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這些年那些事|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21

2021-02-08 河南化工技師學院

這些年   那些事

 ——我與化院的青春故事

職教所  張瑞

   四季更迭、星移鬥轉,轉眼間我在化院已經工作11個年頭了。從青蔥懵懂磕磕絆絆走到如今而立之年,在化院的舞臺上演繹人生、揮灑青春、澆灌未來。從初來時的陌生、到對學院的認同歸屬、再到如今對學院的熱愛與驕傲,一路前行、一路感動!

  如今還記得自己初入職場的羞澀與緊張,從一個校門進入另一個校門,不諳事故的我無法從容的面對新環境。學校領導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特別關心與重視,在青藍工程儀式上我有了兩個師傅,一個指導教學,一個指導班主任工作。從師傅的課堂上我學到了教書技巧、從師傅的班級中我學到了育人方式。師傅們不畏困難,自製教學道具、探索教學模式、改裝教學設備、在實訓場中揮灑汗水,師傅們在班級管理上收放自如、鬆緊有度、關愛有加,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記得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被學生氣哭了,師傅路過替我解了圍,並教會了我與學生溝通的技巧。在師傅們的指導下,我不僅技能飛速提升,而且也有了歸屬感,最初的陌生與緊張被家人般的溫暖感化。在師傅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艱苦奮鬥、踏實肯幹的河南化院人!在化院有許許多多的師傅,他們是我們的領路人、是化院發展壯大的建設者、是化院精神的踐行者!

       2012年學院入駐新校區,2013年在新校區迎來了我的學生們。56個男孩和我組成了一個新的班級,孩子們愉快的稱我班是56片綠葉一朵花。優美的校園,青春洋溢的面孔,歡聲笑語的我們。每當回憶起他們我的嘴角總是不由的上揚,我們在一起經歷了太多美好。趙武林是他們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因為年齡比其他學生都大,他最先引起我的注意。在校兩年他比別人都更刻苦努力,每年都是一等獎學金。畢業五年我們聚過一次,他當時已經從公司出來自己當起了小老闆,手下員工大多都是我班的學生。席間我問起他上學這兩年後悔嗎?這個問題其實一直纏繞著我,因為在來校之前武林就從事焊接工作,月薪七八千元。我真的生怕這樣的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不如意、對兩年的學習生活不滿意。武林的回答讓我欣慰,是我一直多慮了。他說從未後悔過,學校不僅讓他學到了除焊接之外的技能,更多的是教會了他為人處世、與人相處、溝通表達等能力。來上學前,他內向不善言語、班幹部工作讓他學會了溝通與交際,更是學會了與他人團結協作。來到化院他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這些都成為了他的人脈和資源,也是他走到今天的好幫手、好搭檔。我欣慰化院成就了更好的他!在我的學生們身上我看到了蝶變與成長!

       隨著學校的壯大,近十年化院補充了很多新鮮的血液,我是他們當中的一員,他們是我的同路人。只因是同路人,我們有著共同的經歷、有著同樣的追求、懷揣同一個夢想。比如最美教師高美瑩,聽完她的事跡,我感動到流淚。同為老師、同為媽媽、同為人妻、同為人女,那份壓在身上的重任感同身受。但是她卻能在每一個平凡的角色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她的頑強拼搏、不屈不撓、踏實肯幹、積極陽光值得每一個人去學習。感恩化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團隊、成就了一大批優秀的教師。我們是化院發展壯大的見證者、化院精神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得到傳承和發揚。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是化院的校訓,更是每一位化院人的真實寫照。我的師傅們在艱苦奮鬥中創下了輝煌,我的學生們在努力拼搏中書寫著人生,我們這一代正從踏實肯幹中描繪著未來,代代化院人都是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的維護者、踐行者。

       十一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一瞬間,對於成長的我是整個青春,對於快速發展的化院卻是翻天覆地和日新月異。往事不可追,但是時間的魅力卻正是在於那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悄無聲息的融進了時光裡,融進了每一個化院人的心裡。作為一個普通的化院人,我要秉承化院校訓、傳承化院精神,保持拼搏動力,爭取在下一個十年回望時,可以欣慰的大聲說,我沒有辜負化院、沒有辜負自己!

【艱苦奮鬥】新基鼎定藏瑞氣 宏圖初展喜喬遷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1

【艱苦奮鬥 踏實肯幹】三十年的一些平凡小事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2

【艱苦奮鬥】兩雙膠鞋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3

【踏實肯幹】退休不退崗 餘熱顯擔當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4

【踏實肯幹】逐夢前行|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5

【踏實肯幹】記脫貧攻堅中的河南化院黃亞傑副院長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6

【積極陽光】她像「小太陽」一樣帶來「光和熱」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7

【積極陽光】積極陽光,與化院共奮進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8

【積極陽光】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9

【尊重包容】雕琢「頑石」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10

【尊重包容】踐行化院精神  爭做四有好老師|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11

【積極陽光】積極陽光,與化院共奮進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14

【團結協作】重任青年說:勇擔重任 團結協作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15

【艱苦奮鬥 踏實肯幹】我心中的「你」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18

【精益求精】善學善思 咫尺匠心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19

【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踐行化院精神 :移動的「小黃人」   靚麗的化院景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20

審核:夏彩玲
撰文:張   瑞
編輯:申舒堯

相關焦點

  • 強本領 為人民|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
    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路燈亮了!道路平了!白天夜裡走路心都不慌了!這條路的改造完工,標誌著雁塔區將原計劃2021年4月完工的背街小巷改造工作,提前到今年10月底前完工。「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伴隨著雁塔區29條背街小巷綜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完工,轄區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艱苦奮鬥】新基鼎定藏瑞氣 宏圖初展喜喬遷 | 河南化院校園文化故事01
    化院學子德技殊,韶光易度,馳騁職場,恩情難尺素。」這是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教師劉天祥為慶祝學院喬遷之喜書寫的詞作《青玉案》,字裡行間洋溢對新家園的由衷熱愛與自豪。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建於1978年,踩著歷史的鼓點走在與改革開放同行的路上。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古語有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意思是說:走一千裡路也要從第一步開始,不積累每一步,永遠達不到千裡的地方。在今天,我們的千裡之行有汽車、飛機、高鐵等各類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來實現,這句話仿佛已距離我們很遙遠。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有行千裡的目標,敢於邁開第一步,方得成功
    大家好,我是吉霏兒,今天講的是陳勝從小就有遠大志向,最後敢於邁開第一步,揭開反對暴秦的大局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老子《道德經》有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說的就是人要有遠走千裡的奮鬥目標,然後採取有效的行動,邁出第一步,直到到達成功的終點。
  • 回顧2020萬裡行,開啟茶療文化新篇章
    拈花微笑茶道進校園之傳統茶文化社團拈花微笑茶道進校園之傳統茶文化社團       茶悟一   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長喬申乾:拈花微笑茶道以獨特的制茶方式制出來的茶去除了苦澀味,剩下的是茶的清氣和香氣,每一款茶都是香氣撲鼻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今天看到一篇新聞,俄羅斯駐白俄羅斯大使在開學第一天寫給大學生的一句話: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下一句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意思是指事情是從頭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逐步進行,才能走得更遠。
  • 江維星: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
    江維星一直品學兼優、多才多藝、能力突出、綜合素質高,每個學期都被學校評為「德育之星」「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學習標兵」。2019年,她還被評為縣「三好學生」,不愧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好幹部,不愧為一名新時代的優秀好少年。
  • 河南化院召開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賽後復盤總結會
    2020年12月16日下午1時,河南化工技師學院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復盤總結會在學院黨員活動室順利舉行。學院校長楊箴立、副校長管錚出席會議,各參賽項目教練、選手以及此次隨行的保障觀摩人員參加會議。按照楊箴立校長的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化院精神,各項目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每位成員從自身角度分享了參賽心得,並通過復盤找準短板,正確歸因。在復盤總結會上,五位項目負責人依次對各自項目在備賽及參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汲取到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後工作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匯報總結。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厲害的人才能做到!
    今天睡覺之前我要賺到多少錢,今天上午我要做什麼事?今天下午我要做什麼事?今天我跟多少個客戶打電話,今天我跟多少客戶打交道,今天我要發多少個朋友圈,這個叫計劃,這個叫立志。什麼叫做扯淡?就是我這周要幹什麼?我下周要幹什麼?我今年要幹什麼?很多人每年都要過年的時候了,年末了,他們都要立志明年我要大幹一番。2020的時候,一月份的時候,好像很多人都開始立志。
  • 好萊塢將郎朗《千裡之行:我的故事》搬上銀幕,會在兩個國家拍攝
    郎朗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於2008年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郎朗(Lang Lang),1982年6月14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著名鋼琴演奏家。值得一提的是,他5歲時在瀋陽鋼琴比賽中獲第一名,之後連續獲得第五屆星海杯鋼琴比賽第一名。
  • 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校園大師劇大中小一體化育人協作平臺在華東...
    來自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宣傳處、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有關大中小學,以及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校團委和孟憲承書院的領導和專家出席,一起探討校園大師劇創作,深入交流大師劇育人實踐,共同見證校園大師劇大中小一體化育人協作平臺成立。
  • 非遺戲曲進校園 河南永城柳琴戲將亮相清華大學
    據悉,活動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文化自信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講話精神,弘揚戲曲文化,促進民族藝術傳承,搶救瀕臨失傳的稀有劇種,推動河南省稀有劇種的發展,為稀有劇種開拓市場注入活力,讓這些非遺項目活起來、火起來。
  •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謹小慎微,善始善終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 朱萬峰: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發展探索記
    河南區域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河南的區域文化包括河洛文化區、河內文化區、黃淮文化區、楚文化區和天中文化區,這些文化之間的交融與發展,促進了中原文化甚至中華文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 黃河水院|2019年校園十大新聞!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新聞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多角度、全方位記錄了黃河水院人奮進前行的足印,展現了黃河水院人昂向上揚的精神風貌,許多新聞事件在校內外引起了熱烈反響,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經全校師生員工通過校園網及官方新媒體平臺投票,並經專家評審,我校2019年度十大新聞評選結果正式揭曉。
  • 豫劇小皇后王紅麗在1997年率河南小皇后豫劇團臺灣寶島的輝煌之行!優秀劇目"五鳳嶺"的誕生.
    >選段-1豫劇小皇后王紅麗演出《五鳳嶺》的故事    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日漸深入,對外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日益增多,全國很多劇種、院團紛紛應邀走出國門。張天佑先生沒有正面回答,他說「這次演出是由臺北市豫劇改進會根據臺灣各地的河南同鄉會的委託組織的,不是賣票經營,而是向河南同鄉會發票,所以還是根據過去看戲的老規矩——點戲。《五鳳嶺》就是臺北和桃園兩地老鄉點得最多的劇目。這些年兩岸交流,大陸帶了不少優秀傳統戲和新編劇目,也很受歡迎,可是,這些老鄉都離開家鄉近50年了,思鄉心切,他們最想聽自己熟知並且能夠喚起童年記憶的鄉音啊?
  • 朱子文化苑頻道家庭文化博覽•千裡走單騎,豫晉陝走秋(之三...
    這些故事被現代人附會洐化成許許多多的與二人有關的地名,如王莽嶺、劉秀跳、劉秀城等等。在好漢坡,路遇一中年,熱心為我們講解景點,一路伴行,當了半天義務導遊。一問才知是我們下榻臥龍山莊員工,姓賀,下午無事,上山轉轉。聊起景區,聊起疫情。賀先生介紹,韓國人和日本人十分嚮往南太行的風光,尤其鍾情這一帶的掛壁公路。以前景區每年接待境外遊客,光韓國遊客就達8萬。
  • 瘋狂猜成語之一日千裡的成語故事
    出處: 《史記·刺客列傳》臣聞騏驥盛壯之時,—日而馳千裡;至其衰老;駕馬先之。來自chengyu.itlearner.com釋義: 指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裡,現在形容人進步很快或事企發展極其迅速。 故事: 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作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尚未做秦王的贏政相處良好。
  • 【文化】試運行3個月後,河南博物院陳列展覽今起全面開放
    精品文物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大,是見證中華文明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寶庫;是領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華夏文脈的重要窗口。據悉,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抗震加固改造提升工程歷經5年閉館提升和3個月的試開放運行,在主展館舊有建築上實施了維修項目、抗震加固項目和陳展恢復提升項目。
  • 十首經典青春校園勵志歌曲,回想那些年,那些事。
    校園是我們青春的搖籃,是我們歡聲笑語的地方,是我們追逐打鬧的遊樂園,是我們奮筆疾書的戰場,是我們一起長大的約定,而我已經分不清,你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那些年,我們逝去的青春,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回憶,你還記得嗎?歲月匆匆走過,讓我們伴隨著 校園歌曲 一起回想那些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