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個世紀謀劃一條「天路」,為什麼要這麼久?

2020-12-23 澎湃新聞

11月8日,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和川藏鐵路控制性工程色季拉山隧道、大渡河特大橋三地,以視頻連線方式同時進行,宣布該段正式開工建設。

2020年7月6日,中國中鐵電氣化局施工人員對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接觸網專業首件工程進行復檢。圖|中新社

這次開工的雅林段,是川藏鐵路最後一段,也是最難的一段,工期預計為10年,將於2030年竣工。2011年,外國工程師估計該工程至少要花100年時間。

川藏鐵路連接西藏和四川,在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及民生幸福等方面被寄予厚望。事實上,繼青藏鐵路之後,這第二條「天路」的謀劃,已前後跨越三個世紀……

一條路,為什麼要這麼久?

最後一段,為何到現在才開始建設?

文 | 謝芳 瞭望智庫觀察員 黃慧(實習生)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外有覬覦,國人自省

晚清,靠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的英國進一步覬覦我西藏地區:

1876年,英國借「滇案」迫使清政府籤訂《煙臺條約》,取得由川入藏「探訪路程的權利」。

【註:1874年,英國探路隊探查緬滇陸路交通,英國駐華使館翻譯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馬嘉理到緬甸八莫與探路隊會合後,向雲南邊境進發。2月21日,在雲南騰越地區的蠻允(今雲南德宏州盈江縣芒允)附近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發生衝突,馬嘉理與數名隨行人員被打死。此事被稱為「馬嘉理事件」,也稱「滇案」。】

清政府的步步退讓,助長了侵略者的氣焰。

1885年,英國組織專人潛入西藏,「研究修建鐵路的地段」, 非法「考察」我國西南邊疆。

1888年,英國發動第一次侵藏戰爭,迫使清廷籤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開亞東為商埠,正式叩開了我國西藏地區的大門。

1897年,英國取得滇緬鐵路修築權。據《達威斯滇緬鐵路報告書》記載:「吾等幾難深信處於雲南之臨近,尚有一物產豐富,人口稠密之省份——四川」。可見,英國修築我國西藏地區通往四川的鐵路,不僅是侵略我國邊疆地區的支撐點,更是圖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跳板。

1904年8月,英國武力脅迫地方當局籤訂《拉薩條約》,企圖獨佔西藏鐵路權利。為達目的,英國還積極「向清廷諸公斡旋」,並私自規劃鐵路以「巴脫吾城起,經四川省打箭爐而達於成都、重慶」。

1910年,英國在印度創設「印藏滇蜀鐵道公司」、公開招股,並明言準備興建從印度起、經西藏至雲南和四川的鐵路,野心昭然若揭。

實際上,早在1877年、《煙臺條約》籤訂的第二年,四川總督丁寶楨就意識到:「設藏路一開,則四川全境終失,川中一失,天下藩籬盡壞」。他提出了「固川保藏」的初步設想。

如何守土強國?有志之士們意識到:第一要務在於發展交通。

1895年,清政府發布「自強要策」,正式宣布修建鐵路。第一個提出川藏鐵路規劃並積極推動的,是時任四川總督錫良。

1906年,錫良與駐藏大臣有泰上奏朝廷,提議修建西藏到四川的鐵路,既可抵禦英國侵略、加強國防,又能促進沿途經濟發展,「一舉而有數善」。

根據實際情況,錫良給出了「暫建築單線鐵道」具體方案,以「前藏之布達拉地方為起點」,經由「察穆多經四川省之巴塘、打箭爐及雅州府直達成都省城」。同年12月,錫良還在成都舉辦藏文學堂,將川西鐵路計劃列入課程之中。

此後,清朝最後一任駐藏大臣聯豫、外交名臣張蔭棠等,都對在川藏地區修建鐵路進行過探察和推進。這都說明,川藏鐵路已經進入清政府視野,成為應對邊疆危機的重要手段。

1910年,清政府提出「逐步推進」策略,決定先在川藏之間「敷設軍用輕便鐵路,以期簡便易行」,等到商業振興、礦物發達之時「再行逐漸改築」。

軍閥混戰時期,列強趁火打劫。

1913年,英國向北洋政府提議合資修建「從成都起,經邛崍(今昌都)、拉裡(今嘉黎)、江達至拉薩」的鐵路。北洋政府未予應允,後因一戰爆發,英國黯然退場。

2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誠如孫中山所說,「大西南鐵路建設不僅要考慮社會、經濟及商業利益,還要重視軍事防禦、國防後備等因素。」他辭去臨時大總統後,將主要精力投入中國鐵路事業,「欲以十年時間修建二十萬裡之鐵路」。

1917-1919年,他編成《實業計劃》,將四川至西藏的鐵路列入中國鐵路幹路網之中,既為「中國各地均脈絡貫串,四通八達,成為高度統一連貫之有機體,保證各地經濟流通,內陸荒蕪之地均能開發」。

1928年,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邊防總指揮劉文輝向蔣介石提出「籌設成康、康藏兩路鐵道」,並將其列入戍理西康的計劃之中。「成康、康藏兩路鐵道」,就是川藏鐵路的雛形。抗日戰爭時期,劉文輝多次提及川藏交通問題,然而,國民政府無力擔負如此龐大的工程,而且缺乏高原修築鐵路的技術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1949年後,邊疆地區的發展與安全備受重視,尤其是在國境線超過4000公裡的西藏。50年代,黨中央、國務院指示鐵道部對進藏鐵路進行規劃、勘測及選址,經過多年的勘測論證,提出4個進藏方案——川藏、青藏、滇藏、甘藏。

以上數據來源於2000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的《進藏鐵路:勘查論證緊鑼密鼓 四個方案各有特色》。製圖:瞭望智庫

四種方案各有側重,最終選定青藏線。這是因為這條線最短、地勢相對平緩、沿線工程條件更好、投資最小,前期準備十分充分,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在1956年開始踏勘,1957年完成報告,1958年開始初測,1960年完成全線初步設計、部分定測及站前專業部分施工設計。

其他3個方案線路多經高山峽谷區,河谷下切劇烈,相對高差一般在2000米以上,活動性斷層較多,易發雪崩和滑坡、泥石流,對施工極為不利。說起來,滇藏線比川藏線的難度還要高。

1950-1969年,青藏鐵路和川藏公路相繼開通,5000多位軍民為此獻出了生命。自2001年6月開始,近40萬人次建設者進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區修建鐵路。為人們了解川藏鐵路建設條件、保障物資供應創造了良好條件。川藏鐵路經過區域的電力、通信設施得到長足發展,為鐵路建設提供充足動力。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至次年6月底,共發送旅客約202萬人次、發運貨物1100萬噸,解決了拉薩的物資供應問題,為從成都、拉薩兩個方向同時修建川藏鐵路創造條件。同時,青藏鐵路基本攻克了凍土地段的鐵路建造技術難關,為川藏鐵路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2005年10月15日,青藏鐵路全線鋪軌完工。圖源:新華社

在這一階段,我國鐵路建設飛速發展,掌握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無逢軌道、列車控制、高速鐵路災害預警和減災防災等技術,均給日後建設川藏鐵路提供了重要參考。比如,地處雲貴高原區與長江中下遊平原區接合部的宜萬鐵路,在高墩橋梁和大埋深、穿斷層隧道方面的工程研究和實踐,對川藏鐵路建造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建設川藏鐵路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2008年3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四川代表團88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交《關於儘快建設川藏鐵路的建議》,這條線路將從成都向西南經雙流、蒲江至雅安(此段與成雅城際鐵路共線),過雅安後穿越二郎山至瀘定、康定,出站後向西穿越折多山至塔公,折向南沿川藏公路318國道至雅江、理塘、義敦,出站後向北經沙馬、木曲跨越金沙江,向西經熱曲、曲美至昌都設站,出站後跨越怒江接入八宿、林芝至拉薩。

圖為川藏鐵路線路圖。

2015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四川代表團建議將川藏鐵路作為重大項目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並納入《國家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年3月16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川藏鐵路被列入「十三五」交通建設重點工程,成為重點推進的沿邊鐵路當中的一條重要鐵路線。

技術、理念、政策、投入都有了,但是,川藏鐵路的修建仍面臨重重考驗。

3

難題之一:「上臺階式」的爬升

川藏鐵路起於四川省成都市,經雅安、甘孜、昌都、林芝等地,最終抵達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線運營長度為1927公裡。從地形上看,它貫穿橫斷山脈,穿越地球板塊衝撞帶,並一路西行,深入青藏高原腹地,整個過程需「穿七江過八山」。

【注:即依次經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易貢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等7大江河,穿越二郎山、折多山、高爾寺山、沙魯裡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嶺、色季拉山等8座高山,累計爬升高度達到1.4萬米。】

川藏鐵路線路布置圖。圖源:《川藏鐵路隧道工程》|鄭宗溪、孫其清,《隧道建設》2017年第08期

具體到數字,我們更能感覺到川藏鐵路「上臺階式」的爬升,其東端的成都海拔500米,中間的雅安海拔627米,而康定海拔驟升到2560米,昌都海拔3500米,林芝海拔3100米,西端的拉薩海拔3650米。

2018年10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川藏鐵路成雅段王門坎大橋。圖源:薛玉斌|新華社

中鐵二院主管川藏鐵路勘察設計工作的副總工程師林世金曾說,川藏鐵路相當於在最艱險最複雜的高山峽谷當中,修建世界上難度最大的鐵路「巨型過山車」。

比如瀘定到康定一段,鐵路剛過大渡河就要翻折多山,直線距離只有50公裡,海拔高差卻有2000多米,相當於每公裡要爬50米。這樣的直線坡度,鐵路是沒法爬升的,只能通過「展線」來實現。

【註:在一些穿越崇山峻岭的鐵路線中,由於線路坡度過大,火車會順著山勢盤旋而上,這種迂迴上升的鐵路線就是展線。展線一般有「人」字形、S形、燈泡形、馬蹄形等多種類型。】

採用展線後,從瀘定到康定的線路總長將達115公裡,是直線距離的2倍。即便如此,其最大設計坡度也是目前國內最大坡度,通過雙機牽引加強動力才能實現爬升。

而且展線拉長鐵路線長度,就需要更多工期和投入。對此,川藏鐵路的設計師們找到了更好的辦法。

為克服「過山車」難題,川藏鐵路轉而「削山尖」「砍谷底」,讓鐵路從半山腰穿過,並建設多座高墩大跨度橋梁和多個超長隧道,以實現橋隧相連。其中,時速200公裡的跨怒江特大橋,橋長約1200米、高達700米,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度、最大高度的鐵路橋。這種「一跨過江」的設計,比原來的展線方案縮短了36公裡,預計節省投資35億元。

4

難題之二:沿線險象環生

青藏鐵路全線有7座隧道,累計9.074公裡,最長的是1.686公裡的崑崙山隧道。川藏鐵路全線隧道共計198座,總長1223.451公裡,佔線路總長的70.2% ,其中特長隧道46座,長724.441公裡。

在前期勘探過程中,川藏鐵路沿線區域共梳理出逾1000個有一定規模的地質災害點。即便具體線路規劃會避開絕大多數災害點,川藏鐵路沿線的修建環境仍然充滿挑戰。

四川橫斷山區地形圖。

高溫

川藏鐵路所經地區屬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全線約有50個對線路有影響的高溫熱泉,約15個隧道可能存在高溫熱害。以桑珠嶺隧道工程為例,隧道開挖最高巖溫可達86℃,是目前我國鐵路隧道修建中遇到的最高巖溫。

有關研究顯示,高溫區段施工人員在作業面附近短暫停留即出現胸悶、嘔吐、昏厥現象的工人,佔到開挖班組總人數的70%,且持續工作時間均不超過2小時。

而且,高溫會損壞設備,挖掘機、裝載機、出碴車等機械進入高溫洞內作業超過40分鐘,就會出現「開鍋現象」——引擎工作溫度過高,普通導爆索、導爆管在環境溫度達到60℃時,會出現軟化、性能不穩定、瞎炮等異常情況。施工人員只能通過設置接力風機加強通風、安裝自動噴淋系統灑水、放置冰塊等措施來降低洞內溫度。

高地應力問題

川藏鐵路沿線穿越8座高山,隧道埋深最深處達2600米,高地應力問題不可避免。在高地應力影響下,完整新鮮的硬質圍巖會發生爆烈,甚至能將巨大巖石拋擲十數米之遠。巖爆的強度大、頻率高,一般持續時間達2-6小時,最長可超一周,甚至會在幾個月後發生二次巖爆。這在世界隧道施工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

有害氣體

修建隧道時,施工人員還會面臨有害氣體的威脅。2016年7月20日,米林隧道橫洞在施工過程中,忽然湧出不明氣體,現場施工人員出現頭暈、噁心,鼻、眼、呼吸道不適等生理反應。相關研究發現,康定-林芝段隧道可能有甲烷、二氧化氮、氨氣、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

地質問題

並且,川藏鐵路穿越青藏地震區的龍門山地震帶、鮮水河—滇東地震帶、藏中地震帶及喜馬拉雅地震帶。沿線地質運動強烈,大地震頻發,據史料記載,該沿線區域發生7級以上地震至少22次。川藏鐵路沿線分布有季節性凍土,主要在新都橋和理塘盆地,最大凍結深度為1.6米。凍土區地下水隨季節變化,對橋梁隧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影響較大。

理塘盆地凍融地貌。圖源:《川藏鐵路隧道工程》|鄭宗溪、孫其清,《隧道建設》2017年第08期

氣候與生態

川藏鐵路起於四川盆地,溫暖潮溼,線路經過雅安-鷓鴣山-二郎山則過渡到高原氣候,降水量與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遞減,夏日最高氣溫可以達到36-40℃,冬季最低氣溫可以降至零下21℃,晝夜溫差大,降水量範圍在450-1127毫米且分布不均。惡劣、不穩定的區域環境也會加大施工難度。

川藏鐵路經過的區域是我國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核心區域,這裡有數十處國家級保護區、近百種包括大熊貓在內的珍稀動植物,生態環境敏感,環境保護任務艱巨。

5

兩端推進,攻堅克難

辦法總比困難多,川藏鐵路共分三段,主要採用興建新線與合併舊線的方式,兩端推進。

成都-雅安段,於2014年12月6日開始建設,全長41.48公裡。次年3月,從四川丘陵地區向高原過渡的第一個隧道——全長1739米的金雞關2號隧道竣工,成雅段加快了修建速度。2018年12月28日,成雅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拉薩-林芝段於2014年12月19日動工,作為西藏境內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全線設計時速160公裡,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建起120座橋梁和47座隧道,包含14座高風險隧道,6座萬米特長隧道,橋隧總長佔線路總長近75%。

2019年12月1日,中鐵十一局鋪架隊工人在進行拉林鐵路第二次跨越雅魯藏布江的鋪軌。圖源:覺果|新華社

拉林鐵路的施工人員相繼克服了巖爆預測預報、穿越冰磧層和風積沙層等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擁有32項專利,湧現出許多先進工作者。

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彭祥華,負責的是地質最複雜的東嘎山隧道。那裡的山體屬於碳質千枚巖和石英粉砂巖構造,遇水就會軟化,被稱為「軟豆腐」巖石層。在這種條件下進行爆破作業,難度和風險極高。

為了完成這一世界級難題,彭祥華和同事們制定了精準爆破方案——爆破面上打好幾十個炮孔,不同炮孔之間的起爆時差必須控制十分精準,才能達到預期爆破效果。經過極為嚴苛的起爆程序設計,以及對每個炮孔的相對位置、裝藥量、引爆時間等進行精準控制,最終將爆炸誤差控制在15毫秒以內,一舉攻克了這個爆破難題。

在一次爆破中,山體蓄水湧出,一旦水勢過大泡軟巖體,很可能就會出現塌方,已經完成的工作量將完全報廢,進而影響到整個線路的工期。設計院、監理、施工單位等多方緊急召開研討會,最終一致認為彭祥華「再爆一炮」的建議是最佳解決方案。

彭祥華在接過任務後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那就是這一切都必須由他自己來完成,即使最細微處都要他親手操作。當時,大面積巖層已經浸溼軟化,隧道爆破面上圍巖部分非常差,隧道很可能崩塌。最終,彭祥華一個人裝炸藥、埋雷管,身先士卒排除啞炮,才排除了險情。

彭祥華還提出了多種創新施工工藝,極大降低人工作業量,提前8個多月完成工期,節約資金約2000萬元。2017年,他獲得了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2019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現在,他仍奮戰在川藏鐵路的建設一線。

正是2萬名「彭祥華式」鐵路建設者們的艱辛工作,推動了川藏鐵路的快速建設。

2020年4月7日,拉林段重點控制性工程——米林隧道成功貫通,藏噶隧道同日貫通。至此,川藏鐵路拉林段全線47座、共216.5公裡隧道全部貫通,為該段線路按期開通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6月20日,世界上海拔最高、跨度最大的鐵路鋼管混凝土拱橋——藏木雅魯藏布江雙線特大橋現澆主梁成功合龍,全長525.1米,提籃式主拱跨徑430米,橫跨雅魯藏布江,標誌著全線120座橋梁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9月20日,藏木雅魯藏布江雙線特大橋完成鋪軌。

圖為藏木雅魯藏布江雙線特大橋。

拉林鐵路預計在2021年通車。

6

新技術加持,攻克最難關

在川藏鐵路的三段中,成都至雅安段已開通運營,拉薩到林芝段在建,僅剩下位於中間部分的雅安至林芝段,是業內公認的「最難段」。

今年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信息顯示,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同意新建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國家項目估算總投資約3198億元,其中徵地拆遷費用67億元。

10月31日,雅林段先期開工段「兩隧一橋」及施工供電工程招標結果開始公示,這標誌著川藏鐵路建設即將進入工程實施階段。先期開工段「兩隧一橋」及施工供電工程施工招標標段共分為7個,計劃11月10日開工,2030年竣工。

11月8日,雅林段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和川藏鐵路控制性工程色季拉山隧道、大渡河特大橋三地,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同時進行,宣布該段正式開工建設。

為何選在此時?

多個首次應用的新技術,給中國人攻下川藏鐵路最難關帶來了更足的底氣。

首次採用「空天地」綜合勘察技術。

鑑於險峻的自然條件、複雜的地質構造等環境,勘察設計單位藉助無人機三維影像、衛星平臺、高空索道等技術,精準勘察。中鐵二院近半年時間利用大飛機往返飛行33架次,完成約2.27萬平方公裡地形圖,無人機航拍30架次,完成約700平方公裡地形圖。在鐵路工程中,這是第一次用無人機進行大比例尺地形測繪,完成了高精度1:500地形圖。

首次運用「航空物探」。

為突破高海拔、大高差的地形限制,設計單位首次在鐵路勘察中應用航空物探勘察技術,採用立體三維探測成果,平面、切面、剖面聯合解譯,指導地質選線,為評價「長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質條件提供依據。

【註:「航空物探」是通過飛機上裝備的專用物探儀器,在航行過程中探測各種地球物理場的變化,研究和尋找地下地質構造和礦產的一種物探方法。】

川藏鐵路勘察設計總指揮部副指揮長鄭宗溪表示,「以往『航空物探』多應用於尋找礦藏,探測深度多在數百米。」雅林段全線地質條件複雜,「長大深埋」隧道密布,其中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隧道最大埋深達1600米,一般設備無法滿足需求,使用「航空物探」,是「高寒複雜艱險山區鐵路地質勘察模式的一種突破和創新」。

首次在鐵路行業利用超深定向水平鑽探。

針對高原山高谷深、地形艱險的特點,設計單位打破傳統,運用超深定向水平鑽探勘探隧道。拉月隧道全長31.67公裡,隧道最大埋深2080米,為全線之最,在它的勘察現場,就有多根鑽杆接續深入山體。

中鐵一院川藏鐵路指揮部副指揮長席新林表示,「這一孔口高程2606米,設計孔深1400米,以獲取巖體強度、地應力等重要參數。」

另外,針對生態環境保護,設計單位在選線過程以「繞避為主,保護優先」為原則,繞避了環境敏感區的核心區域,同時圍繞多類生態環境主題開展專項研究,並全面徵求專家、政府意見,運用於項目設計。

早在2019年12月,《新建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植物多樣性影響及保護研究》等12項專項研究論證就通過了19位行業權威專家審查。今年年初,川藏鐵路公司正式成立,並將相關要求納入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正如川藏鐵路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何財基所說:「科技部專門為一條鐵路項目的生態環保工作進行重大科技攻關研究,聯合單位之多、涉及範圍之廣、研究成果之豐富,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前所未有。」

川藏鐵路一旦建成,從成都到拉薩的時間將從48小時減少到13小時,從北京到拉薩的時間將從約42小時減少到約22小時;西藏將獲得兩條鐵路支撐,鞏固物資供應渠道,極大地激發地區活力和改善當地民生。

更重要的是,它將同青藏鐵路、蘭新鐵路一起,成為保衛我國西部安全的堅強臂膀。

【註:蘭新鐵路東起甘肅省蘭州市,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山口市,全長2423公裡,始建於1952年,完工於1962年。】

參考資料:

1.晚清、民國政局下「川藏鐵路」的歷史變遷研究|賈媛,《中華文化論壇》,2017年第7期;

2.從「固川保藏」到「籌邊援藏」:晚清西南邊防意識之形成——以丁寶楨督川十年(1876-1886)為例|徐君,《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2期;

3.試論新中國成立前川藏鐵路的規劃及其意義|陶長雨,《學理論》,2014年第36期;

4.進藏鐵路:勘查論證緊鑼密鼓 四個方案各有特色|《人民日報》2000年12月11日;

5.川藏鐵路 時代的呼喚|劉昌福,《四川檔案》,2009年第1期;

6.川藏鐵路修20年太慢了?外國工程師曾估計要100年|餘鵬鯤,觀察者網,2020年11月13日;

7.論修建進藏鐵路及首期線路的確定|唐少卿、王明奎,《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8.青藏鐵路海拔5072米 為世界上海拔最高鐵路|中國廣播網,2009年8月31日;

9.川藏鐵路建設的挑戰與鐵路建設的創新|羅輝,「川藏鐵路建設的挑戰與對策」2016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國鐵道學會,2016年;

10.川藏鐵路猜想|曹妍、袁曄、文濤、董瑞豐,《瞭望》新聞周刊,2011年5月;

11.川藏鐵路建設列入「十三五」重點項目|張京品、樊曦,新華社,2016年3月18日

12.什麼是川藏鐵路,何以令人生畏又非建不可且必建成?|王富華,公眾號「工蟻看世界」,2018年11月16日;

13.明年上半年 川藏鐵路將確定全線線路走向|熊筱偉,四川在線,2016年12月21日;

14.川藏鐵路高地溫隧道降溫技術及效果分析|嚴健、何川、曾豔華、汪波、張鈞博,中國鐵道科學,2019年第5期;

15.川藏鐵路隧道工程|鄭宗溪、孫其清,《隧道建設》,2017年第08期;

16.川藏鐵路康林段有害氣體特徵及危害研究|陳德君、蘇培東,《鐵道工程學報》,2019年第6期;

17.淺談川藏鐵路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分析|羅遠煜,「川藏鐵路建設的挑戰與對策」2016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國鐵道學會,2016年;

18.克服多項世界級工程難題拉林鐵路施工進入「快車道」|張偉、何蓬磊,中國新聞網,2020年4月8日;

19.拉林鐵路全線隧道今日全部貫通|德慶白珍,央廣網,2020年4月7日;

20.川藏鐵路「兩端推進」:從成都平原爬上「世界屋脊」|陳天湖、周相吉,新華社,2017年1月9日;

21.彭祥華:「半路出家」的「爆破王」|共產黨員網,2019年7月19日;

22.川藏鐵路拉林段隧道全部貫通!預計明年開通運營|微信公眾號「中國鐵路」,2020年4月7日;

23.川藏鐵路拉林段120座橋梁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微信公眾號「中國鐵路」,2020年6月21日;

24.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獲批:1011公裡總投資約3198億|莊岸,澎湃新聞,2020年9月30日。

原標題:《跨越三個世紀!一條路,為什麼要這麼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韓紅:每一條「天路」,都會通向「天亮了」的世界
    韓紅本來就醉心於唱歌,再加上和繼父摩擦不斷,一家三口更是過得難上加難,亂上加亂。為了賺學費,奶奶日出而作,日入仍然不息,再苦再累,也沒有問雍西要什麼撫養費。奶奶還經常教育韓紅一定要有愛心,竭盡全力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活了146年,跨越了整整三個世紀
    根據印度尼西亞官員認可的文件,Gotho先生活了整整一個半世紀。Gotho一生中共娶了四任妻子,最後一任死於1988年,他的曾孫都有孫子了,自己卻還活著。Mbah Gotho在1992年就為自己購買了墓碑,他的家人在他的孩子的墳墓旁為他準備了一個墓地。他說,他的孫子們現在都已經獨立了,他想要的就是死。自122歲以來,他就一直為死亡做準備,但是死亡一直未敲響他的大門。
  • 韓紅的《天路》不只是一首歌,它是一條路通向美好的路
    「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盼望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長江黃河的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發祥地之一,青藏鐵路的修建意義重大,臧家兒女站在家門口盼望著、等待著青藏鐵路的修建,遠遠看去,鐵路像是一條巨龍,更是說明了青藏鐵路的偉大。
  • 跨越喜馬拉雅山的神奇「天路」——乃堆拉山口新朝聖路線開通紀行
    跨越喜馬拉雅山的神奇「天路」 ——乃堆拉山口新朝聖路線開通紀行 駐印度大使樂玉成 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印領導人就增開經乃堆拉山口的印官方香客朝聖新路線達成重要共識。
  • 整整七年,下莊人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裡長的「天路」
    20年來的近百篇新聞報導,概括起來,主要關注毛相林與「三條路」:一是他帶領村民七年拼搏,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連通外界的公路;二是他帶領大家蹚出「脫貧路」;三是他為下莊鋪就「小康路」。 毛相林是大山中的一位普通農民,但他的意志和內心並不普通。不少媒體把他視為「下莊精神」(或「愚公精神」)的集中代表。這些說法高度凝練,讓我難以感受那精神的肌膚,感觸不到熊熊燃燒時的溫度。
  • 涉縣聖福天路:一條串起太行山美麗鄉村的旅遊公路
    聖福天路位於河北涉縣 ,是一條新的旅遊線路,從涉縣的雞鳴鋪到聖寺駝,全長20多公裡,路陡彎急,一路風景很美,如果你沒有來過太行山,建議你來看一看,感受一下太行山的壯美與雄渾,如果你來過 太行山,建議你走走天路,欣賞一下太行秋色,秋天是太行山最美的時節。
  • 韓紅《天路》背後的真相,感動無數人
    這樣野蠻的刑罰或習俗,數不勝數,讓人毛骨悚然,而這些農奴已經被奴役千年之久。給地主耕種的瘦弱老人他們只是待宰的牛羊,又何談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對他們來說,世界,就是鐐銬所及之地。他們的路,只是從土屋到地主的土地,一直到生命終結。
  • 【雷夢拉】跨越半個世紀的故事
    通常我都是先有一些構思,然後開始寫作,有時候會折返回去,看看怎樣突出一個角色的某一個特點。在《我的百萬美元夢》這本書中我寫了一段羊戲服的故事。實際上,當時是有一家女性雜誌邀我去寫一篇關於雷夢拉在聖誕節的故事。我就寫了這篇,故事名為「雷夢拉和三個智者」。但是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雷夢拉究竟是如何讓自己穿上用舊睡衣改造的羊戲服,她是如何成長並說服自己的呢。
  • 歌曲《天路》音樂鑑賞
    今天要為大家帶來一首非常有名的歌曲《天路》,這首歌是由屈塬作詞,印青作曲,由韓紅演唱的。這首歌曲現收錄在韓紅2005年發行的專輯《感動》中。在,同年的春節晚會,韓紅獻唱了這首歌,並憑藉這首歌獲得了2005年最受喜愛的春節晚會節目的三等獎。
  • 青春熱血 芳華熱土——大型原創舞劇《雪域天路》北京二輪演出
    這樣一條接通天地的神之通途,這樣一幅幾代人熱血鑄就的畫卷,將集中在短短兩小時內匯聚於劇場舞臺上濃縮迸發,這將是一種怎樣的能量凝聚和力量的爆發?又將是怎樣一種震撼身心的視聽衝擊? 《雪域天路》以青藏鐵路三代建設運營者為主線,向超越時代的奉獻精神禮讚。
  • 《足跡:共和國記憶》丨天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盼望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天路》,以優美的旋律勾勒出修建青藏鐵路增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的景象。
  • 史上做的最久的遊戲!跳票15年,開發時間整整跨越了一個世紀?
    遊戲的這種「跳票」行為,大多數原因是因為佳作都需要反覆打磨,才能帶給玩家良好的遊戲體驗,而今天這部從1996年就開始開發,並宣布於次年發布的遊戲,卻不斷跳票,整整磨礪了15年,跨越了一個世紀2001年5月,遊戲在不斷開發中迎來了21世紀,一部遊戲的開發竟然跨越了一個世紀,而這次,3D Realms放出了幾年來《永遠的毀滅公爵》的第一個視頻!在這種激動人心的時刻,官網宣稱:「這不是在開玩笑。」
  • 祖國逆天的20條天路,去過9條不枉此生!
    有一種速度,叫中國速度有一種基建,叫中國基建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個稱號叫「基建狂魔」:5小時能給鐵路搬家,9小時能給火車站大改造,43小時能重建立交橋,10天能建一個醫院……中國速度,令人稱奇!中國基建,令人震撼!要知道,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公路能通車的只有7.5萬公裡,到1978年,也只有12萬公裡。
  • 歌詞《天路》英漢雙語
    天路作者 石順義漢譯英 周柯楠Heaven Road By Shi Shunyi Translated by Zhou Kenan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上了霞光Earlysight of eagles in the sun glow 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Flying across the blue sky like an auspicious cloud And bringing auspiciousness to the Tibetan sons and daughters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
  • 一條通往天堂的路,一首送給天路的歌,一次震撼心靈的旅行
    即使這首歌從出版到現在已經過去很多年,但是它一直都是那一首送給那一條通往遠方的歌,它存在的意義從未消失過。還記得在那個時代的中國,技術不行,國力也沒有發達國家那麼強勢,但是為國家的安危,為了邊疆的國防,有無數的愛國之人為了這個國家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聽到這首歌,我們最因該記住那段歷史。
  • 草原天路—痛並快樂著
    人物:顧堅,李世權(小權),路浩(浩哥),劉志超(超哥),胡罡(博士),陳浩(學長),簡繁(繁哥),李碩(碩哥),劉通(通爺),孫西軍(猴哥),傅鴿(小煤球,哥哥),胡晨雪(小樹兒),牛哥(老牛)。路線:北沙灘橋-昌平-八達嶺-康莊-懷來-下花園-宣化-張家口-野狐嶺-草原天路-樺皮嶺-赤城-海坨-康莊-八達嶺-北京。
  • 【方志四川•紀實】熊蕊 高曉軍 ‖ 穿越千年,「天路」再一次從...
    然而,早在遠古時代,古人開始遷徙流轉和商貿交易,便在雅安的崇山峻岭中踏出一條條原始道路。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道路本身的格局,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定下。 穿越千年,「天路」再一次從雅安出發。春秋中期,楚國要將黃金東運至楚,山川間阻,路途遙遠,為此要選擇一個路途較近,既便於管理又方便運輸的地點,就以嚴道(滎經)最為適宜。秦漢時代的嚴道,北與邛崍為臨,包括今天的雨城、天全、蘆山和滎經。這裡緊鄰青衣江,是通往長江航運的起點。李炳中介紹,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嚴道不僅東運便利,防禦羌族入侵也比較有優勢。歷史、經濟、民族……種種原因致使古代雅安擁有重要的樞紐價值。
  • 75雙草鞋 見證跨越三個世紀的紅色愛情
    這段跨越三個世紀的愛情故事,也被稱為「最悲傷的紅色愛情經典」。6月11日,江西網絡臺記者隨「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團一行走進葉坪革命舊址群,在這裡你能感覺到厚重的歷史感,也能聽到許多動人的紅色故事。「這裡曾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共和國的搖籃,也是二萬五千裡長徵的決策地和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
  • 跨越世紀的愛戀:莎士比亞與其妻安妮·海瑟薇在21世紀再次相遇?
    這一篇文章喵喵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段跨越世紀的愛戀」,他們的愛情故事可不是影視劇,是真真實實存在的!21世紀的安妮·海瑟薇與「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大多數女生小時候也會幻想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故事,但他們終究是童話故事。
  • 《天路歷程》動畫電影(中文配音+中文字幕)
    答案是英國經典名著《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是由英國布道家本仁約翰於獄中寫成,於1678年出版。這部福音寓言史詩,不僅是作者自身的信仰經歷,也是基督徒成聖過程的寫照,至今已有兩百多種文字譯本。如今,一部全新的動畫電影《天路歷程》推出了,以老少鹹宜的方式重新講述班揚的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