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有行千裡的目標,敢於邁開第一步,方得成功

2020-12-22 讀書人吉霏兒

大家好,我是吉霏兒,今天講的是陳勝從小就有遠大志向,最後敢於邁開第一步,揭開反對暴秦的大局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老子《道德經》有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說的就是人要有遠走千裡的奮鬥目標,然後採取有效的行動,邁出第一步,直到到達成功的終點。這句非常具有哲學意義的話,蘊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要有行千裡的目標,二是要敢於行動!

貧民陳勝的遠大志向

陳勝小時候很貧窮,被富戶僱傭耕田,可他不同於一般夫人僱傭夥伴,在田間休息的時候,總是唏噓感嘆。

有一天,陳勝趁著大傢伙休息的時候說到:「將來有一天飛黃騰達了,不要忘了我們之間的相互幫扶啊。」

旁邊的人都譏笑道:「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樣子,現在都是受人擺布的僱農,還有希望談富貴,咱還是把手頭的活幹好吧!」

陳勝聽他們說完很失望,一聲嘆息,說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在田間幹活的陳勝就與眾不同,心裡種下了一個遠大的理想。

秦二世的瘋狂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了統一中國之先河,但是周邊一些部落仍舊不斷騷擾。為了抵抗北方的匈奴,秦始皇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徵集了民夫幾十萬,使得他們背井離鄉,在荒山野嶺修築長城,造成很多人流離失所。

到了秦二世即位,也學習老爸的做法,先是從各地徵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陵墓修建得很大很深,秦二世要求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並修建墓道和墓穴。秦二世還叫工匠在大墳裡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最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

安葬完畢,為了防備將來有人盜墳,在墓穴裡設計安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裡,不讓一個人出來。

陵墓還沒完工,秦二世為了自己的私慾,又繼續建造規模宏大的阿房宮。前前後後被徵發去築長城、修阿房宮、造大墳,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敢於邁開第一步

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

按照秦朝律法,逾期未到是死刑,既然橫豎是個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了兵變。

雖然後來陳勝失敗了,但是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也算得上對抗暴秦的勝利。

成功,始於行動

從陳勝身上我們能受到以下幾點啟發,成功,始於心動,成於行動。心動說明有了目標和志向,行動了,才有向成功一步步逼近的可能,光有心動而不採取行動,那成功永遠是件遙不可及的事。

我們也應該學習陳勝那種不甘於渾渾噩噩度過一生,而是應該立下鴻鵠之志,有了遠大理想,才能激發更多潛能,並扎紮實實邁好每一步,就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相關焦點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古語有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意思是說:走一千裡路也要從第一步開始,不積累每一步,永遠達不到千裡的地方。在今天,我們的千裡之行有汽車、飛機、高鐵等各類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來實現,這句話仿佛已距離我們很遙遠。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今天看到一篇新聞,俄羅斯駐白俄羅斯大使在開學第一天寫給大學生的一句話: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下一句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意思是指事情是從頭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逐步進行,才能走得更遠。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改變自己,必須重塑靈魂,多些肯定,少些抱怨,肯定是成功的潤滑劑和助推器,抱怨是成功的攔路虎和絆腳石,堅定信念,使自己在改變的路上對奮鬥目標永保鬥志,充滿活力,勿被困難所嚇倒,推陳出新,勇於接受改變,不達目的,決不言棄。有志者,志不移;無志者,常立志。
  •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謹小慎微,善始善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段話的意思是,局面安定時容易維持,事情未出現變化的預兆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時容易散失。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厲害的人才能做到!
    2020年我一定要有一番成就,熱血沸騰的,有沒有這種感覺?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立志,每個人的都想牛逼哄哄的,都要有所成就,有沒有這樣的人?不過這樣的人,到了2021年,他也會這樣的,理解嗎?現在馬上就要2021年了,有些人覺得這一年過去了,我又要開始立志向了,這樣的人他2020年不會有什麼成就,到2021年他又開始了,我今年一定要幹出一番成績來,我今年人生要上一個大臺階。
  • 漸卦,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一開始,當我們有了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之後,不能光想,還要付出行動(鴻漸於幹),否則一切都是 「白日夢」!  當然,任何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從低做起,當我們開始 「萬裡長徵」 的時候,等待我們的將會是非常難熬的 「磨礪」(小子厲),所以要有心理準備,想學會走路,就得先撲街~。
  • 遊俠聊裝備|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也可能死於足下
    從咱們《荒野遊俠記》第一季開播之初,就不斷有網友給我留言說,想了解一下我在節目中使用的戶外裝備,包括哪些裝備值得推薦,以便給他們在荒野旅行的時候做個參考。但今年一直忙於第二季的籌劃和拍攝,這個作業一拖再拖。現在第二季拍完了,正好在這個空檔把這個作業給交了。玩攝影的朋友喜歡說這樣一句話:攝影是用光的藝術,但玩到最後都玩成了把錢用光的藝術。
  •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浙大夢想,起於心,成於行!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老子智慧的闡述了成功之道:想做成一件事,需要點滴的積累,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經不住困難的考驗意味著你還沒有擁抱成功的資格!南懷瑾大師有一段關於成功的描述「成功不是偶然的,有時要分秒必爭,有時則是分秒不可爭。必爭者是我們人自己分秒都要努力;不可爭者,因為時光是有隧道的,要分秒都到了才可以。」可見,想要達成夢想,必須發動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要遵循客觀規律。一如這在職考研!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瑜伽減肥要持之以恆,夯實基礎,塑形美體
    【本期導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瑜伽減肥要持之以恆,夯實基礎,塑形美體!我們古語常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意思也就是說做事情要從基礎做起,勇於嘗試,夯實基礎,一步一步向著成功努力。
  • 強本領 為人民|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
    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路燈亮了!道路平了!白天夜裡走路心都不慌了!「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伴隨著雁塔區29條背街小巷綜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完工,轄區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丁白路是集中居民居住點,居住人口較多,常年以來兩側人行道亂搭亂建,環境衛生差,路燈太暗,有部分還不亮,晚間靠著沿線樓房裡透出一些微光走路,周邊居民出行是嚴重不便。」
  • 【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這些年那些事|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21
    學校領導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特別關心與重視,在青藍工程儀式上我有了兩個師傅,一個指導教學,一個指導班主任工作。從師傅的課堂上我學到了教書技巧、從師傅的班級中我學到了育人方式。師傅們不畏困難,自製教學道具、探索教學模式、改裝教學設備、在實訓場中揮灑汗水,師傅們在班級管理上收放自如、鬆緊有度、關愛有加,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記得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被學生氣哭了,師傅路過替我解了圍,並教會了我與學生溝通的技巧。
  • 學習書法的時候,應該有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的心態
    千裡的行程要從腳下開始也是書法學習中應用這個道理,學習書法要從一點一滴的做起,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是學不好書法的。它源於道德經中的一句,意思是萬事都要從頭做起,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在艱難的事情都會成功的。
  • 行:身體力行,才能實現夢想│道字養身
    走一千裡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文/顧易同一所寺廟裡有兩個和尚,一個窮和尚,一個富和尚。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東海。歷代名家書寫的「行」字。在中國哲學史上,「行」與「知」是一對辯證統一的關係存在,「行」是「知」的來源,主張「行千裡路,讀萬卷書」。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的 10 年自學編程之路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類似於《24小時自學C++》這樣的書意味著:自學:在這24小時內,你不會有時間寫一些有意義的程序,因此不能從中總結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你不會有時間和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工作,因此不知道生活在一個C ++環境中是什麼樣的。總之,你不會有時間學到太多東西。這本書只會觸及一些表層的東西,不會讓你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正如Alexander Pope說的那樣,淺學誤人。C ++:在這24小時內,你也許可以學到一些C ++的語法(如果你學過另一種語言的話),但你無法學到該如何使用這語言。
  • 大器晚成的人,必有徵兆
    俗話說得好:「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一、《易經》中介紹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如下四個特點:01 隱忍《易經》裡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方能無往而不利。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來不輕易洩露自己的本事,而是等待時機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