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小波
那是一種交織,就像焰火般,在生命中璀璨,於燈火闌珊處,隔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站成此岸彼岸。那是一種情愫,總會在低眉無語的瞬間,湧上心頭。那是一種眷戀,總會在夢境中,低吟淺唱。每一次回望,眼角都會有潮溼的味道。
——題記
(一)
不知不覺,小波掛職期滿回京已經兩個星期了。
也許是平時走得近的緣故,我一時還難以適應多日不見小波,發現心最柔軟的地方,總有一縷牽掛,是百轉千回的惆悵,於是不停地在客廳、書房、陽臺上來來回回。掛在牆上的時鐘,卻並不諳我此時的心境,依然在「咔嚓咔嚓」聲中,一刻也不停歇地轉動著,輕觸心海的蔚藍,輕吟時光的無奈,在歲月的軒窗外繞指成香,在闌珊的情懷裡情柔綿長。
時光一去不回頭。曾經與小波相處的730多個日子,已是無法挽留的流水,成了遠遠回望的過去。但小波在我清晰而溫暖記憶中,依舊如青春少女一般英姿煥發,光彩照人。舉手投足之間,仿佛依舊用自己的情懷和才智,豐潤著定南的山山水水,用真誠和責任詮釋掛職幹部的內涵和意義。
小波大名孫小波,是中國銀保監會(原中國保監會)非銀行機構檢查局規劃協調處處長。2018年4月,放棄在京優越的生活工作環境,申請參加第三批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贛南原中央蘇區工作,掛任定南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分管群團、金融、保險、證券、融資平臺、企業上市、中國銀保監會定點扶貧,期間先後代管縣政府常務工作、城建交通工作。
小波尚未啟程定南,好友邵祥理(小波的同事、原保監會第一批到定南掛職的處長)就提前通知了我,給我發來了一些他工作生活的照片,並大概地給我作了一番介紹:小波是一名出生於1970年代末的優秀年輕幹部,早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究生時,就有一種深深的紅色情懷,在學生時代就加入了黨組織;小波才思敏捷、崇尚實幹,經濟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善於謀劃長遠、攻堅克難,是原保監會年輕的資深處長;小波身高1米82,長得英俊瀟灑,能說會道,文字功底了得,重情重義;小波人正品真,交遊甚廣,為人低調,不事張揚。
也許是基於好友的介紹,也許是他自帶氣場的天生儒雅,也許是緣分使然,使我和小波相遇、相識、相知、相惜,進而讓我對好友口中小波的情懷,有了全新的認知和感受,並因此結下深情厚誼。
(二)
小波常說,有情懷的人,是以心靈的滿足而不是功利的得失,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的一種品質。
小波到任時,我正在南昌學習培訓,等我一個月後回到定南去拜訪他時,他的足跡已經覆蓋全縣的8個鎮街、22個行政村、32戶貧困戶和一批扶貧車間、產業基地、鄉村旅遊點;主持或參加全縣性大會30餘個,召集分管部門座談交流40餘次,為工作走「定南路線」、說話
有「定南鄉音」,有序高效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了蘇區門,就是一家人;到了定南縣,我就是老表。」甫一見面,小波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表現出了要深度參與到定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願望,令我肅然起敬。
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於不同風景。從「京官」到「縣官」,安下心,紮下根,到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定南老表」,走近小波,他就是屬於所有的風景都偏愛的那個人,他就是風景中最為鮮活和生動的元素。
掛村、包鎮、扶縣,是小波理解的掛職幹部的職責所在。面對定南經濟總量不大、產業層次不高、國家投入不多的縣情,他主動肩負起穿針引線、協調各方的責任,努力促進中央各項宏觀政策在定南破題開篇,先行先試,促成國家發改委批准定南發行5.5億元城投債,國家開發銀行為定南道路交通項目融資4.4億元、農基項目融資4.6億元,化解政府債務近70億元,為國家部委、金融保險機構多維度支持定南經濟社會發展,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到任伊始,小波就聚焦因病、因學、因災三大致貧返貧關鍵因素,創造性地協調中國太保 「防貧保」項目在定南落戶,分類設置精準防貧辦法,控制貧困增量,為全縣16萬農村人口織起了一張貧困線上的「保護網」。
「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如何規避靠天吃飯的風險,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小波以獨到的眼光,協調國內60多家大型銀行、保險機構與定南合作,別出心載地推出了「水稻保」、「生豬保」、「山羊保」等一系列「防風險、降損失、利發展」,又符合定南「水土」的特色保險產品,為全縣11.23萬畝水稻、40萬頭生豬、62.8萬畝公益林安上了「保險鎖」。
定南有著栽種油茶的悠久歷史,但由於種植規模小而散,一直都難成氣候。為推動油茶這一扶貧產業,使更多更好的信貸資源向貧困戶投放,低成本盤活農戶資產,小波不辭辛苦地北上南下,推動國家開發銀行「油茶貸」精準扶貧項目,在定南落地生根,投放貸款4億元,開發高產油茶11.6萬畝。
每當談起小波對「三農」工作的關愛和支持,定南臍橙種植大戶謝添華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多年潛心果業開發的他,擁有臍橙園一萬多畝。前些年,由於受臍橙「黃龍病」的影響,果園後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發展舉步維艱。是小波在關鍵時刻,聯繫中國平安、中國人保,將3000萬元保險資金,專項投放到農業生產的小微企業,並給予了他1000萬元的免息融資,不僅讓果園起死回生,更讓在果園就業的48名貧困戶、連結的1500多名群眾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三)
都說掛職有三種狀態,一種是只掛個名,實際在原單位工作;一種是每個月到點上去走兩次;還有一種是沉在基層工作。小波選擇的第三種狀態:堅持掛職而不掛名,堅持掛實而不掛虛,堅持駐點工作而不是跑點聯繫。
選擇掛職,就意味著要遠離故土和親人。2018年4月,小波兒子因急性闌尾炎手術住院,但考慮到掛職前期培訓和會議非常重要,他硬是狠心與兒子淚別,堅持按照原定計劃奔赴定南掛職。去年3月,女兒得了川崎病,高燒不退,小波也只是回去看了一眼,就與還未出院的孩子揮手再見,匆匆趕回定南開展工作。家人既心疼又埋怨,說他忙得連回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難得回來一趟,也是把家當作旅館。小波只得安慰家人:我最愛的肯定是自己的兒女,但現在定南的工作緊張又繁重,孩子的病情已然穩定,我還得儘快回到工作崗位,不然還算啥掛職幹部。
分管的工作多而雜,但小波不愛坐在辦公室聽匯報。我曾多次陪他在巋美山的示範鎮建設現場,以及坪地水、寨頭村的鄉間小道,田間地頭,聽他和老表談種養,聊收成,話脫貧。最忙最累的時候,小波冒著煙的嗓子,甚至連說話都困難,但他卻依舊醉心於「5+2」、「白+黑」,有時看他午夜時分還在批閱文件、評點工作,我勸他悠著點,別累壞了身體,他只是哈哈一笑,「我年輕,身體扛得住!」
「雖然離家千裡,雖然少與家人團聚,雖然夜深人靜時常常想起『孩子們慢些長大,等爸爸回來一起成長』,雖然心中愧疚不已,然而國家有戰略、組織有需要,掛職幹部當不自外:必以君之憂為憂,以民之患為患;不求隆達於鄉裡,但留口碑於阡陌。」被小波的真誠和情懷所感動,中國平安適時在定南啟動了名為「村醫、村教、村官」「三村」扶貧工程;陽光保險捐資100萬元用於精準扶貧和創建陽光博愛小學;太平保險捐助80萬元助學基金,援助20萬元免費營養午餐,捐贈圖書兩千餘冊;大地保險在定南舉行「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基金」全國捐贈啟動儀式,華夏保險承銷定南農民養殖的1000頭山羊……
寒來暑往,秋去冬至。一件件「打基礎管長遠」的惠民事實,一篇篇生動的「文章」,深刻體現了小波在支援蘇區脫貧攻堅中的擔當、作為和情懷。為此,贛州市委、市政府專門給中國銀保監會發去感謝信說:「孫小波同志的積極工作,為定南縣,乃至贛州市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高度讚譽」。
(四)
在我的眼裡,小波的情懷是發自他內心的一種真情,他願意為情懷付出和犧牲一切,不在乎失去什麼,更不奢求得到什麼。正因為如此,短短兩年時間,他廣交朋友,廣結善緣,力所能及地給周圍任何一個有需要的朋友以無私幫助。所以他不但在工作中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更與很多定南幹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些人更成為一輩子真摯的朋友。
受人尊敬,令人欽佩,得到公認,是定南幹部群眾對小波最好的評價。這是眾多為政者追求的人生境界,卻又難有幾人能企及。必須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被人尊敬;必須要有過人的本領,才能讓人佩服;必須要有經得起檢驗的成績,才能得到公認。
小波掛職不僅重打基礎、管大事、謀長遠,還有一個基層幹部都熟悉的特點:走到哪裡,就把問題解決到哪裡,不論是否屬於自己分管的工作,他都當作自己份內的事。
剛到定南掛職,小波第一次踏足所包的羊陂村時,發現村裡還有一段路沒有硬化,他當即聯繫在南昌的一家企業,為村裡捐資3萬元,解決了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今年初,縣委把龍塘鎮白駒村春耕生產的任務交給了他,在調研過程中,有的種糧大戶反映,由於資金有限,春耕物資準備不足。他二話不說,現場就聯繫朋友,定向捐助5萬元,解決了種糧大戶春耕備耕的燃眉之急。
羊陂村去得多了,小波又發現這個地處贛粵兩省交界處的村莊,雖然相鄰兩縣三村的一些老年人,常常聚在一起,卻沒有像樣的活動場所。利用到外地招商的機會,他又聯繫中國太保為村裡捐資15萬元,建起了贛州市高標準、示範性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至於老人們逢人就愛誇小波:「孫書記是個辦實事、做好事的好幹部、好領導!是我們老年人的貼心人!」
在寫做本文之前,我專門來到小波幫扶的巋美山鎮羊陂村,問大家認不認識孫小波副書記,貧困戶黃善方樂呵呵地說:「哪個不認識?小波書記不僅解決了羊陂村的通路、通水、支柱產業、老年活動室,還牽頭負責我們巋美山的全域旅遊和示範鎮建設,不但起早貪黑在工地上解決各種問題,還幫助鎮裡的示範鎮建設融資了3個億呢。今年的大年初四又專門來到村裡給村民拜年,還給我們上了一堂疫情防控課哩。」
俗話說,要想感動別人,首先要能感動自己。春節期間,新冠病毒疫情來勢洶洶,讓整個社會幾乎停擺。疫情就是命令!小波坐不住了。雖然回京只有幾天時間,但他還是於大年初三趕回定南。高速路口、省及縣際邊界、小區、村莊、工業園,一百多個防控卡點,都在第一時間留下了他靠前指揮、檢查督促,甚至是親自值守的身影。在防控的緊要關頭,他又迅速聯繫金融保險機構為定南防疫捐款60多萬元。20多天緊張且高強度的戰嚴寒、頂風雨,吃麵包、蹲帳篷,每天只能休息6個小時,三個多月沒有回過一次家,小波沒有喊一聲累,沒退卻半步,在溫暖和感動著22萬百姓的同時,也讓幹部群眾認知了他的不易和堅強,為「零輸入,零傳染、零發病」,守護一方淨土,樹立了榜樣的力量。
人們常說,人生就是一路風景,一路歌。總會在陌生的風景裡,吟唱一首入鄉隨俗的歌,擁有一段愈久彌新的情感。就像在繁忙的之餘,小波也喜歡踢球、爬山、徒步,喜歡在抖音中義務宣傳推介定南一樣,追尋著小波把「掛職」當「任職」,沉下心來當好「主人翁」的足跡,我嘗試著在心裡再次走近真誠、友善、豁達、執著、熱心的小波,去感受他那深沉之中寫滿責任的情懷,那是鮮花盛開和充盈希望的心境。
昆德拉說:「生活是棵長滿可能的樹」。任憑時間漸遠,任憑山水流淌,經過汗水澆灌,在小波的心田裡,必將綻放絢麗的花朵,也將註定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蒲公英生長的足跡……
註:圖片來自孫小波朋友圈截圖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