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貧經驗受到非洲各界廣泛關注

2020-12-22 荊楚網

新華社奈洛比10月17日電 綜述:中國減貧經驗受到非洲各界廣泛關注

新華社記者

過去70年,中國減少8.5億貧困人口,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減貧經驗在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非洲大陸受到廣泛關注。

辛巴威地方政府、公共工程和國家住房部長朱利·莫約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的成功為辛巴威提供了寶貴經驗,有助於辛巴威如期實現2030年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目標。「中國政府能夠妥善配置資源,團結動員全體人民,並通過嚴格執行科學規劃,最終帶領困難群眾擺脫貧困。」

盧安達大學政治學系高級講師伊斯梅爾·布坎南說,中國為盧安達減貧提供了巨大支持,涉及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和農業等領域。中國投資者在盧安達創造就業,中國設計、建造的公路促進了盧安達人之間的貿易往來,中國援建的馬薩卡醫院為包括窮人在內的盧安達人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非中合作在減貧方面大有可為,雙方已經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提出了關於減貧和經濟發展的倡議,比如建立中非發展基金。」布坎南說。

在盧安達主流媒體工作的記者哈得孫·庫泰薩說,在中方支持幫助下,盧安達一些貧困學生得以完成學業。他認為,非洲可以學習中國如何擺脫貧困,比如中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促進大量人口脫貧。

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奈及利亞去年提出10年內讓1億人脫貧的計劃。奈及利亞國際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埃費姆·烏比對新華社記者說,同為人口大國,中國的扶貧經驗對於奈及利亞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他認為,非洲國家應該學習中國基於貧困地區的特點和現狀制定包容性政策。非洲國家需要發展現代農業,加強電力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才能發展自身產業,出口有高附加值的商品。

烏比強調,「一帶一路」倡議給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進程帶來巨大機遇。(執筆記者:王小鵬;參與記者:呂天然、張玉亮、許正、王守寶、肖玖陽、郭駿、張改萍、吳長偉、楊孟曦)

相關焦點

  • 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經驗」
    冉昊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立足我國減貧經驗,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了中國減貧的世界意義。從全局看,在世界貧困形勢不容樂觀的情形下,中國減貧卻呈現「風景這邊獨好」。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目前全球約有接近20億人口處於「中度貧困」,即每人每日可支配收入少於3.1美元。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由於戰亂、自然災害、部族矛盾衝突激烈等因素,導致經濟發展長期停滯,減貧、脫貧更是無從談起。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奈及利亞總統發言人加爾巴·謝胡表示,中國在推進減貧事業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勢,體現了中國政府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民眾的決心。  斯裡蘭卡智庫探路者基金會前執行主任萊克斯曼·西裡瓦德納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海外人士...
    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奈及利亞總統發言人加爾巴·謝胡表示,中國在推進減貧事業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勢,體現了中國政府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民眾的決心。斯裡蘭卡智庫探路者基金會前執行主任萊克斯曼·西裡瓦德納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現在我們有了更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和村莊工作經驗,還學到許多新技能和實用知識,確保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坎佔·布維奈說,中國援助項目為村莊帶來許多新理念,還建立了村級項目管理組織。「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當地有關部門不再簡單送錢送物,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造血型』扶貧。」
  • 國際組織官員:中國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原標題:國際組織官員:中國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國際農發基金亞太局局長布雷特24日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對中國減貧成就表示祝賀,並希望與中國繼續深化合作,在國際上分享中國經驗,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 【傳習錄】為全球減貧提供中國經驗和智慧
    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經驗值得重視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世界銀行曾指出,發展中國家在2010年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內容,即在1990年水平基礎上將極端貧困率減半。潘基文說:「如果詳細審視數據,這一目標得以完成中國功不可沒。」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我們正與歐盟加強合作,通過擴大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包括加強基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等,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中國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卓有遠見的政策舉措,採取了務實行動,匈牙利各方對此高度讚賞。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讓世界更加關注貧困問題。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正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
  • 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將為世界減貧貢獻力量
    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我國減貧事業的成就。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回顧中國的減貧歷程,中國在逐步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進程中,不斷總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向世界貢獻著減貧智慧。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中國婦女扶貧減貧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扶貧減貧領域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促進全球婦女減貧進程乃至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一、堅持用黨的光輝思想指引婦女扶貧減貧的前進方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婦女群體。
  • 中國減貧故事為何如此動人(人民論壇)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不變」與「變」:一位拉美外交官眼中的中國減貧經驗
    「不變」與「變」:一位拉美外交官眼中的中國減貧經驗導讀中國減貧成功的經驗在於,從中央到地方對扶貧事業給予一以貫之的大力支持,但在具體扶貧措施上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採取不同政策。「精準扶貧」戰略準確識別扶貧對象,保證了「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 劉向東訪談(上篇):為全球減貧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中宏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王鏡榕)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2月14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家領導人向論壇致賀信。賀信指出,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2012年以來,中國在之前扶貧攻堅的基礎上,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 重磅微視頻|中國減貧 兼善天下
    這是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減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今年全面脫貧目標完成後,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雜交水稻技術是中國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項目之一。2019年5月,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馬達加斯加成立分中心。
  • 【中國那些事兒】多國學者點讚中國減貧成就 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
    中國日報網9月18日電 中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多國專家學者表示,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打贏脫貧攻堅戰因而具有更廣泛的世界意義。
  • 【印】蒙特克·辛格·阿魯瓦利亞: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減貧的典型
    筆者認為,減貧首當其衝,尤其是消除日人均生活支出低於1美元的絕對貧困。發展中國家減貧,最缺乏的是資本。我們曾做過測算,若想實現2030發展目標,全球發展中國家每年總共需1.5萬億美元的投資,這即便對印度、中國這樣人口、自然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巨額支出。於去年正式收官的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在減貧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 借鑑中國經驗 推進國際減貧——訪經合組織駐華代表海博
    全球減貧工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近日,經合組織駐華代表海博(Tamas Hajba)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除貧困需要借鑑中國減貧經驗,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共同推動國際減貧事業發展。較早復甦的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8%左右,到2022年達4.9%左右。各國復甦狀況將是不平衡的,這有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持久影響。擁有高效的檢測、跟蹤和隔離系統,能夠迅速部署疫苗接種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表現得相對較好。《中國社會科學報》:展望未來,若要繼續消除貧困,您認為應重點關注哪些領域?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將對未來減貧工作帶來怎樣的影響?
  • 鄒明:講好人類減貧的「中國故事」,向世界分享「中國智慧」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提供公正、客觀的新聞報導,講好人類減貧的『中國故事』,向國際傳播減貧的『中國聲音』,向世界分享『中國智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說:「過去十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中國的減貧脫貧事業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蹟,「中國式減貧」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及地區的研究樣本。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在當前這一關鍵節點,我們匯聚於此,就中國海內外的減貧經驗進行交流,適逢其時。「與世界對話」是我們的初心與堅守,我們始終用更開放的視野看世界,從全球的視角看中國。
  •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發表主旨演講。  黃坤明指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闡明了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消除貧困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國際貢獻,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共同應對疫情挑戰、合力推進減貧事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為辦好本次論壇提供了重要指引。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中國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經濟逐步復甦,政府和企業加大力度幫助農民利用網際網路銷售農產品,許多農村家庭收入在持續恢復。中國的脫貧成就離不開堅定有效的扶貧政策。縱觀過去40年,中國的減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針一直具有高度的戰略性,「三農」問題長期以來被視為多部門工作的重心。中國政府的扶貧開發模式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人民視覺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讓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提供了豐富案例和有益經驗。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我看到中國政府為很多貧困山區修建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