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執著的追尋不過是一場空

2021-02-11 上劇場

《暗戀桃花源》的2020首演,我們請到了費柏均老師和我們分享了這他對這部戲的一些觀點與想法。

費老師是黃磊老師的學生。當年,他還在讀書的時候,黃老師突然問:「要不要去旅遊?」於是,費老師跟著一起走上了《暗戀桃花源》的巡演之路。這些年裡,每一次再看,每一次就會有全新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全新的不同的東西就會浮現出來。

1983年,有一個年輕的戲劇博士回國了,加入了藝術大學老師的陣容,開始開拓藝術在家鄉的發展。他就是賴聲川。

從美國伯克利畢業,出於對東方文化的認同,並且受到了臺北藝術大學的邀請,他選擇了回臺灣。其實這個選擇很笨,當時的臺灣簡直是藝術荒漠,賴老師傻傻地覺得這個不重要。

既然沒有條件,就自己開創。當時賴老師帶的第一班的學生都是經歷了很強烈的家庭革命才來的,因為如果考了藝術學院,就不可以參加文化大學的考試了。當時在臺灣根本沒有什麼劇本,賴老師用了集體即興創作法,找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做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這部戲,用同學們自己生命中故事的關鍵拼接而成。

做了兩場,規模不大,觀眾都是當時的「文藝先進分子」楊德昌,侯孝賢,朱天文……他們覺得太神奇了,太自然了,於是順其自然一起合作,慢慢地有了【表演工作坊】。當時的臺灣的相聲完全沒落了,【表坊】卻推出了相聲劇,一炮而紅。從此展開了長達35年的創作。

在80年代的時候有個蘭陵劇坊,賴老師會去看他們彩排。有一天他們晚上要演出,下午在抓緊每分每秒彩排,結果中間不知怎麼進來了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這個下午是他們的畢業典禮。這打亂了所有的排練,找遍整個劇場也沒有人管。這種混亂其實就是時代的混亂,兩個劇團爭奪一個舞臺的創意就誕生了。一個喜劇,一個悲劇,吵架,妥協。

1985年12月,《暗戀桃花源》從賴老師家裡開始了。劇組的人白天工作,晚上排練,但是他們把晚上當主業,白天當副業。排練排到很晚,賴老師的女兒耘耘在沙發上睡著了。

這個事業在火一樣的熱情中展開,一群追求藝術的年輕人激發,否定,再創作,一邊探索一邊排。《暗戀桃花源》這個名字根本不符合文法,但是賴老師說,動詞+名詞,沒有任何問題。這個有著不合文法名字的不合文法的作品,在一個不合文法的時代誕生了。

1986年,一朵奇葩盛開了,至今沒有謝過。

什麼叫創意?用賴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自己提問,自己解答。

賴老師對自己提了三個問題:

•悲喜劇放在一個舞臺上會是什麼感覺? 

•父輩的顛沛流離的人生可否用一個特殊的方式記錄? 

•《桃花源記》說的到底是什麼?桃花源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

這三個問題最終成為了《暗戀桃花源》。

最古老的戲劇就是古希臘悲劇,在酒神節的慶典活動上演出。古希臘悲劇一般是三部曲,有趣的是,在看完這三部曲後,必須演出羊人劇羊人劇是一場鬧劇,悲劇中的歌隊穿上羊的衣服,諷刺前三出悲劇。最古老的戲劇用這樣的設置,是不是意味著悲劇和喜劇在心靈深處有連接?

無獨有偶,日本能劇有五個片段,幕間會演出狂言,同樣是低俗平民的鬧劇,諷刺剛剛的悲劇。

這兩種文明中都有這樣的安排,悲劇喜劇在一起,是不是在告訴我們悲劇和喜劇不是對立的?高矮、胖瘦、大小、生死,我們會人為創造對立,可說到底這兩處不過是手心手背,合起來才是完整的。

《僧侶與哲學家》的作者馬修·李嘉德(Matthieu Ricard)曾參與過一個腦神經科學實驗計劃。計劃的目的是要更深入了解人是否真的可能「快樂」?主持計劃的科學家保羅‧艾克曼一生都在研究人類臉部表情與情緒之間的關係。他幾十年研究的結果認為,人的臉部肌肉擺成什麼姿態會直接影響情緒,於是,如果我們硬將一個人的臉部搬成微笑的姿態,不久之後,他會比較快樂;相反的,把他眉毛皺起來,不久之後他會開始感到煩惱 。到底是裡面在影響外面,還是外面在影響裡面?還是這兩者有一種神秘的相同性?

根據艾克曼的實驗研究,人類的七種主要情緒,只要推到極致,「他們都是到同一個地方」。或許叫「麻木」,但也不是;或許叫「忘我」。

《桃花源》裡面的人不知道歷史。他們被我們遺忘,於是他也就能「忘我」而單純的存在。

《暗戀》中的江濱柳,透過他對過去(歷史)的執著不放,是不是也走入某一種極致,讓他的世界已經沒有其他東西了,只剩下回憶?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忘我」嗎?

所有的角色都在追尋他的桃花源,這樣執著的追求的結果是什麼?

桃花源記寫得很清楚:「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永恆的追尋造成永遠的遺憾。

在之前《一夫二主》的導賞中就提到,賴老師非常喜歡義大利即興喜劇。這種藝術形式中,會有豐富的把戲(Lazzi),比如一個人玩掃把,然後質問掃把為什麼不能自己掃,立住掃把,掃把又倒下,扶起來繼續問。這樣的來回能來20分鐘。

《暗戀桃花源》中「桃花源」的部分,外觀似乎是一個充滿了中國傳統古代戲曲元素的作品,但它完全是用義大利即興喜劇的方法發展的。像是老陶一個人在玩酒瓶,死活打不開,又或是三個人玩被子,都是Lazzi。

集體即興創作是賴老師的獨門技法。

賴老師的即興不是隨心,不是隨便。它有嚴格的邊線,是在框架中的舞蹈,而正是因為在框架中,才能有東西出來。

在費老師親身的體驗中,即興的過程非常神奇,腦中的庫存被調動出來,然後就會脫口而出一些東西,不禁會想「我怎麼說了這個話?」。

《暗戀桃花源》最後一場在病房的戲在創排時,賴老師給出了2個的指令:

1.兩個人特別想說,但是說不了什麼。

2.不許哭。

於是,在整個過程中,兩個人你說東,我說西,我踩過來一腳,然後踩空。

演到丁姐說「我要走了」的時候,賴老師給了金老師一個指令:「你問之凡,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金寶突然覺得要哭了,忍了半天,過了好久好久才說出來這句話。丁姐聽到後,突然感覺觸碰到了巨大的核心,這是這一代人的顛沛流離,這個時代巨大的痛苦,兩個人哭了,自自然然地發生了。排完這一幕,賴老師就說,這場戲不要輕易再排了。

從那時到現在,三十多年過去,這一幕就一如當時即興創作時的每一句話,一字未動。

暑期好劇《鯨魚圖書館》來襲!

相關焦點

  • 帶你看懂《暗戀桃花源》:執著地追尋不過是一場空
    《暗戀桃花源》的2020首演,我們請到了費柏均老師和我們分享了這他對這部戲的一些觀點與想法。費老師是黃磊老師的學生。當年,他還在讀書的時候,黃老師突然問「要不要去旅遊?」於是,費老師跟著一起走上了《暗戀桃花源》的巡演之路。這些年裡,每一次再看,每一次就會有全新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全新的不同的東西就會浮現出來。
  • 畢業大戲《暗戀桃花源》| 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追尋
    對一本好戲,最高的評價不過「經典」二字。它觸及心靈,它看多少遍都不會厭。
  • 《暗戀桃花源》:追尋和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一個舞臺,兩個劇團,三個故事,四個世界,五味雜陳《暗戀桃花源》講述的發生在同一個劇場裡兩個不搭調的愛情故事:《暗戀》和《桃花源》兩個不相干的劇組,都與劇場籤定了當晚彩排的合約,演出將近,雙方爭執不下又都不肯相讓,最終,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遂成就了一齣戲劇結構獨特、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
  • 暗戀桃花源|紅塵總見夢常淺,往事重溫悔更深
    老陶因此負氣出走,卻意外被暗流帶到了桃花源。在那裡,他遇上一對樣貌與春花和袁老闆一模一樣的夫婦。他被那裡寧靜和諧的氣氛所感染,度過了一段神仙日子。可是他仍然心念春花,於是回到武陵。但他沒想到,春花和袁老闆連孩子都生了。面對一地雞毛,他想回到桃花源,卻找不到方向……兩個劇組在舞臺上互相碰撞,一片混亂。因為找不到劇場經理,一下是《暗戀》演出,一下是《桃花源》演出。
  • 《暗戀桃花源》:一個舞臺兩場戲,夢境與現實,等待與追尋
    細細想想,好像有很多暗戀都是卑微的,小編實在不知道用什麼詞語形容那種感情了,只能用了卑微兩個字,大概暗戀就是這樣的吧,讓人心酸,讓人難過。說實話,小編也沒有想到只是看到了一部電影的名字能夠回憶起這麼多的東西,閒來無事又看了一遍的《暗戀桃花源》,好像每一次看就會有不同的體會。這部電影的名字應該就是取自於影片裡兩個劇的合體吧。
  • 沒看懂《暗戀桃花源》?請進
    明天,《暗戀桃花源》即將登場。眾所周知,賴老師常常在戲中藏「密碼」,也許我們在看過一次之後,不一定能感受到什麼,但是好的戲是可以一看再看的,每一次發現「密碼」,都是無比震撼的特別的體驗。今天上上就整理了幾個《暗戀桃花源》密碼,跟大家分享。
  • 《暗戀桃花源》沒說過這些話,真的.
    《暗戀桃花源》演出34年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觀眾,甚至有人每年都要看一遍,而每次看,都會看出新的東西。但也必須承認,很多沒聽說過的話,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被納入了《暗戀桃花源》「佳句賞析」「經典臺詞」等範疇。今天上上來幫大家盤點一下看起來像但其實和《暗戀桃花源》沒啥關係的話,防止大家發錯朋友圈。
  • 開票預告 | 50元看《暗戀桃花源》?!
    ……不止,你還能看一場《暗戀桃花源》!賴老師曾統計過到底有多少人演過《暗戀桃花源》,不問不知道,一問……很可能有超過1萬個團隊出演過《暗戀桃花源》!於是,上劇場自去年開始,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真正在舞臺上公演《暗戀桃花源》的機會——《暗戀桃花源》大會演!
  • 暗戀桃花源:你暗戀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衝著女神林青霞,看了電影《暗戀桃花源》。影片的最後,在落滿桃花瓣的舞臺上,飄來了一個瘋女人的獨白:那一年,在南陽街有一棵桃樹,桃樹上面開花了,劉子驥,每一片都是你的名字,每一片,都是你的故事。《暗戀》劇組和《桃花源》劇組,在同一天租了同一個場地來排練話劇。
  • 暗戀桃花源
    你是我蓄謀已久的暗戀,我是你萬迷其中的桃花源。
  • 暗戀桃花源
    好像一切都停止了——————暗戀桃花源 因為疫情,陰錯陽差在烏魯木齊車站被隔離了。閒暇之餘,打開電視,竟然是著名的話劇電影《暗戀桃花源》,那一天竟然還重播了一次。雖然這部話劇,早已名聲大噪,可自己也僅僅是知其名,並沒有看過,這一次算是過把癮了。
  • 《暗戀桃花源》2020巡演昆明『暗戀』與『桃花源』之間的故事
    『暗戀』和『桃花源』相互碰撞會發生怎樣有趣的精彩瞬間,《暗戀桃花源》2020巡演昆明站《暗戀桃花源》即將在新的一年與我們相約在昆明感受經典的話劇給我們帶來一場深刻地感悟以及化學的碰撞。經典版《暗戀桃花源》昆明站時間:2020-01-19至2020-01-21 20:0經典版《暗戀桃花源》昆明站地點:雲南省大劇院經典的話劇總是留在腦海的最深處,即使過了很多年的時間依舊是我們最喜歡的話劇、最精彩的劇本,《暗戀桃花源》2020年的巡演即將來到昆明,在昆明感受經典作品帶來的震撼之感以及劇本之外的道理。
  • 《暗戀桃花源》的誕生
    流傳下來的劇本,有的只有悲劇,有的只剩羊人劇,都不完整。但深入研究便可發現,羊人劇多半是在諷刺前面三個悲劇。希臘悲劇本身境界就高,加上這個就更高了。為什麼?亞里斯多德所謂的,悲劇乃一動作之模擬,最後達到一恐懼、憐憫的淨化效果。既已如此,加個喜劇算什麼?我認為,當情感激烈到一個程度,再用另一個方式來嘲諷這種激烈,更能達到淨化的目的,產生更高的境界。
  • 我叫劉子驥丨《暗戀桃花源》演員演後談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玉泉場演出,當我站在舞臺的後方觀看暗戀最後一幕時,所有情緒同時達到了極點,心中的感動、悲傷、遺憾、激動、不舍、渴望全部混雜在一起,把我死死淹沒。我想,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這就是我的追尋。我愛你們。
  • 《暗戀桃花源》,跨越33年的舞臺奇蹟
    30餘年裡,《暗戀桃花源》先後復排、重排十多個版本,金士傑、丁乃竺、林青霞、李立群、丁乃箏、孫莉、袁泉、何炅、謝娜等眾多演員先後出演,足跡遍布海內外各地。鞦韆、路燈、桃樹……戲裡的各種意象尤為經典。無論是江濱柳對雲之凡表達的那種今生遙不可及的追尋,還是永遠都回不去的老陶,都流露出對「錯過」二字莫大的遺憾。
  • 如果可以,一定去現場看一次《暗戀桃花源》
    第一次聽說《暗戀桃花源》是在很多年前的《快樂大本營》中,那時候何炅和謝娜一起演《桃花源》所以在錄節目時屢屢提起,但那時一聽名字就覺得無感。 再次聽到《暗戀桃花源》 是在賴川聲導演做客《朗讀者2》的時候,董卿說:「他的《暗戀桃花源》直到三十年後的今天再看,依然是經典之作...」
  • 《暗戀桃花源》首演30周年 黃磊孫莉經典版將重現
    由演員黃磊(左)、孫莉演出的經典版《暗戀桃花源》劇照。  在《暗戀桃花源》首演30周年之際,恰逢賴聲川的專屬劇場上劇場落戶上海。賴聲川的太太、第一代「雲之凡」的扮演者丁乃竺,邀請了《暗戀桃花源》經典版江濱柳的扮演者黃磊與袁老闆的扮演者何炅做客上劇場。
  • 演出推薦 |《暗戀桃花源》,跨越35年的舞臺奇蹟
    無論是江濱柳對雲之凡表達的那種今生遙不可及的追尋,還是永遠都回不去的老陶,都流露出對「錯過」二字莫大的遺憾。這份殘缺的美,成就了《暗戀桃花源》特殊的戲劇美學,成為無數人為之動容和難以割捨的「《暗戀》情結」。接下來,就和劇院君一起回顧下這十多個版本的《暗戀桃花源》吧~
  • 暗戀 · 桃花源.
    文字丨『誰最中國』圖片 | 來自網絡「你是我蓄謀已久的暗戀,我是你萬迷其中的桃花源。」這是一場長達三十年的暗戀,也是一場跨越今古的追尋。暗戀桃花源 劇照(暗戀部分)一個清冷的舞臺,一束清冷的燈光,一架清冷的鞦韆,兩個相戀的男女,他們在談著遙遠的後來,這是《暗戀桃花源》的開場。
  • 《暗戀桃花源》,沉澱的背後,是感悟的人生!
    2020《暗戀桃花源》寧波站,看似不搭的兩個故事,演繹出真實的人生!2020《暗戀桃花源》寧波站時間:2020.01.04/052020《暗戀桃花源》寧波站地點:寧波丨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暗戀桃花源》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兩個劇組,劇組名字分別叫「暗戀」和「桃花源」,兩個劇組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同時籤約公司在舞臺上進行彩排,沒想到卻撞上了,因為各自的時間有限,再加上本身性格的不肯想讓,上演了一場別樣的人生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