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中國經驗 推進國際減貧——訪經合組織駐華代表海博

2021-01-0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全球減貧工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近日,經合組織駐華代表海博(Tamas Hajba)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除貧困需要借鑑中國減貧經驗,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共同推動國際減貧事業發展。

國際減貧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正式通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第一項便是「消除貧困」,即要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當下,我們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多遠?

海博:自20世紀末以來,全球在消除貧困方面穩步前進,取得了重大進展,極端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但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全球減貧步伐放緩。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減貧事業遭遇了重大挫折。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1.15億人重新陷入極端貧困。同時,全球相對貧困問題也較為凸顯。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減貧事業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海博:新冠肺炎疫情使社會脆弱群體面臨生存危機。勞動力市場受疫情衝擊,就業崗位大幅減少。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工作時間損失超過12%。工作時間減少極易讓人陷入貧困。同時,經合組織成員國也面臨陷入貧困的風險。

此外,疫情加劇了全球不平等。經濟欠發達地區面臨人力資本流失的風險,即使在常態化防控時期,包容性增長也難以恢復。疫情使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斷加大。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處於較低社會經濟地位人口的孩子中有22%在疫情期間無法上網。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受疫情影響更大。

國際合作推動包容性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報》:未來減貧工作的展開是否首先要致力於推動經濟復甦?

海博:貧困問題與經濟發展直接相關,受經濟增長狀況影響。2020年12月初,經合組織發布報告提出,全球經濟將在未來兩年積聚動力,實際GDP增長預計將在2021年底達到疫情前的水平;預計2021年全球實際GDP增長將達到4.2%,2022年將達到3.7%。較早復甦的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8%左右,到2022年達4.9%左右。各國復甦狀況將是不平衡的,這有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持久影響。擁有高效的檢測、跟蹤和隔離系統,能夠迅速部署疫苗接種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表現得相對較好。

《中國社會科學報》:展望未來,若要繼續消除貧困,您認為應重點關注哪些領域?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將對未來減貧工作帶來怎樣的影響?

海博:在此背景下,大力推動可持續的包容性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各國要積極促進更具包容性的增長,努力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各國政府應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識別相對貧困問題,並將其列為優先事項。經合組織一直將不平等問題置於政治和經濟討論的核心,長期跟蹤經合組織成員國和新興經濟體中相對貧困情況。增長與平等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相反,促進機會平等可以刺激更強勁的經濟表現,全面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各國應設立明確的政策目標以解決不平等問題,同時以更公平合理的方式分配和共享發展成果。

各國要多維度衡量和處理貧困問題。儘管全球在消除收入貧困方面取得進展,但在超越物質貧困的多維貧困方面,如環境問題等,取得的進展還十分有限。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建立一個多維貧困衡量標準,綜合衡量貧困的各個層面。為此,經合組織不斷完善「美好生活指數」衡量框架,該框架涵蓋了從物質條件到生活質量,從財富到技能,從健康到政治話語權,從社會聯繫到主觀幸福感等諸多指標。這類衡量工具有助於經合組織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避免和消除貧困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各國需要在多邊框架下進行協調,包容一致地開展行動,加強國際合作尤其是多邊合作。要積極增強經濟、環境和社會恢復力。充分考慮弱勢群體利益,力求減少不平等現象。通過協調一致的應對政策,支持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國家。經濟援助方案應投資於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人道主義需求,鼓勵多邊銀行、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積極貢獻力量。此外,提升透明度、統一標準和問責機制,對於保持國際援助的有效性和可用資源的高效分配至關重要。各國要積極共享案例、數據和資源,增進國際合作有助於資源更好地流動,讓減貧和發展項目所提供的援助實現最優化。

中國減貧經驗值得世界共享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評價中國的減貧成就?

海博:中國在消除極端貧困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20年,中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政府不僅幫助國內貧困人口脫貧,還在國際上促進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多年來,中國通過提供援助和分享經驗,成為幫助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最重要捐助國之一。中國在減貧方面的獨特經驗以及持續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的援助,是解決貧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國際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看待讓中國減貧方案走向世界的意義?經合組織與中國是否可以就此進一步推進合作?

海博:中國減貧經驗的推廣與共享無疑是為其他國家減貧作出的一項重要貢獻,推動了與這一議題相關的科學探討,各個國家、國際組織、學術界都將從減貧項目各類相關數據、信息共享中大大受益。在這方面,經合組織也有相關資料庫和指標為全球抗擊貧困事業提供信息對照。經合組織為包容性增長構建的多維度評估框架,旨在確保增長成果得以共享,市場運作良好,促進機會平等。經合組織也曾就中國的包容性增長發布相關報告,雙方在此基礎上可就該領域開展進一步交流。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減貧事業在全球範圍內遭遇挑戰。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需要在現有扶貧框架和中國大量減貧與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總的來說,中國脫貧攻堅工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1月6日總第2084期 作者:本報記者 王曉真 趙媛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專訪:中國減貧事業為世界提供重要參考——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許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2020年實現國內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增添信心和動力,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可供借鑑的經驗。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奈及利亞總統發言人加爾巴·謝胡表示,中國在推進減貧事業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勢,體現了中國政府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民眾的決心。  斯裡蘭卡智庫探路者基金會前執行主任萊克斯曼·西裡瓦德納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海外人士...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
  • 國際組織官員:中國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原標題:國際組織官員:中國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國際農發基金亞太局局長布雷特24日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對中國減貧成就表示祝賀,並希望與中國繼續深化合作,在國際上分享中國經驗,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 為何中國減貧事業對世界貢獻卓越?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位林惠)12月15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分論壇「中國扶貧經驗對話」在線上舉行。來自中國、東協及非洲國家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及國際非政府組織、駐華使館等40餘位嘉賓相聚「雲」上,共同展開中國扶貧經驗對話,分享減貧經驗。
  • 【傳習錄】為全球減貧提供中國經驗和智慧
    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經驗值得重視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世界銀行曾指出,發展中國家在2010年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內容,即在1990年水平基礎上將極端貧困率減半。潘基文說:「如果詳細審視數據,這一目標得以完成中國功不可沒。」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過去我們主要通過發展農業、旅遊業以及促進商品、服務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減貧。如今,我們可能無法單純依賴過去的方式來推動經濟增長和減貧。柬埔寨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維護雙邊和多邊夥伴關係,以確保共同實現發展、和平與穩定。借鑑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們實施了一些重要項目,包括中國援柬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國援柬鄉村道路項目和中國援柬鄉村供水項目等。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現在我們有了更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和村莊工作經驗,還學到許多新技能和實用知識,確保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坎佔·布維奈說,中國援助項目為村莊帶來許多新理念,還建立了村級項目管理組織。「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當地有關部門不再簡單送錢送物,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造血型』扶貧。」
  •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發表主旨演講。  黃坤明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消除貧困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國際貢獻,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同應對疫情挑戰、合力推進減貧事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為辦好本次論壇提供了重要指引。
  • 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經驗」
    冉昊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立足我國減貧經驗,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了中國減貧的世界意義。從全局看,在世界貧困形勢不容樂觀的情形下,中國減貧卻呈現「風景這邊獨好」。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目前全球約有接近20億人口處於「中度貧困」,即每人每日可支配收入少於3.1美元。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由於戰亂、自然災害、部族矛盾衝突激烈等因素,導致經濟發展長期停滯,減貧、脫貧更是無從談起。
  •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訪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彼得
    新華社華沙12月17日電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訪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彼得  新華社記者張章  中國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卓有遠見的政策舉措並採取了務實行動,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彼得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中國數億人口脫貧是全人類的巨大成就
    本次專題論壇以「推進全球減貧事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農村發展研究所承辦。與會代表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日本、印度等國的重要研究機構和智庫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及國際組織代表,他們圍繞消除貧困與人類可持續發展、中國減貧道路與實踐經驗、國際減貧合作三個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 劉永富主任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發言
    劉永富主任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發言 2020-12-16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將為世界減貧貢獻力量
    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我國減貧事業的成就。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回顧中國的減貧歷程,中國在逐步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進程中,不斷總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向世界貢獻著減貧智慧。
  • 「不變」與「變」:一位拉美外交官眼中的中國減貧經驗
    「不變」與「變」:一位拉美外交官眼中的中國減貧經驗導讀中國減貧成功的經驗在於,從中央到地方對扶貧事業給予一以貫之的大力支持,但在具體扶貧措施上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採取不同政策。「精準扶貧」戰略準確識別扶貧對象,保證了「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中國婦女扶貧減貧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扶貧減貧領域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促進全球婦女減貧進程乃至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一、堅持用黨的光輝思想指引婦女扶貧減貧的前進方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婦女群體。
  • 中國減貧故事為何如此動人(人民論壇)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人民視覺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讓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提供了豐富案例和有益經驗。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我看到中國政府為很多貧困山區修建了道路。
  •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舉行黃坤明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發表主旨演講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發表主旨演講。黃坤明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消除貧困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國際貢獻,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同應對疫情挑戰、合力推進減貧事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為辦好本次論壇提供了重要指引。
  • 中國減貧經驗受到非洲各界廣泛關注
    新華社奈洛比10月17日電 綜述:中國減貧經驗受到非洲各界廣泛關注新華社記者過去70年,中國減少8.5億貧困人口,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減貧經驗在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非洲大陸受到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