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角色名相同,《情深緣起》其實和《半生緣》沒有多大關係。
繼張一山版《鹿鼎記》之後,又一部經典改編劇《情深緣起》被觀眾大呼「辣眼睛」。
這部劇改編自張愛玲經典小說《半生緣》,由劉嘉玲、蔣欣、鄭元暢、郭曉東主演,已於近日在愛奇藝「悄悄」上線,基本上沒有任何宣傳。但鑑於張愛玲小說與演員本身的強大號召力,《情深緣起》在上線後還是吸引了很多人注意。
《情深緣起》。圖片:官微
可惜的是,改編結果不盡如人意。《情深緣起》播出後,觀眾們轉而給2007版《半生緣》怒打四星五星,並寫道,「在新版的襯託下,這個已成經典」,「《情深緣起》,難怪要改名」。
導致低口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被談起的是演員和角色的不匹配問題——54歲的劉嘉玲飾演顧曼璐,和母親顧太太站在一起不像母女反像姐妹;骨架偏大的蔣欣與觀眾們對顧曼楨「溫婉含蓄」的想像頗為不符;被顧曼楨甜膩膩地叫為「慕瑾哥哥」的演員,分明就是個五十多歲的大叔……
拋開角色匹配度問題,《情深緣起》最終只能收穫慘澹的口碑,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除了角色名相同,《情深緣起》其實和《半生緣》沒有多大關係。
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張愛玲對愛情的描寫多是含蓄的。與瓊瑤小說赤裸裸的「我愛你」、「你愛我」不同,她尤善於用各種眼神、表情、環境細節,將男女之間的愛情還原得自然真實,又透徹明白。
具體到《半生緣》這部小說中,主角沈世鈞和顧曼楨之間的情感關係是一步步明朗化的。先是春節時飯店偶遇,世鈞通過朋友叔慧與曼楨相識;後來,因為在郊外拍世鈞寄給母親的照片,曼楨不小心弄丟了一隻手套,世鈞雨夜獨自返回找回手套;因叔慧不在,世鈞和曼楨第一次單獨吃飯……
甚至是世鈞忍不住向曼楨告白的小高潮情節,依然是含蓄朦朧的——曼楨倒真有點著急起來了,望著他笑道:「你怎麼了?」世鈞道:「沒什麼……曼楨,我有話跟你說。」曼楨道:「你說呀。」世鈞道:「我有好些話跟你說。」
可以說,張愛玲小說的動人之處正在於這些含蓄又細膩的細節,留給觀眾無限回味的時間。
許鞍華版《半生緣》,吳倩蓮飾演顧曼楨。圖片:視頻截圖
而導演許鞍華抓住了這一精髓。她曾在採訪中說,「前半部是世鈞十四年後的回憶,最簡單、最普通的都變得很好看。若我們不知他們分開了,就不會覺得這是好看的,所以我們需要帶出這個感覺」。也就有了電影版《半生緣》中,前半部被安排的平淡悠閒,後半部陡然變故層起,往日的心悸美好成了今日的悵惘之源。
反觀劇版《半生緣》,導演錯將「狗血」等於「勇敢追愛的新青年」。《情深緣起》第一集,同一工廠的工人討薪,蔣欣飾演的顧曼楨三言兩語就說服了工友們湊錢給傷者,曼楨的「勇敢善良」讓世鈞對她一見鍾情。
然而,這個情節根本說服不了觀眾:一方面,曼楨化解矛盾的方式太過輕而易舉,一句「沒有命什麼都沒有」讓周圍人潸然淚下,顯然是女主角的強大光環;另一方面,一見鍾情的橋段實際上還是國產偶像劇的故事邏輯,沒有情感推進,不像真實生活,張嘴就給你塞糖。
世鈞朋友許書惠勸阻曼楨離開世鈞。圖片:官微
後續情節同樣狗血。祝鴻才欲在車上侵犯曼楨,被乘坐電車的世鈞無意中看到,用東西砸向祝鴻才的車;世鈞、曼楨生日被設定為同一天,同事們給兩人過生日,祝鴻才出現在飯館刁難曼楨,世鈞挺身而出被毒打……看起來,祝鴻才更像一個工具人,而他的出場就是為了促成男主角英雄救美的戲碼。
另一邊,曼楨則遭到各種俗氣阻攔,比如許書惠反覆提醒她和世鈞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勸她離開世鈞。但曼楨很少被嚇退,她的情感同樣熾烈——「我在這時是絕對不可能離開他的」,「在他謙遜的背後,立著這座厚重有故事的宅邸,他帶我走了進來,帶我跨過這裡的一切去戀愛,何其有幸;古樸井然的深宅,養育出了溫潤如玉的世鈞,何其有幸;我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和世鈞一起來到了這裡,何其有幸」。大段的排比式獨白,強行煽情,已經喪失了張氏文本的獨特韻味。
如此導致的結果是,儘管劇版也保留了一些小說中原汁原味的情節,但這些被大量增加的狗血戲份所淹沒,起不到任何作用。一個典型例子是,小說中因春節期間飯館大多關門,世鈞、叔惠到不常去的「蒼蠅小館」吃飯,遇到曼楨而相識。曼楨幫世鈞用茶水洗筷子,洗完後,世鈞順手把筷子擱在桌上,後又覺得這一擱下等於白洗了,又學樣將筷子架在茶杯上。
蔣欣飾演顧曼楨。圖片:官微
《情深緣起》基本上還原了這一場景,還增加了世鈞因緊張侷促誤喝涮茶水的細節,但不同於小說將其置於開場,劇中這一情節被安排在第三集,曼楨為答謝世鈞出手相救,約他一起吃飯。而在前兩集,世鈞對曼楨的心意早就以更直白、更熱烈的方式刻畫過了,相比之下,他初識曼楨便有好感的侷促、拘謹被大大弱化,無法給觀眾留下記憶點。
拋開《情深緣起》的狗血偶像劇套路與原小說的含蓄蘊藉相差甚遠,《情深緣起》勸退觀眾的另一主因,在於這版改編偏離了張氏小說的敘事內核。
張愛玲的小說以悲劇故事見長,而「蒼涼」是其悲劇敘事風格的內核。
這種基調在一開始就奠定了,小說《半生緣》以敘述人對往事的追憶開篇,「他和曼楨認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他和曼楨從認識到分手,不過幾年的功夫,這幾年裡面卻經過這麼許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樂都經歷到了」,短短幾句話,營造出一種淡淡的憂傷。
縱觀全篇,所有景物少有鮮亮色彩。荒田、稀薄的陽光、黑沉沉的弄堂、寒絲絲、幽幽、白蒙蒙的光霧、大風、毛毛雨、泥濘等詞彙在小說中多次出現,一種絕望壓抑貫穿其間。
鄭元暢飾演沈世鈞。圖片:官微
此中內核,本是張愛玲小說的特色之處,但導演組卻有意將其「摒棄」。
蔣欣在接受愛奇藝採訪時稱,導演想要一個不一樣版本的顧曼楨,想要有力量的顧曼楨,「這個版本可能更正能量一些,這個人物也漸漸往新青年的方向發展」。蔣欣的說法得到了導演楊亞洲的印證,開拍前,他就表示《情深緣起》在整體基調方面將有所改變,有悲也有喜,有正劇色彩也有輕鬆元素。
整體來看,《情深緣起》畫面活潑明亮,更像一部現代愛情劇。以郊外拍照為例,許鞍華版《半生緣》在延續小說灰黃的色調之外,做了加法——輪到世鈞、曼楨照相時卻沒了膠片,天突然下起小雪,暗示令人遺憾的結局。《情深緣起》背景則是大面積火紅火紅的楓葉、紅色許願條,兩人不單拍了多張合照,還一起掛上「一世情,一生緣」的情侶鈴鐺。
圖片:視頻截圖
為了減輕原小說中的蒼涼底色,導演還聲稱「在保留原著內核的同時,注入新的思維、獨立的精神」,於是,曼楨、曼璐「被迫」承擔起女性獨立精神的表達。
但,這種所謂的「獨立」卻被吐槽「傻白甜」、「偽獨立」。劇中多處,曼楨向姐姐喋喋不休「不要再做舞女了,清清白白地在太陽底下過生活」,並堅持自己可以養活整個家庭,但轉頭被公司裁掉後,卻一臉雲淡風輕;在曼璐意外流產後,曼楨登門求會長見姐姐一面,她的求人臺詞是「是您給她生活的希望,是您把她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女人」。如此無釐頭、前後矛盾的人設簡直令人抓狂。
許是為了迎合近兩年女性勵志的噱頭,顧曼璐這個小說中「男性合謀者」的角色也具有了「獨立」氣質。劇中,祝鴻才的角色功能被改編為石會長和祝鴻才兩個人,曼璐因突然懷上會長的孩子而受寵,她卻滿是憤懣「母憑子貴,我就是一頭母豬」,同時怪罪會長不是因為愛自己而在一起。複雜的人物形象一下子被化解,只剩下幼稚與天真,這和小說中曼璐迫於生計淪落風塵、容顏漸老後一一打電話約私客的境況完全不符。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半生緣》確實被廣泛認為具有女性意識。
小說借曼楨視角,道出了曼璐身為舞女的生存困境——腰際上黑隱隱的手印,是跳舞時手汗印上去的,有些恐怖的意味;打電話時仿佛有人在那裡咯吱她似的,但那笑聲並不富於挑戰性,倒有些蒼老的意味……包括作者在寫曼璐由愛護妹妹轉變為妒忌,再到變態的仇恨時,也暗含理解——舊日照片被祝鴻才誤認作妹妹;嫁給祝鴻才後被罵「濫汙貨」;昔日情人示好妹妹,曾經被真愛過的唯一希望破滅,她一步步走向癲狂。
劉嘉玲飾演顧曼楨。圖片:官微
更讓人心驚膽戰的是曼楨的命運。小說中,曼璐因無法生育而算計到妹妹頭上,導致曼楨被祝鴻才姦污。曼楨拼了命才逃出來,但當她和世鈞重逢時,她知道「我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最後,由於放不下孩子,曼楨嫁給了祝鴻才。一個小說中最具女性意識的人物最終也逃不掉被支配的命運,這才是真正令人感到失落的地方。
可以說,張愛玲從更深層次闡釋出女性的生存困境,用一種蒼涼氛圍給人以深長的回味,相較之下,劇版刻意追求一個「正能量」版本的《半生緣》,反倒因為敘事邏輯的斷裂,稀釋了原有故事強烈的刺激性,讓女性「獨立的精神」流於口號,就是劉嘉玲也救不了張愛玲。
「真正令整個故事可行的其實是故事的背景。沒有了那種家庭關係、妻妾關係,整個故事便會變得不可信」,許鞍華曾在採訪中談《半生緣》,但她也坦言改編《半生緣》的風險,「那些東西也過時了,把它拍成電影,若做得不好,很難被觀眾接納」。
導演楊亞洲憑藉《情深緣起》獲得2018年第十四屆中美電視節最佳導演獎。圖片:官微
或許,劇版導演的用心正在於此,像他所說的,意圖營造「兩個時代的對話」讓當下的觀眾產生共鳴。產生共鳴的方式則是在劇裡融入輕鬆元素,不那麼悲涼。
與之類似的是張一山版《鹿鼎記》,同樣是經典改編劇,同樣是輕喜劇化處理,也同樣是全網低口碑。
顯然,觀眾是否失去了對悲劇的審美,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導演可能已經失去了悲劇處理的能力。
————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