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阿奇黴素類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綜述

2020-12-24 騰訊網

本文作者:麥田兔子 轉載留言即可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AZM)是第二代廣譜合成大環內酯抗生素,自1980年以來用於治療廣泛的細菌和分支桿菌感染所致的呼吸道及皮膚感染疾病,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清單,並在全球大規模生產。之後,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其同時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它已被用於2003年SARS以及2012年MERS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它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應用的隨機試驗數據。目前科學家已通過體外和藥物篩選確定其為SARS-CoV-2的候選治療藥。

近日,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發表了一篇名為「Azithromycin in viral infections」的綜述,總結了大環內酯特別是Azithromycin(AZM)在體外、小鼠以及人類臨床試驗中的抗病毒和抗炎特性,包括抗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寨卡病毒、伊波拉病毒、腸道病毒和冠狀病毒的機制;此外,也詳細整理了其在吞噬細胞等炎性細胞內的抗炎機制研究進展;最後討論了其作為治療COVID-19候選藥物的臨床數據及潛在價值,為幫助全球應對COVID-19的傳播提供了更多信息。

AZM抗病毒效應機制

AZM與鼻病毒(Rhinovirus,RV)、甲型流感病毒:

已有研究證實AZM、紅黴素等在原代人支氣管上皮細胞(PBEC)中可以減少RV的複製和釋放。單獨使用AZM可以增加病毒IFNs和ISG的mRNA表達。在一項大型的臨床試驗中發現AZM顯著減少40%的哮喘發作,但其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上調ICAM-1有關。

奧司他韋合併AZM以及克拉黴素、紅黴素、螺旋黴素均可用於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療。

AZM與寨卡病毒:

在針對寨卡病毒感染治療的2177種藥物篩選中發現,AZM降低了病毒的增殖和病毒誘導的膠質細胞系及人星形膠質細胞的細胞病變效應。體外研究表明,AZM可以在寨卡病毒生命周期的晚期有效抑制病毒感染。與對鼻病毒的調控作用相似,AZM可以通過上調I型及III型IFNs及其下遊ISGs調控寨卡病毒,此外AZM可以誘導抗病毒模式受體(PRPs)MDA5和RIG-1以及TBK1、IRF3的磷酸化。

AZM與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分為四類,即:Alpha-, Beta-, Gamma-, Delta病毒,其中,Beta病毒包括MERS-CoV, SARS-CoV以及COVID-19的病原體SARS-CoV-2。已知有三分之一的MERS-CoV感染患者使用AZM治療。因為I型IFN可在體外抑制SARS-CoV和SARS-CoV-2的複製,AZM可增加感染誘導的IFNs應答,提示AZM也具有抑制COVID-19的潛在價值。

隨著COVID-19的爆發,研究人員對1520種已批准和非專利藥品進行了篩選,發現其中90種藥物可以抑制SARS-CoV-2病毒複製。有研究顯示對羥基氯喹(HCQ)和AZM這兩種候選分子,可以協同抑制SARS-CoV-2在Vero細胞中的複製。樣本量少及可能存在的心血管副作用是研究人員擔心的問題,但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也表明其對心血管的影響很低。此外,人們也擔心HCQ和AZM之間潛在的相互作用會增加發生副作用的風險,提示仍然需要更多的數據為二者的協同作用提供證據。另外有臨床試驗證實AZM與兒童冠狀病毒患者的病毒載量減少密切相關

圖1 AZM的抗病毒(綠色)以及抗炎(紫色)示意圖

表1 AZM的抗病毒研究

AZM抗炎機制

病毒可以直接攻擊宿主細胞損傷組織,此外,大多數包括COVID-19在內的感染導致的重症及死亡常常歸因於宿主的免疫反應。

AZM和其他大環內酯具有許多免疫調節特性,這些特性已被證明對廣泛的呼吸系統疾病有臨床療效,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AZM經口可以快速吸收,血漿半衰期約為三天,所以可以長期維持高度且穩定的組織濃度。

大環內酯的顯著特點是可以在宿主細胞中積累,尤其是吞噬細胞,它們可在吞噬細胞的溶酶體中濃縮100 ~ 3000倍,在細胞死亡時釋放。有研究證實在炎症急性期,AZM通過對Erk1/2信號通路的調節刺激中性粒細胞脫粒以及吞噬細胞相關的氧化作用。AZM可降低包括IL-6、IL-8 (CXCL8)、TNF114和GM-CSF在內的炎症因子表達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2、-9、-10和-13的表達,調節脂質代謝和細胞周期。

大環內脂類主要通過三條途徑調節免疫反應,一條途徑是通過與macrophilin-12結合,抑制鈣調神經磷酸酶,從而激活T細胞,抑制許多免疫細胞,包括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第二條途徑為通過抑制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的活性,在T細胞激活和粒細胞分化中發揮作用,抑制細胞增殖和CD4+ T細胞細胞因子的分泌。第三條途徑是對NFκB和AP-1的調節。AZM可抑制NFκB的組成之一p65,減弱NFκB在肺上皮細胞激活。在巨噬細胞中,AZM通過抑制AP-1減弱脂多糖誘導的促炎細胞因子,增加吞噬能力,增強溶酶體抗氧化能力,促進巨噬細胞M2的極化。在體外,AZM通過抑制CD40、CD86、MHCII和IL2表達,增強細胞吞噬能力,調控樹突狀細胞的分化和成熟。

總的來說,大環內酯對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產生促炎細胞因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顯著的是對肺中性粒細胞的積累、粘附和凋亡的調控作用。因此,AZM的抗炎特性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表2 部分AZM抗炎研究

AZM治療COVID-19的臨床研究

除了抗病毒特性外,AZM的抗炎作用在抑制細胞因子風暴(甲型流感和COVID-19的顯著特徵)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COVID-19感染時,促炎細胞因子包括TNF、IL- 1、IL-6、G-CSF和IP-10會大量產生。與COVID-19相關的大多數死亡為晚期呼吸衰竭的突然死亡,平均發生在症狀出現後第14天,此時病毒載量顯著下降。嚴重的COVID-19感染與肺泡巨噬細胞的受損和促炎單核細胞源性巨噬細胞的湧入有關。

最近的臨床試驗表明地塞米松可以有效降低晚期COVID-19患者的呼吸衰竭和肺部損傷,證明控制疾病進展中的炎症至關重要,但早期的低炎性反應患者並沒有在抗炎治療方面獲益,這為AZM治療COVID-19提供了一個治療窗口,即在患者感染早期到肺部衰竭階段進行幹預,減輕肺部炎症。目前,已有80多個針對AZM對COVID-19療效的臨床試驗在進行。給藥方案、治療時間、是否與羥氯喹聯合使用,以及不同人群之間治療的差異都需要考慮。

但目前抗生素耐藥性的迅速蔓延尤其令人關注,廣泛使用AZM治療病毒感染會不可避免增加耐藥菌產生的風險,有數據表明肺炎淋球菌耐藥率的增加與AZM的全球銷售有關,在我國,對肺炎支原體的耐藥率接近90%,對肺炎鏈球菌的耐藥率接近100%。因此,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值得廣泛關注。

最後

治療新冠病毒藥物的開發不僅要考慮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還要考慮經濟性,鑑於COVID-19的廣泛傳播,確保治療藥物在各個發展和經濟水平上的國家都能容易接受非常重要。鑑於AZM已被證實的安全性、可購性和全球實用性以及目前臨床對COVID-19治療藥物開發的迫切需要,進行設計良好且實施良好的隨機臨床試驗變得非常必要與急迫

大環內酯,特別是AZM,具有較長的治療半衰期,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療細菌性疾病的強有力證據,是非常吸引人的分子。大環內酯類無疑具有光譜的抗病毒活性,其額外的抗炎活性為其減少某些病毒性疾病的免疫病理反應提供了可能性,在治療COVID-19等病毒感染方面具有廣闊前景。

此外,若研究顯示了AZM的臨床療效,那麼確定哪些人群受益以及使用什麼標準作為臨床適應症將是至關重要的。此外,還需要進一步的人體體內機制研究,以確定多種潛在機制中哪一種在疾病患者中佔主導地位。

相關焦點

  • 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醫生提醒:亂用抗生素後果不堪設想
    抗生素≠消炎藥,亂用後果嚴重!對抗感染藥物被大家俗稱為消炎藥,它主要應用於非感染性的炎症,比如有抗原刺激、無創性外傷、自身免疫等導致的炎症。阿司匹林常用於輔助冠心病、中風患者的治療,可以起到解熱鎮痛、抗血小板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哮喘患者服用此藥可能會引發劇烈咳嗽,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服用可能會加重出血。
  • 常見的三大抗生素:阿莫西林、頭孢、阿奇黴素,它們的區別在哪?
    此外,有統計顯示,我國70%的家庭有常備抗生素藥物的習慣,甚至有的家庭覺得抗生素越貴越好,喜歡看廣告隨意購買抗生素,抗生素治療的療程過長和頻繁更換抗生素等情況也非常普遍。濫用抗生素情況在農村更是泛濫,有統計顯示超過70%的農村居民在感冒時會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 防治秋冬季常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協和醫生這麼說
    北方地區秋冬季天氣多變、晝夜溫差大,並且空氣乾燥;室內空氣流通較差;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感染人群的機率顯著增加。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往往在秋冬季節高發。大家保持警覺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了解、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阻止呼吸道疾病對機體的侵襲,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護者。
  •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什麼?從幾個方面,對感染性心內膜炎進行了解
    從疾病特點及併發症對其進行了解1、什麼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臨床分型較多,在疾病的早期,體徵不是特別多,所以要進行對於診斷和治療的難度也會加大。1、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因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由細菌、真菌及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微生物直接引起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發炎。和風溼病與類風溼病這類非傳染性心內膜炎不同。
  • 抗生素和消炎藥差別很大,很多人都吃錯了!關於消炎,千萬要知道這些...
    一、由病原微生物導致的「感染」,必須抗感染治療。抗菌藥物能夠殺滅特定的細菌或真菌,抗病毒藥物只能對付特定的病毒。如果用抗菌藥物來對付病毒,則是「對牛彈琴」。二、治療非「感染性」的炎症,比如跌打損傷後的「疼痛」、「腫脹」,可以選擇消炎止痛藥物,像布洛芬(芬必得)、雙氯芬酸鈉(扶他林)、塞來昔布(西樂葆)。三、治療一些自身免疫介導的炎症,要選擇抑制自身免疫功能的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甲潑尼松龍(美卓樂)等。
  • 川普力推「羥氯喹+阿奇黴素」治療新冠,並非人人可用!
    a treatment of COVID‐19: results of an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論文中顯示,使用羥氯喹配合阿奇黴素聯合治療COVID-19療效顯著,參與研究的患者在治療第5天左右病毒完全消除。
  • 遇到長期不明原因發熱,是患上了感染性心內膜,選擇合適方法治療
    導語:現在患上感染性心內膜炎也是現在常見的全身嚴重感染的一部分,這種疾病也是很容易導致人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的,一般患上這種疾病以後是很容易導致原本正常的心臟瓣膜被累及的,這種疾病也是現在致死率很高的一種疾病,一旦患上是需要及時的治療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的,但是很多人現在都不知道這種疾病是什麼
  • 是藥三分毒 氯喹+阿奇黴素警惕心臟風險
    專長為心血管疾病相關個體化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管理(MTM)研究領域:心血管系統個體化給藥,精準藥物治療近期,羥氯喹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氯喹治療新冠肺炎已被收入我國的第七版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中,3月20日法國科學家Didier Raoulta團隊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一本學術期刊)發表文章,稱在對42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的一項小規模研究似乎顯示,羥氯喹(特別是與抗生素阿奇黴素聯合使用時)有助於降低患者的新冠病毒(SARS-CoV-2)水平,患者轉陰率為
  • 抗生素和消炎藥差別很大,很多人都吃錯了!關於消炎,千萬要知道這些…
    一、由病原微生物導致的「感染」,必須抗感染治療。抗菌藥物能夠殺滅特定的細菌或真菌,抗病毒藥物只能對付特定的病毒。如果用抗菌藥物來對付病毒,則是「對牛彈琴」。比如感冒,無論是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此時用抗菌藥物是無效的。
  • 三大最常用抗生素對比,本以為阿莫西林頭孢最好,沒想到它贏了
    ,特別是兒童,不用抗生素治療,有可能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那麼肺炎該如何選擇抗生素呢,下面來介紹一下大人兒童都能用的阿莫西林、頭孢黴素和阿奇黴素該如何選擇。 阿奇黴素可以治好一些其他抗生素治不好的疾病 有一種肺部疾病我不止一次的在以往的文章中介紹過,叫做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這種疾病通常和鼻竇炎相伴隨
  • 關於使用阿莫西林和阿奇黴素,醫生提醒:不能混為一談
    阿奇黴素是什麼?它與更多人所熟知的紅黴素,都歸為一類內酯類抗生素。這類抗生素抗菌作用強,可以治療病菌引起的急性炎症。且阿奇黴素的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 阿奇黴素在同類藥品中屬於抗菌活性強的藥物,其藥性具有「抗生素後效應」,即停止服藥後,藥物對病菌的抑制作用仍然可以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它的一個服藥療程為連續3天的口服,後續4天不需要再服藥。
  • 阿奇黴素注射夜說明書,阿奇黴素副作用太大了,吃出肝損傷!
    阿奇黴素是一種屬於大環內酯的抗生素,在臨床上使用非常普遍,常用於治療耳部疾病、鼻竇炎、肺炎、咽喉感染等。但是阿奇黴素副作用太大了,也是不辯的事實。阿奇黴素副作用太大了,嚴重者還可引發猝死!
  • 什麼是感染性休克?它有哪些危害?突發感染性休克該怎麼處理
    導語:感染性休克,即septic shock,亦稱膿毒性休克,是指病人因感染微生物及其毒素等產物引起的膿毒病症候群伴休克症狀。細菌、病毒、胞壁產物等進入人體,侵略到人體中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的血液微循環,不僅會影響到血液的灌注,更進一步傷害到身體各個器官,誘發病人出現全身反應症狀。
  • 重慶將打造感染性疾病創新技術轉化中心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文 受訪者供圖國家級病毒檢測平臺有望在渝落地!12月17日,一場關於創新分子感染檢測技術的產學研合作研討會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舉行。
  • 抗生素阿奇黴素,使用不當可誘發心臟風險,最佳服用時間是什麼?
    阿奇黴素雖然是常見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但使用不當可能導致出現過敏性休克,患者易死亡等狀況。接下來就帶大家全面的了解阿奇黴素,正確用藥很關鍵。 阿奇黴素的作用和致敏原因 阿奇黴素是一種常見的抗生素,以控制細菌的蛋白結構達到抑制和殺滅細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皮下和軟組織感染、生殖器感染等。那麼使用阿奇黴素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死亡的原因又是什麼?
  • 同是抗生素,阿奇黴素和頭孢有何不同?幾個區別,別弄錯了
    而阿奇黴素,在體內代謝時間長,即使寶寶每天只吃一次,連用3天,阿奇黴素也會在體內停留7天以上,會對寶寶造成很大的副作用,之前就有一位12歲的孩子,因為吃了阿奇黴素過量死亡的新聞。如果家長們經常給孩子或者自己服用阿奇黴素,下面說的這些你一定要牢牢記住!阿奇黴素是抗生素嗎?
  • 是一種全身感染性疾病,會使患者體內產生大量毒素
    該疾病常常發生在免疫力低下或者免疫力有缺陷的患者中,對於體內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這類病毒在進入他們的體內以後,會被血液循環表現為短暫的菌血症,會迅速地被免疫系統抹殺掉,並不會出現過於明顯的症狀。任何類型的病菌感染,都有可能會導致敗血症的發生,孕婦、老年人、以及幼兒都是敗血症的主要「針對」對象,這類人群的體內抵抗力通常都會較差。
  • 男娃吃阿奇黴素後喪命,遠離5種致命「混搭」
    阿奇黴素是一種兒科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因為它對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引起的感染具有較強的殺傷力,所以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使用頻率較高。但不合理使用阿奇黴素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為了讓爸媽更簡單地弄清楚阿奇黴素如何使用,科大大總結了3種類型,爸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對號入座(記得轉發+在看哦)!
  • 阿奇黴素副作用太大了 阿奇黴素注射夜說明書解密
    阿奇黴素副作用太大了,網絡傳言是真的嗎?先來品一品阿奇黴素說明書。阿奇黴素說明書指出,服藥後可出現腹痛、腹瀉、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偶可出現腹脹、頭昏、頭痛及發熱、皮疹、關節痛等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和血管神經性水腫、膽汁淤積性黃疸極為少見。少數患者可出現一過性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