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沒有質量,甚至於根本不是物質,為何引力還可以讓時間變慢?

2021-01-14 科學信仰孫晨

蘋果能夠從樹上掉下來砸在牛頓的腦袋上,是因為地球具有引力;無論站在地球上的任何位置,我們的雙腳都可以踏踏實實地踩在地上而不會飄起來,也是因為地球的引力。

而我們之所以擁有四季的變化,是因為地球在保證一定傾角的情況下圍繞太陽進行公轉,而造成這一切的是月球以及太陽的引力作用。其實不僅是月球、地球和太陽這樣的宇宙天體,任何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具有相互的引力作用。光雖然沒有靜止質量,但是它從誕生之時起就一直處於光速運動之中,而運動就會產生慣性質量,而慣性質量又等效於引力質量,所以光一樣會與其它具有質量的物體發生相互的引力作用,因此光會被黑洞強大的引力所束縛,無法逃逸而出,於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之內就成為了完全不可見的世界,黑洞的「黑」可謂是名副其實。

光子會受到引力的作用,這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光本身也是一種物質,它除了沒有靜止質量以外,和其它的物質並無不同,但如果說時間也會受到引力的影響,那麼恐怕很多人就難以接受了,雖然難以接受,但這卻是事實。

時間真的會受到引力的影響嗎?是的,讓我們以一個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的東西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這個東西就是GPS。GPS是每個人幾乎都會用到的東西,我們靠它來為我們進行導航,然而我們並不能夠直接使用GPS衛星所傳輸的數據來進行導航,我們必須在使用之前先進行雙向的時間校準。GPS衛星軌道位於地球表面2萬公裡以上,在這裡所受到的引力作用要比在地球表面小得多,而引力會使得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所以GPS衛星的時間流逝速度要快於地球表面的時間流逝速度。

因為GPS衛星的時間流逝速度快於地球表面,所以就必須要進行一次時間校準。

此外,由於衛星相對於地球處於運動之中,受狹義相對論效應影響,衛星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所以就必須要進行二次校準,這就是上面所說的雙向時間校準了。

那麼如果我們不對GPS衛星進行時間校準又會怎樣呢?由於GPS衛星上的時間流逝速度與地表不同,所以定位位置就會出現偏差,平均每24個小時,偏差就可以達到14米。事實讓我們明白了時間的流失速度的確會發生變化,而且它不僅會受到相對運動速度的影響,而且還會受到引力的影響,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沒有質量,也不是物質的時間會受到引力的影響呢?

首先,我們得弄懂什麼是引力。

在牛頓的時代,人們曾認為引力是一種力,但事實證明牛頓對於引力的認知只是宏觀低速環境下的一種特例,雖然萬有引力公式可以滿足日常的所有計算,其精確度甚至足以應用於航天工程,但當使用萬有引力公式計算水星進動值的時候,偏差就大得難以接受了,而廣義相對論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根據相對論公式計算得出的水星進動值與實際情況幾乎完全一樣。

那麼相對論是如何看待引力的呢?愛因斯坦認為引力並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一種時空彎曲的幾何效應。簡單一點來講,就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導致周圍的時空發生彎曲,而質量越大,周圍的時空彎曲程度也就越大,而這種認知已經通過引力透鏡效應得到證實。

遙遠恆星的光芒在經過太陽的時候,由於太陽周圍的時空彎曲程度較大,所以光線會改變方向,於是我們所看到的恆星其實並不在原本的位置之上,這就是引力透鏡效應,通過引力透鏡效應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時空的彎曲。

弄清了引力的本質,時間為什麼會受引力影響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釋了,請注意,我們一直說的都是「時空」,而時空就是時間與空間,我們習慣於將二者分開來講,但實際上時間與空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二者並稱時空,引力會導致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也就會導致周圍的時間發生扭曲。那麼時間與空間為什麼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呢?因為時間的本質就是物質的變化,而空間的本質則是物質變化所呈現出來的結構屬性,二者的本質都是物質,自然不可分割。

相關焦點

  • 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
    一般來講,我們都會認為「穿越」這種事情只是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中,然而實際情況卻可能不是這樣,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的相關理論可以推測出,原來我們經常在時間中「穿越」,只是我們察覺不到。那麼這是咋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
  • 憑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結論,就是「引力越大時間越慢」,科幻作品裡經常出現,比如《星際穿越》裡的「穿越」,靠的就是這個,那麼這個結論對於普通人該怎麼理解呢,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就會越慢,當然真正在廣義相對論單期。
  •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為何相等,原因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有幾個網友留言,想讓更簡單的解釋一下:引力是慣性的源泉 這句話。所以就試著來解釋一下,希望可以解答你們的疑惑。引力是物質與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作用。引力場也是這種作用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就如同一種空間性質。正是由於這種空間性質,才使得物質具有慣性。而且這種慣性的大小隻於物質的質量大小有關。而質量大小,又會決定引力的大小。
  • 為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時間難道不是客觀存在的嗎?
    也就是說,他在一年內給現代物理學的兩座大廈做了巨大的貢獻,這在整個科學史上,僅僅只有牛頓可以與之匹敵。因此,牛頓的1666年和愛因斯坦的1905年在科學史上分別被稱為牛頓奇蹟年和愛因斯坦奇蹟年。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為了探究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解釋時間為什麼變慢,愛因斯坦想到了一個精妙絕倫的思想實驗,這絕對排在最佳思想實驗行列中。他設想一個人站在車站站臺,左右兩邊射下兩道閃電,他恰好站在兩道閃電中間,以他的視角可以觀察到兩束光線同時射下。
  • 《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為什麼大質量物質旁邊的時間較慢???
    為什麼大質量物質旁邊的時間較慢??? 短片說。因為衛星上的時間比地球上走得慢。 直接就斷定說這與重量有關,但並沒有解釋為什麼? 還有為什麼說自然發則說所有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能超過光速??? 短片兒說,因為有一個自然法則存在說所有的運動速度不能超過光速,所以時間列車上的時間會比較慢? 還有為什麼列車上的七天是地球上的100年呢?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 一年縮短60天,地球自轉變慢原因何在?科學家:人類自救很可笑
    這表明,地球自轉的速度正逐漸變慢。之後天文學家們對比了天文觀測數據,也得出了與地質學家一致的結論。這種趨勢是否還在繼續,地球為何會變慢呢?這也是許多人一直關心的問題。要說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地球自轉的原因。地球為何會自轉關於地球的自轉科學家曾用角動量守恆去解釋。
  • 區分光年與光速的關係,時間膨脹與光年沒有瓜葛,別搞混了
    光速充滿著我們這個世界,時間並沒有靜止,更沒有倒退。我說的光速充滿著這個世界,就是指光速,我們看到的各種光在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停止傳播,時間依然在進行,一往無前永不停止。狹義相對論說的達到光速,時間會停止,指的是時間膨脹效應,也就是速度的尺縮鍾慢效應。
  • 引力與自轉有關係嗎?如果地球沒了月亮的引力,你我還會存在嗎?
    本文基於回答網友這樣的問題:地球自轉可產生引力,為何月球卻不能?直話直說,這種認知是錯誤的。萬有引力與自轉沒有毛關係,凡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萬有引力,因此引力是物質本質屬性,一個原子也不例外,何況月球呼?
  • 有質量才有引力,光子沒有質量,但黑洞能把光吸住,這不矛盾嗎?
    但有質量才有引力,光沒有質量,黑洞為什麼可以吸住光?  先來認識一下黑洞,其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就是說如果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時,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會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強力爆炸,而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就會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為何不同?如果兩者不相等會怎麼樣?
    1、慣性質量:描物體慣性大小的量,也可以理解為物體產生慣性大小的能力;2、引力質量:描述物體產生萬有引力大小的量,也可以理解為物體產生引力大小的能力;兩者一對比,本質就是慣性力和引力的對比,當然是不同的物理量,所以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有本質區別的,兩者只是單位一樣而已。
  • 時間可以被量子化了嗎?理論物理學家計算可能的時間量子化上限
    通過這個程序過程,時常可以將經典力學裡的理論量身打造成嶄新的量子力學理論,此過程是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光學理論等的基礎。時間可以被量子化了嗎?換句話說,有沒有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不能被劃分成更簡短的單位?這是物理學家們一直在考慮的基本問題。如果時間要被「量子化」,首先最基本的就是時間需要被「量化」。
  • 運營商回應手機時間為何變慢十多分鐘:與我無關
    運營商回應手機時間為何變慢十多分鐘:與我無關 北京青年報 | 2020-10-15 09:10:47 從10月12日傍晚開始,有網友發現自己的手機時間與鐘錶上的時間不一致,慢了大約十多分鐘。
  • 我們都是物質並生活在物質世界中,但知道物質本質屬性是什麼嗎?
    這就是小到基本粒子,達到宇宙萬物的根本屬性,是從娘胎裡帶來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承認它或不承認它,它都在那裡。那麼,一切物質最根本屬性是什麼呢?就是運動,只有運動才是物質的本質屬性。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而時間和空間就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 引力之解 *
    引力,自然界四大基本力之一。強力 弱力 電磁力,量子力學已經解釋的很好了,可是搞不定引力。廣義相對論,可以說是目前在解釋引力問題上最好的理論,但科學界在引力的本質這個問題上,不是很買小愛的帳。毫無疑問引力問題仍是目前一致公認的未解之謎。下面是我在引力問題上的一些想法。先擺出我的觀點我認為不是地球把蘋果吸下去了,是蘋果自己要往地球上面去。
  • 《逆天邪神》長時間斷更已成習慣,網友:火星引力已經江郎才盡
    說起《逆天邪神》這本網絡小說,還真是讓人一把辛酸一把淚,不是說火星引力寫得不好,而是更新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哪怕是讓蝸牛來寫,恐怕都比火星引力寫得要快。目前對於《逆天邪神》這本小說來說,想要保持每天更新,或者說兩三天更新一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火星引力已經連續幾次斷更二十多天了,這樣一來的話,讀者就可以做出推斷:《逆天邪神》這本小說的更新頻率大概在二十多天左右,有些時候可能還不止。
  • 「引力」和「空間彎曲」觀念被公眾嚴重誤解
    準確的「引力井」圖形根本不是這樣。測地線在大質量物體附近彎曲,但這並不意味著空間本身就是被彎曲。經常看到「引力井」圖形的網格線越來越長,實際上剛好相反:在引力場中,網格線應該更加短更加密集。以上是一些常見的引力井圖形,但它們實際上完全是錯誤的。網格線不應該被拉長,而應該更多地被擠壓在一起。
  • 時間真的可以扭曲嗎?科學家通過實驗終於找到了答案
    宇宙的膨脹和紅移現象都在告訴我們,宇宙空間不是一個平面,不是一個穩定不變的存在,而是一個可以扭曲的複雜神秘事物。既然空間是可以扭曲的,那麼跟空間同時出現的時間是否也可以扭曲呢?對於時間的探索研究,科學家的進展就非常慢了,可以遠沒有對空間的了解那麼深。
  • 時空彎曲:時間與空間原來是不可分割的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他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認為:大質量的物體讓其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從而導致經過它周圍的光線走了一個彎曲的路徑。在愛因斯坦的理解中,時間和空間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同一種東西嗎?為什麼相等?
    質量只有一個,所謂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其實同一個東西,當然就相等啦。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兩個質量都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變成了統一的。一、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怎麼來的說起這個話題,還要回到牛頓發表了他那本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