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寫的中文為什麼如此難懂?

2021-02-20 香港365天

非粵語區的朋友在沒來廣東、港澳之前對於粵語書面化的印象可能更多是有些舶來品單詞的譯音不同。比如:士多(store,便利店),士多啤梨(strawberry,草莓),朱古力(chocolate,巧克力),這些都是老生常談。


她:「你們的香蕉怎麼說?」

我:「香蕉(用的粵語)。」

她:「不是那種粵語,就是比如你們草莓叫士多啤梨,那香蕉有沒有別的名?」

我:「…?卜啦啦?」(後來澄清了其實沒有)

這應該算是不講粵語的人對粵語的一種印象吧,反正給我感覺就是很新奇,就是:「嗯?還能這樣?」的感覺。

粵語對我們來說就是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東西。同樣給我類似感覺的還有一件事。

有一次我把之前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去臺灣的機票的事分享給非粵語朋友,她看完了,然後說:「你們在打什麼暗號嗎?」 現在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當時我是有點驚訝的。「啊,是喔。」之後的感覺也是新奇,習以為常的東西突然有了另一個視角。

(節選翻譯 可能其中還帶有粵語方言

「飛機哪有這麼便宜」

「我之前想去臺灣所以一直盯著機票」

「飛去臺灣哪裡?我上次也是在澳門去的」

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人員流動,有很多不說粵語的人也在廣東工作,學習,紮根安家,成為廣東的一份子,因此在廣東地區能夠看到純粵語文字表達並不是很多。

偶爾有見一些粵語文宣都屬於特色宣傳,比如一些廣式餐廳寫著「食過返尋味」(吃完還想吃),一些商店誇自己「掂過碌蔗(超級棒)」

但是在香港,由於官方語言就是粵語,無論是傳單,書本,廣告都是粵語,因此完全粵語表達再加上地方文化,有些時候即使是廣東人看到也會看不明白

這一part是入門級,就是對粵語稍有了解的朋友都會無障礙理解的。大家看到說粵語的人除了說咩咩咩咩之外,還有一些也肯定經常看到。

係:有是,在的意思,在粵語無論是口語還是日常用語都十分常見。

這樣,「咁樣」,也是這樣的意思。

給的意思,也挺常見的。

著數有便宜,優惠。大家可能會在辦銀行卡,打折攻略,商場。

這幾個字(詞)連起來也能成話,還能成一句開心的話:「係咁俾著數。」(一直地給優惠,這裡「係」有一直的意思,甚至有一點點瘋的意味哈哈哈)

在這個部分呢,則是懂粵語的人看到會稍微愣一愣,但是能夠理解,所以會「誒?!」一聲。

:飽我原本以為只是飽的意思,有一天我在香港麥當勞自助點餐的時候,自動尋找我最愛的板燒雞腿堡,看到點餐機分類:飽類。「誒?什麼東西?飽類?」點開之後發現全是包,原來香港還會把包叫做飽,還挺有意思,吃完了包不就飽了麼。

飲管:估計這個詞去香港幾天就會看習慣了,就是吸管的意思。飲管這個詞和飽有差不多的感覺,也是一開始會愣一愣,然後很快明白了意思。

大家可能都在自己學校或者各種餐廳看到無飲管日,或者支持走飲管的標語。

:又一個知識點,走在這裡是不要的意思,而在廣州粵語中說的更多是。奶茶不要冰就是走冰(香港),飛冰(廣州)

梳化:梳化是個舶來詞,sofa的譯音。也就是沙發。對於廣東人來說很好懂,因為我們自己也這樣說,但是不會這樣寫出來,寫還是寫沙發,所以看到梳化也會愣一下。

有一天我和朋友逛街,她指著「梳化倉」的海報問我什麼意思,梳化倉直譯是沙發倉庫,但是在這裡其實是個家具城,以賣沙發為主

單車:單車就是自行車(題外話,陳奕迅的歌《單車》我很喜歡)。說到梳化倉就說一說單車倉,單車倉和梳化倉不太一樣,不是賣自行車的,而真的是自行車倉庫讓人放自行車的。香港人熱衷爬山騎行,但是家裡並不夠位子放自行車,於是就租這些迷你倉來放自行車。

:別舉報,我沒有說什麼。在這裡騷是show的音譯,秀的意思。在香港,看表演(包括棟篤笑,演唱會,各種舞臺劇)叫睇騷

這裡有個連結知識點:。睇騷要買飛。飛就是票的意思。騷和飛在廣東好像以前用得多一點,現在普通話化之後,大家都說特定名稱(直接說舞劇話劇演唱會)和票了。

我一直覺得粵語是很有魅力的語言,能夠及其生動地表達出一些很日常的東西,而且不同語境能夠表達出不同意思。

比如說要表達一樣東西捂著,悶著,或者身上的汗悶了,我們就會說「up住up住。」

又比如說,「你好hea啊」,在不同情況下可以表達為「你好會享受啊」/「你好舒服(愜意)的樣子」/「你好偷懶啊」。

而香港人則是我見過能夠把粵語幽默發揮到極致的人了。就算是看著連儂牆,我有時候也會笑出來。有一個是我印象很深的:「你再撕,科科C。」(在粵語撕和C同音)。

現在也想不出什麼有趣的例子了,但是有時候看著這些文字,真的會感嘆:香港人的語言創造能力真不是蓋的。

在香港特別的文化環境下,他們把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結合,因此不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人有時候看到這些粵語也會不自覺地發出:「哈?什麼東西?」的疑惑。

放題:放題來源於日語,是一種日料形式。交一定的錢,在一定的時間內,你就可以任吃(類似自助餐)。估計現在很多人都對這個不陌生了,但是第一次看到的時候,不懂日文的朋友一定會很疑惑吧。

割引:這個同樣也是日語,打折的意思,我已經看到幾次有店鋪直接用割引來表示打折了。一次我看到一家店鋪擺個牌子寫著「激安大割引」。我看不懂,但是懂日語的朋友笑噴了,說在這裡看到"超級便宜,大打折扣"這樣用覺得,很.喜.感。

DQ:不是雪糕,這個是英語disqualify(取消資格)的縮寫。我第一次看到它的使用場合是有人說要DQxxx(人名)。意思是要取消某人的(競選或者參賽)資格。當時沒看懂,還以為是罵人了。(咳咳


去片:這是播放,或者看片子的意思。一般在twitter上見得多,舉例:立刻去片!(後面接個視頻或者視頻連結)。就是叫你馬上看視頻的意思。

上莊:莊就是一個個社團(或者一個個競選隊伍),上莊就是競選社團管理層

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學校的各種社團海報上,「上莊?超nice爸媽?哈???」後來才了解到,什麼是莊,什麼是爸媽(爸媽就是負責帶你的師兄師姐)。

以下內容包含粗鄙語言,請已滿18歲的讀者在懂粵語的朋友陪同下觀看。

下面這段內容,不懂粵語的朋友也不用去理解什麼意思,一般在twitter,fb的罵戰中出現。如果下面這幾個詞,有人對你說了,可以自行採取喜歡的方式回擊

舉例如下:dllm,dl,7,d7,q,撚。

如果你想問,都是中文,為什麼在香港我卻看不懂了呢。道理很簡單,你甩一句:「儂曉得伐?」。在香港人面前,他也會看不懂。

同樣的文字帶上不同的地方文化就會染上不一樣的色彩,這恰恰是方言的魅力所在。況且在香港也不是完全找不到普通話的影子,文化是交流的,在香港也有內地的流行語,淘寶體:「親,balabala....」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親」很流行的時候,香港人也很喜歡「親」來「親」去的。

世界的美好,真的就在於文化的多樣和包容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代預言,大都寫的含糊其辭、晦澀難懂?
    古代很多預言如《馬前課》《推背圖》《梅花詩》等,其語言都有一大特色,那就是比較隱晦難懂,很少直白的告訴你。要麼結合易理、意象做成詩句,要麼畫一些玄奧難懂的示意圖形,文字也多採用暗喻、諧音、顛倒等方法,弄得人云裡霧裡,似懂非懂,直到事情發生後才恍然大悟。正因為如此,也使得很多人懷疑預言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認為其多為事後編撰或者後人牽強附會罷了。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QQ群裡問大家,臺灣人能看懂簡體字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能回答的出來,現在兩岸交流比較密切了,經常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工作或者旅遊,也沒有聽說過哪個臺灣人來之前還要專的學習簡體中文的。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去臺灣香港的論壇發帖,用簡體字他們也一樣能很好的和你交流。
  • 李商隱《錦瑟》晦澀難懂,他究竟寫了什麼?千百年來讓人難解
    我們談到大唐一般都是以盛唐稱呼,而大唐的強盛不僅僅體現在國富民強,還有詩歌文化的燦爛輝煌,而正是這些著名的詩人和詩歌讓大唐增色許多,尤其是李白的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即便到了後期還出現了小李杜,自然是指的杜牧和李商隱了,但是歷來都有個論調,那就是李商隱的詩歌太難懂,元好問「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 港中文學長親身經歷分享: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如果我說香港中文大學最大的寶藏就是校長了,這一點應該沒人有什麼質疑吧!其他的,請繼續往下看:一、校園環境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園相對比較大,佔地134.4公頃,擁有2個足球場。這樣的校園佔地面積也許和中國內地的北上廣的動輒幾百畝的大學校園比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但是在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這樣的校園面積真的是罕見。
  • 我發現人是一種很難懂的生物
    /29/ 人是一種很難懂的生物我發現人是種很難懂的生物,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人們有時候一個字都不說就可以表達很多意思。而當我試著在腦海裡想像這些場景時,就會把自己搞得糊裡糊塗,因為一個人眼裡有個蘋果的畫面和誰喜歡誰沒有任何關係,這只會害我走神。我的名字,阿弗 ,也是個隱喻,意思是「搬運基督」,它來自希臘文「χριστοζ」(意思是「耶穌基督」)和φερειν,這個名字被賜予聖阿弗,因為他曾經背基督過河。這不禁讓人好奇,他在背基督過河之前叫什麼。
  • 為什麼福建話那麼難懂?
    福建省的方言之所以複雜難懂,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在福建省內有超過50個民族生存在這裡。要知道,我們國家的民族總共也就56個。因此,當多個民族在一起混合之後,語言就變異的更為複雜,這也從底層造就了福建話難懂的基礎。當然,人口的遷徙流動也帶來語言的改變。
  • 為什麼香港和臺灣的歌詞如此藝術,大陸的歌詞毫無意義
    為什麼香港和臺灣的歌詞如此藝術,大陸的歌詞毫無意義 因為香港和臺灣有三位偉大的作家可以說,大陸上很少有人能與之匹敵 首先,藺羲(梁偉文),那隻被上天牽著的手,一直不願放手,卻寫了那麼多好話 如果你知道我在做什麼,你想哭,再見埃丁眼,K歌之王,過去的歌
  • 香港中文大學成功實現腦電波轉換成中文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29日消息,香港中文大學日前成功研製出一個「腦機接口」系統,可將腦電波轉換成繁體中文字,讓全身癱瘓而無法說話的病人,有機會打開心窗。據介紹,病人只要戴上有16個接觸面的無線腦電波接收器,面向計算機屏幕上的中文筆劃輸入接口,想著自己要寫的筆劃,接收器便能接受到筆劃的指令,將中文字逐筆寫出來。
  • 香港第二景——2015香港中文大學LL.M.申請特輯
    我們「華政LLM」平臺再啟動後,每篇特輯都收穫了穩定的點擊量,還有不少同學對我們提出了建議,在此非常感謝諸位的支持和反饋。我們在去年就已發布了《港中文訪談錄》,而今年作為新開設的香港申請特輯的一部分,我們加入申請香港中文大學法學院的數據分析和申請技巧,希望有意於申請這所港校的讀者,能從中獲取前人的經驗與智慧。
  • 香港人為什麼如此不愛點外賣...
    十五萬港漂都在這兒本帥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香港人那麼不喜歡點外賣?
  • 我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都在南方地區,外地人聽不懂卻又覺得好聽
    世界上的語言種類很多,漢語文化應該是最博大精深的,很多外國人對中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便會十分痴迷,有想留在中國的衝動。中文除了普通話之外,還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方言文化,由於各地的地理環境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民俗文化。我們平時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十裡不同音,這在我國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南北方的差異很大。
  • 乾貨 | 留學生為什麼老寫不好中文簡歷?
    你以為直接把精心修改的英文簡歷翻譯成中文也能打動國內HR?實話告訴你,下面這樣的簡歷HR看1秒都嫌多!↓↓↓今天Uni醬就來盤點海歸求職寫簡歷常見bug挺多同學可能在美國待久了,只有英文簡歷,寫中文簡歷基本靠強翻,不符合中文的語法和表達方式
  • 香港教育專家:想學好中文?最好用粵語教學!
    觀乎香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漢語中心兼職講師劉擇明說:「我替女兒選playgroup,區內十間playgroup只有一間以說廣東話為主。支持粵語行動的組織港語學,年初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全港約500間小學,近八成採用普通話教中國語文(下稱普教中)。」教育作為保護語文的最後防線,我們失守了,十年後香港會否成為深圳的寫照?
  •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特點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由於華洋商賈經常往來貿易買賣,香港人對外國語文(特別是英文)的接觸十分廣泛,使港式中文經常出現外文的成分;又因為歷史的原因,全港通用的語言是粵方言,直至回歸前普通話並不流行於日常交際中。
  • 講道理,香港人為什麼不愛點外賣?
    有網友在知乎論壇上提問,為什麼香港的外賣比內地落後?那麼,究竟是何原因,讓港人對網絡點餐是如此的不「感冒(寵愛)」呢?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某婚嫁信息平臺於去年8月至10月間訪問了逾千名新人,發現鑑於香港樓價高企,有32%的港人結婚後不會「搬屋」,而是繼續與父母兄長等同住同食。在香港「師奶」們清淡營養又健康的「住家飯」的照料下,年輕人外出覓食的念想自然沒有那麼強烈。
  • 香港藝術家:為什麼如此實在
    前不久香港書展北京路演之後,本報記者又和梁文道通了一次電話,請他談談香港藝術家「何以低調」。在路演現場,資深媒體人梁文道一直強調香港藝術家的謙卑和低調,並表示深深為此感動。香港長期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下,和大陸、臺灣在文化上都存在一定距離。而英國人對香港又沒有採取一種嚴格的管控,結果香港形成了某種意識形態的真空。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的藝術家擁有一種文化上的感性,對任何誇張的東西都抱有懷疑的態度,也不願意和高大、宏偉之類的字眼相聯。」梁文道說,「另外藝術家在香港得不到重視,因為搞藝術不賺錢。於是,藝術家總是處於很邊緣的位置,他們不會去炒作什麼題目,頂多是自娛自樂。」
  • 搞笑漫畫日和中文配音為何會如此吸引人?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各種各樣的搞笑漫畫,這些漫畫有紙質版的,也有一些被拍攝成了動畫作品,在電視上能夠呈現出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但是要知道,動漫作品與普通的影視作品是不一樣的,在拍攝和製作的過程當中,沒有任何的人物角色,也沒有任何的演員,想要讓他們發聲就必須要配音演員為每一個角色配音,只有這樣,才能夠賦予每一個形象以生命
  • 為什麼大陸的明星如此高貴?而香港的藝人卻很低調隨和
    所謂的明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藝人,他們當中有些是唱歌專業,有些是表演專業,也有其他專業的藝人,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香港和大陸之間的明星區別,為什麼大陸的明星如此高貴,而香港的藝人卻很低調隨和!香港老一輩的藝人有很多,伴隨著80後成長的有梁家輝,劉德華,古天樂等,他們給我們帶來非常多難忘並且精彩的畫面,尤其我個人非常喜歡梁家輝,簡直就是影帝,演什麼角色都十分專業,但不管老一輩的哪個藝人,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低調隨和!
  • 一起來看看香港哪些學校教簡體中文吧!
    作為新香港人,生活在今天的香港,「粵語聽說」不靈其實沒給我們帶來太大的日常麻煩。因為,電視字幕早就成了標配,我們大人只需稍稍「繁轉簡」地模糊轉換一下就能無障礙地接收信息了。但如果遇到家裡正在讀一年級的小朋友拿著日記本來問:「小烏龜的「龜」字用繁體字怎麼寫?」,這種需要「輸出而非接收」信息的時候,由繁體字帶來的障礙是不是就沒法視而不見了呢?
  • 溫州話到底多難懂?美劇《盲點》稱溫州話為「惡魔之語」
    話說,大家對溫州話難懂這事兒略有耳聞,可到底有多難懂?來看看美劇《盲點》被洩露的試播集:  有網友對於「溫州話」劇情提出質疑,「裡面的郵件難道都是用語音發送的?」網友@朱小八醬表示:「其實是真的有人用溫州話寫東西的,以前在圖書館就見過這類文章,特別難懂。」  溫州話的複雜性,一直被認為是全中國最難學習的方言之一。2013年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溫州話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