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玩物喪志
【拼音】
wán wù sàng zhì
【釋義】
意指醉心於玩賞某些事物或沉迷、貪戀於一些小的興趣愛好,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和高瞻遠矚的志向。
【出處】
《書·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解釋:不被耳朵和眼睛等感官欲望所役使,百事的處理就會適當。把心思放在戲弄人上就會喪失道德,把心思放在玩弄器物上就會喪失大志。
【近義詞】
不務正業 愛鶴失眾 卜晝卜夜
【反義詞】
業精於勤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衛國衛惠公死後,兒子姬赤即位,史稱衛懿公。衛懿公從小住在深宮,生活安逸,不了解百姓疾苦。因此他上位後,將朝廷政務放在一邊,整日只知道飲酒作樂,歌舞喧譁。除此之外,他還有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對仙鶴情有獨鍾,在他的後宮中,圈養了各種各樣的仙鶴,還有不少是世間少有的上等品種。
衛懿公所養的仙鶴,朝廷的官員們每天都要去伺侯這些鶴,鶴越養越多,鶴享受奢華的住宅和飲食。甚至於用精美的刺繡來裝飾鶴、讓鶴乘坐華美的車。 衛懿公還不顧老百姓的生存而加重賦稅來斂財,看重演戲的伶人而不重視大臣。如果有大臣進諫,就當面叱責大臣。衛懿公根據鶴的不同品類,被封為不同等級的大夫,不但按照官銜給予發放俸祿,甚至出門是還有專車接送。北方的燕國聽說衛懿公愛鶴,便特地給他送來幾十隻價值連城的鶴。衛懿公聽說後興高採烈,他在全國巡遊這些鶴,並告訴國人這些鶴顯示了衛國的國富民強。衛懿公稱它們為「鶴將軍」。
衛懿公九年(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十二月,赤狄攻打衛國,衛懿公準備派兵抵抗,衛國士兵有的背叛衛懿公。接受甲冑的國人都說:「讓鶴去抵禦狄人,鶴實際上享有俸祿官位,我們哪裡能打仗!」大臣們也說:「國君愛養鶴,可以讓鶴去迎擊狄人。」
衛懿公把玉佩交給石祁子,把箭交給寧莊子,讓他們防守狄人,說:「用這個來贊助國家,選擇有利的去做。」衛懿公還把繡衣給夫人,對她說:「聽他們二人的!」於是,衛懿公率軍反擊狄人,渠孔為衛懿公駕御戰車,子伯作為車右;黃夷打衝鋒,孔嬰齊指揮後軍。和狄人在熒澤作戰,由於衛懿公不肯去掉自己的旗幟,所以致使衛軍慘敗 ,衛懿公被殺。
後世人們不能忘記衛懿公玩鶴亡國的教訓,就把他的行為稱作「玩物喪志」。古人有詩云:「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滎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正是對衛懿公一針見血的諷刺。
【造句舉例】
妹妹天資聰穎,可惜終日玩物喪志,我便仿效古人以自身為例,斷織勸學,妹妹恍然大悟,決定將心思放到學習上。
他要不是沉迷於網吧,玩物喪志,豈會荒廢了學業?
更多成語視頻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