司大展拳腳。
侯鴻亮的選擇或許可以作為理解正午陽光接下來一系列行為的註腳:雖然它是一家有老牌基因的公司,但絕非鐵板一塊,拒絕市場。
2015到2017年,正午陽光連續出品了都市刑偵愛情劇《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現實題材《歡樂頌》、IP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乍一看與此前《生死線》、《鋼鐵年代》、《闖關東》氣質差異很大,但據說這就是侯鴻亮及其團隊尋求的「新鮮感」。「新鮮感會增加創作者的動力。」侯鴻亮在此前《經濟觀察報》的採訪中強調,正午陽光不會放棄傳統題材的拍攝,但是也想在內容製作、題材類型和播出渠道上探尋新的嘗試。在平衡這點上,侯鴻亮的解釋是:對於題材的選擇有感性和理性兩條線,感性是本心,理性是專業,只有兩條線都合格了,才會去考慮。
跟在題材上的大膽不同,正午陽光的發展軌跡相對謹慎。2015年正午陽光的成功加快了侯鴻亮心中品牌樹立的效率,原本計劃三年,但一年半就達到了。但接踵而來的資源令他開始思考下一步方向:究竟是堅持內容製作,還是多線發展做覆蓋全產業鏈的公司?
2014年前後,國內成立了數家新型影視公司,其中《擇天記》的出品方檸萌影業、楊冪旗下的嘉行傳媒做的就是全產業鏈,市場欣欣向榮。但是當侯鴻亮帶著團隊從美國調研回來之後,還是做出了摒棄「私心雜念」,做內容製作公司的決定。在公司定位這點上,正午陽光的對標是HBO:以內容為根本,吸引資本,帶動公司整體上升。在做好劇目品牌的基礎上,使公司擁有更多可能性。
確定了公司定位之後,很快迎來資本注入。以當時正午陽光的炙手可熱來看,其在資本運作上的步伐並不快,直到2016年才宣布獲得華人文化基金的A輪投資,後者持股25%,成為第一大股東,侯鴻亮以23.5%的股份位居第二。華人文化在投資領域上側重內容傳媒和娛樂行業,這或許是正午陽光認為「價值觀契合」的原因之一。
2017年,《外科風雲》和《歡樂頌2》大眾口碑相對下滑,加之侯鴻亮第二的股東位置,外界開始質疑正午陽光被資本綁架,但侯鴻亮在去年6月的採訪中明確稱,「我們沒有任何對賭,也沒有一年要拍多少部戲的要求。」
而在3個月之後,正午陽光再次發布業務板塊調整公告:「經過與公司各位藝人的充分溝通……即日起,正午陽光調整業務板塊,取消藝人經紀業務,全部精力投入到內容創作中」。
從正午陽光近三年來的運行軌跡來看,先是確立內容公司的定位,後砍掉藝人經紀,不管是為IPO做準備還是遠離輿論的喧鬧,其在內容上的專注不可否認。如果簡單地把製作都市劇和IP劇認為是資本裹挾,那是對劇集行業市場風向的選擇性忽視。事實上,這三年之中,因為某部劇集或者影遊聯動的爆款直接衝擊新三板的公司不在少數。正午陽光顯然不是資本行業裡的掮客。
3
回到《風起長林》,這部劇從視效上來說在2017年的各種大劇之中並不那麼奪目。這其實是正午陽光有意為之,因為他們發現眼下劇集製作都在往上走,只能選擇做了減法,想讓《風起長林》的質感更簡樸一些。
事實上,正午陽光的壓力不僅僅只體現在《風起長林》上,三年來劇集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行業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升,曾經出挑的正午陽光正在面對來自多方的新挑戰。
以視頻網站為依託,許多影視公司得到了資本、平臺、宣發等多重扶持,精品的誕生機率也大大提升,去年《春風十裡不如你》、《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劇,都是兼具流量與口碑的作品。而回過頭看,2015年劇集行業能被稱得上爆款的,電視劇是《羋月傳》、《武媚娘傳奇》,網劇是《盜墓筆記》、《太子妃升職記》,和如今的劇集質量相比都相差甚遠。換句話說,不是正午陽光變弱了,而是它的對手們更強了。
精品的增多也直接導致了觀眾對國劇審美的提高,後者主要表現在對整體製作和細節兩方面上。因為退片風波而備受關注的《九州牧雲記》雖然口碑兩極,但其在服化道上的精緻得到全網一致認可,相較起來樸素一些的《風起長林》自然就沒有《琅琊榜》橫空出世時那麼驚豔。
而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豆瓣評分僅止於7.5,除了演員的桃色新聞影響,很大程度上也是觀眾口味更挑剔了:以丁香園這類專業PGC為代表,他們會在觀劇時注意細節是否與真實行業情況相符,而不僅僅滿足於「好看」。此外,劇集行業的繁榮也催生了一票黑馬型題材,例如《顫抖吧!阿部》、《雙世寵妃》、《鎮魂街》、《端腦》等等,這些小成本劇雖然粗糙,但勝在新鮮,他們不會和正午陽光直接對撞,但多少會瓜分掉一些市場。
除了內容製作上的壓力,正午陽光近兩年在口碑上也有隱憂。口碑上的風險主要來自於正午陽光屢屢被卷進營銷戰。2016年10月,改編自丁墨的《美人為餡》和《如果蝸牛有愛情》同時段開播,於正在微博稱正午陽光操控水軍給《美人為餡》打低分。2017年初,《孤芳不自賞》的製片方克頓又稱正午陽光為宣傳《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故意給自家差評。值得注意的是,《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為純網劇,《孤芳不自賞》為網臺聯動。
2017年4月,環球網又出來一篇文章稱微博用戶「天花」捧兩部熱劇(指《外科風雲》、《歡樂頌2》),惡意抹黑《人民的名義》,矛頭直指正午陽光。但這一事件很快被發現有可疑之處:原始信源網站的主管單位是《人民的名義》製片方兄弟單位;發聲的微博用戶也是個三無小號,並非文娛大V。
以上種種,雖然都無法證明正午陽光操控水軍,但就內容公司而言,被卷進風波實非好事:因為大部分觀眾並不在意事件真相,卻會因為這些事質疑製作公司。也難怪孔笙會自比《風起長林》中的長林王府:不想搞事,卻總是「被搞事」。一位從事多年社會化營銷、影視宣發的金烏(化名)在自媒體娛樂硬糖的採訪中稱,「我做這麼久營銷,動用過所有手段,最沒用的就是水軍。」一個被廣泛引用,佐證正午陽光並未使用水軍的例子是:他們出品的《歡樂頌》第一部與第二部豆瓣評價分別為7.3和5.3,要說水軍控評未免控得太失敗。
在今年早些時候,侯鴻亮在回應對於《歡樂頌2》的種種質疑時曾表示,「某種程度上來說,《歡樂頌2》是在為前一季《歡樂頌》延續的高熱度及觀眾延續的高期待買單」。其實,他的回答放到正午陽光的任何一部作品上都成立:因為此前的熱度和口碑,觀眾對每一部打上了正午陽光標籤的劇都分外嚴格。
這也是三年來正午陽光遇到一系列批評的根本。刻板印象再好也是偏見。但侯鴻亮並未覺得這對公司是一件壞事,在他看來,三年前大眾對正午陽光的讚美是過譽,帶來了一定泡沫,如今觀眾的批評反而能減少這些虛高的部分,從長遠發展來看,這對正午陽光是有益的。
當然,如上文所述,正午陽光也從來不是一個拒絕市場的公司,在種種壓力之下,它也有自己的應對之法。在各家視頻網站放出2018的片單之後,騰訊視頻號稱要承包正午陽光,除了納入IP劇《鬼吹燈》系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簡川訸執導的《都挺好》,李雪擔任導演的《尉官正年輕》以及孔笙執導的《大江大河》都為騰訊獨播。而截至目前為止,騰訊視頻是目前國內流媒體領域付費用戶最多的一家。
「其實並沒有說是什麼精品的保證,只是我覺得大家有一個很好的創作態度,對待一個事情的認真度,我覺得這還是從上到下,從公司這邊的,侯總那裡,大家的態度(是一致的)。或者說的更俗一點,大家情懷是相同的。」
在《風起長林》群訪的最後,孔笙用了一個詞來總結正午陽光現在的態度:情懷。也許這也是正午陽光區別於市場上大多公司的特點:不諱於談情懷。不過,情懷雖好,一切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