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宮專家看古畫,竟然發現了許多了不起的東西……

2021-02-19 三聯生活周刊

古畫真的是我們司空見慣的那樣子嗎?

一直以來,教材都在告訴我們《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大宋太平盛世,可是畫裡卻經常蹦出許多謎團:

官馬狂奔,眼瞅著就要釀出踩踏百姓的大禍:

由於值守人員沒有盡職盡責,提醒船工,導致大船的桅杆將要撞上橋身,此時橋上還有許多行人:

橋的兩頭分別來了一個文官,一個武將,二人沒有效仿藺相如讓道之舉,反而互不相讓,爭吵不休:

除此之外,畫中還有嚴重塌陷的城牆、疏於城防的官兵、羸弱的孩童.

就是這樣一幅畫,卷首居然還有宋徽宗的五字題籤,以及皇帝親自使用的雙龍小印,不禁讓人在疑惑之外更生疑惑——那些有違太平的場景,難道是皇帝有意要張擇端畫下來的嗎?

特意了解過《韓熙載夜宴圖》的人,都知道時人對韓熙載夜宴有句評語:「男女雜糅,不拘禮法」,看了畫之後,你以為「男女雜糅」是這樣的?

榻上隆起的被子,從床頭露出一角的琵琶,仿佛都在暗示些什麼. 

還有這幅看似平淡無奇的《重屏會棋圖》,幾個文人圍在下棋,再日常不過了:

乍一看還有點像北鬥七星,不得不說,這幅畫竟然有些神秘學的味道了。

古人都知道看畫有訣竅,掌握了它,輕輕鬆鬆就能看懂一幅畫,唐朝大街上的販夫走卒都能看懂《五牛圖》,一幅《重屏會棋圖》能退百萬兵,《千裡江山圖》《富春山居圖》更是歷朝歷代無數人的話題中心。

唐朝人看得明白,宋朝人看得明白,清朝人也看得明白,為什麼現在人卻看不懂了呢?

須知道,中國傳統繪畫,大都以水墨為主,沒有西方繪畫那種鮮豔的視覺衝擊,也沒有現代漫畫那樣誇張的肢體表現,現代人看古畫,首先在視覺習慣上就有些不太適應,以至於一臉茫然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畫背後的故事也漸漸超出了我們的知識範圍,就像開頭提到的官馬「事故」,可能很多人都看不出它是官馬,影視劇也給人帶來了很大的誤導,讓人以為有錢就能騎白馬。但實際上在古代,馬是官家的坐騎,老百姓只能騎驢騎牛,而且官馬身上的鞍轡,也不是誰都能用的。

你看,掌握一個小小的知識細節,就能讓我們對畫面的認知截然不同。

既然如此,我們還能不能重新習得看畫的訣竅呢?

答案是能,這個在故宮博物院埋首研究三十年古畫的人,肯定地告訴我們,看古畫,就得會解謎。

故宮博物院書畫研究員

師從著名美術史家薄松年

如果我們要在國內接觸傳世名畫最多的人裡面挑一個出來,餘輝老師絕對是其中之一,他說看《清明上河圖》看的是心驚肉跳,看《韓熙載夜宴圖》看的是構思巧妙,看《五牛圖》看的是背後的治國理念.

總而言之,看古畫,外行看的是形,內行看的是態度——

古代內涵豐富的繪畫作品傳至今天,因時過境遷,其中有的歷史文化信息因後人的認識不完整而被減損,或因後人誤讀而被扭曲,最終以訛傳訛,造成古畫中歷史文化信息加速衰減。

最容易被丟失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古人作畫的動機和畫中的含義,這就是「揭秘」的核心所在。 

——餘輝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而態度,往往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譬如人們常說的,「畫荷花就是象徵清廉,有出汙泥而不染的寓意。」這樣的讀畫能力,還只是停留在初級水平,也容易抹殺畫中的更多細節,把好好的一幅名畫變成一個冰冷的符號。

更深一層的態度該如何獲得呢?解謎,就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效的方式。

在餘輝老師看來,真正的解謎,是一環扣一環,問題一個接一個,涉及時代,涉及畫家本人的生活狀態、當下的心情,涉及前前後後的臨摹與偽作,甚至還涉及險象環生的政治生態。這需要大量的知識支撐,也需要對畫家心境的細膩把握。

《清明上河圖》中的種種細節,《韓熙載夜宴圖》裡的「不拘禮法」,《重屏會棋圖》的神秘圍棋.

通過一次次的提問、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思維破局,我們才能真正讀透一幅古畫。

這必然是一個龐大的工作量,為此,餘輝在故宮博物院一紮,就是三十年。

從1990年開始,每日行走在紅色的宮牆邊,窗戶上照著搖曳的竹影,旁邊就是一幅幅傳世名畫,他根本不覺得時光飛逝。

直到有一天抬起頭來,他才恍然發現,「啊!已經過了三十年了。」

是時候,伸伸腰,給大家講一講關於古畫的那些事。

今天,餘輝老師帶著他三十年的研究心得,為我們解讀他在故宮裡,每天密切相處的那些傳世名畫。從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開始,一直到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摸清看古畫的門道,就從這十餘幅最著名的名畫開始。

早鳥價:69

原價129元

打卡全部章節即可獲贈餘輝老師作品

《故宮藏畫的故事》圖書一本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

讓你擁有寶貴的實戰經驗,提高自己對古畫的鑑賞水平,從「看圖說話」的初步水平,快速提升到「看圖說史」的中高度水準。

透過《重屏會棋圖》中的屏風、投壺、服飾、榻,看見南唐皇帝的生活日常;通過《清明上河圖》,看見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真實北宋社會.跳過文字,直接看見古代社會,以及背後的歷史、思想觀念。

這門課的主講人是國內接觸傳世名畫次數最多的人之一,直接聽他講述,離名畫距離更近。藉故宮專家的眼睛,一尺一寸地讀懂傳世名畫,揭秘古人作畫的動機與畫中不為人知的含義,找回「丟失」的歷史文化信息。

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想像力,想像力則建築在大量的美感形象之上。學會欣賞古代繪畫,提升審美能力,把情感、氣質、修養與知識融合起來,你將成為精神生活的富有者。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

作者/小莫

排版/王嘉敏

↓ ↓ ↓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餘輝·十大古畫謎案》

相關焦點

  • 一幅祖傳3代的古畫,農民一家看不懂,專家出2萬,結果賣出1980萬
    在歷史上,能進入到故宮的書畫作品都屬於皇家藏品,最為頂級的藝術水準才能供皇室欣賞,宮中有專門司職藝術品收藏的部門和殿堂。 儘管歷史早已將皇帝從故宮當中掃地出門,但書畫藝術品卻仍然繼續可以享受留在故宮的待遇,如今,故宮博物院中仍然匯聚著藝術史上歷代頂級書畫藝術藏品。
  • 故宮的這幅清代古畫,老虎滿臉驚慌委屈,放大後終於發現原因
    古畫,這兩個字一出來,仿佛就帶著一股筆墨書香氣,幽眇又綿長地飄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專家們研究古畫,從中總結、探索畫家的筆法和精神,同時又深入地尋覓畫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文、社會、文化。而作為普通人,我們雖然不能如此專業地研究,但多看多體會,閒暇之餘仔細地看,也總能瞧出些讓人感到有趣的東西來。你見過哪些有趣的古畫,或者自己放大看過古畫嗎?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五牛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是唐代韓滉的作品,也是目前為止最早出現的畫在紙上的中國繪畫。
  • 祖傳古畫被1萬元討要,老頭搖頭拒絕,3年後卻拍出1800萬天價
    其實除了文物之外,還有許多的東西也非常的有價值,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和文物是一個概念,那就是古董,古董也可以理解為文物,其實大部分的古董都是祖上傳下來的,為此這些古董可不像文物那樣必須要上交,畢竟是自己祖宗的東西,自己可以隨意支配。
  • 故宮一幅詭異古畫,流傳800年,一般人難以看懂畫中寓意
    古畫但是在故宮內有一幅南宋時期流傳下來的詭異畫作,極具恐怖色彩,甚至一般人在參觀故宮的時候看到這幅畫,都會覺得根本看不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難以看懂畫中的意義。想必大家在看到這幅圖的第一眼就會湧上一種非常壓抑的感覺,圖畫上是一具骷髏手裡拿著提線傀儡木偶,但是手裡的木偶竟然也是一具白骨。
  • 故宮內收藏的1500年前古畫,仙鶴承載仙女飛翔,女子很是詭異
    故宮內收藏的1500年前古畫,仙鶴承載仙女飛翔,女子很是詭異前言:存留在這個世界上的古畫實在是太多了,總是讓我們無法體會到當中的含義,有的一些古畫看起來很是奇怪,甚至還有著詭異的細節出現,就此也讓很多人疑惑
  • 絹本古畫被老頭當抹布,專家:你不要的話賣給我
    那時候溥儀經常偷拿宮中的寶貝拿出去販賣,甚至許多國寶不惜當白菜價。後來照顧溥儀身邊的宮女和宦官們見溥儀日益衰落,也打起紫禁城寶藏的主意,因此被這些人偷走的寶貝也不在少數。老頭家的這件國寶級古畫就是被一個侍衛偷出來的,然後這名侍衛將這幅古畫送給了自己的妻子。
  • 商人忍痛出售古畫,專家花6萬撿走,如今價值堪比《清明上河圖》
    說起古董撿漏,的確是業內非常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撿漏這種概率其實還是蠻多的,特別是在幾十年前,當年許多國內專家非常喜歡去香港古玩街遊玩,其實目的就是去撿漏,其中被著名的青銅器研究專家馬承源大師撿漏的國寶就有許多。
  • 專家挖掘古墓發現一搞笑古畫,畫中2男2女,專家看了忍不住發笑
    因為在我們所發現的一些遠古時期的遺址中,最早出現的是各種的圖形符號,還有我們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其實這些符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屬於繪畫的,當時還沒有文字產生,所以古人就通過這種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記錄一些事情,所以在很多專家學者看了,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延續下來,繪畫藝術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不止是賣東西,手遊、漫畫、音樂、綜藝……故宮IP解鎖新領域
    圖片來源於網絡人們對故宮周邊文創產品早已耳熟能詳,而故宮博物院12月推出的解謎書和1月1日上線的手遊又受到了人們的追捧。接下來本文就將帶你看看除了賣東西,故宮博物院最近運用故宮這個大IP在不同領域到底整了哪些事兒!故宮淘寶一年就能賣出十個億,憑什麼?
  • 婦人拿「千年古畫」鑑定,專家直言贗品,她不屑地笑了:可知來歷
    隨著鑑寶節目的火熱,專家們犀利的點評,備受人們的關注和追捧,但是在一檔節目當中,卻有一位婦人拿「千年古畫」鑑定,專家直言贗品,她不屑地笑了:可知來歷?這幅畫究竟有何奇特之處,在專家鑑定是假貨後,婦人竟還發出此問?
  • 她帶古畫來鑑寶,專家卻說是贗品,後來怎樣?
    2019年一位廣東的貴婦拿著衣服號稱是千年的古畫前去鑑定,據稱是花了高價購得的,但是卻被專家鑑定為是贗品,不過對此結論貴婦似乎不滿意,直呼可知這幅畫出自哪裡?在我國既然有古董收藏這樣的「高危」行業,自然也有「鑑寶師」這樣的規避風險的職業存在。
  • 古畫說明卡該怎麼寫?臺北故宮博物院是這麼過來的
    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一個叫做《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的展覽。 這個展覽探討的主題,是介紹一件古畫到底用什麼形式的卡片來介紹更好。
  • 最美的「工人」-《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 當中國古畫遇見奧斯卡
    一般參選奧斯卡的影片大多只播幾分鐘,就被淘汰了而這一部中國動畫短片被評委會的工作人員連看兩遍「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動畫片!」「這是怎麼做出來的?」當深藏故宮的古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奧斯卡動畫片評委會工作人員瞪大了眼睛,連看兩遍,不住感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動畫片」「這是怎麼做出來的」……
  • 賞| 古畫裡的家具
    通過這些古畫,我們可以跨越時空去感受古人的生活。 今天,讓我們一起通過那發黃的畫卷,來欣賞那些藏在古畫裡的古典家具之美…… 先 唐
  • 中國古畫放大10倍,於細微處,看古畫的真諦,這就是中國的藝術
    而這些考究的服化道都是從古畫而來,仔細觀察那些經過歷史的沉澱、歲月的洗禮,卻依然閃耀著光輝的古畫,那些細節,真的美到震撼。於細微處,看中國古畫的真諦,這就是中國的藝術。京師生春詩意圖乾隆32年 徐揚古代繪畫,特別是清代宮廷繪畫中,有許多描繪北京城市、建築與園林的畫卷。許多作品中,我們都能窺見北京的前世今生,了解北京的城市面貌、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
  • 500多年前的一幅古畫,放大10倍,竟然發現一個戴眼鏡的男人!
    500多年前的一幅古畫,放大10倍,竟然發現一個戴眼鏡的男人!在中國古代畫壇上,有一個小眾畫派,那就是致力於描繪當時的市井風俗,就是人們常說的風俗畫。風俗畫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社會生活風習為題材的人物畫。始於漢代,如遼陽、望都等地 墓室壁畫和 畫像石、 畫像磚等。
  • 鑑寶專家用17萬「騙」一幅古畫,轉手便賣出了8736萬,最後怎樣了
    如果是收藏愛好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聽說過這樣的忠告:古玩界的水,深得很,但是對於朱雲兄弟倆人來說,他們再謹慎小心,卻還是跌到一位名叫劉巖的鑑寶專家手上,具體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 故宮歷經600多年,為何屋頂沒有鳥屎?專家:老祖宗真聰明
    可在故宮裡頭,大家可以發現它的屋頂沒有出現多少鳥類的排洩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故宮又稱為紫禁城,是我國古代歷史皇族的宮殿,修建於1406年,佔地總面積是72萬平方米,曾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它的恢宏建成為我國的古代宮廷精華,也被全世界譽為五大供之首。
  • 古畫中的「生活用品」有哪些?
    在山西繁峙巖山寺金代壁畫中,有一個算命先生,我們可以發現他的腰間佩帶著一個羅盤。這也是羅盤至遲產生於宋代的一個確證。 古畫中的玩具 1 學步車