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再看《蝸居》:中年男人的狡黠,撞上無知少女的貪心

2020-12-02 墨落看電影

最近又刷了一遍《蝸居》,這部在2009年一經播出就大火的電視劇,曾經因為尺度大被封,但至今還是被人奉為經典。不得不說,經典的魅力就是,即便已過去11年,但劇情和臺詞拿出來探討,還是一點也不過時。

看完我腦海中便浮現了一個標題「中年男人的狡黠撞上無知少女的貪心」,我思慮了好久,若說「中年男人的狡黠」肯定說的是宋思明,但若說郭海藻是「無知」似乎說不過去。

她已成年,一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就是人們唾棄的二奶。她知道宋思明在她這裡的索求——對初戀的緬懷替代。

她知道宋思明愛她愛的用力,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留在路虎坐墊上的血跡,她沒有告訴宋思明那並不是「初夜」的證據,不過是例假來的趕巧了而已。

但正因為都知道,偏偏而為之,便是最大的無知。

宋思明第一次見海藻是在小老闆陳寺福攢的聚會上,像個夢遊娃娃一樣的迷離,帶著清純,像極了某個人,是他學生時代的暗戀對象。

但男人嘛,要事業,要前途,她娶了現在老婆,因為她是高幹的女兒,因為她有扶他上青雲的潛力。

他故意獻殷情,在每次的見面上,當老婆的爸爸突發中風時,他一個健步背起「老丈人」送往醫院,博得芳心和全家人的另眼相看。一切水到渠成,他成了高幹的女婿,加上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有了今天的地位——市長秘書。

看《人民的名義》我們大體知道了官場的等級和規則,總之,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站隊很重要,他站了市長的隊伍。

事業穩定了,可以在這座城市裡「呼風喚雨」,但是還有人生中的一個大缺憾。那就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女人。那是愛情啊~

這時候,遇見了郭海藻,除了外貌,氣質和神情也有幾分相像。

他的春心湧動了,用他自己的話,他覺得自己又回到了20年前的「毛頭小夥」,郭海藻讓他感受了中年男人最想要的東西,那就是一顆年輕的心。

這裡,讓我想到了《色戒》裡的易先生,和宋思明一樣,他的情感是封鎖的,他冷漠、狠辣掌握著很多人的生死大權,更像個魔鬼,地獄裡的魔鬼。

但送上門的「羔羊」王佳芝打動了他,讓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老政客,春心蕩漾,仿佛自己是個二十歲的毛頭小夥子。

在李安的劇本裡,王佳芝被他下令槍斃後,易默成坐在王佳芝和他做過愛的床上,沉思什麼,惋惜什麼,更多的宣示那一點殘存的愛。

張愛玲的原著裡,卻是滿屏的犀利和老辣。描寫易默成是「三分心痛,七分滿足」,滿足於年逾四十還能碰上一個紅顏知己。

這七分滿足,淋漓盡致表現了中年老男人的狡黠。

關於《色戒》的解讀,可以看之前寫的一篇文章色戒十二年,終於看懂了:男人要自尊,女人要愛

回歸現實,讓我想到了最近「綠地」事件的新聞。一句話總結,老男人的便宜永遠沒那麼好佔!這才是現實世界的殘酷玩笑。

事實上,綠地女主角除了一張空頭支票之外,在經濟上得到的好處僅僅只是高管陳利用職務之便給她報銷了兩個價值萬元的品牌包包,3000萬的影子她見都沒見著。

這個錢哪有那麼好拿?

姑且不論高管陳是不是已婚老男人,如果他是已婚身份,那麼他跟綠地女主就是妥妥的婚外情人關係,如果他是單身,這個事情被曝出來之後,高管陳的事業必受影響,他甚至會怨恨她沒有做好家屬工作。

總之,綠地女主想要拿到這3000萬,成了泡影。

就算這個事情沒有曝出來,她如願跟現任丈夫離婚,把高管陳的孩子生下來,就以她的情商智商,她想要得到這3000萬,也是懸,搞不好最後是讓別人利用了下自己的子宮生孩子。

這是現實案例。

老男人的錢從來都不好拿。光有好看的臉蛋和身材並不足以讓男人為你要死要活耗盡巨資。

這類職場上的所謂精英男人,爾虞我詐的套路見多了,投懷送抱的各色美女也睡多了,從不會輕易給你想要的東西。

他們會給你點小恩小惠,讓沒見過多少世面的你雲裡霧裡,但是絕不會真的衝動到為了一點美色就拱手給你辛苦打拼下的財富江山。

如果不是為了能滿足自己那點性慾,他們甚至連噓寒問暖的多情形象都懶得裝。

他們骨子裡並不愛這種你說什麼她就聽什麼的「傻白甜」,但因為傻白甜易於掌控,所以大多時候,他們又會退而求其次地找身邊這種女人下手,因為近水樓臺不睡白不睡。

年輕的姑娘若是遇上這種老男人,有多遠離多遠,已婚的女人遇上這樣的老男人 ,更應該主動屏蔽。沒有一定的博弈能力,很難真正佔到老男人什麼便宜,而能輕易拿到手的東西,最後大多又會成為燙手山芋。

很多時候,我們沉湎與影視和小說裡的纏綿愛情,不過是為了滿足內心對愛情的憧憬的渴望罷了。他們從來愛的只有自己。

有個熱門的話題:《蝸居》中海藻的結局是誰造成的?

我看到很多網友說,怪海萍太貪婪,一遇到問題就找海藻,明知道她背後就是宋思明,這不是明擺著把自己妹妹往狼嘴裡送嘛。

還有的網友說,怪宋思明,每次欲擒故縱,又拿出大把的「金錢」來滿足女人的虛榮心。像海藻這種沒見過世面的剛畢業的大學生最吃這一套!

甚至有人怪起來房價,這不是電視劇名字就叫「蝸居」嘛,人家作者肯定批判的是房價啊~海藻就是高房價下的社會悲劇......

錯!海藻的結局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是她自己貪心。

在一次次面對選擇的時候,她選擇了最小成本的那種——做個二奶。

有一個定律,叫做「苦難守恆定律」。對於多數人來說,一輩子要吃的苦難,它們的總量是恆定的。

不會因為你選擇暫時的安逸,它們就憑空消失,相反,你越是選擇逃避,在此後,你越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去彌補。

而海藻的代價就是,失去最愛的小貝,摘除子宮,永遠都不能再有孩子。這段痛苦的回憶,陪伴她一生......

我很喜歡《殺死鵪鶉的少女》裡面的一句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十年後再看《蝸居》,海藻犯的錯,才是每個女孩成長路上的警告啊~

最後,願你在別人的故事裡,見自己。

(作者:墨落)

相關焦點

  • 十年後再看《蝸居》:中年男人的狡黠,撞上無知少女的貪心
    最近又刷了一遍《蝸居》,這部在2009年一經播出就大火的電視劇,曾經因為尺度大被封,但至今還是被人奉為經典。不得不說,經典的魅力就是,即便已過去11年,但劇情和臺詞拿出來探討,還是一點也不過時。看完我腦海中便浮現了一個標題「中年男人的狡黠撞上無知少女的貪心」,我思慮了好久,若說「中年男人的狡黠」肯定說的是宋思明,但若說郭海藻是「無知」似乎說不過去。
  • 十年後重溫《蝸居》:這三個小細節裡,揭露愛情裡最真實的一面
    十年前,《蝸居》這部電視劇熱播,掀起了一番國民討論的熱潮。即使十年已經過去了,電視劇《蝸居》中所蘊藏的小人物的無奈與悲哀以及婚姻的殘酷真相依然能夠給人現實中的啟發。一個是單純無知,天真爛漫的天真女孩,另一個是年近中年,成熟老練的中年男人。他們的生命能夠有交集主要還是因為各自都有「利」可圖。海藻欽慕於宋思明的成熟以及為她製造的安全感的堡壘,這是她和自己原本的男友小貝身上難以體驗得到的魅力。宋思明到了中年,和自己的老婆之間已經沒有了愛的激情存在了,而海藻這樣天真浪漫的女孩恰恰滿足了他的情感需求。
  • 爛片如潮,再看張愛玲《半生緣》:筆下儘是蒼涼,道破人間荒唐
    早年讀《半生緣》只看得到亂世裡幾個年輕人分分合合的愛情故事,人到中年,再讀張愛玲才看出她的犀利和老辣,因為裡面洞悉的全部是人性。03 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除了年輕的時候。」這句話是張愛玲在小說《半生緣》裡說的。
  • 十年後再看《蝸居》,看懂了房價!
    最近抖音又帶火了《蝸居》,準確來說,也不算帶火,因為這部劇當年出的時候,就紅遍大江南北。小貝,海藻,宋思明,這幾個熟悉的名字早已爛熟於心。 十年前看蝸居是背叛,十年後再看卻是現實。
  • 十年後再看《蝸居》:當初以為是終章,沒想到竟是序曲
    十年後再看《蝸居》當初以為是終章,沒想到竟是序曲十年前,有一部劇火遍了大江南北,劇中直面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反映在房價飆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歷經的種種波折。這部劇播出後僅用4天就創下了收視新高,劇中的話題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它就是《蝸居》。
  • 十年後再看《蝸居》終明白:為什麼宋思明會愛社會地位低下的海藻
    十年後再看《蝸居》終於明白:宋思明為什麼會愛上社會地位低下的海藻42歲的中年男人宋思明,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睿智但不失幽默,做事謹慎、低調不張揚,但熟識奢侈的生活品質,對高檔消費方式了如指掌。為何年過中旬的宋思明,在官場上混得如魚得水,在生活上過得順風順水的他,會愛上一個沒有社會地位的海藻?
  • 十年再看《蝸居》:宋思明到底愛不愛郭海藻?
    20歲出頭的年紀,腦子裡充滿了粉紅色浪漫泡泡,跟真實的世界是隔著一層距離的。 那時候看這部劇,直接跳過海萍的戲,跳過拆遷的戲,現實世界的複雜齟齬,超出20歲年輕姑娘的理解範疇。時隔近十年的光陰,30歲的我又花了整整三天時間追了這部劇,很感嘆,每個人物都是那麼飽滿立體。電視劇《蝸居》的結局,當宋思明知道自己大難臨頭時,偷偷給郭海藻送去500萬,並囑託美國的好友幫助海藻母子安排好移居國外生活。
  • 《蝸居》讓多少女人「愛」上了宋思明?餘生,請遠離消耗你的人
    《蝸居》讓多少女人「愛」上了宋思明? 被導演認定為沒有遺憾的《蝸居》,竟意外火了海藻和宋思明 張嘉譯把宋思明演活了!
  • 再看《蝸居》,我們正在飾演哪個活生生的角色
    文:菁茵周末,將十年前熱播的電視劇《蝸居》,又刷了一遍。《蝸居》裡的人物性格鮮明,特別是對話與旁白十分精彩,於家長裡短、兒女情長間,折射出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無疑是相當成功的。網上的熱議已經很多,咱只粗淺地嘮嘮其中的人物。首先,《蝸居》這個片名讓人眼前一亮,它生動貼切地反應了當前都市人群面臨的普遍壓力,不只是來自房子、工作的巨大壓力,還有婚姻、情感上的極度困惑。
  • 十年後再看《蝸居》才明白了,宋思明選擇海藻的原因,只有這兩個
    文|公子逸作家馮驥才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蝸居》裡的海藻,為了一時的物質享受,輕易失去了自己的底線,走上一條不歸路。她的結局是悲慘的。在一天時間裡,她沒了孩子,也失去了子宮,而宋思明,也死於車禍。面對巨大的打擊,海藻三個月都未曾開口說話。
  • 十年前,如果你看懂了蝸居每一條暗示,十年後的你家產至少千萬
    最近翻出十年前的《蝸居》,又粗略地重溫了一遍,這部電視劇在當時播出短短四天就破了收視紀錄。現在回過頭去看才發現,如果你看懂了蝸居每一條暗示,十年後的你家產至少千萬,婚姻美滿。預言一:啃老不算什麼,儘早買房,買儘可能大的房子才是王道。主人公海萍的例子不必說,不願意啃老,蝸居租房10年,攢錢速度永遠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 看看十年後的《蝸居》:我以為這是後一章,但沒想到這是序曲
    看著十年後的《蝸居》,我以為這是最後一章,但沒想到這是序曲十年前,有一部熱播劇大江南北,直面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反映了普通人在房價飛漲背景下城市生活的起起落落。只花了四天時間就創造了新的收視率,這齣戲的話題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他是《蝸居》。
  • 再看《蝸居》:宋思明們愛的,只不過是初戀情人的替代品
    某段時期,一部名叫《蝸居》的電視劇在全國各地陸續熱播,該劇根據六六同名小說改編,圍繞著&34;這一核心事件,講述了幾位主人公因此走上悲劇之路的故事,一時間在社會中引起了讓人驚訝的強烈反響。另一方面,劇中人物宋思明與海藻的感情也成了這部劇引起各方關注的一個事件。
  • 十年後再論《蝸居》,才發現自己以前沒看懂?
    十年前的《蝸居》算前瞻,十年後再看看裡面的內容,已成為共識。《蝸居》的發生地點在上海,那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地方。不管是上海土著還是外鄉人,那也算得上是全國數一數二精明的群體。再說09年的上海,中等水平工資大概就有8k左右了,再看看09年的中國平均工資收入,對比現在自己的工資,竟有一絲絲心寒。首先,這部劇很真實。姐夫借了六萬高利貸,海藻不忍心看姐姐難受,就找小貝借錢,她開始理所應當的問小貝存摺呢?小貝拒絕了,然後海藻難過的說你不幫我,我也不怪你,畢竟我們只是戀愛,不是真正的一家人,可是海藻心裡想的卻是六萬塊就看清了小貝的真面目。
  • 重溫《蝸居》:海藻為何會愛上中年男人宋思明?這三個原因很現實
    最近重溫了《蝸居》這部很多年前大火的電視劇,再翻看下面的評論時,突然我對這樣一個問題很感興趣。對於電視劇《蝸居》裡的男主角,很多女孩都喜歡宋思明,而小貝只得了個「同情分」。與小貝相比,宋思明是一個典型的有妻子有家庭的「中年男人」,是什麼魅力讓海藻選擇了他呢?
  • 讓男人愛上你的技巧:「貪心」一點
    生活是給自己過得,不是給別人看的,不要搞錯了位置。很多女人,為了愛,不顧一切,到頭來除了剩下一顆歷經滄桑的心和憔悴的容顏,身邊陪伴的男人也離她而去。想讓男人對你死心塌地,首先要做的就是愛自己,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我們總是善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善待朋友,善待家人,善待男朋友,善待老人兒童,唯獨忘記了自己。
  • 重溫《蝸居》啟示:人到中年,女人最忌諱的是做男人成長的墊腳石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最近有時間再去看曾經風靡一時的《蝸居》,內心湧現很多感慨。其實我最感慨的是宋思明太太所說的那句話,「女人活到我這個歲數,早該明白了男人都是一個樣。年輕時候需要墊腳石,中年時就需要強心針,到老了就要扶著拐棍。我活該自己做了墊腳石。」 人到中年,女人需要明白的是,即使一個男人成功以後,那也是男人的成功。男人成功以後往往膨脹的是自我,而並不一定會完全感謝身邊這個枕邊人。
  • 《蝸居》十年,我們究竟從中看懂了什麼?
    十一年前,《蝸居》這部在我讀書時候播出的電視劇,火遍了大江南北,裡面的劇情在我看來,真的算是神預言了。這麼說吧,十年前,如果你看懂了劇情裡的每一條暗示,十年後的今天你的房產價值也至少千萬,婚姻美滿,真正的人生贏家了。最近我又重溫了一遍這個電視劇,裡面有一些劇情我提取出來,和大家聊聊。
  • 十年後重溫《蝸居》,原來這些才是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
    作者:媽小咪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圖10年前電視劇《蝸居》上線時,小咪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愁。彼時,對劇中展示出來的婚姻、現實並沒有深刻的理解,看完之後,只覺得,房子真貴,感情易碎。時刻12年,重溫《蝸居》,感慨頗深。
  • 《蝸居》10年後,男人想當宋思明,女人搶著做海藻?
    而後又有《蝸居》給大家澆了一盆冷水,不少人到如今都接受不了海藻的背叛。10年時間過去了,可能很多人都忘了當年看到海藻大著肚子走在街上時,自己是怎麼罵她罪有應得。可有一個觀點卻隨著時間已經悄然改變。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海藻做的對,她用了短短幾年收穫了別人奮鬥一輩子都得不來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也許一句反感「小三」這個稱謂,可卻悄悄喜歡上了當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