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勝其煩 [bù shèng qí fán]
基本釋義:勝:禁得起;煩:煩瑣。煩瑣得使人受不了。
出處:宋·馬永卿《元城語錄》:「《春秋》之說;不勝其煩。」
相關成語:不厭其煩 雞零狗碎 博士買驢 不厭其煩 不厭其詳 簡明扼要
2.若涉淵水 [ruò shè yuān shuǐ]
基本釋義:比喻處境艱險。
出處:《書·大誥》:「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騰攸濟。」
3.不敢苟同 [bù gǎn gǒu tóng]
基本釋義:苟:苟且。不敢隨便地同意。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出處:明·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藺相如完璧歸趙,人人都稱讚他。但我不敢苟同這一看法。」
相關成語:不以為然
4.共為唇齒 [gòng wéi chún chǐ]
基本釋義:比喻互相輔助。
出處:《三國志·蜀書·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相關成語:唇齒相依
5.移孝作忠 [yí xiào zuò zhōng]
基本釋義: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 同「移孝為忠」。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