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騙人的嗎?保險到底有沒有用

2020-12-19 飽險思

「咚咚咚!」

「你好,我是XX保險公司的推銷員,這裡有一份非常適合您的保險,可以讓您花一筆小錢就可以享受一輩子的超額返還,同時還帶有終身身故保障,需要了解下嗎?」

「砰!」

「大姐,您聽我說!」「咚咚咚!」

「門外就是個騙子!別看了,寫作業去!」

熟悉的場景,熟悉的配方。

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父輩這一代的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保險業務大量湧入市場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當時在寫作業現在已成家立業的我們依然反感保險並認為他們都是騙子呢?

先淺談下我國的保險歷史

【1983年9月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部財產保險合同方面的法規。

【1988年3月21日】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深圳工商銀行合資成立平安保險公司,資本金為4500萬元。這是我國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險企業。

【199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美國國際集團所屬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

【1998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全國商業保險公司的主管部門,集中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

可以看到,我國的保險業在八九十年代才逐步發展,到現在也不過三四十年的發展,這就必然導致初期業內行為不規範

業務人員對保險條款不熟悉,消費者對保險更是一頭霧水,而作為應負管理責任的公司對於這些業務員很少有懲罰措施,甚至還會以「出單」為標準,鼓勵業務員以任何手段達成出單,所以一個個「人情單」「熟人單」催生了我國保險行業的早期現象

「買前亂承諾,買後不能賠」這種事時有發生,我們努力工作攢下的錢本想給未來一個保證,結果卻被保險業務員的信口開河所忽悠。

比如以前很多業務員在銷售的時候,在填寫健康告知這一欄的時候,都會非常不專業的告訴投保人「只要你沒住過院,或者醫生說沒事,就全部填否」

殊不知,健康告知的設計初衷就是保險公司給帶病人群設置的一道門檻,以此來降低自己的賠付風險,如果刻意隱瞞,那麼極有可能導致後期出現無法順利理賠。

另外,很多返還型的保險特別好賣,就是保險公司抓住我們大部分人缺乏金融常識,抓住我們對「有事賠錢,沒事返本」這種看上去非常有利可圖的心理,讓我們掏出大量的血汗錢來繳納保費,直到交了好幾年後,才發現已自己現有的收入根本無力支付昂貴的保費,可退保又不划算,左右為難。

類似的還有分紅型,萬能型,開門紅等LC性質的保險,銷售的時候告訴你有多高的收益,到期能拿回多少倍的本金,可最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收益少得可憐。

長此以往,缺乏保險知識,又不願去細看繁瑣的條款,但期望又過高的父輩們才知道自己被業務員「騙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耳濡目染到我們80後、90後這一代,自然也開始牴觸保險了。

仔細想想,好像哪裡不對,我們反感牴觸的是保險代理人的「不專業」,怎麼就潛移默化的變成了保險本身呢?

就像我們經常在某寶上購物,一旦消費體驗不佳,我們罵的往往是X寶這個平臺,卻不是具體的某個商家,親朋好友問你哪買的,你也說不出具體的店名,往往都說是在某寶買的一樣。

那麼保險到底是什麼呢?

先看看保險的定義

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

看來保險只是一種客觀需求催生的金融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家庭分散風險,是一種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保障機制。

說人話,就是它能在關鍵時候防止我們因財務崩坍而陷入生活窘境

(注意這裡說的保險更多說的是保障型保險,而不是理財性質的保險)

而且隨著保險業的發展與進步,現在的保險業務員在銷售的時候也越來越規範了。

2020年11月12日發布的《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明確規範保險代理人的經營行為,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及維護市場秩序,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對個人而言保險到底有沒有用、能不能賠呢?

先給個肯定的回答:能賠且有用

別看新聞上總是報導保險拒賠的各種案例,但各保險公司每年實際理賠的件數及理賠率都幾乎達到了98%以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倖存者偏差」的現象,飽險思認為還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的行為準則在作祟。

都說世界上最相信保險的人一定是獲得過理賠的,但這樣的故事並不會成為新聞的素材,因為它本身就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能打動人,自然沒有媒體願意來報導和放大。

而拒賠的案件完全可以吸引大眾的眼球,為媒體獲取大量的關注和流量,謀得利益。

說到底就是一種商業驅動的行為讓我們的認知產生了偏差,久而久之,我們看的負面消息多了,對保險的觀念就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轉變。

其實保險公司的名聲都是賠出來的,只要符合合同約定,沒有一家公司會惜賠,拒賠

因為保險公司的盈利點主要在費差益,死差益和利差益這三個方面,而不是靠拒賠

而且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不僅有法律還有銀保監會幫我們監管著這些保險公司,每個季度銀保監會都會考察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有問題及時下發整改意見。

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已經有社保了,根本不用保險,而且認為目前身體情況良好,這輩子是不可能有大毛病了,要是最後沒出險,我這幾十年的保費不是白花了嗎?

持這種觀念的人很多,其實這是對醫保的誤解、對重疾發生率的不了解以及缺乏對罹患疾病造成財務損失的認知。

01我們先說醫保

2019年3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YL保險合併實施的意見(國辦發〔2019〕10號)》,正式宣布將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YL保險合併。從此,城鎮職工社保將從原來的養老保險、YL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五險」,變為養老保險、YL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四險」。

也就是把原來的生育保險合併到醫保中去了,而我們最常用到的就是這個醫保,但根據過往經驗,醫保並沒有全部報銷我們的花費,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把醫保報銷比作一個倒三角的話,通過下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醫保的不足。

其中報銷額度=(發票總額-自費-自付-起付線)*報銷比例(≤規定封頂線金額)

醫保不僅下有起付線(低於一定金額不報),而且上有封頂線(高於年度報銷上限不報)報銷目錄更是規定了報銷範圍,特定ZL項目、Y品、高端ZL設備、Y用材料通通不予保障。

甲類Y品:全部計入報銷範圍(Y效一般,費用低)乙類Y品:部分計入報銷範圍(Y效較好,費用稍高)丙類Y品:不計入報銷範圍(Y效極好,費用很高)

所以醫保它不是萬能的,它只能解決最基本的YL開支問題。

這個時候商業保險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比如百萬YL險

每年只要幾百塊,就能買到幾百萬的保額,無論發生什麼疾病,只要住院都可以報銷。

除去最低的免賠額(一般是1萬)後就可以把剩餘的經社保報銷後不能再報的費用全部報銷,這樣再也不用擔心沒錢看病的問題了。

另外,百萬YL險的附加服務一般還包括費用墊付、重疾綠通、赴日YL、住院津貼、外購Y報銷等等附加服務,這些都是醫保不能提供的。

所以說除醫保之外,百萬YL險是首要的商業保險,它能保障我們不會因大病導致一夜返貧,解決看病花費的問題。

具有同等作用的還有意外險裡的意外YL保障,同樣可以解決意外情況下的就醫花費問題。

02再來了解下我們一生到底有多少機率罹患重疾

稍微研究過保險的人,多多少少都會聽過這個概率:72.18%。

這個數據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2013年11月14日,原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的通知

這是我國第一張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為重大疾病保險的費率釐定提供了依據

所測算的重疾發生率也是以此為依據的

但這裡說的72.18%(成年30歲男性,按照老重疾定義,一輩子只患一次重疾的累計概率是74.42%,而成年30歲女性則是68.75%)指的是男女平均發生首次重疾的累計概率

而想要達到72.18%這個累計概率,男性平均壽命要達到83歲,女性平均壽命要達到88歲。

但是我國目前平均預期壽命男性只有73.64歲,女性是79.43歲

以此來看,重疾的累計發生率顯然是達不到72%的

那是不是說平均壽命前的重疾發生概率就非常低了呢

從圖片也可以看到重疾的發生概率首先不是線性增長的

在40歲之前,男性和女性的重疾發生率還真不高

男性:

0-44歲(青年)發生重疾的概率為4.3%,0-59歲(中年)發生重疾的概率為18%。

女性:

0-45歲(青年)發生重疾的概率為4.6%,0-60歲(中年)發生重疾的概率為14.1%。

也就是說在我們正常工作期間(60周歲前)男女罹患重疾的累計平均概率在16%左右

其次用平均壽命來看,我國男性的重疾發生累計概率是47%,女性累計概率是49%

也就是說一生中有幾乎一半的概率會罹患重疾

從2020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的2020重疾新定義和最新的重疾經驗發生率表來看

數據來源:中國保監會頒布的《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 生命表(2010-2013)》以及《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

雖然男女重疾累計發生概率有所下降,但在觸達目前平均壽命(男73.64歲,女79.43歲)附近,其概率也有40%左右。

所以人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並不低。

03但是有人會說既然60歲前重疾發生率不高,那是不是可以退休後再買呢?

這裡其實忽略了三個問題

一個是退休年齡會延遲,按最新規劃,第一批延遲退休到65歲,並且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實施。

另一個是年輕時候買保險的保費會比年老時買便宜很多

最後一個問題是健康情況的變化,保險不是我們想買就能買,一切都要看保險公司設定的那道投保門檻,如果因為年紀大,健康狀況發生變化從而不符合健康告知,那麼就會被拒保。

04我們再來看看罹患重疾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影響

所謂重疾(或稱大病),一般罹患後對人體的傷害程度大,ZL費用高,治癒難度也最大。

25種法定重疾ZL花費

另外,罹患重大疾病期間,也會短暫或長久失去工作和收入,所以也稱失能損失險。

而且除了ZL費,康復期間的營養費、護工費這些都得靠我們的積蓄來解決,如果未能治癒,導致去世,將進一步加劇家庭財務崩盤的風險。

雖然國家一直在推動居民大病醫保項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居民遭遇大病或者重病時的費用支出,但其天生的普惠屬性就決定了在報銷方面的「保而不包」

像是最近全國各地陸續由地方政府聯合商業保險推出的惠民保

其健康告知寬鬆,年齡限制少,部分地區帶病體也可投保,最低每年幾十塊錢,就能買到上百萬的保額

但是2萬甚至3萬的免賠額(起付線)和多數地區只能報銷社保內70%的限制,還是讓我們在罹患大病的時候需要自付一大筆錢。

所以它更適合在當地有醫保、年齡偏大身體狀況欠佳被百萬YL險除外承保或者拒保的高危職業等特定人群

健康人群如果只靠這些普惠性質的保險根本無法解決罹患重疾產生的巨額YL花銷全覆蓋,而商業YL保險的存在就可以解決我們最擔心的這個風險。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收入大部分來自工作。

如果今天你失業了,在保證目前生活品質不下降的情況下,還能撐多久?

如果罹患了重疾,誰能一下拿出30-50萬來幫助你?靠水D籌這類互助計劃放下尊嚴去找救命錢嗎?

如果不幸突然身故,誰來償還家庭剩餘的債務以及保障家人未來的生活?

想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會發現保險其實都可以解決上面的這些問題。

05說在最後

保險利用高槓桿的金融屬性,花費較小的代價撬動高保額的保障,抵禦我們一生隨時可能發生的風險,它本身不能讓我們生活的更好,只能保障我們的生活不被改變。

而我們之所以對保險有那麼大的偏見,除了保險公司的宣傳和代理人不專業的「誤導」等外在因素,也有自身對保險完全不了解的內在原因,很多人怕的不是保險本身,而是怕買錯買貴。

這才是整個行業的痛點以及急需改進的地方。

如果你對保險還是一頭霧水,怕買錯買貴,歡迎關注飽險思,我將從小白的角度闡述我理解的保險。

相關焦點

  • 這回我可算明白了,為什麼老說保險是騙人的?
    昨天,在研究信泰一款產品合同的時候,突然之間明白了一個事,為啥老百姓總說保險是騙人的?保險到底有沒有「坑」?我覺得,也有,也沒有。其實所謂的「坑」,在哪個行業都存在,而不局限於保險行業,對不?大家還記得,有一年春晚,範偉和高秀敏演過的一個小品嗎?範偉演一個賣衣服的,把一件一個袖子長一個袖子短的衣服賣給了老太太。當然,這只是一個表演,但也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回到保險,在投保前,業務員都是按照合同條款給客戶講解產品責任的。條款都是一樣的,啥賠,啥不賠,都寫得很清楚,沒有任何隱瞞。
  • 抖音上講的保險到底有多荒謬,你知道嗎?
    概括而言,時常可以在抖音看到這五種謬誤:一、一塊錢可以領600萬保險;一塊錢就可以領600萬元保險,你信嗎?就算我們對保險一無所知,僅就基本常識而言,你覺得可信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怎麼會一塊錢可以領600萬保險呢?那麼多精算師難道是吃乾飯的嗎?保險公司瘋了嗎?
  • 透過現象看本質,保險和基金股票有何不同?保險真的沒有用嗎?
    上完大學在大城市工作,月薪過萬看似很光鮮,但卻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平時沒有什麼規劃,動不動就是兩千元一張面膜,幾乎沒有什麼積蓄,她的爸爸中風住院,拿不出十幾萬做手術,四處借錢也借不到。想想如果是她自己生病就能很好的治療嗎?
  • 得了癌症花了50萬,保險只賠20萬,保險有什麼用?
    」而作為買保險的我們則是,「保險好貴啊,只能買得起20萬,生病了卻要花這麼多錢,保險真是健康的時候用不上,真生病了,也沒太大作用。」作為保險我也很冤枉,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年金險,亂七八糟保險這麼多,買保險的不了解我很正常,作為賣保險的你還能不知道嗎?
  • 保險中介到底是個什麼鬼?靠譜嗎?
    那麼,到底保險中介銷售和傳統的保險營銷員有何區別?買保險找保險營銷員比較好,還是找保險中介比較好?保險中介靠譜嗎?這些問題,咱們今天分別從法律層面、產品供應層面、服務層面來 一 一解讀。保全服務保全服務,包括基本信息變更(比如變更收益人、家庭住址等)、保險計劃的變更(比如加保、減保)、年金的領取等保全服務,通過保險代理人和中介公司代理人沒有區別,關鍵是看對接的具體代理人是否靠譜,是否負責。
  • 英國保誠到底做不做保險?
    保誠大到不能倒,你用黑就能黑得倒嗎?上周,有一篇名為《英國保誠在歐美不做保險幾十年,如何忽悠中國人》的造謠文章出現了。
  • 【梧桐樹夜話】保險又火了!港劇《守護神之保險調查》為保險正名,守護神就在身邊!
    圖 / 科普「保險調查員」的工作職責預告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可以說把這一連串不一樣的故事,和這個有點小神秘的保險調查員職業表現得十分有魅力,看到保險業專業的一面。保險雖然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並不遠,但是還是有很多老百姓對於保險是存在很深的誤解,比如說「保險是騙人的」、「買了保險不理賠」.由於行業的局限性,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清楚的了解保險理賠員的工作實質。但其實,這份職業要求極高的技術含量,且保險條款和法律知識必須信手拈來、靈活套用。
  • 保險,我看清了你的套路
    朋友得了胰腺癌,經歷了半年的病痛折磨,最終不治身亡,醫藥費總共花了30萬,醫保報銷了幾萬元,自費了二十多萬,大部分都是一些自費藥進口藥高價藥,我記得當時有一款藥叫 「人血白蛋白」,非常稀缺,要託關係找朋友才能搞到一點。一場重病,導致「人財兩空」,在悲傷的同時,我開始關注保險,就是想搞清楚一件事:保險到底有沒有用?
  • 網際網路保險到底靠不靠譜?
    01網際網路保險靠不靠譜?直接說結論,網際網路保險本質上就是把線下的投保、核保、繳費、理賠這些操作轉移到線上而已,這個模式絕對是靠譜的。對保險公司來說,線上銷售保險模式比線下銷售模式會節省不少成本,所以一些網際網路保險產品有一定價格優勢。
  • 相聲劇本《最煩賣保險的》
    乙:這麼說,你不是相聲演員。甲:不是。乙:那你是幹什麼的啊?甲:我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乙:(轉身走)保安呢?甲:(拉乙回來)幹什麼?乙:怎麼混進來一個賣保險的啊?我最煩賣保險的了。甲:為什麼呢?乙:我經常接到你們打來的電話。
  • 做保險有前途嗎?我們採訪了6位保險經紀人……
    明亞有個特別的理念: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闆。入職開始,陳露就把自己當成大平臺裡的創業者,這個不認命的母親,對客戶服務的細緻程度,堪比照顧自己兩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就是所有選擇的總和。自從做了保險經紀人,他們免去了考勤打卡,沒有了任務壓力,需要在高度自律下,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與節奏。沒有靠山,就得讓自己成為最大的靠山。
  • 平安福告訴你:保險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保險和投資不一樣,投資是武器,負責的是進攻,而保險是盾牌,負責的是防守。為什麼說保險是一個好的防守工具?這是因為保險有兩個功能,一個是對衝風險,另一個是跨時期分配資源。這兩個功能,一個是防止突發的風險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衝擊,保證我們的生活質量不下降;另一個是通過保險這根槓桿,用現在的錢,給我們的未來提前鋪好一條不錯的退路。
  • 網際網路保險真的能替代傳統嗎?如果保險便宜到9.9保終身你敢買嗎
    作為網際網路保險,現在還是初級階段的淘寶,各種網際網路平臺眾說紛紜,各幹各的,除了低價吸引眼球,博取客戶點擊,維持短期的快速增長,品質有沒有保證,未來的理賠如何保證,在這裡舉一個例子,如果坐飛機的時候航空公司給你兩個選擇,從杭州到美國的機票比如有價格7000元和10000元你會選哪個,區別就是7000元的用的飛機有3%的概率會出事,萬一出事降落傘還有20%概率會打不開
  • 2020保險公司排名最新公布!買保險哪家保險公司最可靠?
    看到某款保險產品,絕大多人第一反應:這是哪家保險公司的?這公司沒聽過,有沒有大公司產品?顯然,我們判斷保險公司大小的依據往往是「知名度」,也就是:聽過則大,沒聽過則小。但是,大小是相對的,且角度不同,大小不同。
  • 保險經紀人的優勢與責任
    用大白話說:代理人,代表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經紀人,代表的是客戶的利益。經紀人屬於第三方,更加客觀與中立。 2、承擔的責任 《保險法第127條》: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人的授權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行為,由保險人承擔責任。
  • ...單上的姓名與戶籍不吻合,保險公司可以推脫保險責任嗎?當然不行!
    投保人保險單上的姓名與戶籍不吻合,保險公司可以推脫保險責任嗎?當然不行!小剛出院後,學校即要求之前投保的保險公司在校方責任險承包範圍內進行理賠,誰料,保險公司卻向學校送達了一份《拒賠通知書》,內容為:根據保險合同約定,經核實,學校投保名單學生名單中無傷者小剛,不屬於保險承保對象,故不承擔相關的保險責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年4月,定遠縣某學校以保險合同糾紛為由,一紙訴狀將某保險公司訴至定遠縣人民法院。
  • 保險 = 騙子嗎?歷經8年的認知改變之路丨螺絲釘粉絲節分享
    這位朋友差點成了保險從業者,但這段實習經歷,卻讓他覺得保險就是騙人的。之後歷經了8年,終於一步一步轉變了自己的觀念,用保險給自己做好了全面的保障。❝  2011年,我從農村考到北京上大學,平時會勤工儉學,寒暑假的時候,就想找份實習工作,誤打誤撞進了保險公司實習。工作前幾天,公司給我們介紹保險的基本知識和保險種類,過了兩周,就開始教我們通過電話來銷售保險。
  • 保險師:整容手術保險靠譜嗎?
    因此,會有一部分人選擇通過購買整容手術保險產品來規避風險,但是整容手術保險真的靠譜嗎?今天,保險師帶您了解關於整容保險究竟是什麼!保險師為您列舉:哪些保險產品與整容手術相關?市場中與整形美容風險相關的保險產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意外醫療險,產品質量責任險,醫師、美容師責任險,整形美容險。
  • 英國留學保險必須買嗎?
    有很多同學在為出國留學做最後準備的時候,都會對留學保險產生疑問。留學保險重要嗎?留學保險到底有沒有必要購買?英國不強制要求留學生購買保險,也就是說不購買保險並不影響申請大學或籤證的辦理。專家建議留學生到達學校後,可先辦理一份6個月的短期保險,並儘快到學校的健康中心註冊一個醫療卡。6個月後可憑卡就醫,看病和處方是免費的,藥錢則需自己支付。如果生病住院,包括大型手術費在內的一切費用,全部都是免費,醫院每天還會免費提供三餐和兩次茶點。擴展資料:不管是歐美還是日本,牙齒和眼睛(法國除外)都不在醫療保險範圍之列,在國外,這兩科的治療費又很昂貴。
  • 孕婦能買保險嗎?可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保險時代
    2、妊娠致命風險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原因主要有:產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合併心臟病、羊水栓塞、妊娠合併肺炎,如果生產的過程中遇到了這5種疾病其中的一種,死亡率是非常高的。二、孕期可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既然懷孕的風險這麼大,以下這幾款保險孕期都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