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花論 || 他向如來頂禮,立即獲得解脫功德與五神通……​

2021-02-22 見行界

王子長時間內都呆坐宮殿,同時心生厭煩。他與眾多美女只是行、住、坐在一起,從未與她們共陷昏沉、睡眠。

福光晚上獨自坐於房頂上,夜半時分,他看見淨居天天人皆在虛空中任意遊走,又聽到他們讚嘆佛法僧功德,其所宣說令太子渾身汗毛直立、熱淚盈眶。

他不覺雙手合十問天人道:「你們在讚頌誰之功德?你們在空中如此行事,讓我聽到你們話語後心生安樂。」

諸天人則對他回答說:「我們正在講述、讚嘆義成慧如來與跟他同時禪定之比丘功德。」

福光太子又問:「此如來是何形象?又應以何種方式見他?」

諸天人便詳細向其介紹了如來之相好莊嚴與諸種殊勝功德,王子聽到他們對佛法僧之讚嘆後歡喜非常,內心從此就專注於佛陀、佛陀眷屬與佛法,同時又再次思維貪慾過患。

他心中由衷想到:在欲界中被煩惱纏縛而放蕩不羈之眾生,始終也無法得到真正快樂。他們不僅得不到恆久樂趣,更不用說無上圓滿佛果。我一定要見到如來!但若從正門出入,恐眾多親友都會製造違緣,不如從屋頂上直接跳下乾脆痛快。

想到這,王子就面向如來方向縱身躍下,同時祈請道:「請義成慧如來以一切智智了知我心態,並多加垂念。」

結果義成慧如來即刻便伸出右手,並且手放光芒,馬上就在萬丈光芒中觸摸到王子。光中隨即化出千萬朵蓮花,如車輪般大小。蓮花又發無量光芒接觸王子軀體,當蓮花光漸至王子身邊時,王子便端坐蓮花之上,一邊飄向如來,一邊向佛陀合掌,且連說三遍「頂禮如來」。光芒隨後漸漸縮小,王子則已來到如來面前。

福光千百次向義成慧如來頂禮,並以偈頌誠摯祈請如來。如來已了知福光清淨心地,就給他宣說了廣大清淨之苦行,使他當下獲得解脫功德與五神通。福光得到神變後,一會兒飛上虛空向如來撒花,一會兒又安坐下來讚嘆如來功德:「具足相好無垢月,金色如來前頂禮,三界無等汝離垢,遍知如來前頂禮。」

福光是夜即住於義成慧如來處,結果第二日天亮後,具光國王聽到一片美女哀哭之聲。國王連忙趕來詢問,這些人全說王子已無影無蹤。國王聞聽後,先是哭泣不止,隨後便倒地昏厥。醒來之後就開始百般在城中尋找。城中天神告訴他說:「福光太子已前往東方拜見、供養義成慧如來。」

國王、王妃率成千上萬無量眾生立即趕往東方,到義成慧如來面前後,眾人皆頂禮、讚嘆如來,並在佛前為獲無上菩提而莊重發願。如來當下即了知國王清淨心地,便為其宣說了菩提中永不退轉法門。福光王子則趁此機會在如來前請求道:「請如來及眷屬到我所住城市中應供。」如來聽罷默許。

王子又對父母、美女說:「請你們歡歡喜喜儘快回國,馬上著手裝飾勝喜城以供養如來。」人們聽到後均非常高興。

王子將勝喜城裝飾好後便開始供養如來,他備有五百種甘美飲食與佳餚珍饈,盡心盡意供養如來與比丘僧眾,並為眾比丘在七寶宮殿中廣陳寶座、珍珠華蓋、瓔珞。宮殿左右各有花樹,此時也與白蓮花水池一道廣為裝飾,皆披以無量無邊種種華麗布匹。王子每日都以布匹、妙衣等物對眾比丘行盛大供養,必令僧眾各個滿足、適意。

相關焦點

  • 藥師七佛懺儀​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慈悲救濟。改往修來,洗滌身心,斷除眾惡,誓不更造。多劫罪障,淨除無餘。隨所樂求,悉令滿足。我等志心頂禮,求哀懺悔。業障如病,苦相如下,貪嗔嫉妒,嬌慢自傲,不識善惡,不信罪福,不孝五逆,破辱三寶,不修齋戒,破犯尸羅,自贊毀他,貪得無厭,迷聲逐色,貪香愛觸,信邪倒見,驕淫嗜酒、放逸無度,設復遇醫,授以非藥,
  • 頂禮,你會了嗎?
    禮拜時,觀想手中有一如意寶而合掌(雙手合起來如花苞,掌與掌之間有空隙,而不是緊緊相貼),以強烈的信心合掌於頭頂,觀想頂禮諸佛菩薩之身,願淨除自他一切眾生的身障,究竟獲得正等覺的無見頂相;合掌於喉間,觀想頂禮諸佛菩薩之語,願淨除自他一切眾生的語障,最終獲得佛的法語螺音;合掌於胸前,觀想頂禮諸佛菩薩之意,願淨除自他一切眾生的意障,最終獲得佛的智慧。
  • 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培養禪定,獲得這5種功德,您不可不知!
    審法尊者開示,總說:修定的五種功德《清淨道論》第十一品中提到,四十種修習止禪的業處,無論到達哪一個業處,大致都會有這五個功德:(一)現法樂住功德依據《相應部12相應23經》中提到:「以定為近而有如實智見;以如實智見為近而有厭;以厭為近而有離貪;以離貪為近而有解脫;以解脫為近而言有滅盡智。」如果有定力,可以資助觀禪如實智見一切都是名法和色法的組合;存在定力,名法和色法可以看得足夠清晰。
  • 大悲白蓮花釋尊禪修儀軌+錄音
    禪修暫時能讓我們擁有身體健康,情緒安詳,思維敏捷等利益,究竟能讓我們獲得證悟,乃至解脫成佛之功德。1、觀呼吸。覺知呼吸,不刻意改變呼吸狀態。《華嚴經》裡講過,任何一個人,看到佛像,聽到佛語,心裡想著佛,功德都不可思議,能遣除我們無始以來的罪障,獲得殊勝的利益和加持。正如《三摩地王經》裡所說:任何一個人觀想佛,佛就會在他面前恆常作加持,令他於一切罪障中獲得解脫。這是佛的金剛語。只要有信心,佛一定現前,因為佛的智慧、身體不會有遠近之分。平時盡力精進念誦。
  • 《三十五佛懺悔文》的功德
    《佛說決定毗尼經》云:「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於三十五佛前,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菩薩如是觀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來所有功德,應作如是清淨懺悔。菩薩若能淨此罪已,爾時諸佛為其現身,為度眾生亦說種種諸行,成就愚惑諸眾生故。」
  • 不動佛心咒之功德 利益
    為什麼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這五種惡業稱為「無間」罪?因為它們是那麼地沉重,以致如果造了這種罪,死後立即「無間」(不經歷中陰或其他轉世)地投生於最底層的熱地獄,那是最難忍的第八層地獄,其中的苦最為劇烈。但是,只要見到不動佛真言,就能全部淨除。
  • 蓮師「見解脫像」(看一眼,就已種下解脫善根!)
    由八大屍陀林及二十四聖地,取來之沉香檀香木,藥材精華,以及圓滿修法之甘露水和天廚神饌,以這些獻供而來的材料和煉製過的仙液,蓮師將這些東西以其神通自在力混合而親手製成此『見解脫像』。此像如同蓮師拇指般大小。
  • 持誦楞嚴咒的無上功德
    如來密因:八大無上功德之所以說佛功德,是因為楞嚴咒的功德有多個級別,如果你切入要點,如法修持,像龍女一樣剎那成佛,則楞嚴咒有如下成佛後的神通妙用:1.成佛密因4.救度一切苦: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喑啞。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饑渴貧窮。應念消散。
  •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
    他準備三個月後在拘屍那羅城滅度。在行途中還繼續講經說法,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難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當時,有位名叫純陀的工匠,聽說佛陀來到波婆城,於是穿戴整齊,來到世尊之住所,頭面頂禮後,坐在一旁。佛陀為純陀說法,使其歡喜、獲大法益。純陀聞法生起正信,法喜充滿,隨即請求世尊明日至其居處接受供養,佛默然受請。純陀知道佛已許可,就從座位起身,禮佛而歸。當天晚上,就開始準備明天要供養佛陀和諸聖眾的食物。
  • 觀音心咒之功德--索達吉堪布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給大家講一下觀音心咒的功德。       這次沒有其他法本,只是依照大乘經論的教言傳講。
  • 《白蓮花論·釋迦牟尼佛廣傳》15
    恭敬 頂禮 皈依 供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樹蔭下休息時,從北方來的商人在向山王供養財物時,順便讚嘆了他們金剛棒國王種種功德。山王聞已生起極大嫉妒心。回宮後,山王便派人傳信給金剛棒國王說:「如你不到我這裡向我頂禮,我定要派大軍掃蕩你國。」金剛棒國王也為一位兇狠、好鬥之國王,他聽到後不覺嗔心大長,即刻率領四種軍隊開赴山王治下國土。兩國人馬針鋒相對、殘酷廝殺,結果雙方都有大批人員傷亡。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十.淨心品 5-1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佛法功德不可思議有關佛陀於三大阿僧祇劫中厲行不可思議之六波羅蜜多,並以此殊勝因緣而致後得佛果時擁有不可思議之智慧、功德等道理,可於《趨入如來不可思議功德智慧經》、《佛力幻變經》、《宣說如來不可思議法經》中詳細了知。       在如此殊勝難遇之佛陀前,我們首先要生出信心,此點斷不可缺,如云:「佛說諸善法,根本為意樂。」《十法經》中亦云:「信心乃勝乘,以此得佛果,世間信最勝,具信不能毀」。
  • 淨除業障百咒功德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他的名號說之不盡,任何有情耳聞金剛薩埵佛的名號也相當於曾經承事眾多如來,必定能往生金剛薩埵佛剎,蒙受一切如來加持,於大乘教法中出離輪迴,具足神通,擁有勝觀慧眼,必然堪為佛子。」法性菩提心自性光明如虛空般無有遷變金剛是三時一切佛陀的精華,被譽為金剛薩埵,持誦他的名號就等於持誦所有如來的名號。《普明現前菩提續》中的金剛句是這樣說的:此咒語能勝伏四魔、解脫六趣,圓滿一切種智。
  • 你會頂禮嗎?「身口意」都一致的那種
    這種頂禮方式,沿襲於古印度的宮廷,是臣民為了表示對國王的尊敬而行的禮。同樣,為了表達內心的恭敬,佛弟子也沿用了這種方式頂禮佛陀。諸佛菩薩的聖像、經書和出家法師,合稱「佛法僧」三寶。佛法在恭敬中求,多一分恭敬,消一分罪業,增一分功德。
  • 你會頂禮嗎 ? 「身口意」都一致的那種
    這是佛教中表示最高虔誠、敬仰的禮拜儀式通常是向諸佛菩薩、高僧大德或是師長尊者行此大禮禮佛,心要謙恭,心謙恭,身語自然謙恭。禮的精神是恭敬,即使只是磕一個頭,也不要著急地快快完成,而是好好地先把心安靜下來,不急不躁,在正知正念的攝持下進行。
  • 「掌中解脫」帕繃喀大師談「戒」
    節選自帕繃喀大師《掌中解脫》《入行論》中說:獲得斷噁心,說為戒度圓。對損害他人的念頭及行為深感厭舍並欲斷除的心即為「戒」,這樣的心修習圓滿即是「持戒波羅蜜多」。《菩提道燈論》中說:若常具餘七,別解脫律儀,乃有菩薩律,善根餘非有。此頌似乎明白指示,受菩薩戒需要有別解脫戒為前提條件。這是因為考慮到受別解脫戒者是受菩薩戒的殊勝身,如同密宗裡面說比丘是最殊勝的修密之身。實際情況則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天與龍也能受菩薩戒。那麼,到底應該怎樣來理解律儀戒呢?
  • 白蓮花論·發願品 | 大悲尊者轉生為福力王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剎,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此時,大悲尊者頂禮寶藏如來道:「祈請世尊傳我菩提道等持法門及清淨資糧法門。」寶藏如來即為其宣說等持與清淨資糧法門,不可思議菩薩眾亦同時受益。大悲尊者菩薩自此後即常隨寶藏如來恭敬承侍。
  • 農曆七月十五,請多為亡靈嬰靈燒解脫
    因為末學住的是五樓,平時只能在陽臺上施食!為了想知道在陽臺、高樓這種特殊的環境上施食,到底餓鬼道的這些眾生能否吃得到,我特意請出佔察輪佔了下,下面是末學的佔察結果!佔察前問:地藏菩薩,弟子在陽臺這邊做施食餓鬼界眾生是否吃的到?佔察結果得113:所向處自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