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如潮,再看張愛玲《半生緣》:筆下儘是蒼涼,道破人間荒唐

2020-12-24 墨落說情感

華語影視圈,一共拍了三版《半生緣》,1997年吳倩蓮版、2002年林心如版、2020年劉嘉玲版。

劉嘉玲版《半生緣》一開播,就遭到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除了吐槽劉嘉玲學生裝雙馬尾,54歲裝嫩,媽媽桑硬拗少女感,令人不適之外;

還有蔣欣「偉岸」的身材,堪和男士比肩,不符顧曼楨「纖弱單純」的人物形象。

明明一臉正氣的長得很帥的郭曉冬,非要來演陰險狡猾的大反派祝鴻才!

硬說下面這位顧曼璐的初戀張豫瑾是「小白臉」!有多麼「魔幻」,大家自己品~

話說國民翻拍,一代不如一代。

有了新《鹿鼎記》大家忘了《新亮劍》的「前線抽雪茄」,有了新《半生緣》也成功解救了張一山的「猴戲」~

現代版「圍魏救趙」典故是也。

難怪改名《情深緣起》,確實不是《半生緣》,如果是活著的張愛玲看了估計都被會氣死。

張愛玲的書,最喜歡便是《色·戒》和《半生緣》。

喜歡它們「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筆下儘是蒼涼道盡人間荒唐。

01 愛錯是生活,愛對才是餘生

之前寫過一篇《半生緣》的文章,她是張愛玲筆下最傳神的角色!悲涼的一生,留給現代女性5大啟示

今天湊著新版電視劇的播出,舊話重提。

許鞍華或許沒想到,她機緣巧合拍攝的版本,竟能成為《半生緣》的天花板~

(1997年版《半生緣》)

「雙生花」是張愛玲給顧曼璐和顧曼楨的人物設定,兩姐妹長得如出一轍,同樣美麗。卻一個淪為「舞女」,一個清純如天使。

男主角沈世鈞愛上了清純的顧曼楨,投機小人祝鴻才娶了姐姐顧曼璐。

可誰知,婚後顧曼璐過得並不幸福,自己的妹妹竟被曾經的初戀張豫瑾青眼相加。

顧曼璐又羨慕妹妹,又嫉妒妹妹。

她出了一個喪盡天良的主意,讓祝鴻才「豬拱了」顧曼楨並產子,造成了一對恩愛情侶「情深緣淺,半世飄零」,沈世鈞娶了門當戶對的翠芝,顧曼楨領著兒子孤獨一生,故稱「半生緣」。

裡面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又何止顧曼楨和沈世鈞?

顧曼璐和張豫瑾,叔惠和翠芝,現實中的你你我我。恍惚就到了「再提愛情,都難為情」的年紀,孩子都這樣大了,對對錯錯,兜兜轉轉,碌碌一生......

生活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誰也沒法彌補,誰也無能為力,一生都這樣「錯過」了。

可時光不會倒流,人生沒有二次,「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顧曼璐的初戀張豫瑾,顧曼楨的沈世鈞,沈世鈞的顧曼楨……

張愛玲花了大篇幅寫了沈世鈞和顧曼楨的愛情,卻短短幾頁寫盡了世鈞和翠芝,倉促之中,翠芝跟世均孩子都生了兩個了。

為什麼?難道是張愛玲失察?倉促結尾?

都不是。

沒有「愛」了,剩下的就是生活,沒有了「愛情」,也就沒什麼故事可說了。

愛錯了,就是生活,愛對了,才有餘生。

《半生緣》是張愛玲晚期的作品,此時的張愛玲太知道「情為何物」了。

02 世事之蒼涼,人性之幽微

明明是親姐姐,卻毀了親妹妹一生的幸福?

沒有武俠世界的江湖恩仇,沒有懸疑小說裡的反轉劇情,只有赤裸裸的人性顯露。

「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也該到你為我付出些了」這是姐姐顧曼璐心底的聲音。

她不甘心自己明明長得和妹妹一樣漂亮,卻為了這個家淪為舞女;

她不甘心深愛自己的初戀喜歡上自己的妹妹;

她不甘心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而自己無所作為;

她不甘心妹妹什麼都有,她什麼都沒有,而妹妹所得,皆是自己犧牲的碩果……

人呢,哪有真正意義上的「無私奉獻」?

所以,她策劃了那出「好戲」毀了妹妹的幸福,心理上終於得到了補償。

最該值得一說的是她們的母親。

顧曼楨被囚禁的時候,沈世鈞來找過她,可她的母親偏說謊,「顧曼楨嫁給了張豫瑾」。沈世鈞心涼如灰,才回了老家,娶了翠芝。

當大女兒顧曼璐拿出大量現金給她,建議顧家老小搬到蘇州去住的時候,顧母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在她的眼中,不管是大女兒還是二女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三個兒子的日子能夠過得好!

犧牲了兩個女兒又能怎麼樣?

女兒都是「潑出去的水,兒子才是家裡的根」。

顧母的懦弱和自私,才是整部小說的悲劇所在。

親姐妹如何?親媽又如何?都在人性的善惡裡撕扯,最終自私勝出!

早年讀《半生緣》只看得到亂世裡幾個年輕人分分合合的愛情故事,人到中年,再讀張愛玲才看出她的犀利和老辣,因為裡面洞悉的全部是人性。

03 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

「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除了年輕的時候。」這句話是張愛玲在小說《半生緣》裡說的。

仔細想想,真的好對啊~

無論是卑鄙無恥的祝鴻才,還是軟弱謙謙的沈世鈞,男人到了中年,就便成了兩個字「務實」。

務實到了骨子裡,務實到讓人討厭!

祝鴻才在顧曼璐死後,家裡還掛著她的照片,是真的忘不了前妻,懷念她的好嗎?

不是。因為他曾經說過,顧曼璐是他的「財」路,有了顧曼璐,他便有了「財」。

沈世鈞在多年後再見到顧曼楨,兩人相擁而泣,他說他一定會離婚,一定會和她在一起。

可真的回到家,看到自己的一兒一女,看到翠芝,他的「愛情之火」全被撲滅了。

顧曼楨就在馬路對面看著這個說愛她的男人,擦肩而過。表面上,雲淡風輕。

所以,張愛玲說,「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除了年輕的時候。」

張愛玲的這句話,寫得很隱晦,但成年人一讀,就明白。

不談「愛」談什麼?談性,談色,談財,談滿足......

與此大為相近的是我之前寫過得一篇文章:

十年後再看《蝸居》:中年男人的狡黠,撞上無知少女的貪心

對中年男人的修飾詞,「狡黠」二字甚好,除了務實的表面,還有對中年男人情愛心理的解讀。

女人當如顧曼楨,她最後雲淡風輕地了解了男人的薄情與深情。

(作者:墨落)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與《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女主角同臺,是...
    由李伯男執導、林蔚然編劇,浙江話劇團全新出品演出的話劇《尋她芳蹤•張愛玲》12月28日、29日將在上海藝海劇院上演。《尋她芳蹤•張愛玲》頗具巧思地將張愛玲和她最著名的三部作品《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中的各色女子同時搬上舞臺,藉由顧曼楨、王嬌蕊、九莉這些張愛玲筆下經典角色的故事,講述張愛玲充滿愛恨糾葛的人生。
  • 刻骨蒼涼,富有才華——張愛玲作品集
    絢麗驚世的成名過往,痴心不悔的愛情經歷,她一步一孤獨,如何懂得?十裡洋場的上海故事,華美悲涼的香港情緣,從上海到香港,她究竟有多少故事?可到人生遲暮時,卻索居離群處。她的一生,華麗而蒼涼。讀懂一個人,必先讀懂她的作品。因為她把自己的愛恨情仇都寫到了作品裡。今天,我們來推薦這個民國第一奇女子的經典作品。
  • 以顧曼楨為例,淺析張愛玲《半生緣》中女性命運「無奈」的悲劇美
    02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的悲劇意識《半生緣》是在《十八春》的基礎上進行改寫而成為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 故事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發展作為敘述線索, 其中也夾雜了叔惠、豫瑾等人的情感糾葛, 把眾多年輕男女的酸甜愛情經歷和命運浮沉放置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
  • 把張愛玲小說改編成電影,歡喜多還是失落多?
    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看張愛玲小說作品改編的電影世界。她的筆下滿是算計與無法面對的荒唐現實。然而偏愛病態美感的張愛玲將兩個各有算計的男女綁在了一起,雖然他們平日裡都是絕對冷靜工於算計的人,最終也在世俗的日久生情裡亂了心神。他們是張愛玲筆下難得的美滿結局,卻在這份圓滿裡透著無數破碎的裂痕。那是張愛玲對人性蒼涼的嘲諷與無可奈何。
  • 張愛玲作品 | 蒼涼寫就的華美
    有些事一直沒有機會做,等有機會了,卻不想再做了。有些話埋葬在心中好久,沒機會說,等有機會說的時候,卻說不出口了。有些愛一直沒有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同時,張愛玲還是一位知名的電影劇作家,她改編的電影劇本如《不了情》《情場如戰場》《南北一家親》《一曲難忘》等等,好評不斷,影響深遠。   張愛玲雖出生於上海名門望族,但她父母這一代已經是家族的晚景,並且在她10歲時父母就離異了,因此張愛玲的童年、少年生活並不如意,太缺少愛。雖然蜚聲文壇,但她的生活並不算幸福,最終張愛玲在孤寂中離世,甚至死後一周才被人發現,享年75歲。
  •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姐姐顧曼璐命運斐然,是巧合還是註定?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姐姐顧曼璐命運斐然,是巧合還是註定?有人說,文學是個腦力活,是的,就像一幅風景,會看的人看到了自然在其中的伸張力,粗鄙的人或許只能看到色彩的魔幻組合,小編能看到什麼?不知道,一百個人眼裡可以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扯淡!
  • 人間半生緣 張愛玲寫給王家衛的信
    張愛玲覆信後兩月,就在洛杉磯與世長辭。其後的事大家都很清楚:王家衛並沒有拍《半生緣》,反而許鞍華拍了。二〇一二年,有記者居然問他,張愛玲在世時曾否找他合作?王導答:「我和張愛玲的年代差太遠了,而且張愛玲不會找人的,我也沒有找過她。」我不禁心裡嘀咕,明明有信為證,怎麼又否認呢?但一時也沒辦法釋疑。日子不知不覺又過去了,整件事也逐漸拋諸腦後。直到二〇一三年夏天。
  • 新《半生緣》開播遭群嘲,張愛玲的作品為什麼難以改編?
    彭于晏、馬思純劇中造型張愛玲的作品翻拍成影視劇的為數不少,但絕少經典。李安的《色戒》更像是張愛玲原作的一部「同人創作」;許鞍華之前的《半生緣》則失之鈍拙,原著的殘酷與蒼涼在影視化後遜色不少。為什麼張愛玲的作品難以改編?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作家王安憶論張愛玲的文章《世俗的張愛玲》。
  • 張愛玲半生緣愛情語錄
    張愛玲半生緣愛情語錄:  1、有許多婚姻都是相愛的人不能結合,能結合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  2、也許所有的故事都是一樣的,真正感人的愛情故事都有著悲劇的結尾,那種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尾巴經常讓人記不起,我們的惆悵常常是這樣的事實;很多年以前,我們刻骨銘心的愛過或被人刻骨銘心的愛過的都已經是昨日的黃昏。
  • 《第一爐香》劇照曝光,還原張愛玲筆下畫面,青煙背後是紙醉金迷
    《沉香屑·第一爐香》,許鞍華不是第一次執導張愛玲的作品了,多年之前許鞍華就曾拍攝過《傾城之戀》,後續又拍攝了《半生緣》。三次拍攝同一人的作品,許鞍華對張愛玲筆下的故事可謂愛得深沉。》被大眾廣為流傳,《傾城之戀》哪怕由周潤發主演都沒有得到觀眾認可,這一次許鞍華與張愛玲第三次「碰撞」出的作品倒是吊起了觀眾口味。
  • 《新半生緣》開播,蔣欣和劉嘉玲成最大敗筆,張愛玲要被氣哭
    最近的爛片,真的是時看時有。再給大家介紹完新版《鹿鼎記》和《雷霆戰將》後,悅影再為人民看爛片,給大家聊一聊前不久上映的《新半生緣》,又名《情深緣起》。 早在劇集沒上線之前,就有不少人表達過對這部電視劇的擔心,畢竟《半生緣》原著是張愛玲的作品,主人公顧曼楨顧曼璐兩姐妹都是纖細美貌又苦情的角色。
  • 《第一爐香》背後 是許鞍華與張愛玲的「半生緣」
    關於這段「半生緣」,一切還是得先從30多年前的《傾城之戀》開始講起。 01「傾覆」張愛玲 《傾城之戀》是第一部改編張愛玲小說的電影,也是許鞍華第一次將偶像作品搬上銀幕。 第一次拍張愛玲,許鞍華遭遇「滑鐵盧」,不過這個結果她也能預見,只是尋找下一部戲的資金變得更為困難,尤其要再改編張愛玲小說,「人們聽到張愛玲都得暈倒」,許鞍華說。
  • 半生不熟的《半生緣》改編劇,劉嘉玲也救不了張愛玲
    這部劇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小說《半生緣》,由劉嘉玲、蔣欣、鄭元暢、郭曉東主演,已於近日在愛奇藝「悄悄」上線,基本上沒有任何宣傳。但鑑於張愛玲小說與演員本身的強大號召力,《情深緣起》在上線後還是吸引了很多人注意。
  • 張愛玲《半生緣》:愛而不得,何必執著
    洞見(DJ00123987)
  • 傳奇成就蒼涼悲壯的風格——為什麼說張愛玲是一條河之一
    我又查閱了相關的評論,當我看到:作家賈平凹這樣說:與張愛玲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作家李歐梵: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像神話一般,經過一代代的海峽兩岸作者和讀者的愛戴、詮釋、模仿、批評和再發現而永垂不朽。
  • 《半生緣》改名《情深緣起》,瓊瑤劇來襲,張愛玲不再
    新《半生緣》貌似有新動作了。就在昨天,影視葛二蛋爆料,新《半生緣》即將播出,並且改名《情深緣起》。這會讓張愛玲很生氣吧。《半生緣》可是她易稿數次的書名,從《十八春》到《惘然記》再到《半生緣》,這裡有向市場妥協的因素。
  • 再看《半生緣》,我不恨曼璐了
    她們甚至會通過這種「犧牲」,來進行某種意義上的道德綁架。借曼楨之腹生子,除了解決問題,只怕也懷有些不可告人的報復快感。這是可憐之人的可恨之處,但細看來時路,你會發現每個細節都是鋪墊。從曼璐走進舞廳的那一刻,她和妹妹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一大半。假如曼璐不做舞女,僅靠母親和奶奶漿洗縫補,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姐妹倆雙雙輟學、兩個弟弟進廠做童工。哪怕嫁了張豫瑾,也不大可能將顧家從底層中拉出來。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作者:鍾 玲失掉了張愛玲筆下那種悽美之韻、蒼涼之味,如瓊瑤劇般跌宕起伏的悲也壯烈、喜也濃豔,這樣的《半生緣》還能讓你為命運無常、人世浮沉而哀惋嗎?我是萬萬不能的。這所作所為,的確是勇敢了些,也有了男人的擔當,但就是全身上下的細胞再不是屬於張愛玲的沈世鈞。那個陽光的、隱忍的、倔強的顧曼楨,竟在劇中固執得惹人生厭,成了三句話不離說教,以「伶牙利嘴」之力指點他人江山的聖母。光環太強,以至於無論是誰,只要碰見了她,就會被她抓住機會開「人生哲理課」,自己的家人、男友的家人、男友的朋友、男友朋友的父親、青梅竹馬的豫瑾哥哥……凡出鏡多者無一倖免。
  • 誰能拍張愛玲?
    從選角到演技再到畫風,和張愛玲筆下的設定幾乎背道而馳的《第一爐香》,被調侃為《第一爐鋼》甚至是《第一爐土》。當美人美景和蒼涼感不復存在,許鞍華鏡頭下的角色,甚至有了民國諜戰的意味。來煉第一爐鋼期待讀「假張愛玲」的馬思純,演出「真張愛玲」的風韻,是刻舟求劍的愚痴。即便她後來抱著真材實料的書頁啃,也很難成為張氏的筆下人。這不怪馬思純,要怪便怪張愛玲寫的葛薇龍根本不是她。
  • 《半生緣》: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文/陌上小雛菊新《半生緣》電視劇要上線了。這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卻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改編為電視劇了。她寫的小說,寫人寫情,總是透著一種深情以及骨子裡的悲涼。也許在張愛玲的眼中,女人大概都是「一個美麗而有蒼涼的手勢」罷了。讀了她的《金鎖記》,看了她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欣賞了她的《半生緣》,那裡面的結局終究都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女人,往往以這種、那種,總之各種方式、途徑犧牲在了她所在的那個社會。看著看著感覺一陣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