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影視圈,一共拍了三版《半生緣》,1997年吳倩蓮版、2002年林心如版、2020年劉嘉玲版。
劉嘉玲版《半生緣》一開播,就遭到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除了吐槽劉嘉玲學生裝雙馬尾,54歲裝嫩,媽媽桑硬拗少女感,令人不適之外;
還有蔣欣「偉岸」的身材,堪和男士比肩,不符顧曼楨「纖弱單純」的人物形象。
明明一臉正氣的長得很帥的郭曉冬,非要來演陰險狡猾的大反派祝鴻才!
硬說下面這位顧曼璐的初戀張豫瑾是「小白臉」!有多麼「魔幻」,大家自己品~
話說國民翻拍,一代不如一代。
有了新《鹿鼎記》大家忘了《新亮劍》的「前線抽雪茄」,有了新《半生緣》也成功解救了張一山的「猴戲」~
現代版「圍魏救趙」典故是也。
難怪改名《情深緣起》,確實不是《半生緣》,如果是活著的張愛玲看了估計都被會氣死。
張愛玲的書,最喜歡便是《色·戒》和《半生緣》。
喜歡它們「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筆下儘是蒼涼,道盡人間荒唐。
01 愛錯是生活,愛對才是餘生
之前寫過一篇《半生緣》的文章,她是張愛玲筆下最傳神的角色!悲涼的一生,留給現代女性5大啟示
今天湊著新版電視劇的播出,舊話重提。
許鞍華或許沒想到,她機緣巧合拍攝的版本,竟能成為《半生緣》的天花板~
「雙生花」是張愛玲給顧曼璐和顧曼楨的人物設定,兩姐妹長得如出一轍,同樣美麗。卻一個淪為「舞女」,一個清純如天使。
男主角沈世鈞愛上了清純的顧曼楨,投機小人祝鴻才娶了姐姐顧曼璐。
可誰知,婚後顧曼璐過得並不幸福,自己的妹妹竟被曾經的初戀張豫瑾青眼相加。
顧曼璐又羨慕妹妹,又嫉妒妹妹。
她出了一個喪盡天良的主意,讓祝鴻才「豬拱了」顧曼楨並產子,造成了一對恩愛情侶「情深緣淺,半世飄零」,沈世鈞娶了門當戶對的翠芝,顧曼楨領著兒子孤獨一生,故稱「半生緣」。
裡面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又何止顧曼楨和沈世鈞?
顧曼璐和張豫瑾,叔惠和翠芝,現實中的你你我我。恍惚就到了「再提愛情,都難為情」的年紀,孩子都這樣大了,對對錯錯,兜兜轉轉,碌碌一生......
生活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誰也沒法彌補,誰也無能為力,一生都這樣「錯過」了。
可時光不會倒流,人生沒有二次,「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顧曼璐的初戀張豫瑾,顧曼楨的沈世鈞,沈世鈞的顧曼楨……
張愛玲花了大篇幅寫了沈世鈞和顧曼楨的愛情,卻短短幾頁寫盡了世鈞和翠芝,倉促之中,翠芝跟世均孩子都生了兩個了。
為什麼?難道是張愛玲失察?倉促結尾?
都不是。
沒有「愛」了,剩下的就是生活,沒有了「愛情」,也就沒什麼故事可說了。
愛錯了,就是生活,愛對了,才有餘生。
《半生緣》是張愛玲晚期的作品,此時的張愛玲太知道「情為何物」了。
02 世事之蒼涼,人性之幽微
明明是親姐姐,卻毀了親妹妹一生的幸福?
沒有武俠世界的江湖恩仇,沒有懸疑小說裡的反轉劇情,只有赤裸裸的人性顯露。
「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也該到你為我付出些了」,這是姐姐顧曼璐心底的聲音。
她不甘心自己明明長得和妹妹一樣漂亮,卻為了這個家淪為舞女;
她不甘心深愛自己的初戀喜歡上自己的妹妹;
她不甘心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而自己無所作為;
她不甘心妹妹什麼都有,她什麼都沒有,而妹妹所得,皆是自己犧牲的碩果……
人呢,哪有真正意義上的「無私奉獻」?
所以,她策劃了那出「好戲」毀了妹妹的幸福,心理上終於得到了補償。
最該值得一說的是她們的母親。
顧曼楨被囚禁的時候,沈世鈞來找過她,可她的母親偏說謊,「顧曼楨嫁給了張豫瑾」。沈世鈞心涼如灰,才回了老家,娶了翠芝。
當大女兒顧曼璐拿出大量現金給她,建議顧家老小搬到蘇州去住的時候,顧母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在她的眼中,不管是大女兒還是二女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和三個兒子的日子能夠過得好!
犧牲了兩個女兒又能怎麼樣?
女兒都是「潑出去的水,兒子才是家裡的根」。
顧母的懦弱和自私,才是整部小說的悲劇所在。
親姐妹如何?親媽又如何?都在人性的善惡裡撕扯,最終自私勝出!
早年讀《半生緣》只看得到亂世裡幾個年輕人分分合合的愛情故事,人到中年,再讀張愛玲才看出她的犀利和老辣,因為裡面洞悉的全部是人性。
03 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
「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除了年輕的時候。」這句話是張愛玲在小說《半生緣》裡說的。
仔細想想,真的好對啊~
無論是卑鄙無恥的祝鴻才,還是軟弱謙謙的沈世鈞,男人到了中年,就便成了兩個字「務實」。
務實到了骨子裡,務實到讓人討厭!
祝鴻才在顧曼璐死後,家裡還掛著她的照片,是真的忘不了前妻,懷念她的好嗎?
不是。因為他曾經說過,顧曼璐是他的「財」路,有了顧曼璐,他便有了「財」。
沈世鈞在多年後再見到顧曼楨,兩人相擁而泣,他說他一定會離婚,一定會和她在一起。
可真的回到家,看到自己的一兒一女,看到翠芝,他的「愛情之火」全被撲滅了。
顧曼楨就在馬路對面看著這個說愛她的男人,擦肩而過。表面上,雲淡風輕。
所以,張愛玲說,「男人到中年,都不「談」戀愛,除了年輕的時候。」
張愛玲的這句話,寫得很隱晦,但成年人一讀,就明白。
不談「愛」談什麼?談性,談色,談財,談滿足......
與此大為相近的是我之前寫過得一篇文章:
十年後再看《蝸居》:中年男人的狡黠,撞上無知少女的貪心
對中年男人的修飾詞,「狡黠」二字甚好,除了務實的表面,還有對中年男人情愛心理的解讀。
女人當如顧曼楨,她最後雲淡風輕地了解了男人的薄情與深情。
(作者: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