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物喪志 [wán wù sàng zhì]
基本釋義:玩:玩賞;喪:喪失;志:志氣。 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明道先生以記誦博識為玩物喪志。」
典故:
春秋時,衛懿(yì)公是衛國的第十四代君主。衛懿公特別喜歡鶴,整天與鶴為伴,如痴如迷,喪失了進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問民情。他還讓鶴乘高級豪華的車子,比國家大臣所乘的還要高級,為了養鶴,每年耗費大量資財,引起大臣不滿,百姓怨聲載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國境,衛懿公命軍隊前去抵抗。將士們氣憤地說:「既然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現在就讓它去打仗吧!」懿公沒辦法,只好親自帶兵出徵,與狄人戰於滎澤,由於軍心不齊,結果戰敗而死。人們把衛懿公的行為稱作「玩物喪志」。古人有詩云:,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滎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相關成語:卜晝卜夜 不務正業 愛鶴失眾 業精於勤
2.見利忘義 [jiàn lì wàng yì]
基本釋義: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出處:《漢書·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典故:
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對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異己,誅殺功臣。不久,呂后也死了,她在遺詔中指定內侄呂產為相國,呂祿統領京都禁衛軍。呂氏家族掌權,激起一批功臣不滿,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密議對策。他們巧使妙計,把呂黨要人酈寄爭取過來,由他去說服呂祿,把兵權還給周勃。這時,大將軍灌嬰聯合齊王劉襄等劉家軍,回京師欲誅呂氏家族。酈寄與呂祿本是知交,呂祿聽了酈寄的話,終於把北軍歸周勃指揮。前相國曹參的兒子曹??(zhu)又配合朱虛侯劉章控制了南軍,在未央宮殺死了呂產。其餘呂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獲,一一斬首。呂氏勢力全被消滅後,周勃、陳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就是漢文帝。在誅呂這場鬥爭中,酈寄也出了力,所以襲父爵為曲周侯,但輿論說他出賣朋友。《漢書》記載說:「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作者班固認為酈寄不屬於「見利忘義」。
相關成語:監守自盜 過河抽板 利令智昏 見義勇為 見德思齊 國爾忘家
3.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基本釋義:水不斷下滴,可以鬧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相關成語:水滴石穿 鍥而不捨 繩鋸木斷 半途而廢 淺嘗輒止
4.開科取士 [kāi kē qǔ shì]
基本釋義:科:科舉考試。指舊舉行科舉考試以選取優異的士人。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你只想朝廷開科取士,為國求賢,這是何等大典。」
5.居利思義 [jū lì sī yì]
基本釋義:指臨財不苟得。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相關成語:見利思義 見利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